android activity回调:中国边境县市——云南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03:31

中国边境县市——云南篇

(2008-11-26 08:30:58)转载 标签:

中国

边境

县市

云南

文化

分类: 随笔

6、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邻接越南。富宁县总面积5459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南与越南河江省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区)毗邻,西与文山州的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国道323线贯穿县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富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323国道和正在建设中的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县辖15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9.1万;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这里曾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因盛产八角,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

区位良好,资源丰富。富宁县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桥头堡”,东部和北部与广西右江、那坡5县区相邻,西与文山州广南、麻票坡两县相连,南与越南河江同文、苗旺两县接壤,处在两国三省九县结合部;县城距百色火车站175公里,距防城港490公里,北海港630公里;距中越边境70公里,国境线长75公里,边陲重镇田蓬镇属国家二类省级边境贸易口岸。富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全县热区土地面积占65%;年平均气温19.3℃,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804小时,属南严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盛产八角,总面积达32万亩,质量居全国第一,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水能理论蕴藏量24万千瓦,可开发21万千瓦。已初步探明有金、煤、铁、锰等20多个矿种,其中褐煤储量超亿吨,金矿储量达29吨。民族聚居,风情浓郁。富宁境内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6等种主体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4%,仅壮族就占54%。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柔情”文化,古老神秘的彝族铜鼓舞、雄浑粗犷的盘王歌舞、精湛细腻的苗族芦笙舞独具特色,尤其是壮剧源远流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壮剧繁衍地之一。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溶洞岩石星罗棋面,有神奇如画的驮娘江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者桑热带原始森林、归朝田园风光、里达鸟王山、睦伦溶洞群、田蓬边境异国风光,史称“滇之胜景”、“粤地风光”,旅游开发潜力大。

7、麻栗坡县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04年),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八个民族,总人口27.7万人。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县境内有天保国家级口岸。县城距州府80公里,距省会昆明450公里,距越南河江市6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经天保口岸出境,是云南省通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及东南亚地区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对外开放前沿和重要通商口岸。

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边缘山区,地形从东向西南华南斜。地表因受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的强烈切割,形成西北--东南向的山地与峡谷相间的地形。县城麻栗镇海拔1000米。境内有4大山脉,属红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和南利河。境内均属亚热带季风拭气候,主要特征: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垂直差异十分明显。麻栗坡西南部、中部、东北部4大河流的河谷区以白沙土、黄沙土、红沙土为主,油沙土次之,宜种水稻。矿世故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主要有钨、锡、铜、铁、铅、锌、铝、铍和石棉等。境内水资源丰富,流经境内的4大河流落差集中,坡降大,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01.8万千瓦,可供年发电89.14亿度。1980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老君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8、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邻越南。马关县总面积2755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南与越南接壤,西南与红河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县交界,东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公里,最小纵距24.7公里。县城马白距省会昆明442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72公里,距中越边境线约20公里;距昆河铁路和等级公路102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106公里,距麻栗坡县天保口岸130公里。国境线长138公里,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目前已有公路与越南实现对接。

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拨2579米,最低海拨123米。由于海拨高差悬殊,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低坝河谷炎热,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9℃,总积温4900℃一825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345毫米,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为1804小时,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

全县国土面积2676平方公里,其中:中山和峡谷型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7.7%,盆地和宽谷型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2.3%。2002年,有耕地面积44.36万亩(土地详查为102.5万亩),其中:田10.2万亩(土地详查为16.3万亩),地34.2万亩(土地详查为80.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39亩(土地详查为2.92亩)。全县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岩)土、水稻土共9类27个土种。低山河谷区大多是砖红壤、赤红壤,中山丘陵区多为红壤、黄壤,中山和高山区多为棕壤、黄棕壤、暗棕壤。土壤瘦、薄、酸、粘现象突出,缺磷少钾,土地质量差,产出率低。

