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特点和优势:种菜像赌博 菜农:谁能告诉到底该种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1:15
2011年05月03日 15:08:1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三湾村蔬菜种植基地,芹菜成熟十多天来,上门收购者寥寥无几,菜农一筹莫展,眼泪止不住地流。记者 于卓 摄
==================================
新华网广州5月3日电(记者吴涛、商意盈)广东徐闻县菜农许乐的20亩地种了南瓜、茄子、辣椒等品种,但这些蔬菜现在的价格基本跌到了一两毛一斤。许乐说:“现在辣椒都没人要,只有铲掉换种其他东西,但不知道会不会继续亏。谁能告诉我到底该种什么?”
自3月份以来,我国蔬菜价格大幅下跌,菜农亏损严重,部分地方出现弃收现象。多数观点认为,今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和天气利好带来丰产、南北蔬菜同时上市“撞车”等多重因素导致蔬菜产量供过于求,是此次菜价大跌的“罪魁祸首”。但有专家指出,增产也好,撞车也罢,真正的原因是市场信息传递不畅,甚至传递错误。蔬菜生产的稳定,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让农民“种得明白”。
菜价持续下跌部分菜农亏损严重
3月以来的部分蔬菜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多地菜农亏损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已紧急要求采取措施,但菜价下跌仍在持续,有种植大户称损失上千万元。
广东徐闻县蔬菜种植大户李进权不仅自己承租了4900多亩土地,还组织了一个蔬菜生产合作社,实际经营的菜地有8000多亩。李进权告诉记者,从3月开始,蔬菜销售价格一直下跌,韭菜、茄子一斤只卖两三毛钱,泡椒、尖椒约为五六毛钱一斤。
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种植芦笋为主,同时还兼营生菜、花菜种植。面对当前的蔬菜价格,该公司总经理施渭尧连连叹气:目前芦笋批发价是4至5元每斤,比去年下跌了30%。生菜已经跌到3毛钱每斤,每斤花菜只能勉强卖到1毛钱。而另一方面,蔬菜种植成本却在上升。与去年相比,化肥成本上升了10%,土地承包成本和人工成本约上升了30%。“除了芦笋勉强持平,生菜、花菜一亩要亏六七百块。”施渭尧说。
广东省物价局有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4月份,蔬菜价格迅速回落。至4月下旬,广东全省菜价降至每市斤2.41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位。
对此,商务部、农业部等主管部门紧急要求各地组织超市和企业采购农民蔬菜,以减少菜农损失,缓解菜价下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但部分菜农反映,菜价下跌的趋势仍在继续。李进权告诉记者,茄子、辣椒、韭菜等蔬菜的价格已降到一两毛钱一斤。“我光辣椒就有2000多亩,现在都没人要,只有全部铲掉,估计要损失1000多万元。”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价格信息主管王和涛说,虽然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但目前蔬菜价格仍未见明显回升。浙江省农业厅表示,低价现象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可能需待时令蔬菜品种换茬后才能正常。

北京大兴区一蔬菜大棚内,由于油菜价格过低,长成的油菜已被铲掉。
市场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盲目生产
面对暴跌的蔬菜价格,不少意见认为,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受上年种植效益较高和扩种政策的影响,今年不少地方都扩大了种植规模,蔬菜基本产量总体比去年高。二是一季度天气状况良好,有利于蔬菜生产,蔬菜种植增产明显。
但也有专家分析,表面来看是产量过剩导致蔬菜价格下跌,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信息传递不畅甚至传递错误,导致蔬菜生产与市场脱节,最终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据浙江省农业厅介绍,大白菜是温岭的传统蔬菜产业。去年大白菜价格好,效益相当不错。去年10月韩国遭遇“泡菜危机”,一棵大白菜在韩国的售价高达70元人民币左右。这些因素使菜农对大白菜种植热情高涨,盲目扩种,仅温岭一市大白菜种植面积就由六千亩激增至一万亩,产量增加2万吨,增幅高达40%。结果从今年2月开始,温岭白菜就开始出现滞销状况。
