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replace 正则替换:上海愚园路上的优秀保护建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25:26

 

愚园路是位于上海中心静安区和长宁区境内的一条东西向重要街道。该路东起常德路(租界时代名为赫德路),西至长宁路(租界时代名为白利南路)和中山公园(租界时代名为兆丰公园)。全长2775米。

愚园路所在区域原为西郊的一片农田,有若干小河浜纵横其间。1860年(咸丰十年),由于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上海,上海道台在静安寺北侧辟筑了一条很短的军路,即愚园路最东面的一段。

1865年(同治四年),这条军路交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进行管理,这就是愚园路最早形成的一段。到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规模拓展,其西部界线推进到静安寺西侧,这样,愚园路最早形成的这一段便被划入公共租界界内,并以路东端常德路口的著名园林─“愚园”,将这条马路命名为愚园路。

191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填平位于租界外的一条小河浜,将愚园路向西延伸至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其性质属于越界筑路。1913年,又继续向西延伸,扩筑至白利南路(今长宁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1919-1928年),愚园路沿线陆续建起了许多花园住宅和新式里弄,成为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之一,许多社会中上层人士选择在此定居,其中也有不少文化名人。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花园别墅、公寓住宅,既融入了近代西方建筑思想和建筑风格,又体现出上海的地方特色,同时它们也是上海城区建设发展的历史印证。诸多中外名人在此居住和生活所留下的生动的历史故事,为今天的愚园路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岁月的长廊里刻下不灭的痕迹。 

愚园路81号

是当年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也是刘长胜1946年至1949年在沪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时的居住地。







愚园路218号

百乐门舞厅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70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块并营建Paramount Hall ,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 

“百乐门大舞厅”聘请中国建筑师杨锡璆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号称“东方第一乐府” 。建筑共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两层舞厅全部启用,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



愚园路699号
严家花园

位于愚园路699号的严裕棠、严庆祥故居是愚园路上保存较好的近代西式花园住宅之一。该住宅是一幢假三层砖木结构的北欧独立式花园住宅,由一名德国医生建于20世纪20年代,1940年被严家购买。

严家花园住宅面积约54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70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约4900平方米。建筑为平瓦陡坡屋面,干粘鹅卵石外墙,南侧阳台上有落地长窗,室内硬木地板,木扶手楼梯,卫生、煤气、水电设施齐全。

清代中叶,严氏祖辈由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移居上海。严裕棠在杨树浦与人合办大隆机器厂,后其长子严庆祥继承父业。严庆祥虽是一个普通的工商界人物,但他为人急公好义,热心赞助民主革命,并深得章太炎、李根源、张一麟三位大师的赏识。严宅客厅内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所书“博爱”和“后来居上”的手迹,以及宋庆龄赠送的亲笔签名照片,还挂有章太炎、黄炎培等的墨迹,其中有张一麟写的“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的座右铭。








愚园路745弄65号

传统大宅





愚园路749弄

愚园路749弄在镇宁路西、愚园路南,弄西有江宁公寓和锦园。该弄内有许多各种建筑形式的独立式花园洋房,也有一些新式里弄建筑。这里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曾居住过各种人物、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其中弄内65号曾住过汪伪第二号人物周佛海,63号住过汪伪“76”号特工总部头子李士群,还有汪伪“76”号特工总部的打手,吴四宝曾住在67号和31号。那时整条弄堂大多成为“76”特工总部的剿穴。

但是,就在这条弄堂内,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2月20日,也是在749弄31号,中国民主同盟在沪的中央委员和部分盟员,在此举行茶会,民盟中央常委黄炎培在此宣布成立民盟上海市支部筹备委员会,推定沈志远、黄竞武为召集人。
 






愚园路361弄
愚谷村


愚园路361号愚谷村是建筑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属上乘的,适应当时崇尚西欧生活习惯的富裕阶层小型家庭。



愚园路395弄
涌泉坊








涌泉坊是一处近代式花园里弄住宅,行列式布局,高3层,具有西班牙式带巴洛克风格住宅。总弄口设骑楼式券门,建筑较有特色。里弄由15幢三层行列式住宅和一幢四层独立式花园住宅组成。



愚园路750弄

愚园新村,1930年
11号:民盟中央主席沈钧儒故居,已拆除;
20号: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故居

愚园新村属西式里弄民居。此处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921年建造的“游存庐”旧址。

1913年,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晚年在愚园路构筑了花园住宅以颐养天年。园内有池有水,水上有桥,假山有亭,植有樱花、桃花、红梅等1200多株花树果木,并驯养了孔雀、金丝猴、麋鹿等动物,其布置十分豪华。

