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抱宝宝:品味谈吃 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56:42

  过去讲究的酒席,在几道大菜的同时,都各附有两或四个烩碗,当是为了表示豪华、派头,这种旧例是相当够意思,可是对实际的需要,食客胃口上的需要,烩碗也者,实在是不必要的浪费。“大菜”在质与量以及色香味各方面都已足够大快朵颐的了,烩碗如同“婢随夫人”,就算它“略具姿首”,也不能以“以奴欺主”,有的时候,很可惜白糟蹋了这“蓬门碧玉”。

  昔时烩碗用的器皿多是和“大海”花色配合的半高脚(碗底下的瓷圈约有半寸)浅碗,现在市面上很少见这种样式了,成桌成套的瓷器中,恐怕也未备这一格,大概是因为烩碗在今日早已没落无闻,同时烩碗里的菜,略经改良,也早升级成为大菜了。

  就以笔者曾举过的烩碗之例,如烩鸭舌掌、奶汤菜花、蒸鸡蛋羹、鸡丝豌豆、白扒肚条等,在其为烩碗之时,随在燕窝、海参之侧,又盛在浅浅的小皿之中,当然不很起眼,可是如今,大大的一盆鸭舌与鸭掌,实在比一只清炖鸭子让人觉着名贵与精致。而其白如雪的一盆奶汤菜花,上面撒上鲜红的火腿屑,摆一朵碧绿的洋芫荽,继荤腥之后,令人觉得清鲜适口。

  鸡丝豌豆改成鸡泥豌豆或鸡蓉豌豆,原料不变,只在切剁上加点工夫,是很“时鲜”的大菜。

  蒸鸡蛋羹如用细瓷大鼓子(不是碗,是种鼓形的瓷器)盛着,上面浇上有点海参、肉片、虾仁等烩成的汤汁,也可以名之曰“三鲜芙蓉蛋”。

  肚条本来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大菜,如果和海参并列于一碗,可以曰“扒黑白”。灌入鸡蛋,蒸熟切片加汁,可以是金银肚(清汤白汁都可);装些糯米火腿丁、香菇丁等(像八宝鸭所填的),可以做成八宝肚囊。而这些大菜,在真正的酒席上还不多见,家常宴客,有二三道夹在香酥鸡、红烧鱼等之间,是很清新的。

  从前只够当烩碗的还有如烩两鸡丝、烩鸡鸭什、熘黄菜等。现在也都一律可以当大菜看待。如果买一只熏鸡,可以斩做一个冷盘,剩下的就可以撕点鸡丝,和新鲜鸡脯肉做成烩两鸡丝,如果加点时鲜的豌豆苗,其评价绝对不在一只清炖鸡之下。“鸡鸭什”炒之可做热炒,炒了加点汤、勾点芡粉成汁而烩,配上鲜菇或鲜豌豆,就显得很高雅精致。

  总之,大菜与烩碗,过去在质上也许少有差别,可是主要的还是在于盛它的器皿,正如服装之定人身份,如今在“人靠衣装”之下,它升作大菜,是合理而又切合实际的。 大菜这个名词,在某些地方有另有专用的。譬如上海人说吃大菜,就是说的是吃西餐。北平的撷英大菜馆,也正是西餐馆,同时,中菜在上海有时被称作“小菜”,就像“烧几只小菜吃吃”、“某太太烧得一手交关好的小菜”,都指的是我们国粹佳肴。

  可是,小菜这个名词,在黄河流域的一些省份里,又当做盐腌酱渍的蔬菜的总称,如酱黄瓜、腌萝卜、大头菜,一律称之曰“小菜儿”。

  这里我们要说的大菜,是指前些期谈起过的酒席中的主菜。

  大菜在质的方面应当是价值较高的,这只是原则之一,此外也还在于量较多,和盛放的器皿较大。同时,与上菜的方式也有关系。

  假如用小搪瓷盘盛着几丝鱼翅、小铝碗盛着半碗燕窝、破粗盆盛着三两条海参,同时摆在桌上,这样一来,这些本是名贵酒席中的大菜,在观瞻上,在感觉上,和小菜何异?

