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isback怎么卸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2)》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3:47:30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引言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分别从原因、经过、特点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原因是为了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捍卫民主与自由权利;从1789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民主力量最终获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法国确立;特点是政治制度多次变化,斗争曲折复杂;意义则强调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第二部分是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四个学习要点是本单元中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学习建议。建议在学习本单元时,一要注意和必修课中学习过的法国历史相结合;二要注意和其他国家反封建斗争的历史进行对比。
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标志;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议会;君主立宪派;《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的意义;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等唯物史观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情境再现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通过分析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作用,认识历史上的重大革命无不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及其措施;立法议会;国民公会;瓦尔密大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理解共和制的含义;法国大革命最初胜利的含义。
情境再现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比较分析
根据法国大革命最初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巴黎人民在革命中作用的分析,认识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断推向高潮。
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法国民主力量反对专制的斗争、措施及成果。
难点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人民群众在反专制斗争中的不同主张及其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较量的过程。本节教材内容讲述的是这一斗争过程的第一阶段:“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具体表现为两大胜利成果:“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这也是本节教材中的两目。这两部分内容前后相继,波旁王朝被推翻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本节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波旁王朝是如何被推翻的?二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如何建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的重要概念有两个:三级会议和《1791年宪法》。
第一目 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
本目内容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君主立宪派的革命措施;推翻波旁王朝。
①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这是本节重点之一,教材对此从四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一,根本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先回顾英美两国的革命原因,从中总结规律,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18世纪晚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法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专制王权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第二,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联系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前的思想解放。如:商鞅变法前的百家争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中认识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无一不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伴随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首先在思想领域反映出来。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出现高潮。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专制王权和神权,使民主、法制等思想深入人心,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等一整套政治构想,为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充分的思想洗礼。这也是革命中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并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的重要原因。
第三,路易十六的腐朽统治,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毫无民主权利,经济上又遭受沉重剥削,和特权等级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
第四,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②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教材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三级会议中的斗争。三级会议是本节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首先让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的资料,了解三级会议是谘议机构,是国王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而召开的。但这次三级会议的召开,却使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有了进行政治斗争的合法途径。他们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在三级会议中与国王展开斗争。尤其是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第三等级的代表单独组成国民议会,后又改为制宪议会,着手制定宪法。这使双方的矛盾迅速激化,直接导致革命爆发。
第二,攻占巴士底狱。这部分内容可略讲过程。学生只需掌握巴黎人民在1789年7月14日,攻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士底狱,这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随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人民起义,各地政权相继被起义者接管,这从根本上动摇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推翻。
③ 君主立宪派的革命措施
这也是本节重点之一,需要掌握三个问题。第一,君主立宪派是什么人?君主立宪派主要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主要是一些银行家和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他们在制宪议会中占统治地位,因此革命开始后首先掌握了政权。君主立宪派是民主力量的代表,因此主张制定宪法,限制王权;但他们社会地位较高,与波旁王朝关系密切,因此又主张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第二,君主立宪派的革命措施。制宪议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通过《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这部分内容可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来了解。《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把启蒙思想中的人权、法治等观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彻底否定并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1791年宪法》规定了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这就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确保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合法性。
第三,对君主立宪派的评价。可以根据其革命措施让学生讨论。从英美等国的革命过程来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主要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些任务在君主立宪派当政时基本完成,后来的革命进程只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一革命成果。因此,君主立宪派是法国大革命的奠基者,贡献巨大。当然,《1791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权的财产限制,和君主立宪派始终不愿废除君主制,则暴露其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 推翻波旁王朝
这部分内容可略讲,主要掌握两个问题。第一,推翻波旁王朝的直接原因。法国革命初期建立的政权并不稳固。国内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丧失权利,积极进行反扑;国外普奥等国封建君主害怕法国革命危及自身利益,积极进行武装干涉;路易十六叛卖革命。面对国内外旧势力的进攻,君主立宪派软弱无力,又不同意人民群众废除君主制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卫革命成果,巴黎人民再度起义。
第二,1792年八月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这是法国革命的一个重大成果。
第二目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是继推翻波旁王朝后,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又一重大成果。本目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共和国建立的原因;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审判并处死路易十六。
① 第一共和国建立的原因
这是本节的重难点之一,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重点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第一,八月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法国君主政体垮台,为建立共和国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二,人民群众的积极推动是主要原因。在革命开始前,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城市平民由于没有政治权利而结成了反对专制统治的联盟。但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这几个阶级在反封建的主张上是有差异的。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铲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因此,当革命开始后,他们掌握了政权,满足了自身利益,就不愿再把革命引向深入。君主立宪派保留了波旁王朝,吉伦特派虽然比较激进,但也想中止革命。但广大人民由于受压迫最重,反封建也最坚决。他们不仅要求彻底推翻封建统治,还要求得到土地,改善生活,摆脱受剥削的处境。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漫画《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来说明这一问题。人民群众既要和专制势力斗争,又要与资产阶级斗争,恰恰说明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立法议会决定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建立共和国,审判并处死国王。
第三,雅各宾派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积极号召。
第四,外来武装干涉促使采取更激进的革命措施。普奥联军武装干涉的目的就是要恢复法国的君主政体,法军在瓦尔密大胜入侵的反法联军,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瓦尔密大捷后的第三天,国民公会就决定建立共和国。
②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这一问题可略讲。学生只需掌握:1792年9月,国民公会开幕,立即通过决议,宣布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国。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又前进了一大步。教师在此处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法国政权更替的情况,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③ 审判并处死路易十六
共和国建立后,如何处置国王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应首先分析为什么要处死国王?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求惩办国王,另一方面国内外复辟势力围绕路易十六蠢蠢欲动。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1793年初,国民公会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教师在此可以引用一些文学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这一重要事件的感性认识。然后分析其意义:路易十六作为法国专制势力的总代表,其被处死,是法国民主力量在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如本节教材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名词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容易感到枯燥。但高中阶段的学生前面已经学过英美等国的相关内容,并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史料和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他们关心时事,思维活跃,喜欢讨论。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教材中的图片、历史纵横等史料的运用,或者引用一些课外资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注意多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如英国、美国、中国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使学生易于理解;再次要注意多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如法国国庆节、《马赛曲》、今天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电影《佐罗》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集中。建议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围绕一个主题、一条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将知识逐次展开,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可从如下三个主题进行设计:
(1)主题: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问题: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胜利成果?怎样取得的?为什么会取得初步胜利?为什么只是初步胜利?
(2)主题:法国大革命中政体的演变。问题:法国大革命中政体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为什么会发生演变?这种演变说明了什么?
(3)主题: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问题:法国民主力量的组成?为什么要与专制势力进行斗争?进行了哪些斗争?取得什么成果?说明什么问题?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新课的导入
老师:每个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多数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美国的国庆节分别是哪一天?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略)
老师:法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又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略)
老师: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国庆节。那么,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场革命又取得了什么成果?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案例二 学习《1791年宪法》
老师:在各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有一个突出特点,一般都通过立法来保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法国大革命中也制定了《1791年宪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历史纵横】中《1791年宪法》的内容,并和上述三国的法律进行对比,看看有哪些异同点?其不足之处和历史进步性分别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回答。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略)
(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点拨:从政体、立法原则、公民权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答案要点:和英国相同之处是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和美国、中国相同之处是都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不足之处是公民权有财产限制;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将前一阶段反专制制度的成果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说明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都还需要不断完善。)
案例三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老师:法国的民主力量中除资产阶级外,还包括哪些阶级?
学生:农民、工人、城市平民。
老师: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大家阅读教材逐条列举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略。主要史实:巴黎人民支持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与国王进行斗争;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各地人民纷纷响应;人民群众组织义勇军抗击外来武装干涉;巴黎人民发动八月起义,推翻波旁王朝;吉伦特派当政后,想要停止革命,在人民群众压力下,召开国民公会,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国民公会审判并处死路易十六。)
老师: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老师:法国人民群众受压迫最重,革命最坚决;人民群众是反对专制斗争中的主力军,把法国大革命不断推向高潮;人民群众的斗争是法国大革命取得最初胜利的主要原因。
四、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波旁王朝是如何被推翻的?
解题关键:围绕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民主权利的矛盾发展演变来逐次展开。
思路引领:将本题分解成两问,“为什么被推翻?”和“如何被推翻?”首先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其次按时间顺序叙述经过。
答案提示: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路易十六当政时,社会矛盾尖锐,财政危机严重,被迫召开三级会议;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在三级会议中与国王展开斗争,直接引发革命。
经过:①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开始。② 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后,制定一系列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通过《人权宣言》;制定《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保留国王,国王被迫作出一些让步。③ 封建势力不甘心丧失权力,国内外旧势力对革命政权猖狂进攻,国王叛卖革命,君主立宪派对此软弱无力,人民群众强烈不满。1792年8月,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攻占王宫,逮捕监禁国王,波旁王朝被推翻了。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怎样建立的?