9、河口县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河口县面积1332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193公里,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仅76.4米,为云贵川三省的最低点。民国15年(1926)河口划为特别行政区,1950年成立河口县人民政府,隶属文山行署。1950年设立河口市,隶属蒙自专区。1955年设立河口县,1958年设立河口瑶族自治县,1960年与屏边合并成立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隶属红河州。昆河铁路终点,翠绿欲滴的四连山下,一座具有亚热带风光的边境城镇就是河口瑶族自治县的所在地--河口市。河口市隔河与越南的老街相望,是云南重要的边贸城市之一。河口有高等级公路和滇越铁路连接昆明、河内。它距个旧市200多公里,距昆明400公里。是昆河铁路、公路的终点,“滇越铁路”的必经之地,这条铁路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目前唯一的国际铁路。自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以来,成为云南与东南亚通商贸易的商埠,越南商品一条街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是中越边境的重要贸易城市。

河口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城区四季浓荫,花果飘香,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河口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l.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587.3毫米,降雨长达163天。夏日长,湿度大,雨量充沛,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南溪河两岸都是热带原始沟谷雨林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尤以江河、溶洞景观、瑶族风情著称,现辟建南溪河省级风景区。鳖和黄鱼是红河的特产,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一些越南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

10、金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端,是集边境、山区、多民族、贫困、原战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2镇12乡,92个村委会1010个村民小组。东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县、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南与越南接壤。县城距省会昆明477公里,距红河州府蒙自135公里。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生态俊秀别样,民族文化古朴多彩。是世人神往的一块待开发的充满希望的热土和民族文化、生态考察的胜地。金平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园。全县367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等8种民族和1种至今尚未确定族称的“莽人”。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31.9万,少数民族占85.3%,构成了以苗、瑶、傣族为主体民族,8种民族1种人和谐相处的多民族家园。金平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前沿。这里是云南建设国际大通道,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施“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重要通道。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开放口岸金水河距越南封土县城18公里,距莱州省会三塘市56公里,距越南北部历史文化名城奠边府市195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580公里,距老挝丰沙里省孟买县城231公里,可直抵越南莱州省会三塘市、奠边府市,向东南可达越南首都河内,向西经越南西庄口岸可连接老挝丰沙里省。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全省第二。拥有马鞍底地西北、十里村热水塘和金水河那发3个边民互市点及66个通道,山连山、水连水的地缘,使双方边民跨境而居,边民往来更加密切,边境贸易日趋繁荣金平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宝地。一是有气候、土地、生物和物种多样性资源。境内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平均降雨量2330毫米,年均气温18°C,立体气候明显。红河南岸有极具开发潜力集中连片的热区土地资源。63万亩的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形成的物种基因库,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提供了宝贵的源泉。全县森林面积达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二是有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镍、金、铜、铁、锡等7大类38个矿种,极具开发价值。三是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县内有藤条江、红河两大水系,全县年平均泾流量74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07.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70万千瓦。四是有丰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五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金平县境内溪流淙淙,风光奇丽,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情调独特,是生态考察和旅游观光的胜地。六是有名特优产品资源。金平现有草果面积7.37万亩,年产量近千吨,是名符其实的“草果之乡”;金平香蕉是全国种植规模最大、最优质的县之一,所产无公害香蕉已成为知名品牌,出口日本、俄罗斯等国;全县橡胶种植面积7.9万亩,橡胶单株产量已创全国第一纪录;金平县适合多种竹材生长,2004年全县完成竹子种植面积11.2万亩,正按20万亩竹产业稳步推进;金平民族医药独树一帜,常用药物达300余种,已开发成功的瑶族浴药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上市销售

11、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十分接近北回归线。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地区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地区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大兴镇,海拔1640米,距省会昆明462公里,距自治州首府蒙自270公里。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边境,东临元阳、金平两县,南与越南毗邻,西南与江城县接壤,西接墨江县境,北与红河县相连。绿春县辖1个镇、8个乡,县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450公里,距个旧257公里。总面积3096.86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山地。

绿春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岭大致呈西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为中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黄连山主峰)2637米,最低海拔(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320米,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和牛孔河、勐漫河、渣吗河等10余条。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从海拔低到高包罗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六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6℃ ,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无霜期在340天以上。黄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20余万亩。境内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类动物有17种,内有珍稀动物黑长臂猿、野牛、虎、黑熊、穿山甲、蜂猴、马鹿等。已知树种有140余科96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桫椤,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木连等11种,药用植物近千种。

