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tarian读音:长春老建筑物语--附属地早期公共建筑小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26:11

长春老建筑物语--附属地早期公共建筑小结

    各位看官从长春老建筑物语的连载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十几处建筑。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建于满铁长春附属地的初创期,也就是从1908年~1912年左右建设完成的(除火车站,新火车站建成之前,这里叫长春停车场)。

  (这是1908年满铁长春附属地的规划图)

 当然在同期落成的建筑不止这些,比如老满铁俱乐部、一些职工宿舍和幼稚园等。提起满铁俱乐部,大家会一致说到西广场的那个满铁社员俱乐部,那是1935年左右才修建的。老满铁俱乐部在后修的满铁新京支社(现铁路分局大楼)原址处,这个地方可以称为满铁初创期的满铁大院,有俱乐部、幼稚园、益济寮、组合消费社等建筑,在“满洲国”成立后,也被拆迁改造了。另外,在警务署旁边,尚有宪兵队和气象站,房子都不大。在整理当时老建筑的时候,一来是图片资料不多,未尽至详;二来这些建筑特点不够,就是普通的房子,从建筑学角度看意义不是很大。




                           

 在1912年的时候,满铁附属地除了主要的道路和公共建筑外,基本上是旷野一片。这地方谈不到繁荣,充其量就是零散地立起了一些建筑而已,模样跟咱们现在一些新的开发区初期无异。它的真正发展,还是在1919年一次大战结束后,经济重回活跃以后的事。

留意这十几座建筑,涵盖了办公、学校、医院、娱乐、住宿、神社、兵营、领馆等基本公共需要的设施,立意自然不一般。当时满铁总裁后藤新平一直到晚年还对周围的人讲:“建设殖民地,首先要考虑学校,其次是兴建寺庙,然后是医院,这样做才能使移居过来的居民能够安心地长居久安。”抛开政治理念,从城市经营的角度看,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值得借鉴的。想想现在许多地方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全做到这点吗?!

前文谈到的十几处公共建筑,到了今天,完整留下的只有大和旅馆(春谊宾馆)、邮便局(宽城邮电支局)、西广场双水塔三处,部分遗留的有满铁病院、长春神社的局部建筑二处,其余的都在不同的年代了消失了。这里不能简单地说留下就好,拆建就不好。关键是至少要做到留下的比以往更好,拆建的要比以往更妙,做不到这点,还是老老实实地尊重些“百岁老人般”的建筑吧!

提起日本人,国人的印象无需赘言。跟大连的关东州不同,附属地属“半殖民地”性质。所以尽管日本人有大陆梦,也沉浸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但客观地说,当初他们尚没有底气干更多的坏事,只能老老实实地买地、认认真真地规划、细心体贴地建设。这从日本人买地所花费的资金、当时及以后附属地人口比例、经济构成比例和当初规划建设的结果中可以体会到。

进入大陆发展,是日本人长久以来的梦想。经过1867年的明治维新后近40年的快速发展,政治、军事、经济的实力已远超中国,又体会了黄种人战胜白种人的第一次,他们的傲慢是有底气的,就像我们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今天,也在热切盼望“大国崛起”一样。所以当一个乱哄哄的中国给了这个机会时候,没有别的选择!尽管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企图全面实现大陆梦的理想直至梦碎。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这句话精辟:落后就要挨打!!!

  (参考文献:越泽 明著《满洲国的首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