解题关键:围绕人民群众推动法国革命不断走向高潮来分析。
思路引领:回答时分为两步,首先分析共和国建立前的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的斗争,再简述共和国建立的经过。
答案提示: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仍然保留了君主制。在八月起义推翻波旁王朝后,吉伦特派掌握行政大权,他们一方面宣布停止国王的权力,另一方面又想中止革命。但人民群众要求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同时外来武装干涉也在步步进逼,立法议会决定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1792年9月,法军在瓦尔密大胜入侵的反法联军,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同月,国民公会开幕,立即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随后,审判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法国民主力量在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查阅相关资料,以“审判路易十六”为题,写一篇简短的历史述评,要求事实准确,情节生动,史论结合。
解题关键:论点应围绕审判路易十六是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思路引领:历史述评要求既要叙述史实,又要进行评论。因此,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应叙述审判路易十六的经过,然后进行评论。
答案要点应包括:背景:革命爆发前,路易十六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又叛卖革命,是法国民主力量的最大公敌。
经过:1792年八月起义推翻波旁王朝,囚禁路易十六。9月,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决议,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共和国建立后,围绕如何处置国王的问题,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下,1793年初,国民公会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评论:审判并处死路易十六,是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法国大革命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2.阅读与思考
法国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把国家的政体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他指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经过遵照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联系法国的历史,思考大革命初期法国政体演变的历史意义。
解题关键:围绕政体演变反映出民主和专制的斗争进行分析。
思路引领: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三种政体的区别;再联系法国历史,列出大革命初期法国政体的演变;最后分析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法国大革命初期,法国政体经历了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到共和政体的演变。反映了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是法国民主力量反对专制势力的伟大胜利,是历史的进步。
(山西太原26中 王亚伟)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18世纪法国的一些最重要的封建义务
地租。这是一种永久的义务,依据封建法律,是由某些土地的持有者被迫须向领主以现金或实物交付的。整个数额可向任何一个持有原来须缴纳地租的土地的任何部分的人索取。这种义务是不能赎回的,也就是说,没有可能与领主洽商任何办法予以折偿或取消。
售价税。习惯法盛行的那些法国地方,有一普通规矩:凡是持有须缴纳地租的土地的人,如果他要出售他的财产,必须以他所得到的售价的一部分给予他的领主,数额多少是不一致的。
生产税。这种义务是:领主可以向须缴地租的人索取土地出产的一定部分。凡须缴纳出产税的土地,不得领主允许,不能以之抵押。
葡萄收获税。在布尔邦内地方,领主勒索收获的1/4。
徭役。领主有权要佃户在一星期中替他工作某几天,或征用他的马匹和车辆。这种权利在18世纪的法国几已绝迹,虽然在欧洲的其他某些地区还是普遍存在。但法国政府要征用农民做修路工作,这种义务叫做徭役。
使用税。有许多采地,领主有权要住在采地境内的人到他的磨坊磨他们的粉,用他的炉灶烘他们的面包,或用他的酒榨榨他们的葡萄,并给他很高的报酬。
先售权。有些领主有权比在采地内任何人早一个月或40天出售他的酒。
通行税。依据对封建法律有研究的律师,采地对于桥梁、河流和道路原来要苛征很多种通行税。路易十四废除了许多这种通行税,并在1724年又废除了1200项以上。
过渡税。对渡过采地内河流的货物征收费用之权。
市集税。对运来墟市和市场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录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版,第49~50页。)
二、废除封建制的法令
(1789年8月4日—11日)
这是法国革命中第一个重要的反封建法令,对改造法国的旧制度有重大作用。
第一条 国民议会现将封建制度全部加以废除。国民议会决定:有关封建的和采邑的权利义务,凡是源于实物的或人身的永远管业、源于人身徭役以及其他表现为此类性质的权利义务,均无偿废除之;一切其他的权利义务则宣布为可以赎回的,赎回的价格和方式由国民议会决定之。但凡未经本法所废除的上述权利仍得继续征收,直到赎偿时为止。
第二条 大、小鸽室的专有权,废除之。……
第三条 狩猎特权及无栅兔林特权,亦废除之。……
……
第五条 各种性质的什一税和代替什一税的贡赋,不问其名称及征收的名目如何,即使是出于预定乐捐的,不问其属于在俗僧院或在律僧院、属于有俸禄的僧侣,教产管理会或任何教会附属产业掌管人,甚至是属于马耳他僧团或其他宗教与军事僧团以及因选择微薄俸给以为代替而转让给世俗人的那些什一税,一概废除之;但须设法用其他方式来供给宗教的支出、牧师的生活、穷人的救济、教堂和牧师宿舍的修建以及目前指定由什一税来维持的一切机关、神学院、中小学校、医院、宗教团体及其他等等。
然而,在上述费用尚未提供及旧占有人尚未享有其代替物之时,国民议会决定上述各种什一税仍应根据法律并按照习惯的方式继续征收之。……
第六条 一切永久地租,无论是实物的或货币的,无论其种类如何及来源如何,无论其属于何人如教会附属产业掌管人,领地、采邑或马耳他僧团,概得赎回;各种的和在一切名目之下的实物贡赋,亦得按照国民议会行将规定的价格赎回之。禁止今后再创设任何不得赎回的贡赋。
……
第九条 关于税收方面的经济特权,无论是人身的或实物的概应永远废除之。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并须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样的手续进行之;必须订出实行按比例缴纳各种赋税的办法,甚至对于课税年度的最后六个月的赋税亦同。
……
第十七条 国民议会庄严地宣布国王路易十六为法国自由的恢复者。
……
《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联书店,1957年,第36~39页。
共和派在马斯校场宣读的请愿书
(1791年7月17日)
1791年7月17日,哥德利埃俱乐部召集巴黎群众于马斯校场,号召他们在请愿书上签名。
全民族的代表们,你们的任务将近完成了。……但是出现了一件滔天罪行;路易十六逃跑了……公民们在瓦伦把他扣留起来,然后将他送回巴黎……而你们,先生们,在宣布一旦制定好宪法即提交国王接受时,显然已经事先断定他是无罪和不可侵犯的了。立法者们!人民的意志不是这样的,路易十六的罪行确凿,这个国王已经放弃了王位。我们要求通过他的退位,同时召开新的制宪议会作为真正的国家法庭来宣判这个罪犯,而尤其是要决定如何接替他的职务和新的执行政权的机构。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130页。)
五、1791年宪法
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确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家,取消了封建等级制;确定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
……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条 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的、不可剥夺的和不可动移的;主权属于国民:任何一部分人民或任何个人皆不得擅自行使之。
第二条 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国民只得通过代表行使其权力。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
第三条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由它协同国王的批准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第四条 政府是君主制;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在他的统辖之下由部长和其他负责官员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第五条 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一条 构成立法议会的国民议会是常设的,仅由一院组成。
第二条 国民议会每两年由新的选举构成之。
每两年的期间构成一届立法议会的期间。
第三条 前条规定不适用于下一届的立法议会,下届立法议会的权力应停止于1793年4月的最后一日。
第四条 立法议会的改选是依法当然举行的。
第五条 国王不得解散立法议会。
……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
第二条 凡为能动公民,必须;
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
已满25岁;
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已登记在其住所地的市乡政府国民卫军花名册上;
已经宣读了公民誓言。
……
第五条 下列之人不得行使能动公民的权利:
被提起公诉者;
在经正式文件证明破产或无力清偿债务后而未能提出债权人的全部清偿单据者。
……
第二章 王位、摄政和部长
……
第四节 部长
第一条 任免部长之权专属于国王。
第二条 现今国民议会的成员、以后立法议会的成员、最高法院的成员以及服务于高等陪审团的人员,在任职期间以及在停职后二年以内,不得升任部长,亦不得从行政权方面或其代理人方面接受任何职位、赠与、年金、俸金或委任。
……
第三章 立法权的行使
……
第三节 国王的批准
第一条 立法议会的法令应提呈国王,国王对于法令得拒绝同意。
第二条 在国王拒绝同意的情形下,此种拒绝只是停止性的。
当提出该法令的那个立法议会的下两届立法议会以同样辞句继续提出同一法令时,即认为国王已予以批准。
第四章 行政权的行使
第一条 最高行政权专属于国王。
国王是王国全部行政权的最高首脑;受托负责监视秩序和公共安宁的维持。
国王是陆军和海军的最高首长。
国王受托担负注视王国的外部安全及维持王国的权利和属地之责。
第二条 大使及其他政治谈判人员,由国王任命之。
军旅和舰队的司令以及陆军大将衔和海军上将衔均由国王授予之。
……
第六篇 法国与外国的关系
法国决不从事以征服为目的的战争,亦决不用其兵力反对任何民族的自由。
……
第八篇 其他规定
(在《1789—1794年文献》中,第八篇不列为单独一篇,亦不分条,此处系根据《法国革命史文献选集》及《法兰西宪法》。)
第一条 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法国殖民地和属地虽然是法兰西领土的一部分,但并不包含在本宪法之内。
第二条 任何由宪法所设立的权力无权更改宪法,无论是整个的或部分的;……
2.课文注释
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得到充分发展的专制制度,因此,了解了法国的专制制度,就可以认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度的建立是法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法国的旧贵族日趋没落,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增长,封建地主制取代封建农奴制,这些都为封建专制君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于16世纪,在17世纪得到进一步巩固。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点是:(1)君权神授。历代国王都把王权说成是至高无上的和神圣的,自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国王只对上帝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2)朕即国家。历代国王都把国家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集所有国家权力于一身,国王就是一切,国王与国家是一体的。(3)等级特权。整个社会等级森严,全国分为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权利和地位极不平等,由教士和贵族组成的第一、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三个等级以不同的形式为国王服务。(4)专制统治。通过建立庞大的军队和警察系统维持对社会的控制,在思想上坚决镇压异端。
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原为法国巴黎的一座要塞,整个要塞由8个巨大的塔楼组成,塔楼之间有高24米、厚3米的城墙相连,中间形成大庭院,四周有宽达25米的河沟环绕。1382年,该要塞建成后一直作为防御外敌入侵之用。从17世纪开始,该要塞成为国家监狱,专门关押重要的政治犯。因此,在法国人民心中,它逐渐成为国王滥施权威、独断专行的最为突出的标志之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掀起反封建的起义,将巴士底狱这座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堡垒紧紧包围。经过激烈的战斗,巴黎人民将其攻克,并释放了所有政治犯。巴黎人民英勇攻克巴士底狱的革命行动,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也是法国人民摆脱专制王权、获得自由与新生的开始。此后,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日。巴士底狱被攻陷后,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巴黎市政厅常务委员会决定将这座“封建堡垒”夷为平地。
何为民主共和制?