12、江城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为云南唯一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钾盐矿床储量较大,为全国独有。热区开发潜力巨大,牛洛河万亩茶园闻名全省,橡胶品质优良,供不应求。云雾茶、茶王茶、南江奇兰、报春银毫、江易毛峰等15巳个品牌在国际国内获奖,白糖销往俄罗斯和蒙古。麻线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优良稻远近驰名。江城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东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与翠云区、普洱县相连,北与墨江县隔江相望。东西横距112公里,南北纵距64公里。全县总面积3544平方公里。县城勐烈镇海拔1119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翠云区145公里。

江城县地处横断山余脉无量山的尾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形成中低山地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狮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处的土卡河寨子),高低相差1890米。境内江河纵横,水源丰富,有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连河、腊户河、土卡河等30条江河及200多条溪流。以康平乡营盘山为分水岭,营盘山以西河流注入曼老江,属澜沧江水系,营盘山以东河流注入李仙江,属红河水系。气候属低纬山区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7℃。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12.1℃;最热月6、7月,月均气温22.2℃。全年基本元霜,年均有霜日仅2~3夭。年平均降雨量2283毫米,位于全省前列。年均降雨天数178夭。年均日照1886小时,相对湿度为85%,蒸发量为1478毫米。

13、勐腊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勐腊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全县年平均温度在21°C,年降雨量1700毫米以上,年积温在7500°C 以上,海拔高度在480-2023米之间。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西北与景洪市相接,北面与思茅地区江城县毗邻。国境线长达740.8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县城距省城昆明868公里,距州府景洪172公里。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稍,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由于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坡状起伏,中部岩溶景观奇丽多姿,南部宽谷盆地开阔。

勐腊县地层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坝区以近代河流冲积,洪积、砂泥土为主,山区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系和百垩系的三迭纪紫红色砂页岩,部分千枚岩及二迭纪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由于地处亚热带,气温、湿度、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旺盛,土壤腐殖质大量积累,土壤风化深厚,根据海拔高度划分,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属砖红壤地区,表土含有机质3-4%,海拔800-1500米属赤红壤地区。表土层含有机质4-7%,海拔在1500-2000米的属红壤地区,表土层含有机质7-10%。勐腊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全县土地面积7093平方公里,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年平均气温21°C,年均降雨量154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勐腊县辖5镇8乡,70个行政村,544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近18万人。勐腊县1927年建县,时称镇越县,后易名为勐腊县。勐腊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勐伴和大树脚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傣族人民在这里生活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是孔雀公主的故乡,是抗清名将要定国长眠的地方,是蜚声中外的热带植物园所在地,是"名重天下"的普洱茶的原产地,是珍稀动植荟萃栖息的场所。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保护区内已查明植物4000余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3种。