  美食需要美器,同时需要餐桌上的气氛,正如同红花需要绿叶,同时需要美的花圃花坛一样。过去酒席中大菜要附带烩碗,也正是用以陪衬出大菜的“大”和“贵”。

  笔者已谈过了烩碗改良可当大菜,现在想说的则是如何制造大菜的气氛。一般家庭宴客,如果只是三五人小酌,便餐小菜,只求精致可口足矣;如果客人略多,菜式也不少,就绝对要把菜分组依序而上,先冷盘,次热炒,接着是大菜。既曰大菜,就要有大菜的声势,不管盘中盛的什么,一定要一道一道端出撤下,绝对不可一拥而上,三个四个地一齐摆在桌上。能够造成这种气势,再有美器,青菜豆腐也无不可跻身于大菜之列的了。

  现在让我们假想,四冷盘过去了,炒虾仁、炒腰花过去了,炸双样(鱼和腐衣卷),香酥鸡过去了,红烧海参过去了,人的口胃已被油腻填得差不多了,此时用同样漂亮的大盘端上一个什锦豆腐,或者香菇菜心,岂不是会令人觉得它比蹄髈全鸭等还高雅合口?而且,假如多用点心思,把什锦汤汁等先盛在盘中,把白白的嫩豆腐摆在上面,衬上一朵胡萝卜切成的花,更会使人眼前一亮。