共和制作为一种政体,是君主制的对称,系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采取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共和制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已产生。在近代社会,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国家大多实行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的主要标志就是,在形式上实行“代议政府”、两党或多党制、以法治国,政府的活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享有选举权及其他各项基本权利等。共和制的法律特征是:“国家主权”原则;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经过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国家元首根据委托享有国家权力,由宪法严格规定其权力的大小,由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其法律责任。相对于君主制而言,共和制更具有民主色彩。
3.学术观点
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
法国大革命史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所涉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上限问题,一直存有争论。大体上形成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照搬前苏联的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其主要理由是7月14日的巴黎人民起义粉碎了宫廷的反革命阴谋,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人民攻占作为封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覆灭开始的标志。法国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从王室转移到制宪会议手中。(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王荣堂著:《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林举岱等主编:《世界近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这一观点目前在学术界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种观点主张,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划定在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的召开。该观点认为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革命的过程就是从开始夺取政权到最终取得政权,因此就应当把夺取政权以前的某些行动看作是革命开始的标志,而不应该将已经或基本取得政权视作是革命开始的标志。在三级会议上,法国资产阶级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因此,三级会议的召开应当是法国革命的开始,随后的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是革命胜利的表现。(廖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起点应当是1789年6月17日。其理由是革命的首要标志应当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至另一个阶级手中。6月17日,法国成立了国民议会,国民议会作为同国王权力相对立的权力机关,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是政权转移的起点。随后的7月14日的巴黎人民起义则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开辟了革命发展的新阶段。(林贤报、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关于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的评价问题
激烈尖锐的党派斗争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各种派别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如何评价这些派别一直是中国学术界思考的问题。
就对君主立宪派的评价而言,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对君主立宪派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君主立宪派反对共和制,与封建势力实行妥协;保护私有财产;执行了一系列反人民的政策等。因此,它是“王党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投身革命、领导革命是假,伪装革命、反对革命是真”,是“反革命派”。(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这种观点是对前苏联学者观点的沿用。
第二种看法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对君主立宪派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大革命的领导者,也是革命派。该观点指出,评价大革命中各个派别的基本标准应当是看其在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做了些什么。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是“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君主立宪派统治的时间最长,相对来说也最稳定”。君主立宪派对改造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创建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它颁布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向世界宣布了新社会的诞生;它制定了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它宣布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取消一些封建特权,废除农奴制,取消内地关卡等。这些措施表明,“改造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任务,基本上在君主立宪派执政时期已完成了,它的政策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革命的真正成熟的果实,就是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后来的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所实施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卫革命成果,而不是进一步创立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高韵青:《论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法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楼均信:《法国大革命反思》,《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此种观点目前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关于对吉伦特派的评价问题,中国学术界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传统的观点,对吉伦特派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吉伦特派是“失败主义、分裂主义、投降主义”的代表,是反革命派别。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吉伦特派是反封建的革命派,因为,该派为反对封建专制,废除王权、保卫革命成果、镇压王党叛乱、实行共和、反对欧洲反动势力对革命的干涉,抗击侵略,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民主制在法国的确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吉伦特派作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其当政虽然为时短暂,但却为大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予以充分肯定。(贾东海等:《吉伦特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第1期;陈崇武主编:《法国史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4.图画说明
网球场宣誓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召开。会上,围绕会议召开方式及是否按等级投票表决问题,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第三等级提出三个等级一起开会,共同进行代表资格审查,以个人表决代替等级表决,但遭到特权等级的拒绝。第三等级代表遂于6月17日单独组成代表全体国民的国民议会。法王路易十六借口封闭三级会议的会场,阻止国民议会集会。6月20日,愤怒至极的第三等级在议长巴伊的带领下,来到了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一致举手通过了《网球场宣言》:“在王国宪法制定出来以前决不解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网球场宣誓”。国民议会的行动迫使国王同意特权等级代表全部加入国民议会,第三等级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1792年八月起义
法国爆发革命后,欧洲一些国家的保守君主深感恐惧,决定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1792年4月,法国先后向奥地利、普鲁士宣战,一场抵抗侵略、维护革命成果的民族战争由此展开。由于法军在战争之初一再失利,节节败退,使许多人认识到不推翻君主政体,不废除国王,就不能扭转当时的局势。此时,普奥联军发表的威胁巴黎的宣言更是使巴黎民众怒不可遏。8月10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占领了市政厅和王宫。在武装群众的压力下,立法议会宣布废黜国王,成立新政府,停止实施1791年宪法,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此起义废除了王权,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将吉伦特派推上了法国的政治舞台,法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5.参考资料目录
1.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2.王荣堂著:《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林举岱等主编:《世界近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陈崇武主编:《法国史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5.廖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6.林贤报、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
7.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
8.高韵青:《论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法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
9.楼均信:《法国大革命反思》,《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0.贾东海等:《吉伦特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第1期;
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督政府的统治;“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作用;分析拿破仑帝国建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通过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探究民主力量战胜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趣味知识
导引
问题探究
1.以巴黎人民高涨的革命激情,激励学生以公民的身份,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事业。2.以雅各宾派恐怖政策为鉴,注意政策的适度和灵活。3.认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是以反资产阶级的手段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
波旁王朝的复辟
拿破仑巩固统治的政策和对外战争;第一帝国的覆灭和波旁王朝的复辟;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拿破仑对外战争有革命性、争霸性和侵略性多重性质。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1.以拿破仑的意志品格来感染学生,学习他坚强不屈、努力拼博的精神。2.感知拿破仑对外战争的革命性、争霸性和侵略性从而增强热爱和平的情愫。3.认识波旁王朝的复辟说明了欧洲封建势力的强大。
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七月革命;七月王朝的统治;宴会运动;二月革命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七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反对封建复辟的一次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反对金融资产阶级的斗争。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以法国共和制于1848年的再度确立,说明民主制度建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难点
波旁王朝的复辟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讲述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波旁王朝的复辟和第二共和国的建立三目。结合必修课中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课,注意民主制度在法国建立的特点。讲课中需要对三个问题和两个概念进行探究分析:三个问题:一是在进行民主制度建设中的法国为什么建立起了独裁的帝国?二是波旁王朝为什么能复辟?三是法国政体的不断变动说明了什么?两个概念:雾月政变和第二共和国。
教学建议:本课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的较多,建议先让知道拿破仑事迹的学生讲有关拿破仑的故事,或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拿破仑的资料,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讲解,本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方式进行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总结、讨论思考,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适当的资料结合教材进行总结分析。在讲解中应注意:1.围绕民主政治与封建复辟势力的主线展开,不要过多地讲法国大革命的经过和拿破仑的事迹。2.明确政治上斗争虽然曲折反复,但总体上是朝着民主共和的方向发展。
第一目:(1)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将吉伦特派推上了革命的领导地位,在反封建方面,吉伦特派推行了比立宪派更激进的政策,推翻君主制,实行法制, 1792年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 又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吉伦特派在反封建方面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面临外国的干涉和国内的动荡的局势,却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1793年英国以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联合俄奥等欧洲封建国家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它们从四面八方攻入法国,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国内旺代郡的反革命暴动在蔓延,投机商哄抬物价,当时举国上下最强烈的要求就是限价和打击投机商,而吉伦特派不愿失去应有的利益,坚决反对限制物价,结果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30日到6月2日,进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将激进的雅各宾派推上了领导岗位。
(2)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雅各宾派当政之初,形势十分严峻。反法同盟已从四面八方攻入法国。国内旺代郡的王党叛军几次打败共和国军队,扩大了地盘。从巴黎逃跑出去的吉伦特派分子在各地煽起的叛乱,正在迅速蔓延,马拉被刺身亡,共和国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无条件地废除封建义务。实行恐怖政策:经济上实行限价法令;政治上惩治嫌疑犯。马克思认为恐怖统治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这种方式使雅各宾派建立了和人民群众的联盟,必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发布总动员令,宣布法国处于危急之中,大批青年应征入伍。到1793年底,国内的叛乱被镇压,战场上法军也击败干涉军,战场从国内转到国外。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挽救了革命,但它只是一种战时体制,它打击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资产阶级,限价法令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的原则,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政治恐怖使得人人自危。在形势稳定后继续实行恐怖政策, 导致雅各宾派失去人心,1794年7月27日反对雅各宾派的人联合起来,发动了“热月政变”将罗伯斯庇尔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法国进入热月党人统治时期。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热月党人是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各派人物的联合,并无统一的纲领,他们实行的是一条中间路线,一方面取消恐怖政策,一方面打击复辟势力,维护共和制,1795年制定了共和三年宪法,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保证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根据宪法成立了督政府。但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不能稳定经济、解决财政困难,无力镇压来自各方面的反抗势力以控制局势;对外无力抵抗反法同盟的进攻。经过多次动荡的人民渴望过安定的生活,而资产阶级更加盼望有一个强大、稳定的政权出现,以发展资本主义。在这种形势下拿破仑的出现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拿破仑1793年在收得土伦中暂露头角,后在同反法联军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1799年,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 推翻了督政府, 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执政府的建立,表明法国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转变。这与法国大革命创立的自由、平等、人权的原则完全相悖,是大革命的对立物。但当时建立独裁统治是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客观需要。1804年5月,元老院根据拿破仑的意愿,起草新宪法,宣布法国为帝国。同年12月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这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
第二目:波帝王朝复辟:拿破仑统治法国的15年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内改革,巩固了革命成果;二是对外战争激起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最终导致他的垮台和波旁王朝的复辟。
(1)拿破仑巩固政权的措施:在国内,拿破仑实行独裁统治,有效地统治了国家,颁布《民法典》,加强中央集权,组织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发展资本主义。这些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权,得到人民的支持。尤其是他的《民法典》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典范。恩格斯称这部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对此拿破仑也为之自豪,他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巩固政权的措施和对外战争使拿破仑帝国在1810年达到全盛,但同时帝国又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2)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和波旁王朝的复辟:拿破仑自当政之日起就不断地对外战争,起初的战争都是为了保卫大革命的果实和法国的独立,进行反干涉,但到第四次反法同盟失败,拿破仑继续对外战争,就不是为了反干涉,而是只想谋求欧洲霸权和侵略弱小民族了。连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物价高涨使人民日趋贫困,  人员的伤亡不仅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和悲伤,而且也破坏了生产,征兵是对法国人民征收的“血税”。同时在其统治后期,他竭力模仿和承袭传统封建王朝的习俗和礼仪,极力要把帝国变成那种古老的封建王朝,这就背离了大革命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使其失去人心。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惨败,这成了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813年10月,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在莱比锡进行了一次决战,法国以16万大军抵抗32万反法联军,双方各损失6万多人,最后法国战败,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这次战役被称为欧洲的“民族之战”。1814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登上法国的王位。
复辟的波旁王朝疯狂地反攻倒算,鞭打农民,诅咒革命者,这使得资产阶级和人民难以容忍,10个月后,拿破仑逃离被关押的厄尔巴岛,回到巴黎重建帝国,欧洲封建势力迅速地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拿破仑,路易十八再次复辟。 此后拿破仑被押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52岁的拿破仑在该岛去世。拿破仑战争的失败说明了欧洲封建势力的强大,正如恩格斯所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
第三目: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1) 在经过多次革命的打击后,复辟王朝加倍疯狂地实行“白色恐怖”,再加上经济发展缓慢,法国的社会生活处于相对封闭和静止状态,社会各阶级之间壁垒森严。1824年,极端王党分子路易十八之弟查理十世继位,采取更加反动的政策,解散议会,限制资产阶级的选举权,这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导致了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
(2)二月革命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七月王朝代表金融贵族的利益。工业资产阶级被剥夺了选举权。这给工业发展造成严重障碍。七月王朝统治后期,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维护金融贵族的利益;对外从不考虑为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海外市场。1845~1846年的农业歉收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加巨了七月王朝统治的危机,1847年下半年起, 全国到处出现工人示威运动和农民骚动。 资产阶级共和派利用群众运动高涨的形势,积极展开活动,以举行“宴会”为名,进行群众性政治集会,宣传改革选举制度,在全国掀起了“宴会运动”。他们原定于1848年1月29日在巴黎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有反对派全体议员参加的“宴会”,在遭到政府禁止后,就改于2月22日举行,但再次遭到政府禁止。宴会运动成为革命的导火线。2月22日,巴黎的工人、学生和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后转变成武装起义,起义者占领王宫──土伊勒里宫,推翻了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力普仓皇逃亡英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革命胜利后,成立了共和派为主的临时政府。为了完成反对七月王朝的预定目标,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同时宣布实行普选制度,新闻自由等。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得到保证。临时政府在完成革命任务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本课导入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播放《英雄交响曲》,同时教师以饱满的情绪讲述贝多芬写此曲的经过和目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以名人对拿破仑的评价导入。
学习第一目时要以问题启疑。如可设问:雅各宾派统治的背景是什么?你怎样评价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拿破仑帝国建立是怎样建立的?建议将第二目中拿破仑帝国的全盛提前到这里来讲。
教师释疑突出雅各宾派的统治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所迫,大大超越了资产阶级革命所要达到的目的,以牺牲资产阶级利益为代价,以极权统治为形式,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使法国的民主政治得以向前发展,督政府的统治,巩固了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但同是又废除了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使法国恢复到资本主义正常的统治轨道,但由于其软弱无能和拿破仑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使得其得以夺权并建立了帝国,拿破仑以反资产阶级民主的方式,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
学习第二目时:结合教材上的《拿破仑入侵那不勒斯》、《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从俄国撤退》三幅图:提问学生:拿破仑帝国对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给帝国带来什么后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分析:突出特点是对外战争。初期的战争巩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后期的战争由于其争霸性和侵略性,引起了英、俄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及各占领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不断反抗,特别是战争引起国内经济的危机和人员的大量伤亡,使帝国的统治日益失去人心,加之拿破仑后期日益转向封建王朝式的统治,结果使各种力量汇聚成摧毁帝国的强大洪流,推翻帝国,波旁王朝得以复辟。
学习第三目时:以“历史纵横”中的“宴会运动”为切入点。读材料思考;“人们为什么越来越感到难以忍受七月王朝的统治?这个王朝是怎样建立的?二月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突出复辟的波旁王朝因极力破坏民主革命的成果,危及资产阶级和人民的民主权利,才导致七月革命的爆发。七月王朝的统治保证了资产阶级的部分民主权利,但却将工业资产阶级排斥在政权之外,结果在政治、经济危机打击之下,各派反对它的力量联合起来,在1848年二月革命将其推翻,资产阶级共和派在革命胜利后建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从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到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的半个多世纪中,法国经历了雅各宾派和督政府的共和制时期、拿破仑的帝制时期、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君主制时期和七月王朝的君主立宪制时期。资产阶级民主力量经过与封建势力的长期斗争,再次确立了共和制度。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新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关于拿破仑哪些事迹,请回答。
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拿破仑,这位生于科西嘉小岛,曾经叱咤欧洲,风云一世的“雄狮”,于1821年5月5日下午,在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上度过了六年寂寞的流放生活,终于停止了呼吸,终年52岁。这位身材矮小、意志如钢、威猛如狮的人,在他的身后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在一些人眼里他是真正的英雄。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他却成了摧残自由的暴君。那么,拿破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创造了哪些“神话”?他给欧洲和法国留下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探寻其足迹,以揭示我们心中的谜底吧!
