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 the dust:长春老建筑物语—附属地规划之功能分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23:41

长春老建筑物语—附属地规划之功能分区

     满铁长春附属地规划的功能分区,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思路:以火车站为设计中心,以各广场为分区域中心,用长春大街(人民大街北段)、东西斜街(汉口大街和胜利大街)等主干线串联,设置商业、住宅、公建、公园等各大功能区,使附属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系统。

经过规划之后,在车站站前广场形成了政府官舍、住宿行业的集中区;中央通以东,主要是商业集中区,借以联系中国的商埠地;中央通以西,以学校、住宅、兵营为主;利用地形和水系规划了西公园(现胜利公园)、东公园(南广场北,艺术剧场一带)、游乐地公园(日本桥一带);在火车站北边(铁北二路一带)和东南角(东广场一带)规划了粮栈用地;就连火化场和墓地都考虑到了(附属地东北角,北十条附近)……

 

 

满铁长春附属地规划的时候,实行的是按用途来划分土地的法规。它的主要作用是把拟规划的城市分为若干分区域,每个分区的建筑用途各有规定,以此有效控制土地的使用。这种做法现在已是常规了,但在100年以前,这是很先进的理念。就是在日本,也是在1924年后才逐步实施的,欧美的大部分城市实行得更晚。应该说整个长春附属地的规划,是下过功夫的。不论其目的何如,站在技术角度看,相当合理,迄今还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从土地利用比例的角度看,除铁路用地和军用地外,住宅地占15%、商业地占33%、粮栈地31%、公园和散步道占9%、公共设施11%……这些数据指标对比今天的城市规划,明白人可知其水平程度……

 这种按用途划土地的制度,在长春附属地最大的体现,是设置了用地比例高达31%的粮栈用地。当时的粮栈作为农产品的集散和流通中心,其实就是粮食批发市场,它在此后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粮栈是农产品交易和存储的地方,兼有车马留宿的功能。当时满铁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的运输,建好粮栈并吸引更多的经营者入驻,对满铁和城市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粮栈的经营商,一直是中国人占垄断地位,日本的商人和商社很难进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车站这么黄金的地段,可以有福顺栈、悦来栈等中国的旅馆存在,按照传统历史的说法(比如说附属地99%是日本人居住),这是不可理解的。从当年的数据看,从1910年到1930年的20年时间,附属地总人口数从3,700人增长到35,000人,其中的中国人始终比日本人多出一倍,这跟粮栈被中国人控制有直接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满洲国”成立。

 长春附属地的另一个大特点是公园的设置。西公园(现胜利公园)是利用自然地形和水系规划设计的公园,其27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在当时是个大概念,当初其东面一直到现在的北京大街(1932年后才有人民大街的规划)。时至今日,胜利公园依然是长春的主要公园之一。而当初设计的东公园,是利用原有森林规划的,位于现刘老根大剧场东北方向一直到一中对面的那一片坡地上。后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公园的一部分被用来建银行和剧场,面积逐步减少,直至全部取消。这使得当初负责规划设计的加藤与之吉在后来的记述中连称“非常遗憾!”,看来公园让位于经济,也不是今天独有之弊……

 当初满铁的日本人,依靠比较先进的土地规划制度,设计了一个布局完整、功能齐全、分区合理的完整规划。此规划及后期的建设,对长春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其标志着近代城市基础设施正式进入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