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吧:西方经济学的常见谬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53:46
2010年01月26日 06:54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大 中 小】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常见谬误就是过分的依赖数学。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本来是找出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人们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此经济学研究的定性往往要比定量重要。大家都知道在一年前的经济危机中温总理的名言:“信心比一切都重要”,一语中的。本来经济问题不大的中国为了拯救世界经济毅然采取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高的经济增长率。使得世界经济界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了美好的预期,对未来的信心增加是顺利度过经济危机的良方。试问:信心如何定量?要用什么数学模型和曲线来表示?
西方经济学的大毛病就是过分依赖数学。看近期获得诺贝尔多数的经济学家,大都是通过数学模型或曲线来分析经济的。数学是一门科学没错,但数学的推导有其限制性,如要同质的才能累加和类比。而经济学研究的人虽然在生物学上讲是同质的。但在经济行为上确是不同质,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购买欲望。2=2可以等于4,但两个梨家两个苹果就不能够等于四个苹果。将不同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同质化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通病。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没有普适性。因此经济学研究中定性要比定量重要。
下面举例说明。如美元的汇率,如果大家以近期的波动变化为依据,也就是通过球按来分析就难以把握美元的趋势。因为上下波动的曲线是看不出来美元购买力的变化趋势的。而定性分析就很容易看出美元的购买力变化。二战后35美元可购买一盎司黄金,而现在需要一千一百美元才能购买一盎司的黄金,因此美元的长期发展趋势就很明白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美元的长期趋势是贬值的!这并不需要什么模型和曲线来说明,也不需要什么就业数据、非农就业数据、什么CPI\PPI、什么季度生产增长率来说明。用定性分析就很容易明白。所有的数据和模型是美国佬用来糊弄人的。
经济原理不明白,而滥用数学分析就很容易受到欺骗,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如美国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分为优质抵押债券和次级抵押债券。次级和优质的区分是以违约率来确定的。具体的是以工资收入的高低和还款能力的高低来确定违约率的高低。违约率是一种数学概率的运用,那就是在一千个案例中有多少个类似的违约,通过统计得出来的。而统计的数据是全社会或全行业的发生案例,其发生的案例也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统计得出。其中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如过去的优质抵押违约率5%,而经过金融危机后优质抵押就有大量的违约,违约率已大大上升。而衍生品的设计也是根据违约率来设定保险金额的。保险的原理是根据违约率来确定保险金收取费用,是用大概率事件低费用来覆盖小概率事件的高费用,保险公司赚取其中的“水钱”。但是统计得出的违约率或者损耗率是根据整个社会或行业来进行的,而保险公司则是松散的,并不能涵盖整个社会发生的案例。也就是说社会上存在多家的保险公司,所有的保单不会再同一的保险公司里购买,因此就会出现个别保险公司的物理赔付,也就可能发生保险公司的破产。保险公司的破产就会出现金融企业的保单无法承兑的现象,就就会引发赎回导致金融企业的资金断链。究其原因,就是经济分析上过分依赖数学,将不同质和不同时期的案例进行叠加,并加以分析。所犯的毛病就是将不同的类项相加的简单数学错误。数学是苛刻的,只有在相同条件和相同时间里同质的项才可以进行叠加推演。而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世界中,又有多少同质同期同量的经济人案例可以进行数学推导?,因此出现谬误就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