14、景洪市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12.39公里。总面积7003.1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86个行政村,44万人,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流而过,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古称“勐泐”、“景陇”,旧称“彻里”、“车里”。从古至今一直是西双版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橡胶、砂仁、依兰香的总产量、亩产量居中国各县(市)前位,是云南省有名的商品粮、生猪、甲鱼生产基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7.56亿元。动植物、地热、矿产、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之称,建有亚洲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出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蝴蝶养殖场;风光风情旖旎浓郁,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每年的国内外旅客达200多万人次,首批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50年的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位优势日渐显现,云南省政府把其定为参与中、泰、缅、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经济区计划的中心城市。景洪以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拥有较典型的热带面积280万亩,其余属亚热带面积,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热带作物宝库。几十年来,在国家的帮助下,市委、政府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全面规划论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支柱。景洪的橡胶种植始于1948年,泰国华侨钱仿周等在人橄榄坝创建华胶园。1953年初,国家组织专家来景洪进行橡胶可行性考察,同年9月正式成立特种林木试验场和橄榄坝分场。1956年,为打破国外对橡胶的封锁,一批科技工作者、复员退伍军人和支边青年前往景洪。组建国营农场,发展生产。1963年,在国家和农场的帮助下,当地农民开始试种橡胶。从此,景洪的低丘岭上,出现了一坡又一坡橡胶树。景洪的橡胶林,不仅年年涌翠,装点关山,并还不遗余力地奉献胶乳,贡献人类。昆明第天均有数次航班通过自治州首府景洪,空中飞行时间约45分。西双版纳机场于1990年4月建成通航,距景洪市区5公里。昆明至西双版纳航线520公里,飞行时间45分钟,单程票价450元。每天有6~10个航班,为国内航班密度最高的航线,西双版纳机场还先后开辟了至成都、广州、重庆、天津的国内航线。2000年2月,景洪至泰国曼谷航线正式开通,为省内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口岸。西双版纳景洪市至昆明市的公路里程为692公里,全州一市二县40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全州总通车里程为3670公里。景洪至勐海、勐腊、大勐龙、打洛等主要干线均为柏油路。景洪至昆明乘坐卧铺班车需要9个小时左右。景洪港为水运口岸,现已开辟了至老挝万象的国际水运航线,中老澜沧江至湄公河上段多次载货,载客试航成功。橄榄坝和关累码头正在建设中。在景洪市区北部的澜沧江边,可乘船前往橄榄坝观光。

15、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思茅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6公里。东西最长横距7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5公里,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县城勐海镇距省会昆明776公里,距州府景洪40公里。勐海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属滇西南山原地貌区的西南边缘。境内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最高点在县境东部勐宋乡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属州内第一高峰。最低点为县境西南的南桔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35米。有大小河流159条,总流长1832.3公里,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盆地(坝子)15个,5万亩以上的有勐阿、勐海、勐混、勐遮4个,其中勐遮坝23万亩,是西双版纳州最大的盆地,是水稻、甘蔗、鱼类主产地。打洛、勐板、勐往、勐满4个热区盆地盛产橡胶。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

勐海县国境线(中缅)长146.6公里,具有开展跨国边境旅游的区位优势。从打洛省级口岸到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游客年均在120万人次。即将开通两条跨国旅游线路,即:打洛—缅甸景栋、大其力—泰国迷赛、清莱、清迈、曼谷;打洛—缅甸景栋、东枝、仰光。全县旅游资源有人文景观19处,水域风光45处,生物景观32处,古迹建筑20多处,休闲求知健身场所40处,旅游购物场所41处。主要景点有:景真八角亭、独树成林、打洛森林公园、曼短佛寺、巴达野生茶树王、曼峦回清真寺、勐邦水库等。

16、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毗邻缅甸。1991年底人口45.1万。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1915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

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

17、沧源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南部,北邻耿马县、东接双江县,东南与澜沧县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县城勐董镇北距临沧行署驻地临沧县城222公里,距云南省会昆明市876公里。县境南北宽47公里,东西长86公里。国境线长147.08公里。总面积2437.8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2%。地势呈北高南低,境内群山连绵,山谷相间,河流纵横。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2000米之间。全县最高点为窝坎大山主峰,海拔2605米;最低点为南腊区芒卡坝146号界桩处,海拔460米。县城海拔为1270米。境内山脉属怒山支脉老别山山系。由耿马县回汉山脉延至勐来、勐角和班洪三区交界处。主要山峰有窝坎大山、大黑山、安墩山、湖广大山、芒告大山、范峨山、那马大山、公给山、帮盆山、班考大山、公浓山等。海拔一般为1900~2600米之间。境内有16条河流,分属怒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主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7.3℃。境内矿藏有煤、铁、铅、银等。全县森林57万亩,植物以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为主。主要珍稀动物有野生亚洲象群、孟加拉虎、金钱豹等。

18、耿马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邻缅甸。总面积3837平方千米。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穿越县境,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云南通往缅甸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云南民营橡胶主产区,蒸酶茶之乡,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富集之地。全县辖有11个乡(镇)、1个华侨农场和孟定、勐撒两个国营农场。全县总人口25.28万人,有汉、傣、佤、拉祜、彝族、布郎、景颇、傈僳、德昂、回、白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全县国土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为92.4%,坝区约为7.6%;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450米;有5个万亩以上的坝子。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立体气候特色,为粮食及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盛产粮食、甘蔗、橡胶、茶叶、南药和多种热带水果,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云南第一产糖大县,民营橡胶生产第二大县。