  同样的,碧绿的菜心也可以一棵棵地在盘中摆成花式,上面再摆上香菇,淋下原汤,便比一盘乱糟更有大菜的风度。

  总之,在今天一切都要“新、速、实、简”的时候,宴客酒席早已不必墨守成规,只要略用慧思,粗粝也未尝不可供作大菜的。

  菜肴的名字,有很多是不可解的。譬如上次谈到的裹蛋面糊炸的食品,叫做锅烧,而以同样的烹制方法,只不过是把调味的盐换作糖,就又叫做“高丽”了。   高丽本是韩国的旧称,也许这种烹饪方法由韩传入吧?但这种推测绝对不会正确。不过,高丽只见于北方饭馆中,川扬湖广等菜单不见此名的。   高丽苹果、高丽香蕉,是北方馆子菜牌子上列于“甜菜”一栏里的主要菜式,名字虽很新颖,吃来则平平。试想,以苹果或香蕉切块,沾裹鸡蛋面糊,入油锅炸焦黄,再撒上白糖,有啥稀奇?倒是一种又名“炸羊尾”的“高丽澄沙”,可口得多。澄沙就是红豆沙,猪油炒好的红豆沙,团成汤团大小的球体,俟冷后硬挺,再蘸面糊去炸,外酥内腴,比炸元宵精致而好吃。   再有高丽肉,则可甜可咸。原来是把肥猪肉切片蘸面糊炸熟,蘸花椒盐或糖均可。其实,这原该属于椒盐排骨、软炸肫肝及炸肥肠之流的,多以之配家常饼同吃,它另有个名字叫“炸脂盖”,也可以说是不吃肥肉的人尝试肥肉的一种方法。对于这个菜,笔者曾试以改良,就是不一定用新鲜的肥肉,举凡红烧肉啦、蒸扣肉啦、家乡肉啦,一些当时吃剩下的肥的部分,这是每个家庭常有的情形,肥肉总是剩在最后,设法使其冷硬,再切成极薄的片,不必用鸡蛋调面糊,只把鸡蛋打散,就以肉片蘸了这蛋汁,再薄薄沾一层面包粉或太白粉,炸透而食,香脆可比美北平烤鸭脆皮。配以大葱甜面酱,卷饼、夹馒首都是极为美味的好吃食。   把高丽苹果、香蕉之类,重行加工,外面再蘸以熬好的糖浆,就是拔丝香蕉或苹果了,不过,拔丝的正宗是“拔丝山药”。山药去皮切滚刀块,入油锅炸熟(不必蘸裹任何东西),再以清洁之锅熬糖(白糖加少量水),熬时频频以筷子蘸糖汁离锅试验,当两筷之间扯起糖丝时,立刻把山药倒入,铲炒一匀,快速盛入盘中。拔丝的技巧就在这一点的把握时间上,糖熬得不够火候,丝拔不长而吃时糖粘牙齿,火候过了,糖又脆了而拔不成丝。在台湾,山药不是经常有的东西,笔者亦曾改良,试以红薯、芋头如法炮制,都很成功,而且美味过之,如果不为了名贵,我宁取红薯。同时,在设想中用大的槟榔芋做拔丝紫芋,名儿也颇响亮,实质当也并无逊色。这是喜甜食的人们该试验试验的。最近因为一再地谈到虾,心里着实为家乡暮春时节的韭黄大虾馅儿饺子发馋。   说起饺子,北方人有“好受莫如倒着,好吃莫如饺子”之说,尤其是笔者本人,更被人笑过“见了饺子不要命”。可是,也有很多不是黄河流域的人士,认为“饺子有什么好吃,面里包一团肉,还不如狮子头呢”。这话说得不无道理,主要的只在他没有仔细地去品尝那面皮的粮食滋味,同时,好的饺子馅儿并非只是一团肉的!   现在一般家庭里吃饺子,为了省时省事,在肉摊子上绞上一斤肉,在切面店里买上一斤皮儿,包出来的虽然样子完全是饺子,实在的滋味是差得远了去啦!   饺子的考究,皮儿占百分之四十。面粉是高筋的还是差点儿的倒无所谓,主要的是在其软硬适度(买的饺子皮面太硬,同时洒有太白粉,煮出来一点面的香味与韧劲都没有)。俗说“酿面饺子硬面汤”,“酿”就是不硬而又非稀软爬拉的意思。除了面量和水分配得好,还要饧得透,揉得够,就是和好了面要放置二三十分钟,然后仔细揉搓,直揉到面块的表面像剥皮的熟蛋那样光滑,然后才分成“小剂”,擀成面皮。这样的饺子皮包时容易,可随指捏而黏合,不像买的皮子还要沾水;包好的饺子下锅后不易破,煮成的饺子吃在口内香软而韧。饺子皮如做到上面那种程度,可说不论包什么馅,那已占了百分之四十的好吃了。馅子只要略加注意,就会十分理想。但是若像街头上一般卖的那种饺子,以下肉加菜边菜皮剁成的,当然不成。   饺子馅最考究的首推“三鲜”,这三鲜是海参、虾、猪肉。猪肉要细切粗斩,碎而不糜,虾与海参都切成细碎小块。但这之外还要加点笋丁和黄芽菜,笋和菜都要煮过再行切剁。