案例二 学习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滑铁卢战役》和《拿破仑从俄国撤退》图,用多媒体给出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宫廷里,拿破仑重建传统王朝那种繁缛的朝仪,从1811年起又为廷臣安排席次,等级森严……他所封的贵族头衔多达一千数百个。这种家天下、贵族化的封建倾向正是大革命所摧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上卷
问:从以上材料你可读出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什么信息?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生:回答
师:总结。信息: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对俄作战惨败;对外战争有革命的一面,也有侵略的一面;日益封建化。结论:拿破仑帝国由于不断对外战争和向封建传统势力靠拢,导致困难重重,最终兵败滑铁卢,拿破仑帝国灭亡。
案例三 学习七月革命
师:用多媒体打出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图,说明这是出自德拉克洛瓦之手反映七月革命占领土伊勒里宫的名画。问:七月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它的性质是什么?
生:回答
师:复辟的波旁王朝极力恢复封建秩序,再加上经济发展缓慢,法国的社会生活极度沉闷 。1824年,极端王党分子路易十八之弟查理十世继位,采取更加反动的政策,解散议会,限制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生: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和抗议。
师:对,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联合起来,最终爆发了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七月王朝。从革命的任务可以分析七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七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如同马克思所说:“1830年自由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他们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基于财产资格选举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
四、问题解答
【探究的主要问题】
1.拿破仑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解题关键:注意审清题意, 注意“如何建立”包括哪些知识要素?
思路引领:从督政府、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督政府腐败无能,对内不能稳定局势,对外不能战胜反法联军;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以发展资本主义;拿破仑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得到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相信强权的拿破仑,想以独裁来达到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目的。
2.波旁王朝是如何复辟的?
解题关键: 明确一个历史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结合本课所学和自己知道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思路引领: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复辟”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帝国方面看: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动摇了帝国统治的基础;战争的侵略性使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拿破仑统治后期,向封建势力妥协,使他失去了人心。从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力量对比看: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因此,各君主国联合起来组成了反法联盟,最终打败拿破仑,使波旁王朝得以复辟。
【学思之窗】
你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
解题关键:一尽可能地从材料中读取有效信息,如“恰巧”“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这是偶然现象”“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二是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思路引领:将拿破仑个人的才能、实力和法国当时的形势结合起来说明,拿破仑的出现是必然性中的偶然。
答案提示: 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实行中间路线,保证了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得到的利益,但却无力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和镇压王党的叛乱,也不能够在战场上打退反法同盟,极度动荡的形势,使得各阶层人民都渴望国家实行强有力的统治,以稳定局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强大军事势力和声望、并极富野心的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并进而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如果没有拿破仑,他的位置将会被另外一个人代替。实事说明,拿破仑的出现是法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必然性中的偶然。
【重要概念】
1.雾月政变:督政府建立后国内形势极端不稳,政治上督政府采取既打击王党,又打击民主派的“秋千政策”,军事上,督政府无力应战。1799年,英国和俄奥等组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国本土面临遭入侵的危险。在此形势下,资产阶级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这就为战功显赫的拿破仑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1799年在埃及带兵的拿破仑秘密回国,得到各界的支持,于1799年共和历雾月18日发动了政变,夺取政权,这即“雾月政变”。政变后建立了以拿破仑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政府,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
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由于七月王朝政权掌握在金融贵族手中,工业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被剥夺了选举权,并受到沉重的压迫。七月王朝的专横统治引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以宴会为形式进行群众性的集会,要求进行改革,遭到七月王朝的禁止,于是人民开始示威游行,并进而演变成起义,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以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主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扩大普选权,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在完成革命任务方面,资产阶级共和派作出了重大贡献。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 拿破仑帝国是怎样建立的?
见学思之窗1
2. 波旁王朝复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见学思之窗2
学习延伸
1.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人民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三次起义的简单经过。
解题关键:注意审清题中的时间限定是“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
思路引领:根据时间先后,依次进行回答。
答案提示: 见教材。
2.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你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是非?
解题关键: 一是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要素,即结合历史背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二是要将教材和材料相结合进行回答。
思路引领:结合拿破仑的主要事迹一分为二、辩证地进行评价。
答案提示: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他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革命的思想,一方面又同俄英争霸、奴役了被占领地区,结果“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最终导致他的失败。
(山西省太原十二中 贾玲玲)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全部和无偿地废除封建义务
(1793年7月17日)
这是雅各宾派颁布的第三个土地法令,也是最重要的法令。法令规定全部和无偿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义务和租税,把封建契据付之一炬。
1.一切从前的领主赋税,即根据封建权利而产生的代役租,无论是常规的,或者是临时的,连同去年8月25日法令中尚未废除的也包括在内,均应无偿地废除。
2.上条规定的效力不适用于仅仅由土地产生,而与封建权利无关的地租和现金付款。
3.凡因未缴或欠缴第一条所涉及的租赋而提起诉讼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均应终止进行;此类案件的诉讼费用不应由双方之任何一方负担……
……
6.以前的领主、封建制律师封建制律师──指通晓封建权利的法学家。、土地专员、公证人和其他人等,凡持有创立或证实本法令或以往历届议会法令所废除之权利的文契者,应在本法令颁布后三个月期限以内,将所持文契呈缴当地市政府秘书处。凡在8月10日以前呈缴的文契,应在这一天由乡镇全体公民及乡议会到场当众焚毁;所有其他文契均应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付之一炬。
7.凡被检举藏匿、隐瞒或私自占有依本法令上条规定应予焚毁的文契原本或副本的人,判处五年苦役。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45~146页。)
1793年宪法
(1793年6月24日)
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法中最民主的一部。这个宪法没有实行,但在当时及雅各宾派专政失败后的政治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共和国
第一条 法兰西共和国是统一而不可分的。
人民的区划
第二条 法国人民为了行使其主权而划分为区初级会议。
第三条 法国人民为了行政和司法而划分为郡、县和市乡。
公民的资格
第四条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21岁者;
凡年满21岁的外国男子,在法国有一年以上的住所,并以其劳动为生者,
或置有财产者,
或娶法国女子为妻者,
或收养子女者,
或扶养老人者;
最后,凡外国男子被立法议会认定有功于人类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
人民的主权
第七条 主权的人民包括法国公民的全体。
第八条 人民直接选任代表。
第九条 人民委托选举人选举行政官、公共仲裁人、刑事审判官和大理院的审判官。
第十条 人民议定法律。
……
立法议会
第三十九条 立法议会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并且是常设的。
……
立法议会的职务
第五十三条 立法议会提出法律并发布命令。
……
执行会议
第六十二条 应设立由24名成员组成的执行会议。
第六十三条 每郡的选举会议选出候选人一人。立法议会应从候选人总名单中选出执行会议的成员。
……
共和国的武力
第一百零七条 共和国的全部武力由全体人民组成之。
……
第一百零九条 所有法国男子皆是兵士;他们均应受使用武器的训练。
……
法兰西共和国与外国的关系
第一百十八条 法国人民是一切自由人民的朋友和天然同盟者。
第一百十九条 法国人民决不干涉别国的政治。他们也不容许别国干涉自己的政治。
第一百二十条 法国人民对于因争取自由而被其本国放逐的外国人给予避难所。
他们对于暴君不给予避难所。
第一百二十一条 法国人民同占领其领土的敌人决不媾和。
权力的保障
第一百二十二条 宪法保障全体法国人民的平等、自由、安全、财产、公债、信教自由、普通教育、公共救助、无限的出版自由、请愿权、结成人民团体的权利并享有一切的人权。
第一百二十三条 法兰西共和国尊重忠忱、勇敢、老年、孝行和不幸。它把宪法的重任寄托于一切德行的监护之下。
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权宣言和宪法应雕刻在石板上,置于立法议会内和其他公共场所。
(录自《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13~125页。)
十三、共和3年宪法
(共和3年新12月5日,即1795年8月22日)
这是热月党人制定的一部共和制宪法。原文长达377条。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成果,体现了热月党的基本纲领,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典型的宪法。它既不同于君主立宪制的1791年宪法,也不同于十分民主的1793年宪法。
第四篇 选举会议
……
第三十五条 任何人除非年满25岁并在为行使法国公民权利所必需的条件之外,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得被选为选举人:
在6000居民以上的乡(镇)中,必须为产业所有人或用益人,其产业被估定有相当于当地的200个工作日价值的收入者,或为住宅的承租人,该住宅被估定有相当于200个工作日价值的收入者,或为有农业产业被估定有相当于200个工作日价值的收入者;
在6000居民以下的乡(镇)中,必须为产业所有人或用益人,其产业被估定有相当于当地的150个工作日价值收入者,或为住宅的承租人,该住宅被估定有相当于100个工作日价值收入者,或为有农业产业被估定有相当于100个工作日价值收入者;
在乡村中,必须为产业所有人或用益人,其产业被估定有相当于当地的150个工作日价值的收入者,或为产业的佃耕人或分成制佃户,该产业被估定有相当于200个工作日价值者。
至于一方面是所有人或用益人,同时又是承租人、佃耕人或分成制佃户者,这些不同名义的资产得合并计算以便达到构成被选举资格所必需的税额。
……
第五篇 立法权
总 则
第四十四条 立法机关由元老院和五百人院组成。
……
第六十七条 任何一院均不得在其院内设立任何常设委员会。
但遇有须预先进行研究之问题时,各院得在其议员中任命一个特设委员会专事研究设立该委员会时所提出之问题。
当议院对其所指定研究之问题已制定法律,该委员会应立即解散之。
……
第十四篇 一般规定
第三百五十八条 宪法保障一切财产的不可侵犯,如经合法认定为公共需要必须牺牲者,应保障对财产之公平赔偿。
第三百六十条 违反公共秩序之团体及会社不准设立。
第三百六十一条 任何公民集会不得自称人民团体。
第三百七十三条 法兰西民族宣布在任何情况下不准许自1789年7月15日起背弃祖国之法国人回国,但在反对亡命者法律中已规定为例外者不在此限;并且禁止立法机关对于此问题规定新的例外。
共和国已没收之亡命者的财产永远不得发还。
