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打印机资料:家庭教育中的同与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0:26:36

家庭教育中的同与不同  

    近些日子,因为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探讨了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随之产生了相关的问题,有人会问为什么很多的人才来自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家庭?既然是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为什么还存在着“一母生九子,九子还个别”的情况。此文,我专门就这个问题再做一探讨。

生活中家庭教育最成功的首先是父母双方都具备较丰富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的成功往往都是那些精神上成功的人士,他们具有很高的修养。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比较深刻,有正确的做人准则。他们给孩子的成长以良好的熏陶,使孩子成为精神完备的人。这样家庭的孩子的成功更多的是继承了父母的精神财富,而非有形的物质财富。居里夫人一家的教育就是如此,杨文的家庭教育亦是如此,钱钟书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其次,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社会中的卓有作为的人士,往往出自没有多少文化又十分贫困的家庭。何以至此?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父母的做人没有出现问题,这些人的父母大多是老实本分的人,他们做人真诚踏实、心地善良、肯于吃苦,尽管学业上不能给予孩子给多的帮助,但他们凭借做人这一点教会了孩子该如何追求真善美。加之因为家庭经济的困难,使得在这样环境之中生活的孩子,更早的获得了独立和责任的意识。在这样的家庭里,最重要的就是做人的品德,而非在于是否单亲,还是管不管孩子的问题。我曾经说过孟子的母亲一定不是有大文化的人,但却培养出了我们历史上的亚圣,就是因为孟子的母亲懂得一个道理,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做好人,接受好的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很多农村的孩子的成功都与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关。

再次,我们看到家庭教育失败的大多是父母做人存在问题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真诚,常常会投机取巧、有着强烈的自私心理。一些拥有豪华资产的家庭,子女却很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父母缺少精神财富,未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所致。我们的很多父母都知道为孩子积累财富,却忘记了给孩子留些精神财富,所以今天的富二代的问题才会如此突出。反观我们民族的历史一直是这样的习惯,到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而这些富贵子弟为富不仁,最终也免不了家族的败落,甚至动摇了国家和社会的根基。我们再看那些国外的一些富豪,无论他这一生创造了多少财富,哪怕是富可敌国,在他死后都要留给社会公益事业,很少留给子孙继承。过去我们把这些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人情冷漠,现在看到是这些父母更高一筹,他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要自己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他们更懂得精神财富对子女的重要。我还记着洛克菲勒在教育自己的小孙子的时候,曾经扶着孩子爬梯子,当孩子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却放手让孙子摔了下来,借这个机会告诉他的孙子,凡事要靠自己。多么了不起的爷爷,难道他不知心疼自己的孙子吗?我们却没有这样的爷爷,我们很多的孙子却成了家庭的“爷爷。”

至于更多的家庭教育的情况就取决于作为家庭成员的父母二人对做人的认识问题了。如果这两个人做人的好坏相互消解之后,对孩子构成的正面影响大一些,孩子的教育就会好一些,而消解之后对孩子构成的负面影响越大就会导致家庭教育越糟糕。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做人的教育,是父母的德行最终的合成决定了子女的素质。这样的教育就最终决定了子女一生的成就和命运。而这个教育的过程基本上都是潜移默化、无形之中的身教获得的,只不过存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差别而已。

至于多子女家庭的子女差别问题,一方面是父母对教育的认识导致的,有心的父母会在培育第一个子女的时候总结教育的经验,从而会使以后的子女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更符合家庭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教育。另一方面,与孩子所接触的不同小环境有关,正是他们所接触的不同的小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再有就是多子女家庭在孕育子女的时候,父母的年龄、体力等生理因素也会导致,孩子出生之后的差别。还有就是父母自身的成长、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会对孩子构成不同的影响。年龄越老父母会越温和、豁达、开明,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越深透。因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从生命孕育开始的,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习惯。习惯构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所以,才会“有一母生九子,九子还个别”的差异。

说到此,我们还应注意到一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直接影响了今天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人的很多经验是在实践中总结和获得的,只有个别的父母会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上事先有所准备,即使是有准备也还是与亲身实践有着距离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很多在家庭教育中很有心得的父母丧失了实践家庭教育经验的机会。对社会整体的教育就构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