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简写:重视公务礼仪 养成文明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7:19:35

重视公务礼仪 养成文明习惯  

2011-11-03 11:30:41|  分类: 社交礼仪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随缘《重视公务礼仪 养成文明习惯》

                              重视公务礼仪 养成文明习惯

 

    前年,著名的“蒙牛城市之间”赛事活动在河北石家庄市举办,敦煌市当时组队参加比赛,是参赛队中级别最低的城市。但敦煌队一举战胜了六个省市级城市,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杀入了北方区的复赛。石家庄比赛期间,就连敦煌拉拉队,也队伍整齐,打着“开放的敦煌欢迎您”的巨幅标语,宣传了敦煌。敦煌拉拉队呆过的地方,垃圾都收拾得一干二净,恢复原状。当时,石家庄电视台注意到这个细节,对敦煌队和敦煌拉拉队的情况作了全面的报道,认为敦煌队就像“飞天一样的美丽”,“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表现出对敦煌人良好素养的特殊的好感。

  去年,有一位印度资深记者来中国观察,他来的时候就是要弄清:印度和中国之间究竟谁的发展更快更好?大家知道,印度和中国的国情极为相似:历史上都是文明古国,人口基数都很大,我们建国和印度独立(1947)的时间比较接近,不同的是印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几经徘徊之后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他一路行程后盛赞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认为即使中国停下来20年,印度才能赶上中国,他的文章在《参考消息》上进行了转载。其中特别提到西部边远的敦煌时,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那里的城市那么精致而干净,没想到那里人的生活那么有序而宽裕,没想到那里的人那么文明而知礼。

  为什么到敦煌来的人,还是走出去的敦煌人,人家对我们都如此感兴趣?就是因为敦煌人“讲文明,知礼仪”。

  一、讲文明知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对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约定俗成之后形成规矩,就是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人家都在观察。如果遵循礼仪的规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违反礼仪规范,就会引起笑话,招致反感,受到批评。美国前副总统詹普森因不懂东西方礼仪的差别,见了美丽的泰国王后,上前就一个拥抱,但结果被泰国列入不受欢迎的人而逐出国门。西方人比较奔放,见面又啃脖子又啃脸,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大大方方握手就可以表达心意了。你见到人家漂亮美丽的王后拥抱,他倒是尽兴了,在泰国人看来,不是礼仪,而是图谋不轨,是占便宜。正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一)文明礼仪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国家软实力。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创下了世界奇迹,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前不久,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就意味着中国要引领世界,不仅要向世界输出自己价廉物美的商品,还要展示良好的文明素质,让世界所认可,让世界都来学习。

 但是,国民文明素养的软实力上,确实有差距。有一个故事:当一个中国人走出国的时候,外国的服务人员彬彬有礼的问:您是日本人?您是韩国人,那么你肯定是台湾人?最后才说道:是中国大陆人。从这个位次上,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人在国际上所处的的地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人称是“礼仪之邦”,但我们看韩剧发现,老祖尊的礼仪却在日本在韩国,中国人越来越不讲礼仪了。北京电视台报道:游客到华尔街,都喜欢在铜牛前拍照,希望能赶一赶股市的阴影,希望能“牛”气冲天。而这一群中国游客,却争先恐后地爬上铜牛拍照,其中一位看起来像是他们的头儿,旁边一帮人都喊“领导,你快骑上去啊,那样你就比牛还牛了”!外国人问“你是哪里人?”,他们很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们身上是否还存在不文明的表现,确实需要反思。

 30年前,敦煌作为首批开放的窗口城市之一,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宾,外国人初到敦煌,敦煌人围着看,追着看,看这些“红头发蓝眼睛”的新鲜事物,实际上是一种少见多怪的不礼貌行为。20年前、10年前,也许我们对礼仪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礼仪知识也基本上处于无师自通的状态,情有可原。但是现在中国强大了,中国人富裕了,中国人的生活变得有品位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到了中国人该讲究文明礼仪的时候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新的潮流,就是重视文明礼仪,现在有些小学里重读《弟子规》,大家也爱看金正昆教授讲礼仪,说明社会正在呼唤着文明礼仪的回归。

(二)文明礼仪是敦煌建设国际旅游城的起码要求。历史上敦煌创造了“盛大辉煌”,敦煌曾经是迎来送往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使者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敦煌人讲文明知礼仪是从老祖宗那儿得到了熏陶和传承。过去搞旅游,主要靠莫高窟、月牙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来吸引人家的眼球。现在搞旅游,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城市综合形象的竞争阶段,不仅看你的景点建设的如何,还要看你的城市建设的如何,看你敦煌人整体的素质有多高。我们提出“建设魅力敦煌,打造艺术之都”。城市的建设上我们凸显了敦煌元素,汉唐风格昭然若现,党河风情线美丽如画;人的魅力呢?敦煌人不仅外表长得美,更主要的要体现敦煌人的内心美,再现敦煌人良好的素养。敦煌虽然地方小,但敦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现在,敦煌旅游立市,获得很多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我们不能让到敦煌来游玩的人说: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没文化,没素养。

  也有一些人认为文明礼仪是小事,是小节,不值得大惊小怪。外地人到敦煌,给他们极深的印象就是敦煌人很朴实,很热情,但我们的红绿灯架设好了,但还会看到有人乱穿马路;银行设置了一米线,还会看到有些人不排队;电影院里《敦煌神女》演得如火如荼、引人入胜,有的人却吃瓜子、乱鼓掌;还有离我们家巷口不远有个麻将馆,玩客有的玩急了,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经过几年的治理,敦煌的城市干净整洁,外地游人到敦煌赞不绝口,我们自己也为能生活在这样清洁的环境里感到由衷自豪,但个别人乱丢烟头,随地吐痰等“不拘小节”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的人根本就是丧失社会公德,橡皮坝建好了,拿锥子戳一个洞;风情线的夜色那么美丽,有些醉鬼就是和夜景灯过意不去。