第三百七十四条 法兰西民族同时宣布,作为公共信义的保障,经过合法拍卖的国家财产,不问其来源如何,不得剥夺合法取得者的权利,但如有第三者提出要求,得由国库予以赔偿。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164~168页。)
法兰西共和国8年宪法
(共和8年霜月12日,即1799年12月13日)
这是拿破仑·波拿巴雾月政变上台后迅速颁布的一部宪法。宪法适应实现稳定局面的需要,将权力集中在第一执政即波拿巴手中,但在形式上仍保持了共和政体。这部宪法在提交给公民进行表决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第二条 凡出生和居住于法国的男子,年满21岁而在本公社区的公民登记簿上登记身分,自登记后居住在共和国领土上一年以上者,为法国公民。
第十五条 保证元老院由不可撤换和终身任职、年龄至少40岁的80名成员组成。
第一次任命成员60人组成元老院:在共和8年时增加到62人,在共和9年时增加到64人,在头10年内每年增加成员2人,如此逐渐增到80人之定额。
第二十条 元老院就全国名单中选任立法院议员、保民院议员、总裁、大理院法官和会计专员。
第二十三条 元老院会议是不公开的。
第二十五条 惟有政府提出的法律草案;经送交保民院讨论,并经立法院讨论后,始得作为新法律而公布之。
第二十七条 保民院由25岁以上的100名成员组成;每年改选1/5,凡在全国名单中保存有被选资格者,连选得连任。
第三十一条 立法院由30岁以内的300名成员组成;立法院成员每年改选1/5。
共和国各郡在立法院经常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第三十九条 政府托付于执政(或译总裁)3人,任期10年,连选得连任。
每一执政分别选举之,并加以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执政的不同名义。
本宪法任命前临时执政公民波拿巴为第一执政;前司法部长公民康巴塞雷斯为第二执政;前元老院的委员会成员公民勒布伦为第三执政。
本次任命的第三执政任期五年。
第四十一条 第一执政公布法律;并可随意任免参政院成员、各部部长、大使和其他高级外交官员、陆海军军官、地方行政人员和驻在法院的政府专员。除治安法官和大理院法官外,第一执政得任命全部刑事和民事法官,但无权撤换他们。
第四十二条 第二和第三执政对政府的其他政令有参议之权:他们在这类政令上签字以证明他们业已预闻;如他们愿意,他们得在这类政令上签注其意见;然后经第一执政决定即生效力。
第五十二条 在执政的指挥下,设一参政院担任撰拟法律草案和行政规章,以及解决行政上所发生的疑难事件。
第九十二条 遇武装叛乱或暴动威胁国家安全时,得公布法律规定在某些地区或多少时间内停止宪法之效力。
在立法院休会期间发生上述情况时,得由政府发布命令宣布暂停宪法之效力,但在同一命令中必须作出在最短期内召集立法院的规定。
第九十三条 法兰西民族宣布在任何情况下不准许自1789年7月14日起背弃祖国之法国人回国,但在反对亡命者法律中已规定为例外者不在此限;并且禁止对于此问题规定新的例外。
共和国已没收之亡命者的财产永远不得发还。
第九十四条 法兰西民族同时宣布,经过合法拍卖的国家财产,不问其来源如何,不得剥夺合法取得者的权利,但如有第三者提出要求,得由国库予以赔偿。
第九十五条 本宪法应随即提交法国人民接受。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第175~177页。)
法国民法典
部,1807年正式改名《拿破仑法典》。法典根据大革命的基本成果,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在法律上肯定下来。
第二编
第二章 所有权
第544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 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此种权利称为添附权。
……
第三章 用益权、使用权及居住权
第一节 用益权
第578条 用益权为对他人所有物,如同自己所有,享受其使用和收益之权,但用益权人员有保存该物本体的义务。
第579条 用益权依法律规定或人的意思而设定。
第580条 用益权的设定,得为无条件的、附期限的或附条件的。
第581条 用益权得就各种动产或不动产设定之。
……
第四章 役权或地役权
第637条 役权系指为供他人不动产的使用或便利而对一个不动产所加的负担。
第638条 役权并不为某一不动产对另一不动产建立优越的地位。
第639条 役权发生于地点的自然情况,或法律所定的义务,或数个所有权人间的契约。
(录自李浩培等译《拿破仑法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72~84页。)
法国七月革命宣言
(1830年7月29日)
这篇宣言大概是资产阶级自由派报纸《国民报》编辑部草拟的。宣言指出七月事变的意义,并号召巴黎市民向保王党内阁作斗争。
巴黎人,你们一向是最顽强果敢的勇士。过去你们不但首先发动了我国的光荣的革命指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而且不断地一再支援革命,今天你们又正在巩固革命的成果……近四十年来,再也没有比昨天更为美好的日子了。在其他任何民族的历史上也找不出像这样的一天。如今你们仍然屹立在伟大民族的前列,成为我族最先进、最英勇的部分……继续坚持战斗吧!你们的胜利一定会得到保证的。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要挑拨你们的弟兄(指国王军队的士兵。)反对你们吗?为的是要保持那七个肇事而又胆怯的坏蛋在内阁中的地位!为的是要维护一个荒谬绝伦的政府,一个既蔑视和诽谤你们、又不会替你们作事、还要牺牲你们的荣誉的政府。这样做又是为了满足那无义、无能、无耻的宫廷的虚荣心……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184页。)
临时政府向法国人民颁布的公告
(1848年2月24日)
临时政府是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产物。这个公告实际上是临时政府成立的宣言。
反动的寡头政府被英勇的巴黎人民推翻了。这个政府留下了一片血迹,逃之夭夭,再也不能容它卷土重来了。
人民的鲜血像在七月(指1830年七月革命。──译者)里那样流着;但是这一次宽宏大量的人民再也不会被欺骗了。他们赢得了一个民族的和人民的政府,这个政府符合伟大崇高的人民的权利、进步和愿望。在2月24 日大会上获得人民和各郡代表赞成的、刚刚成立的临时政府,受托保证和组织当前人民胜利的工作。
临时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杜邦(欧尔郡人)、拉马丁、克累米、阿拉贡(国家学院院士)、勃德律·洛兰、哈尼·巴约斯、马利。
政府秘书有:阿尔曼·马拉斯、路易·勃朗、弗迪南·弗洛孔和工人阿尔伯……
法兰西人!你们把巴黎给法国做的榜样作为全世界的榜样吧!你们要有条不紊和充满信心,准备好即将号召你们去建立的永久制度。
临时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共和国,然而必须由人民批准,至于体现人民最高权力的全国政府的确定形式,将立即交付人民决定。
今后由一切阶级公民组成的国家的统一;国家由全民统治;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些是我们的原则;“人民”则是我们的标志和口号;──这就是法国有义务要保证的而我们要尽力争取的民主政府!
(签署)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241~242页。)
临时政府颁布关于劳动权的命令
(1848年2月25日)
临时政府在工人的压力下,颁布了劳动权法令。法令声称保证公民有工作,工人能享受劳动果实,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是无法实现的。
法兰西共和国
巴黎,1848年2月25日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答应保证工人能够用劳动来谋得生计。它答应保证所有公民都能有工作。
它承认工人们有组织团体的权利,以享受自己劳动的合法果实。
临时政府把得自王室经费(规定给国家元首的赡养费用称为王室经费(这里指退位的国王路易·菲利普)。)项下的100万法郎交还给该款应归属的工人们。
临时政府秘书
路易·勃朗      巴黎市长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243~244页。)
2.课文注释
七次反法联盟
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时期,英国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共结成了七次武装干涉法国的反法联盟。
第一次反法联盟形成于1793年春。法王路易十六被斩首的消息传到欧洲各国后,引起欧洲专制君主的恐慌,英国、荷兰、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撒丁、那不勒斯及俄国等遂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它们支持法国的王党叛乱并四面向法国本土进攻,试图剿灭新生的共和国。1797年10月《康波福米奥和约》签订,联盟瓦解。
第二次反法联盟由英、俄、奥、那不勒斯及土耳其等国在1789年12月组成。1800年6月,拿破仑率军在意大利的马伦哥大败奥军,迫使奥地利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2年3月,英国被迫与法国签订《亚眠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第三次反法联盟由英、俄、奥、瑞典、那不勒斯等在1805年夏组成。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展开会战,俄奥大败,被迫向法国求和。12月26日双方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反法联盟瓦解。
第四次反法联盟由英、普、俄、瑞典等在1806年秋组成。拿破仑先是在10月的几次战役中击败普军主力,后又在1806年多次打败俄军,最后迫使俄、普于1807年7月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反法联盟再度瓦解。
第五次反法联盟形成于1809年春,主要由英、奥组成。拿破仑虽然在5月与奥军的战斗中失利,但在7月的战斗中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奥军签订《维也纳和约》。至此,拿破仑不仅粉碎了第五次反法联盟,而且统治了整个西欧和中欧。
第六次反法联盟形成于1813年3月,由英、俄、普、奥、瑞典等组成。10月法军与联军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法军败北。1814年3月,联军攻破巴黎,拿破仑被迫求和。4月,拿破仑退位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
第七次反法联盟由英、俄、普、奥等国形成于1815年3月。当时拿破仑重回巴黎令正在维也纳举行会议的欧洲各国君主大惊失色。6月,近百万联军与拿破仑军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展开激战,拿破仑战败并第二次退位,波旁王朝再度复辟。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法国与反法联盟的战争至此最后结束。
雅各宾专政
1793年5月31日和6月2日巴黎人民起义胜利后,吉伦特派的统治被推翻,政权转入雅各宾派手中。面对内忧外患的危急局面,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当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反革命、保障人民利益的激进措施,甚至不惜实施恐怖统治,以维护大革命的成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清除国民公会中的吉伦特派成员,改组救国委员会和革命法庭,强化革命专政机构;制定《1793年宪法》,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划分,明确普选权原则;颁布土地法令,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颁布关闭交易所法令和严禁囤积垄断法令,实行限价法令,规定以死刑对付投机商;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教会运动;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坚决镇压与政府为敌的人。雅各宾派的恐怖专政是危急形势下挽救革命的一种权宜之计,它确实在应对国内叛乱及外国武装干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这种恐怖统治毕竟在重要方面是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统治经济体制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的原则,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雅各宾派未能满足农民无偿分配土地的要求,并对其他派别采取严厉镇压措施。这就使得雅各宾专政的社会基础遭到严重削弱,罗伯斯比尔派陷入孤立境地。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使雅各宾专政被颠覆。
督政府
1795年8月,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新宪法,即“共和三年宪法”。根据该宪法,法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由两院制(元老院和500人院)的立法院掌握;行政权归5人组成的督政府,督政府每年改选一人,其主席由5人轮流担任;司法权独立。1795年10月,新选出的立法院选出了督政府,法国开始了督政府统治时期。督政府一方面保持共和制,反对王政复辟,多次平定王党叛乱;另一方面取消普选权,限定选民的财产资格,迫害革命民主力量。督政府执行的左右摇摆政策,反映出政局的极不稳定,表明它已不可能完成稳定资产阶级社会秩序的任务。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统治,法国大革命终结。
宴会运动
1840年中后期,法国七月王朝的内外政策日益保守和反动,反对政府的各种抗议活动席卷了整个法国,其中以“宴会运动”最受瞩目。“宴会运动”发端于1847年7月9日,当时反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各派社会力量以举行宴会为活动方式,抨击朝政,要求政府放弃过高的选民财产限制,改变大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独霸政权的局面。“宴会运动”很快蔓延到法国各地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参加,虽然参加者多为普通群众,但也包括不少社会名流及议员。仅1847年秋季的两个月内,全法国就举行了70次宴会,出席总人数达一万七千余人。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宴会运动”,预示着七月王朝已经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原定于1848年2月举行的宴会运动遭到政府的禁止后,法国便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
3.学术观点
如何评价雅各宾专政
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派别,雅各宾专政是大革命的重要阶段。对于雅各宾专政及罗伯斯比尔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严重分歧,褒贬不一。
第一种观点即传统的观点认为罗伯斯比尔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雅各宾专政是革命的象征,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顶峰。前苏联学者甚至将雅各宾的恐怖称为“红色恐怖”而大加赞扬。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雅各宾专政一味颂扬有失公允,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该观点认为:首先,从雅各宾专政建立的背景、推行的政策和最后的结局看,它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只是在国内外封建势力的严重威胁下,为实现革命力量的联合以打败敌人而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任务,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大革命的既得成果。其把斗争的矛头同时指向了资产阶级。这是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并非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其次,它是远远超出资产阶级革命目的而走出的一步,因此在其目标实现后将这一步后退就不是什么反动,热月政变具有合理性。再次,雅各宾派既实行了一些针对资产阶级的政策,也采取了不少压制下层群众的措施,使它在表象上显得十分复杂,但总体上它应该是“资产阶级下层的政权”。最后,雅各宾专政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刘宗绪:《雅各宾专政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地位》,《法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