19、镇康县隶属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南北宽70.6公里,东西长71.9公里,全县总国土面积2544.23平方公里。镇康县县城于2005年5月31日由凤尾镇搬迁至南伞镇。镇康县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是集边境、山地、热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重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县城9公里,距缅甸重要城市腊戌87公里,是国家二类陆路通道口岸。“南伞”,傣语的意思就是“送公主的地方。界碑把小小麻栗坝分成两个国家,一半是中国南伞,一半是缅甸老街。穿越“北金三角”的神秘土地,伫立在南伞国门,你会想到:小小界碑不仅分隔了两个国家,还分隔了缅甸、泰国、老挝三国边境“金三角”北大门的门里和门外。镇康,是滇西南与东南亚接触的最前沿;镇康,是禁毒的最前沿;镇康,是滇西南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镇康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358公里,县境内分布着1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及6个边民、互市点,是古西南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今为对外开放的内陆窗口,是中缅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滇西南、临沧西部进入东南亚的重要口岸之一。新县城南伞口岸南可通往保山、大理等地州,距保山地区26公里,距县城47公里,西可进缅甸,距缅甸掸邦第一经济特区果敢县老街市9公里,距缅甸腊戌197公里,距缅甸古城曼德勒484公里,距缅甸仰光800多公里。从经济区划上看,镇康恰恰处于滇西南沿边经济带、南汀河经济带、怒江经济带、缅甸掸邦第一经济特区的交汇区、重合区和错位区,即处于这几个经济区的边沿地带。镇康的山沟壑纵横、峰峦叠障,使镇康山相连近看如利剑指天,远看如万马奔腾。

20、潞西市地处云南省西部,因在潞(怒)江之西而得名。东西长约 71 公里,南北宽约 62 公里。总面积 2987 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含海拔在 1000 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占 26% ,山区占 74% 。东北接龙陵县,西南连畹町经济开发区、瑞丽市,西、西北与陇川县、梁河县隔龙江(龙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 68.23 公里。市府芒市距省会昆明 785 公里,空距 427 公里。德宏民族风情游览区位于芒市镇青年路南段东侧,占地 618 亩,与芒市城中的树包塔、菩提寺、佛光寺、五云寺、中缅友谊长青树、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旅游步行街等众多景点连成一体,是潞西旅游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德宏州最大的城中公园。依芒市环城东路划分东西区,西区有民族文化宫、娱乐活动广场、风情村、综合旅游购物中心、风味饮食街,东区有大金塔、宗教文化展示、贝叶林、水上活动中、植物园、景颇寨、融情村。宫内最壮观的建筑是“周恩来总理纪念亭”。整座纪念亭鲜明地表现出民族建筑艺术特点。有用汉文、傣文、景颇文刻写的横额和亭记,其大意是: 1956 年 12 月,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出国访问期间,同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理吴巴瑞一行,专程莅临芒市,主持两国边民联欢大会。

孔雀生态旅游区 位于芒市城东 5.2 公里处,这是一个集原始生态与现代风情于一体的水上乐园,该处因历史上就是绿孔雀栖息地和湖面酷似一只开屏的孔雀而得名。孔雀湖周围山岭谷间由于水热条件充足,为典型的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南亚热带季雨林树种分布地段,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雨林、思茅松林类型。整个景区除水面和环湖公路,森林覆盖率达 100% 。林海茫茫、郁郁葱葱、层林叠嶂而形成满目皆绿的森林背景。

尖山温泉度假区 位于芒市坝东南边缘,距城 8 公里,由一山、一泉、一寺、两河组成。尖山山势陡峭,奇石丛生,突凸 200 余米,唯沿西南面的千级台阶可攀援及顶。靠西南山脚芒蚌与腊掌村之间有一方圆千米的多点出露中温泉群,水温 60 ° C 左右,流量稳定,泉水清澈,水质不含有害元素,属碳酸盐泉类。