去年8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就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自给率、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等做出了系统的规定。广东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在执行过程中,蔬菜种植面积过大、自给率提高等量化目标基本得到落实,但与之配套的市场信息体系建立等仍未完成。
记者今年1月就全国蔬菜产销信息采集和发布问题采访广东省农业厅,该厅有关负责人答复是: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信息发布和采集体系,广东省农业厅对其他省份蔬菜种植信息也无完整数据。
信息流通不畅下各地蔬菜种植规模扩大,造成的局面是:原来的需求地区需求不足,甚至变为市场供给地区;而原来的市场主供给地区产量没有减少或品种没有调整,导致蔬菜供应过剩,菜价下跌。仔细分析本次蔬菜下跌影响严重的地区分布,不难发现受影响严重的都是原市场主供给地区,如山东、河南和广东徐闻等。

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竹三村,卖不出去的生菜被丢弃在菜地里。
政府应该推进蔬菜市场信息流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到底该种什么?”成为菜农眼下最大的困惑。
许乐告诉记者,他准备把辣椒铲掉改种玉米,因为现在玉米的价格比较好,“但不知道会不会等到收的时候又像现在一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李进权说:“政府没有发布过蔬菜市场信息,我们自己也不可能了解到其他地方的种植情况,只能碰运气。”
“希望政府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让我们知道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如果每年都这样,这地就没法种下去了。”许乐说。
市场人士认为,在没有相关数据发布平台的情况下,作为个体的农民要获取具体有效的全国蔬菜种植情况几乎不可能。因此政府需加强组织引导职能,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努力强化市场信息的传递体系和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建设。
一是主管部门需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蔬菜产销信息网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说,主管部门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蔬菜产销信息体系,及时掌握蔬菜产销地交易价格信息,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其次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发布平台,通过信息发布引导蔬菜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增强应对和预警市场风险的能力,避免出现异常波动,维持蔬菜产销稳定发展。
二是需要提高蔬菜生产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研究员金昌林说,在我国现存的小农经营背景下,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产品交易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极易在市场的变动和自然灾害中遭受重创。
“政府需通过扶持和推动蔬菜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联盟以及生产大户等组织的发展,推动蔬菜生产方式从分散到合作经营转变,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提高农民获取市场信息、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金昌林说。

牛菜农包心菜卖“天价” 他们凭什么躲过“蔬菜劫”
 
刚摘下的西葫芦、毛毛菜正从余杭一处蔬菜基地装车。 尹炳炎 摄
这一波全国性的“菜贱伤农”
包心菜跌到几分钱
而他们凭什么包心菜卖到两毛五一斤
华润超市生鲜区,昨天的叶菜价,包心菜2毛9一斤,大白菜5毛8一斤,牛心菜1.4元一斤……这些菜,都是超市从供应商处直接进货的。
白菜、包菜、卷心菜、花菜……“伤心菜”今年格外多。“萧山、海盐附近不少农田里的白菜免费都没人拉,因为拉一车,成本也要1000元,而价格可能不到2毛,而部分花菜直接被翻过来当肥料。”杭州市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一负责人说。
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国中小企业遭受沉重打击,但也有稳住的企业。就像这次“蔬菜劫”,也有影响较小的农民。