还有学者主张对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恐怖政策进行具体分析,指出1793年底以前,雅各宾实行恐怖政策打败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在这之后,恐怖主义变成了荒谬的东西,加深了社会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它从严肃的、有原则的、有节制的革命恐怖政策,发展成肆意的、扩大化的、荒谬的恐怖政策,造成了最终覆灭的悲剧。很显然,这种对雅各宾专政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比过去的全盘肯定要更为客观和更为科学。(黄振:《关于雅各宾专政覆灭的原因与教训》,《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何平:《论雅各宾专政》,《社会科学》1982年第8期;关勋夏:《雅各宾专政失败的原因》,《广西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
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热月政变不是反革命政变。其主要理由是:一、区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标准,只能以是否反封建制度和是否拥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标准,而不能以雅各宾派的主张和政策为标准,或以劳动群众的要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作为衡量的尺度。二、雅各宾派采取的政策是一种战时措施,不能将其革命措施视为建立资本主义新社会普遍适用的政策。三、热月政变实际上是结束雅各宾专政的非常措施、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一个转折点。热月党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它虽然推翻雅各宾统治,但并未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刘宗绪:《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历史研究》1979年第7期。)
另一种观点坚持传统的看法,认为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其根据主要有:一、雅各宾派并非单纯的“战时政府”,其是在非常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代替吉伦特派统治的,雅各宾派政权的重大功绩在于保卫、巩固和发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果实,恐怖政策也并非纯粹是战时措施。二、以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是否拥护资本主义制度来判断革命与反革命,过于广义,无法解释历史。而且说热月政变具有反动本质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三、革命若超出了革命本身的目的,回到成熟的基点上是必然的。但热月党的倒退不属于这种性质的倒退,热月党退得太远了,以至于导致了波旁王朝的复辟。热月党虽然仍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但它对资产阶级民主派而言,其本质仍然是反动的。(余小慎:《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世界历史》1980年第3期。)
关于拿破仑的评价问题
拿破仑是中国学者长期以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和评价拿破仑集中涉及到拿破仑的雾月政变、对内政策以及拿破仑战争等方面。
一、 关于雾月政变的性质
一种观点认为,雾月政变是革命在新形势下的继续,不是资产阶级反革命的新阶段。因为拿破仑生活的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人民群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雾月政变后开始的拿破仑时代同法国大革命时代有着连续性和一致性,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没有拿破仑的这最后一次战斗,波旁王朝将会提前复辟,法国社会就会出现更大的倒退。(陈崇武:《论拿破仑的资产阶级两重性》,《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革命,拿破仑统治时期不应纳入大革命的过程。雾月政变是资产阶级反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它消灭了革命的民主成果,只保留了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成果。(张泽:《关于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帝国的几个问题》,《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60年第1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雾月政变是资产阶级右翼的政变,城乡新兴有产者阶层、银行家和大资产阶级是其阶级基础。拿破仑充当了督政府恢复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统一与和平的一柄利剑,他是采取反资产阶级民主的方法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因此,革命的阶级基础和目标未变,革命的基本成果也仍然保持。但是由于拿破仑实行了一系列妥协和倒退政策,从而为复辟开辟了道路。(罗荣渠:《论拿破仑专政和法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机器的历史教训》,《历史研究》1979年第6期。)
二、 关于对拿破仑对内政策的评价
总体而言,学术界认为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具有进步和保守两面性,但强调的程度有所不同。
一种观点认为,拿破仑是大资产阶级手中的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砍向革命民主力量的一面,又有砍向封建复辟势力的一面。比较而言,他所起的反封建、反复辟的革命作用是主要的。拿破仑为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做了许多工作,他对革命的敌人从不手软,坚决镇压,并使王党的复辟阴谋一次次化为泡影。(黄鸿钊:《略论拿破仑的评价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反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性日益消失,保守性和反动性日益发展。拿破仑破坏了法国革命的许多重要原则,在政治上实行妥协倒退路线,从而使封建半封建因素不断复活和滋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法国革命的镇压者。(张芝联:《拿破仑与法国革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
三、 关于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一种看法肯定拿破仑战争在欧洲起了进步作用。其理由是:拿破仑战争挫败了反法联盟的进攻,保卫了大革命的主要成果,沉重打击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为巩固革命成果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它把法国革命的原则推广到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瓦解了那里的封建制度,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进步作用》,《辽宁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
另一种看法认为拿破仑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因为战争的目的是侵略和奴役欧洲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为资产阶级争取在欧洲和海外的工商业霸权。拿破仑战争虽然有动摇某些国家封建势力的客观作用,但其主流是侵略、奴役和掠夺。(健平:《拿破仑和拿破仑战争》,《历史教学》1954年第10期。)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拿破仑战争既有革命进步的一面,又有侵略扩张的一面。该观点将拿破仑战争分为三种类型:与俄、奥、普、意等“反法联盟”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保卫大革命的成果,反对外来干涉;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有革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为了与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外霸权;与“反法联盟”之外的一些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拿破仑战争侵略扩张一面的集中表现。(陈崇武:《论拿破仑的资产阶级两重性》,《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
总体而言,学术界大多认为,拿破仑既有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的一面,又有同封建制度及势力妥协和反人民的一面。但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方面则是巩固大革命成果、顺应历史潮流的。
4.图画说明
罗伯斯庇尔(1758-1794)
早年当律师并研究哲学,深受卢梭思想影响。1789年作为第三等级的代表出席三级会议。后成为雅各宾俱乐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投入到法国大革命之中,以思想激进著称。1793年参与并领导推翻吉伦特派的斗争,建立以其为首的雅各宾专政。当政期间,力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力主实行革命恐怖统治,以粉碎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捍卫大革命的成果,从而把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当恐怖政策遭到下层人民和资产阶级“宽容”派的两面反对时,均予以坚决镇压,从而削弱了统治基础。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将其逮捕并处死。
滑铁卢战役
1815年3月初,拿破仑偷偷离开厄尔巴岛,在法国南部登陆。3月20日,拿破仑进入巴黎,重登皇位。拿破仑的卷土重来,令在维也纳举行会议的欧洲各国君主大惊失色,他们迅速组织起第七次反法联盟。6月18日,近百万的联军与拿破仑军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展开激战。由于寡不敌众,法军失败。6月22日,拿破仑被迫再次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革命
1824年9月查理十世登位后实施反动统治,不遗余力地恢复旧制度,政治与经济危机不断加剧。7月25日,国王签署四项敕令,旨在逐步抛弃君主立宪制,最终推行君主专制。全国为之震动,人民的怒火在燃烧。7月27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他们抢占了巴黎的各街区,并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升起了象征革命的三色旗。29日,起义军攻占了杜伊勒里宫,查理十世仓惶出逃。随后法国产生了七月王朝。这场推翻波旁王朝的起义持续三天,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光荣的三日”。
5.参考资料目录
1.刘宗绪:《雅各宾专政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地位》,《法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
2.黄振:《关于雅各宾专政覆灭的原因与教训》,《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3.何平:《论雅各宾专政》,《社会科学》1982年第8期。
4.关勋夏:《雅各宾专政失败的原因》,《广西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5.刘宗绪:《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历史研究》1979年第7期。
6.余小慎:《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世界历史》1980年第3期。
7.陈崇武:《论拿破仑的资产阶级两面性》,《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
8.张泽:《关于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帝国的几个问题》,《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60年第1期。
9.罗荣渠:《论拿破仑专政和法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机器的历史教训》,《历史研究》1979年第6期。
10.黄鸿钊:《略论拿破仑的评价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11.张芝联:《拿破仑与法国革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
12.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进步作用》,《辽宁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
13.健平:《拿破仑和拿破仑战争》,《历史教学》1954年第10期。
14.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3课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资产阶级保守派和共和派的斗争
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的原因
通过概括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归纳其确立的特点
史料解读
分析讨论
归纳概括
共和制的确立虽然十分曲折、艰难,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新事物最终会取得胜利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路易·波拿巴的统治措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路易·波拿巴独裁统治的影响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875年宪法
共和制确立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1875年宪法
难点:
对共和制最终确立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终确立的过程,提炼过程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认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概念有法兰西第二帝国、1875年宪法。