当时,康有为还利用沿愚园路的一幢西式楼房开办了“天游学院”,园内建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延香堂”。后面有一平房,是康有为根据《荀子·札论》中“天为生之本,祖为类之本,圣为教之本”之义而命名,专门用以供奉祖宗。另一座木结构的“竹屋”,外形使用竹材,室内陈设雅致,是康氏休息和招待客人、亲友和弟子的地方。

康有为在“游存庐”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7年时光,在花园落成时,他作有“自有天游人非想,默存独乐始于今”的诗句,可谓其闲度隐居生活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1930年,由浙江兴业银行购地建造了29幢假四层联立式洋房,总建筑面积约3190平方米,均有煤气、卫生设备。民主革命时期“七君子”之一的民主斗士沈钧儒先生曾居住在愚园新村11号,这幢寓所也是其长子沈谦行医的诊所,现仍由其子孙居住。





愚园路1015号

周氏住宅(今长宁区工商联)

愚园路
1015号花园住宅,原业主是创建金城银行的发起人之一周作民先生(金城银行乃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北四行”中最具实力的银行,额定资本200万元)。当时总行设在天津,总董事王郅隆,周作民任总经理。19361月总行迁入上海江西中路200号金城大厦内。抗战期间金城银行主要经理人员与敌伪有瓜葛,总经理一职被周佛海亲信、汉奸钱大魁窃得。从此,“钱公馆”门庭若市,许多汉奸官僚兼大投机者争仰其鼻息,趋之若骛,纷纷新设银行,树立起各种派系。

但“好景不长”,抗战胜利前夕,钱大魁预见伪政权末日即将来临,遂逃往台湾,将愚园路住宅房产赠与国民党杜聿明将军,抗战胜利后就成为杜聿明公馆了。

该宅建于上世纪
30年代前后,呈现欧洲近现代式花园洋房,屋高3层,朝向面南,混合结构,屋面带平缓的四坡顶,红色筒瓦铺顶,东南向屋面开拱形券式小型老虎窗5座,形状别致,另设砖砌壁炉烟囱。外墙立面用水泥细拉毛饰面,装饰简洁,使用钢门钢窗起闭,南立面局部窗洞仿古典式拱券形,大部分窗形为平拱,底层设置落地长窗门,从室内透视园内景色十分清晰。南北向设置阳台,周边用铸铁栏杆护围。

室内装饰趋向现代化,平面功能划分较为实用。条木铺地板,硬木作护壁;平顶天花用石膏顶角线条,简洁明快。

南向大花园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有广阔草坪,三面临墙处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有雪松、龙柏、桂花、香樟、海棠、杜鹃、女贞等,郁郁葱葱,四季花香,令人心旷神恰。










愚园路1032弄
岐山村

岐山村是愚园路上颇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宽敞的弄堂两侧是砖木混合结构的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和一些富商分别投资建于1925-1930年。建筑墙面有清水砖墙和水泥拉毛两种,室内布置考究,洋松打蜡地板,壁炉、卫生设施皆有。

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先生曾长期居住于岐山村。

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意识派”和“心理分析”小说的真正鼻祖的施蛰存先生祖籍杭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松江,大学里师从瞿秋白、田汉,同学中有丁玲、王剑虹等进步人士。他和杜衡及诗人戴望舒被文艺评论家赵景深称为文坛“三剑客”,为此曾在上海轰动一时。

著名爱国志士杜重远在上海时也寓居岐山村,当时结识了沈钧儒等爱国人士,并与邹韬奋结为莫逆之交,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前他多次和张学良、杨虎城在上海秘密会见,商谈抗日大计,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愚园路1088弄

宏业花园

愚园路1088弄宏业花园是一处有百年历史的花园住宅区,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青年钢琴家顾圣婴一家就住在宏业花园103号一幢花园洋房里。这是顾圣婴的父亲顾高地在1946年5月,蒋介石两次召见他,要他出任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1947年伪国大召开前再一次要他担任主任的事,被他借口身体不好推辞后拨到这里的。


顾圣婴故居



业花园北部的9幢联列式假3层花园洋房,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上建的房产,故该弄称作宏业花园。弄内建筑解放前大多由外侨、文化人、富商、政要居住,每户均有汽车库,弄堂宽敞,每户朝南均有10多平方米的小花园。