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瓶窑镇老虎墩的一家蔬菜供应商,为浙江及周边43家超市供应当季蔬菜,这几天,包心菜、大白菜的批发价每斤都在2毛左右,高的时候2毛5,在眼下算是“天价”了。毛毛菜最高价能卖到6毛。
白菜滞销了,茭白也有点慌
杭州宇航梦园大棚里,5个张堰村的大妈一边把抽芽的西红柿扎到竹竿上,一边正在担心家里那几亩即将上市的茭白。对于他们来说,茭白没长大前要担心天气,丰收了又要担心价格。每天在农田,抬头烈日,低头黄土,根本没办法预测什么蔬菜会过量。
“今年茭白不知道会不会也卖不出去?幸好这里每天工作的活是按小时算的,旱涝保收。”一位姓王的大妈说,她家有6亩田,种植水稻外,就种茭白,这么多年,茭白低的时候就2毛一斤,高的时候2块。
“茭白都是被萧山人收了去的,放到冷柜里,我们只知道拿去了多少斤,一般等一个月后,才会给钱,至于给多少也随他们说。”王大妈说,如果市场上卖2块多一斤,她们大概能拿到5毛一斤。
在杭州宇航梦园打工已经3年了,按小时算工资,一天50元左右收入,一个月也有1500元。

西红柿大棚里“农民职工”正在劳作。 尹炳炎 摄
包150亩地亏了18万
下午5点多,朱云寿刚下工,他是附近村庄的农民,1987年开始就依赖这片土地生存。近60岁的朱云寿如今一个月的固定收入在1500元左右。
看到电视、报纸上,关于蔬菜滞销的消息,朱云寿又想起了自己8年前那场破碎的财富梦。
2002年,他和2个人一起承包过这里150亩土地种菜,“就是你们吃到的广东菜心。”朱云寿说,3个人合伙,一个去超市、酒店拿订单,他和另外一个负责种菜,结果,那年菜心供应量大,等到地里所有菜都老到不能吃,还没卖掉。那一年,这150亩地,亏了18万,他一个人亏了4.5万。“种蔬菜的风险真的很高,广东菜心2001年很流行,可等我们种出来,突然发现,很多人都在种。蔬菜又等不了太长时间,最后烂在地里。”
15元一盆盆摘菜很受欢迎
从租个摊位卖菜,后来批发了菜卖到饭店、食堂,而后开始自己做物流配送,如今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农民出身的周占锋,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最近压力确实很大。”周占锋说,2009年6月瓶窑蔬菜种植基地建立,到目前已经累计投入了3000多万元。
恒温大棚、自动喷灌、育苗温室……为了做成现代化农业种植,这几年投入挺大。
虽然,跟43家超市门店都签订了供货合同,有最低量保证,但这些渠道并不是垄断的。
周占锋说,好在公司大,品种多,利用这些渠道,公司还做禽蛋销售。
离公司最近的一个大棚,记者看到里面放了很多叫不出名的蔬菜,被种在一个个花盆里,“这些是我们新开发的盆摘菜,直接连盆卖,这个叫商葛,是一种野菜,平时可观赏,长了割了炒一盆,浇浇水还能再长。”周占锋说,在品种培育上,他们花了不少精力,另外就是新市场的开发,做高端蔬菜,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们前段时间到社区去推广我们的盆摘菜,一盆15块,很受欢迎。”周占锋说,接下来,他们打算将盆摘菜直营连锁店开进社区里,开拓新渠道。
“这就是农业公司的优势,可以缩短流程,尽可能降低成本,同时整合资源,开发新产品。”周占锋说。 农超对接的门槛
首先必须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或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员必须在100个以上,成员出资总额在20万元以上;有规范健全的章程、独立的会计核算;符合对接超市基本生产能力和规模;有农产品品牌注册并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等。
这些资本冲进了“田头”
2009年以来,生态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和看似高额的利润,让投资农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今年2月底,浙商投资的“5000亩瓜蒌设施种植栽培、加工及套种银杏”项目在江苏启动,投资高达6亿;
复星集团豪掷1.6亿元战略投资了江西的养猪大户国鸿集团,也迈入了“猪倌”的行列;
生产电器开关、电子配件的巨科电气有限公司在温州雁荡山和楠溪江的交界处承包了近千亩茶园,同时种植枇杷林和水蜜桃林。
浙江森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温州瓯海茶山投资800万建了瓯柑生产基地,其母公司是刚上市不久的森马集团。
……
而今,投资农业真正捞到金的企业少之有少。“就是从2000年就开始深耕高科技农业的传化集团,除去土地增值这部分,也是近2年才开始有赢利。”一业内人士说。
之前采访中,很多企业表示,农业投资大收效慢,但农业相对稳定,风险较小。
风险真的小么?“伤心菜”,伤到了不仅是菜农,也伤到了不少蔬菜种植企业。同时也给了投资农业敲了一记警钟。(记者 张妍婷)新闻大局观
农超对接 浙江领先
近日来,部分品种蔬菜因为集中上市出现滞销问题,如温岭市大白菜、余姚榨菜、慈溪雪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现象。