本节内容历史名词较多,如保守派、共和派、君主派、“秩序党” 、君主制、共和制等,且容易混淆。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名词进行专门讲解。
本节课文虽然有三个子目,但若能将第二子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的内容分解,把前两个自然段并入第一子目“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把第三自然段并入第三子目“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不仅使知识更完整,而且使本节重点“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更突出。
这样,本节内容就变成了两部分: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二、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四个问题:
1.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
学习此目前,可引导学生简单回顾法国大革命,特别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后的法国社会状况,使学生明确由于法国的政局动荡,为路易·波拿巴的上台创造了机会。也可回忆拿破仑上台时的社会状况,将两者进行比较。
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主要是得到了农民的支持。法国农民在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期,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由于不直接涉及农民的利益,农民的各种观念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因此,决定他们手中选票投向的因素,除了那些因小土地观念而引申的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外,再就是对传统社会的忠诚以及对社会权威的服从精神。教师在分析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原因时,可引用教材中的相关材料。
2.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关于帝国的建立过程,虽然课文中的篇幅不大,但却十分复杂,主要是各种政治派别间的关系难以清晰,教师不可在此过多纠缠。
路易·波拿巴虽然当选为总统,但统治极不稳定。他通过组织“秩序党”内阁、解散制宪会议、主宰立法议会,排挤小资产阶级共和派;又通过1851年政变、解散立法议会、镇压反对派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个人独裁。
在政变之后,路易·波拿巴又于1852年初制定了新宪法,总统独揽大权,同年11月,路易·波拿巴通过公民投票,恢复帝制。12月2日,在政变周年纪念日,隆重宣布帝国成立,即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波拿巴称拿破仑三世。同拿破仑一样,路易·波拿巴也成了法国人的皇帝。
3.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
对于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措施来理解帝国的性质。
拿破仑三世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对内,一方面实行军事独裁,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通过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极力为大资产阶级提供发财致富的机会,资本家通过操纵公债、从政府借贷、包办各大城市的建设工程等,获得了空前的财富。另外,拿破仑三世不断进行侵略扩张,使法国获得大片殖民地。
4.第二帝国的覆灭
关于帝国的覆灭,首先要理顺帝国覆灭的过程。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但帝国依然存在。直到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迫使资产阶级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次,引导学生分析帝国覆灭的原因:一是阶级矛盾的激化;二是对外战争的失败。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目,要明确三个问题:
1.共和制的危机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虽然建立,但共和制还面临着危机。在巴黎公社被镇压以后,保卫共和制的力量遭到削弱。保皇党人一心想推翻共和国,复辟君主制。1873年保皇党人麦可马洪继任总统,并积极筹备复辟君主制,使法国共和制出现危机。关键时刻,保皇党出现分歧,分成三派,给君主制的复辟带来一定的困难。1875年,议会进行选举表决,由于一位共和制宪委员瓦隆的努力,资产阶级共和派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一项修正案,将“共和国”一词写入规定总统当选条件的条文之中。共和派初步扭转了形势,使法国君主制复辟的危险过去了。
2.1875年宪法
1875年宪法是由一系列单行法律组成的,其中规定了法国政体、议会、总统、内阁之间的法律关系。要使学生准确掌握其内容,应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相比较。
1875年宪法虽然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还是具有很大意义的。第一,为共和国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限制了君主派的复辟活动;第三,为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第四,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875年宪法的通过,并不意味着政局的稳定,君主派并不甘心失败,共和派和君主派继续利用选举进行激烈的斗争。在1876年下议院选举和1879年上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共和派迫使君主派领袖麦可马洪辞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总统。至此,议会、内阁、总统等职位全由共和派掌握。资产阶级共和制终于在法国确立。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节课讲述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从标题中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是整个共和制度确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在进行本节教学时,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是使学生形成一个共和制度确立的完整过程。二是引导学生总结出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特点,即曲折性,并帮助学生分析曲折性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重点是1875年宪法,难点是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新课的导入,可采用提问式,“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48年革命,法国围绕共和制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怎样?”教师向学生说明,虽然法国大革命直线上升,但共和制的确立却十分艰难,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学习“第二帝国建立”时,应突出两点,一是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建立独裁统治?二是路易·波拿巴的统治又为什么会出现严重危机?由此说明路易·波拿巴政权的欺骗性和反动性。
学习“共和制度最终确立”时,要对1875年宪法进行重点分析,说明它在共和制确立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新课导入
老师:前两节,同学们重点学习了两个内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拿破仑帝国”,从中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虽然顺利,但作为革命重要成果的共和制却一直处于危机之中。请大家回想一下,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到1848年,法国围绕共和制和君主制,都进行了哪些斗争?斗争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
老师:虽然历经磨难,在1848年法国再次成立了共和国,但这样的磨难并没有结束。路易·波拿巴继承了叔叔拿破仑的衣钵,使这样的历史继续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证明一下,历史是不是有相似之处。
案例二 讲述“第二帝国的建立”
老师:与拿破仑上台不同的是,路易·波拿巴是通过选举,合法当选为法国总统的。那么,路易·波拿巴是靠什么登上总统宝座的?为什么法国人民会将共和国交给一个有帝制野心的人呢?请同学们阅读课前材料和“资料回放”,也许能找到答案。
学生:(回答)
老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一是法国当时政局的混乱,政治家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二是人们特别是农民怀念拿破仑,进而支持路易·波拿巴。这是路易·波拿巴最大的政治优势。
案例三 讲述“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时
老师:随着1879年共和派赢得总统大选,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结合前两节所学内容,同学们对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过程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
老师:艰难和曲折是法国共和制度确立过程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
老师:君主复辟势力还相当强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有限;再加上法国农业经济发达,小农意识成为君主制复辟的温床。
共和制的确立过程虽然十分艰难曲折,但民主力量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再次证明,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四、问题解答
【探究的主要问题】
1.法兰西第二帝国是怎样建立的?
解题关键: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如何建立”,主要是指帝国建立的过程。
思路引领:要从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答起。由当选总统到建立独裁统治再到恢复帝制。
答案提示:1848年,路易·波拿巴在总统选举中,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崇拜,当选为法国总统。又排挤共和派,发动政变,建立起个人的独裁统治。之后,又利用投票和选举两个民主工具,使他的独裁合法化,进而于1852年12月恢复帝制,号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正式建立。
2.法兰西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解题关键:此题的关键还是在“如何确立”四个字上面,重点是回答共和制度的确立过程。
思路引领: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开始,围绕共和制和君主制,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历经反复,最终于1879年确立了共和制。
答案提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了体现摧毁君主专制要求的《人权宣言》,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分裂及其政权的软弱,1799年被拿破仑推翻并建立独裁统治的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巴黎发生起义,推翻“七月王朝”,再次建立共和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不久,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利益的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的支持,攫取了政权,逐步建立独裁统治,并于1852年称帝,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共和制的道路再次出现曲折与反复。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法国人民又一次推翻帝制,第三次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接着,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确认实行共和政体,并通过选举,彻底击败复辟势力。1879年,共和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
【重要概念】
1.法兰西第二帝国
解题关键:了解第二帝国的统治政策,把握第二帝国的性质。
思路引领:帝国何时建立,政权性质及对法国的影响。
答案提示:1852年,路易·波拿巴强迫人民投票恢复帝制,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二帝国主要代表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帝国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普法战争中的惨败,迫使法国蒙受巨大损失,并直接导致第二帝国的覆灭。
2.1875年宪法
解题关键:了解1875年宪法的内容。
思路引领:概括宪法内容,指出宪法作用。
答案提示:1875年由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法国政体以及议会、内阁、总统间的法律关系。这部宪法虽然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君主派的复辟活动。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法兰西第二帝国是怎样建立的?
(略)
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解题关键:把握1875年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思路引领:1875年宪法的通过十分艰难,其作用也十分有限。
答案提示:(略)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结合课文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够攫取法国的政权?
活动关键:查阅与路易·波拿巴上台相关的历史资料。
思路引领:路易·波拿巴所以能上台,是他充分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
答案提示:1848年的欧洲革命,使法国政局十分动荡;由于农民崇拜拿破仑,进而支持其侄子路易·波拿巴;路易·波拿巴利用了选举制度的不完善。
2.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略)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的?