拌馅的调味只能加少许白酱油和盐,不可用普通酱油。加猪油,略以少许小磨麻油提味,还要加适量的煮浓的肉皮汤,不可掺入皮屑。馅拌好放置一两个小时,肉皮汤和猪油冷凝,馅才黏腻好包,煮熟后的饺子里才会一包鲜汤。不过,这样的饺子以之待客是表示豪华,家常当饭吃,则嫌腻了点儿。家常饺子,猪肉当先,不过北平城圈儿里的人则爱吃羊肉,也有很多人爱吃牛肉的,可是,不论以什么肉作主,总还得配以适宜蔬菜,像小笼包饺那样一个肉丸的馅子,绝不是正宗的北方饺子所取的。北平人家常吃饺子,大半多用羊肉,所配的蔬菜以西葫芦、冬瓜为上,冬天的大白菜,则不是顶对味儿的了。此地羊肉较稀,西葫芦等更是少见,谈也等于空谈,所以暂予不谈。   牛肉作馅,有的人很喜欢,因其味浓,但也有人不太爱吃。不过,如以牛里脊纯瘦之肉剁细,再打入少量之水,以猪油为主,麻油提味来拌馅,则既无牛肉的“膻”与“柴”,又比猪肉鲜而香了。   牛肉馅打水是拌馅儿很重要的手续,普通的瘦牛肉,一斤肉馅打入四两水,里脊肉则可以少打点儿。打水的方法是把牛肉馅置器皿中,用筷子数支,一面打搅(如打蛋),一面徐徐加入清水,把馅打成糊状,再加葱花姜末、油盐酱油拌之。牛肉馅宜配大葱、萝卜、胡萝卜,以及芹菜等。其中除了葱是生切细末,其余三种,都要先加炝煮,然后再剁碎。   猪肉馅是馅之正宗,可说是配任何蔬菜均宜。冬天的大白菜加韭黄,可说没有人不喜欢吃的。只不过,如果剁白菜的时候不加盐,剁后不挤去水分,而把韭黄同时加入拌搅,则馅会水渍渍的,既不易包,又不好吃。换句话说,也就是白菜要剁得细,挤得干,先和肉拌好,随包随撒上韭黄末,才能包出最成功的饺子。   猪肉韭菜更普通,不过为了不要使韭菜过多,又想肉不至于多而腻,加点鲜豆腐是很好的办法。   猪肉菠菜、猪肉小白菜、猪肉豇豆、猪肉四季豆,也都是好馅。猪肉馅先加麻油、葱、姜、酱油腌拌,等一切准备妥当,临包之时,再把蔬菜混入。以上蔬菜也是需先行以滚水焯煮之后,剁而挤去水分的。   猪肉茴香菜,是宜先把猪肉馅炒熟,茴香菜只略烫一下,即行切剁的;猪肉茄子馅,则是先要把茄子去皮切小丁,入油锅炒熟,然后再拌生猪肉馅。这两种是比较特殊的。   有的人认为猪肉也该打水。在为求量的增加上,当然可以;但为求味美,则绝对不可。只要麻油酱油的量加得恰好,馅子自然不会硬而柴的。大半一斤猪肉要三四两麻油为合适,否则便不够味。   写到这儿想起一件笑话来,一位朋友,在舍下吃过饺子,问了所用材料,回家便也自制,但她说:“我包的饺子馅干干一团,一点也不好吃,是怎么回事?”   研究之下,原来是她只放了几滴麻油,像街头卖面的那种往面里滴麻油的方法滴的。新年才过,旧年将临时候。在这一半个月之间,很多家庭免不了要请人吃年夜饭或春酒什么的了。一般的说,家常酒筵,在菜色、口味上,差不多都比食堂餐馆来得适口,稍微有点令人觉得不尽美者,就是很多人不注意尾食甜品,笔者是个嗜糖如命之人,在饱啖荤腥油腻之后,总觉得有一道可口的甜食,吃后才真正饱胀满足。   在甜品里面,若豆沙酥盒、枣泥锅饼、千层糕之类,做起来费事,都不见得特别好吃,若水晶、豆沙等甜包子,又觉不够细致。家庭宴客时,笔者认为八宝饭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而且可以表现主厨之人的慧思与艺术头脑。   做八宝饭的步骤是先洗好豆沙,再煮锅糯米饭,这是基本材料。然后就是用莲子、桂圆肉、红枣等摆成花样子。有人觉得洗豆沙很麻烦,其实,若工具随手,并不费事。先煮豆,不必放太多水,加些许碱,普通火候有四十分钟已经煮得很烂了。把煮好的豆,盛入筲箕,用勺子碾烂,筲箕下面放个大盆或大锅,就在水龙头下,放开了水把筲箕里的豆沙冲下去,筲箕内全部只剩了豆皮,即行弃去,稍等三五分钟,水中豆沙已沉在盆底,再把水倒弃,把豆沙装在布口袋内(最好是普通白布,纱布不行,因太稀疏),挤干水分,以大量猪油加足够的糖炒之。