芒市树包塔位于芒市第一小学内。傣语称“广母姐列”,译为铁城塔。一说是土司为纪念一次战争而建;另一说是以村寨名而得塔名。傣文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 年),芒市土司修广母姐列,涂金加顶。道光十六年( 1836 年),土司放承恩曾作修葺。此塔造型傣语称“碰比阿沙”,是上座部佛教一种小型的砖石结构的独立塔。塔高 10 余米,塔身呈八角形,有神龛塑着佛像,在阳光映照下,金光熠熠,银辉烨烨。塔顶上常有飞鸟歇脚。传说在 19 世纪中叶,一粒“吨海”树的种子(菩提树一类),通过飞鸟的粪便,落在塔顶的尘土里,长出一棵小树。它的须根沿着塔壁往下,扎进地里,形成树根把塔紧紧箍在中间。近几十年,那“吨海”树长得枝叶遮天蔽日,须根已发育成粗壮的树干,一眼望去,树塔浑然一体,成了罕见和自然景观,人称“树包塔”。现列为省级名胜风景点之一。

21、瑞丽市,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这里地势平缓开阔,无天然屏障,交通便捷,贸易兴隆,城市功能配套齐全,是我国大西南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金大门。瑞丽是古代南方丝路的重要通道,是中缅两国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是“中缅”、 “中印”公路的交汇点。中国东起上海的 320 国道,其终点在瑞丽,经此出境与缅甸原两条交通主干线“滇缅公路”(昆明—瑞丽—木姐—腊戍—曼德勒—仰光)和“史迪威公路”(中国瑞丽—缅甸木姐—八莫—密支那—印度雷多)相连通。瑞丽因此成为发展国际陆路运输业的交通枢纽。瑞丽历史悠久,是勐卯古国的发源地,勐卯古国文化已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南亚的傣系人群。瑞丽于 1992 年撤县设市; 1999 年,国务院进行区划调整,将畹町并入瑞丽。如今瑞丽辖六乡三镇四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1020 平方公里,人口 12 万。瑞丽拥有两个国家级口岸(瑞丽、畹町口岸),两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合作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 2000 年 4 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姐告边境贸易区。这是我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

瑞丽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和“动植物王国”,百岁老人占人口比例的万分之一点一,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这里有风光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瑞丽江,神奇美丽的莫里亚热带雨林;有珍稀动植物聚集的乐园—畹町生态园;有秀丽迷人的田园美景,神秘多彩的异域风光;有激动人心的淘宝之旅、珠宝购物。古榕垂须、金塔映日、胶林滴翠、绿竹婆娑,千般奇景和万种风情,使瑞丽如彩霞般绚丽多姿,似仙境般秀美明净。瑞丽以独特的傣族、景颇族民族文化,浓郁的缅甸异国风情,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 21 ℃ ,年平均日照 2330 小时。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热区宝地。瑞丽坝子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是云南省重要的产粮区。瑞丽盛产橡胶、甘蔗、砂仁、胡椒、草果、菠萝、烟草、油桐、茶叶、花生、柚子、芒果、菠萝蜜等经济作物。近年来,瑞丽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产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种植结构也由单一作物种植发展为粮、蔗、胶、瓜、果、菜、香料、花卉、竹笋等多种作物综合发展的生态型农业,冬季农业开发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瑞丽市城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城市规划区 98 平方公里,建成区达 8.5 平方公里,已成为边境优秀城市。近年来,城建投资不断加大,城乡建设发展迅猛,城市交通、园林、环卫、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城市开发日新月异。以 320 国道为主干、 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延伸到全市的每个角落,城市日供水能力达 4 万吨,年供电能力达 1 亿千瓦·小时,集程控、移动为一体的主体通讯网初具规模,瑞丽已形成了集学习、工作、休闲、文化、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城市。瑞丽经济发达,投资政策优惠。 2004 年瑞丽生产总值 10.3 亿元,财政收入 2.25 亿元。贸易立市、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以城带市、特色建市的发展思路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外贸、旅游、工业、农业已成为瑞丽的四大支柱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具成效,国企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市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中缅两国的资源和市场,建设繁荣稳定的边疆,中央、省、州先后给了瑞丽许多投资优惠政策,拟将瑞丽建成大西南最活跃最开放的地区。国务院决定建设的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和泛亚铁路,都将从瑞丽出境,这必然会促进瑞丽贸易、旅游、服务、仓储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瑞丽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22、陇川县在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粲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之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斯如其名,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全县辖8乡4镇1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县。陇川属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农业县,具有土地开发成本低、适宜发展绿色产业经济的最大优势和发展对外贸易经济的口岸区位优势。

