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how 查看表字段:历史与人生修养的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35:02

 

 

 

历史与人生修养的感悟

 

 

 

在现实的人生中,只为自己一身的动机而图取功名富贵的谋身者,便是凡夫。

 

在现实的人生中,如不为自己一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者,便是圣人。

 

我们经历了多年的离乱人生——国家、社会、天下大事。经过了那么大的变乱——国家社会安定了,人民富裕了,才有和谐的新局面。我们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传故人有一句精彩的话。就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否用一句话来慨括!为了处世的道理不要说得那样多,只要有一个重点,终身都可以照此日标去做的。孔子讲出这个恕道。后人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恕道就是推已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对任何事物要客观,想到我需要的,他也是要的。有人对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些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和领导,都有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再从心理学上研究,这样希望别人好,是绝对的自私,因为所要求对方的圆满无缺点,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基础。我认为对方的不对之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社会上都是如此要求别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基层当中更严重。

 

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才华很高,孔门弟子中,子贡在事功上的表现,不但生意做得好,是工商业的巨子,也在外交、政汉方面也是杰出之才。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错误会难以容忍。所以孔子对子贡讲这个话,更有深切的意义。他答复子贡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行之而有益,但很难做到的,就是“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道的注解。

 

清代才子袁枚有个故事,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作县长,赶任之前,去老师——乾隆时的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轻做县长,有些什么准备?他说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一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喜人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要戴的。老师听了也觉得他有理。当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他说已送出了一项。这就是孔说“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我们这些读了几年书,走上社会的人,来研究自己的人生,我认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做不到,随时随地我们会犯违背这八个字的错误。尤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前几天有个大学生对我说,他才买来的几本书,都被“摸”跑了。事实上自己根本不在乎这些书,可是就喜欢把别人的“摸”来,“摸”到了心时感到痛快。这种行为说他是“偷”吗?不见得这么严重。还有个学生的枕巾在外面晒不见了,有人主被偷,我说就算了,一定是被“摸”走或者掉了,说他有意偷的吗?他没这个意思。年轻人有这种心理,摸来摸去很好玩,很有味道,还在那里称英雄。这是小事,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大的事情,做到的我所不要、所不愿,承受的事情也不能让别人承受,这个人不是人,是圣人。太难了!可是作人的存心,必须要向这个方向修养。能不能做到,另当别论了。

 

这个八个字的修养,要做到很难很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也就是“已所欲,施于人。”后来佛家思想传到中国,翻译为“布施。”施字上加一“布”字,就是普遍的意思,佛家的布施和儒家这个恕道思想一样,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布施的精神。人生两样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是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是施出来,就是施。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