大概是一斤豆煮成的沙,用六两猪油。炒到水分全部干,即放在一旁备用。   煮糯米饭和煮普通米饭一样,饭不可过硬或过软。如用得不多,在豆浆店买两元作糍饭的熟糯米,也就够做一碗八宝饭之用的了。煮好了糯米,趁热拌上猪油和糖,备用。另碗,先把碗内抹上一层冷凝了的猪油,使之易粘,就利用各色干果,排成花样。可以用红枣摆禧、福等字,也可摆成各种花形,放一层糯米饭在这花上,放时要一匙一匙放匀,不可用力拨弄,以免把碗底花样移动。加豆沙在这饭中间,再覆一层糯米,即大功告成。吃之前,蒸透,扣在大盆中。如果不怕麻烦,还可以煮碗糖水,加些太白粉成糊,浇在饭上。   还有另一种简易做法,就是煮好糯米,加猪油与糖,同时加入糖莲子、糖红豆、桂圆肉,以及切好的红枣丁、金橘、青梅等蜜饯果品之丁拌匀,放在碗内,吃时蒸透,上浇糖汁,样子不美,吃起来也还不错。 根据报载消息,今夏酷热,已打破近十年来的纪录。在这大热天里,差不多的人都食欲不振,胃口欠佳,尤其是怕见大油大腻。此时本闲话若不识时务,仍行侈谈烧鸡鸭、炖肉煨鱼,那不令读者作呕才怪。   为求新话题,虽无数茎须可供捻断,但搜索枯肠,却也累得汗流浃背。夏日昼永,畏热之人,中餐难下,午后小食,势所必须,贪凉迟眠,更深消夜,又似不可少,点心乃因此需要,而与冷饮同登夏日宠儿宝座。   北人习惯,点心尚甜,不像下江人氏,把面食一律称做点心。在北平,食品店中出售之糕饼,公认是点心正宗,其他小卖,如切糕、凉糕、豌豆卷、艾窝窝、油炸糕等,亦算点心嫡派,若加工精制,能登上酒席者,则一律呼曰甜菜,不管它的地位实在只居甜点。   小卖品与店中出售之点心,为买之方便,一般家庭,多不自制,自制之物则往往可以入席,容举例言之。   一、百合绿豆沙。干百合入温水泡软,以凉水冲净去其苦味,入滤去豆皮的绿豆汤中略滚,加糖,俟温即食;或冷透加冰,两均相宜。夏日午睡醒来吃之解渴消暑,晚夕消夜亦可果腹。若端午节前后宴客,在大菜之尾,饭菜之前,以大海碗盛此沙,再配盘形体小巧的冰镇白粽或赤豆粽,甜凉适口,可算应时最佳甜菜。   二、赤豆糯圆汤。赤豆汤中加糯米粉制的小圆子,原是日本吃茶店中的佳品,平常家庭自煮,四季咸宜。春秋宴客,以此配炸金果也是很新颖出色。炸金果是把煮熟的马铃薯或芋艿捣为泥,略加面粉、白糖、香精,滚成卵形,入油炸黄即成,香甜脆糯风味绝佳。   三、核桃酪。北平庆林春饭庄以此汤与“不乃羹”驰名,其实做法甚为简单,取核桃仁去皮,碾磨极细,加水煮滚,和入糯米粉糊,使其浓腻合度(如先将核桃仁加水,泡糯米同磨更好),糖量适口即成。新正春酒,以此配炸元宵,或炸年糕均宜。   四、蒸三泥。赤豆沙、豌豆沙、红薯泥或芋泥,各加糖以猪油炒透,或分层,或分格,置碗中蒸热,扣出上桌,三色分明,为嗜甜者恩物,因其过于甜腻,配以清淡的西米水果羹、或酒酿小圆子更易相得益彰。若三泥或二泥炒好即盛盘上桌,亦无不可,只是其形不够美而已。   五、江米藕。藕孔中填入糯米,煨酥后加糖,在产藕季节,家常随时可做来吃吃,若加点配料和精工,也可成一品精美甜菜。方法是大碗中先摆点青红丝,再摆一层煮透的莲子,把江米藕切厚片摆入,蒸热扣出,上浇浓浓的桂花糖汁(糖水略加太白粉即浓),则色香均佳。此品宜配清凉的杏仁豆腐。   六、油炸冰激凌。这是笔者杜撰名词,其实就是台北心园名菜“锅炸”。锅炸两字,既不美雅,又不达意,不知何所本。做法是以奶水、鸡蛋、香草,或咖啡、可可、果汁等做冰激凌原料,加面粉糊做成一锅浓稠面糊(约数为两碗水、一碗奶、一碗面粉),俟其冷透,凝为固体,切块,沾太白粉,入热油中炸之,外焦内软,与冰激凌无异。只不过不冰而热,吃来新鲜可口,配一碗冰糖莲子,两均名贵。   笔者虽为北佬,但素即嗜糖,赴宴之时,常是先吃冷盘,以充饥肠,其后不过略尝即止,盖留待空间,以备大嚼甜菜。即令最平常的八宝饭,也能连吃数匙,所以对甜品自觉尚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