解题关键: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目要求。
思路引领: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对君主制的影响;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使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得以完成;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取得的成果,推动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太原师院附中 邵朝恒)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1852年1月14日宪法
(根据1851年12月20~21日投票,法兰西人民授权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制定)
这个宪法是以共和八年宪法为蓝本而制定的,如同共和八年宪法集大权于第一执政之手一样,这个宪法由大总统总揽一切权力,普选产生的立法院只是装饰品。1852年12月再举行公民投票,大总统便改为皇帝。
共和国大总统
考虑到法兰西人民已应召对下列决议表示态度:
“人民愿保持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权,并且授予他必要的权力从事制定一部以他在12月2日文告中所确立的原则为根据的宪法;”
考虑到提供人民接受的原则乃是:
“1.任期10年的负责任的元首;
“2.仅隶属于执行权的各部部长;
“3.一个由最杰出人士组成,负责起草法律,并且在立法院讨论法律时为通过法律作辩护的参政院(或译“国务会议”。──译者);
“4.一个由普选产生,普选时不容有混淆选举的连名竞选制,负责讨论与通过法律的立法院或译“立法团”。──译者;
“5.一个由全国各界名流组成,作为均衡权力机关,基本法和公共自由权的守护者的第二院。”
考虑到人民以七百五十万选票予以同意,
为此公布本宪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第一条 本宪法承认、肯定和保障1789年宣告的伟大原则,这些伟大原则是法兰西人公法的基础。
第二章 共和国的政府形式
第二条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付托给共和国现任大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亲王,为期10年。
第三条 共和国大总统依靠各部部长、参政院、元老院和立法院进行统治。
第四条 立法大权由共和国大总统、元老院和立法院共同行使。
第三章 共和国大总统
第五条 共和国大总统对法兰西人民负责,他随时有权诉诸人民。
第六条 共和国大总统为国家元首;他统率陆海军,宣战,缔结和约、同盟条约和商务条约,任命一切雇员,发布为执行法律所必须的规章和命令。
第七条 司法以共和国大总统的名义行之。
第八条 他独有创议法律的权力。
第九条 他有行特赦的权力。
第十条 他批准和公布法律与元老院法令。
第十一条 他每年以咨文向元老院和立法院陈述共和国政务的情况。
第十二条 他有权在一郡或数郡宣布戒严,仅须于最短期限内知照元老院。戒严状态的后果由法律规定之。
第十三条 各部部长仅从属于国家元首;他们仅对各自所主管的政府行为负责;他们彼此之间并无任何联带责任;他们只能被元老院提出控告。
第十四条 各部部长、元老院议员、立法院议员和参政院成员、陆海军军官、法官和公务人员应宣誓如下:
“我宣誓服从宪法和效忠大总统”。
第十五条 共和国大总统在其全部任期内每年年俸的数目由元老院法令定之。
第十六条 如共和国大总统在他任期未满以前死亡,元老院即应在全国举行新的选举。
第十七条 国家元首有权,以一项秘密文件存放于元老院档案中,指定他为了法国利益而推荐的一位公民的名字,以供人民表示信任和赞同。
第十八条 在新的共和国大总统选出以前,元老院议长与现任各部部长合作,共同组成政府委员会行使统治权,政府委员会的讨论以多数票作出决议。
……
(译自《法国宪法汇编》,第274~276页。)
(端木正译,颜继金校。)
固定帝国宪法的元老院法令
(1870年5月21日)
1870年初,共和运动和工人运动空前高涨。波拿巴主义的统治又一次显露出它看风转舵,随机应变的特点。这次又举行投票所修改的宪法仅仅极有限地扩大元老院和立法院的权限,建立不触及皇帝大权的“责任内阁制”。
奉天承运并顺国民意志、法兰西人的皇帝拿破仑向全体在场者及来者祝福。──鉴于朕本年4月23日法令,召集法国人民大会以表示接受或否决下列全民投票方案:──“人民赞成皇帝与各立法机关合作自1860年以来在宪法中所实施的自由改革,并批准1870年4月20日的元老院法令;”──鉴于立法院之公告证实:──投票进行正常完成;──对全民投票方案票数总统计如下:七百三十五万零一百四十二票(7350142)赞成;──一百五十三万八千八百二十五票(1538825)反对,──十一万二千九百七十五票(112975)无效。──我们曾经批准现复批准,我们曾经公布现复公布,1870年4月20日元老院通过之元老院法令作为国家法律,其内容如下:
……
第三章 皇帝政府的形式
第十条 皇帝在各部大臣、元老院、立法院和参政院的襄赞下进行统治。
……
第十二条 法律的创议权属于皇帝、元老院和立法院。──皇帝所创议的法律草案得任他选择,或先提交元老院,或先提交立法院。──然而,一切涉及租税的法律应先经立法院通过。
第四章 皇帝
……
第十五条 司法以皇帝的名义行之。──法官为终身职的规定应予尊重。
第十八条 将来缔结的国际条约如涉及变动海关税则或邮政收费标准,除非有法律规定,不具有拘束力。
第十九条 皇帝任命和撤换各部大臣。
──各部大臣在皇帝担任主席下举行会议。
──各部大臣应负责任。
第五章 元老院
第二十四条 任命元老院议员的命令均应各别为之。命令应载明议员之功勋,并书明荣衔作为任命的根据──不得再有其他条件限制皇帝选择元老院议员。
第二十六条 元老院议员的数目,包括当然元老院议员的议员,得增加到立法院议员数目的三分之二。──皇帝每年任命元老院议员的数目不得超过二十名。
第八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宪法非经皇帝提议和人民同意不得修正。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第304~309页。)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是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定下来的标志。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1875年2月25日通过)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
总统统帅武装部队。
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在这种情况下,应在3个月的期限内召集选民团进行新的选举。
第六条 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关于他们的个人行为,则负个别责任。
共和国总统,仅对叛国事件负责。……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1875年2月24日通过)
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1875年7月16日通过)
第一条 除非共和国总统提前召集,参议院和众议院在每年一月第一个星期二集会。
两院每年至少应集会五个月。两院应同时开会和闭会。
议会复会后第一个星期日,应在各教堂和各庙宇举行公开祈祷,吁请上帝保佑两院工作顺利。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总统得宣告两院延会。但延会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在同一会期内不得有两次以上的延会。
第六条 共和国总统得用咨文通知两院;该项咨文应由一位部长在议会讲台上宣读。
各部部长得出席两院,如经部长要求,应准他在议院发言。
第八条 共和国总统有缔结并批准条约之权。在国家的利益与安全许可时,总统即要将条约内容通知两院。
和约、商约、与国家财政有关之条约以及与外国签订关于法国人在国外应享之人身权及财产权之条约,只在两院通过之后,才可作为最后确定。任何领土的割让、交换或合并,非依法律,不得进行。
第九条 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第十三条 议会两院任何一院的议员,不得因他在执行职务时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而被控诉或被追究。
第十四条 两院任何一院的议员在开会期间,非得其所属议院的准许,不得因刑事或轻罪,被控诉或逮捕,但现行犯不在此限。如经所属议院的要求,在议会开会期间对两院任何一院议员的拘禁或起诉得延缓举行,直到闭会时为止。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第87~89页。)
部分修改宪法的法案
(1884年8月14 日)
这个法案对1875年宪法作了修正,进一步巩固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第一条 1875年2月25日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第五条第二段修正如下:──“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两个月的期限内召集选民团进行新的选举,在选举结束后10日内召集众议院。”
第二条 1875年2月25日上述法律第八条第三段补充如下:──“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第三条 1875年2月24日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第一至七条不再具有宪法性质。
第四条 1875年7月16日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第一条第三段应予废止。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第89~90页。)
2.课文注释
路易·波拿巴攫取法国政权的原因
路易·波拿巴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儿,他之所以能在1848年革命中攫取法国政权,是有其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的。自二月革命以来,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定。各阶级的代表及各派政治力量几乎都在法国政治舞台上亮过相,都想主导国家政权,但都未获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急需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六月起义失败后的工人阶级对共和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已非常反感;其他下层群众也人心思定。整个社会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权,实现社会的稳定。于是,来自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波拿巴立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路易·波拿巴在竞选中将自己打扮成秩序的象征和救星,首先得到了有产者的青睐;广大工人群众因六月起义对共和派怀有巨大仇恨而宁愿把选票投给波拿巴;君主派中的正统派和奥尔良派支持路易·波拿巴,是希望借助波拿巴派的上台而扩大君主派的政治影响,为以后自己掌权作准备;广大的农民由于征收45生丁税的问题而对共和派极为反感,波拿巴的出现唤起了他们对当年拿破仑皇帝维护其土地所有权的回忆,他们怀念拿破仑,渴望回到拿破仑时代去。于是,他们高呼“取消捐税、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国、皇帝万岁”的口号,将选票投给了路易·波拿巴。路易·波拿巴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利用了资产阶级各党派间的矛盾并利用了其伯父拿破仑一世的名声,最后攫取了法国政权。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的自由化政治改革
路易·波拿巴于1852年建立第二帝国后,帝国政治体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从专制帝国不断走向自由帝国的进程。1852~1858年是专制帝国时期,此间路易·波拿巴以确保国内秩序的稳定为借口,实行高度的专制独裁统治。1859年以后,路易·波拿巴开始调整统治策略,实施一系列自由化的政治改革,以平息来自各方面的对帝国的不满,帝国的政治体制逐步向自由帝国演变。路易·波拿巴的自由化改革主要包括:实行政治大赦,以缓和国内的政治气氛;发布政令,适当扩大元老院和立法团的权力;适当放宽对社会的控制。1870新宪法的制定是其自由改革的高潮,该宪法进一步限制皇帝的权力和扩大立法团的权力,标志着第二帝国从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转变的完成。路易·波拿巴进行自由化的政治改革,旨在使自己的专制统治披上“合法性”的外衣,更利于自己的政治统治。
战后法国共和政体的完善和发展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度,这一制度在战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存在70年之久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寿终正寝,贝当组成投降政府并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国家”。法国解放后,围绕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和建立什么样的共和国问题,各派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1946年10月,法国通过新宪法,正式建立第四共和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尽管仍是议会制共和政体,但与第三共和国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其一,1946年宪法首次明确宣布法国是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共和国的原则是“民有、民享、民治”,确认共和政体不得修改,“自由、平等、博爱”是共和国的口号,三色旗是国旗,马赛曲为国歌。其二,议会由共和国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组成,参议院主要起咨询作用,国民议会拥有制定法律的全部权力,是共和国的权力中心。总统和政府的权力大大削弱。其三,重申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强调国家主权由公民通过议会和通过公民复决来行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权与公民权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第四共和国是多党议会制国家,这种议会体制和多党制决定了法国的政局一直不稳,内阁更迭十分频繁。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1958年5月,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军发动叛乱,反对第四共和国体制,拥护戴高乐上台。法国总统遂授权戴高乐组织政府,戴高乐主持草拟了新宪法。9月28日,新宪法由公民投票通过,第四共和国宣告结束。1959年1月,戴高乐就任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根据1958年宪法,第五共和国实行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政治体制,其核心是削弱议会权力,加强国家元首的权力。其一,宪法赋予第五共和国总统以国家最高权力,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总统由选举团产生,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统对政府的领导和控制空前加强。其二,议会仍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但议会的立法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均受到限制。第五共和国体制有利于建立起具有相对稳定性、持续性和有效率的政府,有利于法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直到今天,法国仍然沿用这一体制的基本框架。
3.学术观点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历史地位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美国家学术界大多对第二帝国持否定态度,认为第二帝国是反动的,因为它取代了共和制,打击共和派,实行专制独裁,并最终使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到失败。我国学术界过去对第二帝国的看法也基本与此类似。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第二帝国历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有人通过对第二帝国时期经济发展、帝国经济政策的作用、帝国与1789年之后资产阶级社会的连续系以及帝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等方面的研究,重新评价第二帝国的历史地位,认为第二帝国是法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资产阶级帝国。因为,第二帝国存在的18年,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1)第二帝国是适应法国社会的要求而出现在法国历史舞台上的,第二帝国时期,整个欧洲资产阶级仍处于上升阶段。(2)法国在此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革命后,终于在经济上最终确立。(3)帝国政治体制也逐渐自由主义化,以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帝国末期,基本上恢复了资产阶级议会制。(4)它获得了欧洲大陆的优势,促使欧洲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该观点指出,评价第二帝国是否反动,要考虑帝国这个统治形式,但更要正确估量它的阶级内容以及它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政治、经济作用。(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历史地位》,《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
4.图画说明
普法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后,德意志只剩下邻近法国的4个邦国尚未统一。拿破仑三世因担心德国的强大而极力破坏德国的统一,普法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战争开始后,第二帝国政府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法军士气低落,指挥混乱,连吃败仗。8月4日,普军越过边界进入阿尔萨斯。9月1日的色当一战,法军大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军官兵全部投降而作了俘虏。色当的失败加速了第二帝国的崩溃。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随后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普法战争性质发生变化,法国进行的战争由阻挠德国统一而变成了正义的自卫战争。1871年5月,法德签署正式和约。
巴黎人民“9月4日革命”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兰西第二帝国政府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法军接连失败。9月1日的色当会战,法军大败。次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消息传来,巴黎群情激愤。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士兵举行起义,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此后资产阶级夺取胜利果实,成立国防政府。
5.参考资料目录
1. 洪波主编:《世界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吴大英、沈蕴芳著:《西方国家政府制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 韩承文、徐云霞著:《世界近代史诸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 郭华榕著:《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 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7. 洪波著:《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8. 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历史地位》,《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范围是? 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电子书下载 有谁可以给我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1生物必修2教参答案拜托!!急用!! 哪里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的 MP3免费下载 感激不尽!!! 谁知道哪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的课文音频下载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的单词课文的MP3 有没有人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的全部mp3歌曲(或曲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 请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冀教版)的课本哪里可以买到?我在广州 今年9月是不是河北省开始换新教材?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 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知识整理在那里找? 在那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思想品德 有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学用书多少钱一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的音乐在哪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哪能看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下册 第四课天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下册 第四课天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磁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地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 哪里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