建筑是砖木结构,地板等木料均为洋松,门扣、窗钩五金配件均为铜质,每户都有大卫生、煤气,厨房是磨石子地坪,浴厕内是马赛克地面、瓷砖墙面,每户还有煤气小锅炉,供应热水。卧室、客厅均有壁炉,炉口上部紫铜盖至今尚在,这批花园洋房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







愚园路
1136弄31号
交通部长王伯群住宅,洛可可风格,曾为汪精卫公馆,今长宁区少年宫。




 

愚园路1315弄
瑞兴坊

瑞兴坊(今愚园路1315弄)4号是新西兰共产党员、著名作家路易·艾黎(Rewi Alley)的故居。这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1912年,东西向而建,露天水泥台阶可直达二层,屋内设施齐备。底层为汽车间和厨房,上层左侧是艾黎的卧室,中间为会客室和工作室,客房在右侧一间,东面庭园种植了主人喜爱的花卉草木。

路易·艾黎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里,1927年来沪,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职,1932年起居住在此。1933年,艾黎加入上海第一个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结识了马海德、史沫特莱、艾德加·斯诺、宋庆龄等著名人士和潘汉年、冯雪峰等中共党员,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在他的掩护下,该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见面地点和避难所。

抗战期间,艾黎和朋友们积极开展工业合作社活动,组织生产自救,支援抗日战争,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毛泽东在延安曾3次会见艾黎,对他的工作深表赞赏。艾黎还创办了培黎工业学校,翻译了大量中国故事和现代诗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艾黎对中国的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都作出有益贡献,受到邓小平、李鹏等领导同志的称颂。

1982年,艾黎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同年被新西兰政府授予“英国女王社会服务勋章”,1987年艾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路易·艾黎在沪寓所举行了勒石纪念仪式。1992年6月,愚园路1315弄4号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市级纪念地。



愚园路
113614

是一幢上世纪
20年代后期建造的砖木结构假3层带地下室的花园洋房。这是一幢完整的现代式住宅建筑,平面呈正方形,立面南向对称,为复式双坡人字形屋顶,立面四周设置平拱木门窗;浅灰色水泥砂浆拉毛饰外墙面,平挑檐,装饰简洁。南侧小花园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建筑内部设施齐全,木门、木窗、木地板。这里曾经居住过孙中山的挚友、国民党左派。老外交家陈友仁和妻子张荔英一家。




愚园路1320号
新华村

愚园路1320弄是中共长宁区委、长宁区政府机关所在地,有5幢建于1925年的英国式独立花园洋房。该处原为新华村,系外商私人产业,后曾几易其主,其中1号楼曾为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一家居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董竹君生于上海洋泾浜(今延安西路一带)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大革命时期曾与进步人士交往,同情革命,思想先进。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上海的反革命势力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为掩护这些革命同志,董竹君将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与凡尔登花园两幢洋房顶出,用此款项买进新华村1号大花园洋房,这里便成为地下党员们经常会面的地点。至1950年,董搬离新华村,后迁居北京。



愚园路1376弄
亨昌里34号: 《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位于愚园路1376弄的亨昌里属典型的旧式里弄建筑。1925年,先施、永安两大公司合资兴建3层新式石库门住宅,分列5排,共25幢,南北两弄口各有过街楼1间,分别通向愚园路和长宁路。建筑总面积3584平方米,内部设施齐全,供两公司高级职员居住。

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常委决议,在上海创办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编辑委员会,编辑部建于该弄48号(今34号)。

编辑部旧址建筑面积136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有假三层。《布》刊从1927年10月24日创刊至1932年7月1日出版最后一期,在4年9个月的时间里共出版5卷52期,其中在亨昌里的1年4个月中出版了31期,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编辑部旧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长宁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愚园路1396号
西园公寓(西园大厦)

愚园路1396弄内的西园公寓(今西园大厦)建于1912年前后,属英式近代公寓建筑。大厦及其附属建筑面积约2384平方米,建筑结构坚固考究,楼内有电梯和疏散回旋式扶梯,钢窗、柳安地板、壁炉、水汀、大小卫生俱全。大楼二至九层为16套独立居室套房,每层东西两部各有2套,室内设大客厅、起居室和寝室,每套建筑面积约118平方米。车房、储藏室和佣工卧室建于底层。楼前的大花园面积为大厦占地的两倍,环境舒适。

公寓由外侨、富商租房居住,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创始人之一邓仲和先生也曾长期居住在此。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公寓为沪西地区最高的建筑物,解放初期是沪西地区人民防空的制高点,在顶层装有警报器和高射机关炮,用以还击美蒋飞机的侵扰。西园公寓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