陇川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广阔前景。其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宽广,年极端最高气温35.7℃,年极端最低气温-2.9℃,年平均气温18.8℃,历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年无霜期292天,有霜期73天,年平均霜日30天,温湿的气候十分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陇川是云南省重要的商品粮和蔗糖基地县,年产粮食7万吨左右;甘蔗总产(含入榨外县数)95万吨,白糖8.5万吨,酒精0.81万吨,有日处理甘蔗5500吨和2000吨的糖厂各1座,年产1万吨精制糖生产线一条,入榨规模为云南之冠。除粮食和蔗糖产业外,山苍子、魔芋、茶叶、板栗、核桃、柠檬、草果、竹子及优质用材林──西南桦等绿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产业化开发”的新格局。

23、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自古以来有33条通道通往缅甸。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8.4%。县城小平原海拔826米,距州府芒市153公里,距省会昆明735公里,距缅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缅甸八莫131公里。盈江县北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并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盈江县新城乡政府东侧凤凰山上生长着一棵高20余米的橡胶树(凤凰山因状如凤凰而得名,被历任土司奉为"风水宝地"),是1904年傣族民主革命先驱者刀安仁从马来西亚引种的八百株橡胶树中仅存活的一棵,现枝叶茂盛,长势良好。据专家考证,这棵橡胶树比台湾引种的橡胶树早两年,比海南引种的早一年,是我国引种最早、树龄最大的橡胶树,称为"中国橡胶母树",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橡胶母树附近有刀安仁墓、大佛寺、报国寺等景点。

24腾冲县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唐设羁靡州,南诏时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腾冲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达148.7公里,从腾冲到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云南省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宋、元以来,就是珠宝玉石的聚散地,首开翡翠加工之先河。到了清代,翡翠的加工、销售业已十分兴盛,现在,翡翠的加工、交易空前活跃,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日益兴盛,“翡翠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海内外和客商。腾冲属热带季风气候,所平均气温14.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于旅游观光。腾冲森林密布,到处青山绿水,景色秀丽迷人。境内有傣、回、傈僳、佤、白、阿昌六种世居少数民族,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其中傈僳族在刀杆节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神秘雄奇的高黎贡山和怒江天险,从三江并流区自北向南逶迤而下,以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学会列为具有重要要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她壮丽而神奇,走进高黎贡山,就像走进了奇山异水的长轴画卷之中。在这个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物种基因库”的地方,你会看到拨地参天的大树杜鹃之王、秃杉之王、银杏之王;你会看到云南山茶的始祖,看到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秃杉林,还有很多稀世的珍禽异兽……在这里有中国最密集的火山群和地热温泉。90多座火山雄峙苍穹,80余处温泉喷珠溅玉,温泉泉眼数以万计。壮观的热海大滚锅、热箭四射的万年哈蟆嘴、令人浮想联翩的醉鸟神泉、怀胎奇井、美女仙池、扯雀魔塘……种种奇观妙景,展现出国家级火山热海风景名胜区的百态千姿和无穷奥秘。

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案、铜鼓凝集着两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石雕佛像,闪烁着中原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

25、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县域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距95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泸水县西汉时属益州郡的比苏县;宋代属金齿郡;明末清初置老窝、登埂、卯照、鲁掌、六库五土司,分属大理府的云龙县及永昌府的保山县;1951年2月,泸水县人民政府成立,现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辖六库镇、鲁掌镇、片马镇、老窝乡、上江乡、大兴地乡、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共3镇6 乡,71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民族 总人口15.5万人,境内有傈僳、汉、白、彝、景颇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的86 %。泸水县地处享有“东方大峡谷”美誉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东部的碧罗雪山与西部的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气候因海拔差异,有明 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7个气候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类型,构成境内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生物学家誉为“植物王国”、“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世界雉鹛类的乐园”。