浙江省商务厅的调查数据显示,至今年3月,温岭市冬季大白菜滞销面积5000亩,产量1.5万吨左右,当地批发价格为0.3元/公斤;余姚今年榨菜亩产5000公斤,产量45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榨菜鲜头收购平均价格0.48元/公斤,同比下降0.18元/公斤;慈溪雪菜今年价格曾一度从0.34元/公斤回落到0.16元/公斤。
浙江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高来鑫分析,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问题一方面源于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则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种植户多抱着“什么好赚钱就种什么”的心理,一旦某种农产品在市场收益不错,种植户们往往就出现跟风现象。
针对部分农产品滞销问题,省商务厅早已经开始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如与当地龙头企业、连锁超市合作,推动滞销农产品的销售。
据介绍,浙江省的“农超对接”机制实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省内共有50家超市和400多家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农超对接”。  王蓉蓉 罗凰凤
财经时评:产销对接 不通则痛
中医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海盐,包心菜跌到3分钱一斤,买瓶可乐的钱,可以拉走一三轮车的包心菜了。同样是包心菜,因为请人工收割一天要花上百元,入不敷出,上海农民干脆开拖拉机碾掉百万斤卷心菜。伤心的泪,挂在菜农的脸颊。在山东历城,唐王镇村民韩进因种菜亏损累累,绝望之余上吊自杀。
菜农之痛,在于不通。首先是蔬菜产业链上的信息披露不通;完整、权威的产销信息,尤其是播种季前后,田头、批发及零售之间的供求信息不通。其次是产销对接不通,中间流通环节左右着蔬菜供销大势,产与销、农与超之间难以直接对话。
让一些城里人难以理解的是,去年菜农因蔬菜减产赚了钱,今年却要因为丰收而亏钱,更要为全国南北丰产埋单。这岂不是中学课本里《多收了三五斗》的现代升级版吗?还有怪圈,城里餐桌上菜价高企照旧,在价格飞涨之下,菜农、收购商、经销商、零售摊贩等多个流通环节,都说自己赚不到钱。向来“熙熙攘攘只为利往”的二道贩子,这回也受了点小伤。
当然,横比竖比,谁都没有上游的蔬菜生产者受的伤重。
由于菜农在产业链中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所以比较容易受伤害。此前,各媒体关于政策层面如何终结暴涨暴跌,在市场信息对称方面,政府如何有所作为,已经有很多真知灼见。本文就不再叠床架屋或赘言了。
市场的终要归市场。笔者想探讨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如何让菜农丰产又丰收,走出持续了20多年的“多了多,少了少”的怪圈。 在眼下的市场环境和资本语境中,菜农抱团成立合作社,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干脆成立股份制公司,尽量实现产销的有效对接,是避免市场波动、尽可能不受伤或少受重伤的现实途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今年如此惨淡的市况下,浙江依然有一些乡村的菜农把大白菜、包心菜、萝卜卖出了合理的价格,而不是三分五分的地板价。究其原因,这些村民早已自发组成了合作社(甚至股份公司),大大提升了集约化种植、物流配送能力,并以此为平台,进行了农超对接。大型超市需要保质保量、价格适中的原产地蔬菜,合作社(及背后的农户)则希望在销售环节上能够更省心,价格方面有所保障。
打个比方,这有点像期货里的“套保”,菜农通过此销售模式,每年能拿到稳定的可预期的收入。削峰填谷,总体是扯平的。去年好光景也没暴发,今年也不用为田头菜卖不动揪心。菜农能稳坐家中,吃点小酒看看电视。这不是民生工程是什么。
产销对接,除了目前大力推广的农超现状之外,尚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模式。这样一来,产比销多农比超多的对接就是一个“倒喇叭”,总是大超市大商家处于“买方市场”,挑挑拣拣,心理优势愈积愈厚。城里面另两个蔬菜消耗大户——农贸市场、饭店酒家由于各有其难言之隐,一时很难对接起来。因此,政府需要从政策上为第三产业反哺农业留出空间,鼓励农贸市场的摊贩扩充进货渠道,鼓励餐饮业走进产销对接的平台。
搜索更多菜贱伤农 的新闻
记者调查蔬菜流通成本:种菜运菜和卖菜者均亏损
河南多部门出台措施缓解菜农"卖菜难"
聚焦"卖菜难买菜贵" 专家称需建立有效引导机制
广西通报农产品价格走势 部署措施防“菜贱伤农”
昆明拟建300个社区生鲜超市 破解"卖菜难,买菜贵"
菜农卖菜难 城里吃高价——海南瓜菜价格悖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