26、福贡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东与兰坪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交界,南与泸水县相连,西与缅甸接壤,北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相邻。边境线长142.2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3公里。全县总面积2756.44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形成一个从北向南狭长的“V”字型谷地。县内最高点在碧罗雪山的嘎拉拍山峰,海拔4379米,最低点在与泸水县交界处的怒江江面,海拔1010米,相对高差达3369米。县城驻地上帕镇海拔1190.9米。福贡县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南到北有南、中、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形成了春季和夏秋间两个雨季的独特气候环境。2004年,县城年平均气温16.9℃,年均降雨量1443.3毫米,年日照1479.9小时,相对温度84%,无霜期267天。全县属高山峡谷地貌,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流有怒江和从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山涧注入怒江的木古甲、施底、亚母、利沙底、木克吉,木加甲等30条天然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8.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有6.04万千瓦。福贡的峡谷主体气候环境为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各种有壳斗科、木兰科、木全科、山茶科及箭竹、铁杉、冷杉等树种。动物有豹、羚羊、小熊猫、野牛、岩羊、滇金丝猴、小熊猫、猕猴、鹿、麂、飞鼠、水獭、黑熊、尾梢红雉、灰角雉环颈雉等国家Ⅰ级、Ⅱ级、Ⅲ级保护动物39种。药用植物有黄连、天麻、茯苓、贝母、牛夕、羌活等170余种。目前已初步探明境内矿物资源有锡、沙金、铅锌、钨、铁、水晶石、云母、绿柱石、电气石、石棉、密玉、绿帘石、硅、大理石、石灰岩等矿种,其中大理石资源储量为24.3亿立方米。

福贡的自然景观辉宏壮丽,旅游特色景点众多。境风峡谷、雪山、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河流、壁耕奇观等相互辉映,神秘的“东方大峡谷”、雄奇险峻的高黎贡山、巍峨壮美的碧罗雪山、鬼斧神工的石月亮、如诗如画的亚坪自然生态景区、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飞泻奔腾的江河瀑布、万紫千红的高山草甸、迷人的原始森林和竹海、变幻莫测的峡谷云海、惊险刺激的峡谷溜索飞渡、保存完好的“七十年代边境县城遗址”原碧江县城风貌等精品景点景区,构成了一幅幅让游人流连忘返的优美画卷,是旅游开发的处女地。目前已初步开发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石月亮、腊乌岩瀑布、飞来石、碧江八角楼、腊竹底民族文化村、子楞温泉、亚坪生态旅游风景区、神奇地心密尼玛、碧福桥旅游点等,其他景点景区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原因基本未开发,还处在自然保护状态。

27、贡山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全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达3958米,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在2700—4700毫米之间,空气湿度达90%以上,日照时数1100—1400小时,无霜期280天。全县辖四乡一镇,26个村委会,两个居委会,2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240人。境内居住着独龙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1 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954人,占总人口的96%,其中独龙族5288人,怒族6071人。国土总面积450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6人/平方公里。县内资源丰富,已查明的矿点有38处,其中锡矿5000多万吨,铅锌矿44万吨,羊脂玉大理石10亿立方米,硅矿100万吨。大小河流42条,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368.6万千瓦。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7.2%,县内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4.3万公顷,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占全县总面积的55.6。区内野生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目前巳知的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63科764属2686种;哺乳动物有8目25科74属192种;鸟类269种:昆虫1690种,隶属20目167科。其中地方特有的野生植物239种,隶属103科14属,特有野生动物17种,素有“南北动植物的走廊”、“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原生物的避难所”、“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有色金属和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全县40%左右的面积属于规划中的“三江并流”风景名胜核心区。由于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这里民族节日众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有独龙族“开强瓦”节、怒族“仙女”节、傈僳族“阔时”节……丰富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沉淀,使这里成为集世界自然遗产和独特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三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