  每年,来敦煌的游客一百多万,我们接待的规格也相当高,国家元首、外交使节、尊贵客人都会来敦煌。我们表现如何?影响着客人对敦煌的印象和评价。印象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敦煌值得一去;印象不好,好事不出门,坏事扬千里,没人来了,不敢来了。如果我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不和人打交道,也就不用讲究了;而我们生活在“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就必须和国际接轨,讲文明知礼仪。

(三)文明礼仪是公务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需要。

  我们一定要维护好自身形象。假如你是普通老百姓,我们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随意一些,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为公务人员这个特殊群体,你的行为举止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的。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把我们的文明展示给世人。中央电视台有个广告: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要树立足够的、到位的敦煌公务人员的形象意识,人人都是文明风采的载体,人人都是敦煌形象的“名片”。机关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公务人员是敦煌的一张张名片,透过这个窗口和名片,可以感受到敦煌的文明程度。所以,你不仅代表了你自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敦煌的形象。看风景的人,自己也是风景,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讲文明知礼仪,让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在敦煌蔚然成风。

  二、讲文明知礼仪的一般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四个原则”,即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一是敬人原则,礼仪讲求要自尊而尊人,要尊重所有的人,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我们平常说: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你要让别人尊重你,你得先尊重别人。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二是自律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现在年轻人可能主张个性张扬,但也要以人为本、尊重他人。三是真诚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发自内心,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从前,有位公子哥赶路,到黄昏的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焦急之时,遇见了一位老人。他骑在马上喊道:“哎,老头,前面离客栈还有多远?”老先生很生气:这小伙子怎么没有礼帽,缺乏诚意,就骂了声:无礼!这个公子哥一口气跑了十里,仍不见人烟,猛地醒悟过来:五里,这不是批评我无礼吗?于是调转回头翻身下马,诚心诚意地叫了一声“老人家……”话没说完,老人说:“你已经错过客栈了,如不嫌弃,就到我家住上一宿吧。”四是适度原则,以前我们说“礼多人不怪”,实际交往中,“礼”过多会让人觉得虚假、缺乏诚意,所以讲礼貌也要掌握分寸,适度得体。和外国人代交道,要注意平等待人,不卑不亢。

 本着这样一些原则,我们就能处理还各种关系。

 三、公务人员讲文明知礼仪的具体做法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必须学习、掌握和遵守政务礼仪,以提升公务员的个人品味和素质,维护国家机关的形象,具体要求是明确“注重四个美”:

 (一)注重服饰美

  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70%来自于看,看你的衣服,看你的神态,25%来自于听,可见一个人的服饰仪容是多么的重要。

 1. 服饰素雅

  ⑴色彩少。一般情况下,色彩宜少不宜多,图案宜简不宜繁。不能穿的太花哨,色彩鲜艳抢眼,图案繁杂不堪。着装颜色的高标准是“三色”要求,全身上下的着色不能超过三种颜色,袜子跟皮鞋,裤子的颜色最好一致。⑵质地好。如正装一般应选用纯毛、纯棉或高比例含毛、含棉面料,公务员一月工资也有两三千,忌用劣质低档的面料。⑶款式雅。公务人员服饰不能过于前卫、招摇。如果手上戴五个戒指,耳朵上戴着大耳环,脖子上戴着金项链,再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远看像棵圣诞树,近看一个杂货铺,回头率是高了,也容易被别人看扁了。⑷做工精。也就是说服装要结实。往下一蹲,只听咔嚓一声,裤子扯了,丢人现眼。⑸搭配准。服饰的搭配要考虑颜色、种类、款式、季节、场合、环境以及个人的喜好、身材等诸多因素,不能胡乱搭配。身上穿一套西装,脚下塔拉着一双布鞋,这样的搭配肯定不伦不类;男士头戴一顶绿帽子,身穿一身黑西装,也会贻笑大方。

  2.服饰庄重

 服饰应与出入的场所相协调,在社交场合的穿着分为礼服和便装两种。一般我们在出席像两代会,参加舟曲哀悼日活动,正式接待等郑重、严肃、隆重的场合,会通知相关人员穿正装,包括西服、中山装、旗袍、或民族服装。

 男士穿西装时,纽扣的扣法按照国际惯例,应坚持站时系上,坐时解开。如果西装单排二粒扣,扣子全部不扣表示随意,扣上面一粒表示郑重,全扣表示不懂;西装单排三粒扣,扣子全部不扣表示轻松,只扣中间一扣表示正宗,扣上面两粒,表示郑重,三颗全扣表示无知;双排扣西装可全部扣,亦可只扣上面一粒,表示轻松、时髦,但不可不扣。穿西装时口袋里千万不能把钱包,钥匙,手机等都装进去。把口袋支得鼓鼓囊囊的,看上去很不好看。西装袖口外的商标等标记切记要拆下,这是有来历的:英国的绅士在正式场合通常都着西装,而且是非常名贵的西装(至少好几万把),但人家尊重客人又要表示不高人一等,所以故意撕去商标。尊贵的人这样做了,其它人也跟着做了,这就是高层次人士引领了这样的行为和潮流,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中山装现在人们穿的少,但记住如果着中山装时,要扣好领扣、领钩,就比较正统、严谨。春秋穿长袖衬衣要袖口不要松开或卷起,将下摆塞在裤内,这样显得精神、正式一些。如果下摆外露,则显得松散。值得一提的是公务人员不得穿短裤、汗衫、赤脚穿凉鞋出入正式场合。

  如何做到服饰庄重。具体来说,主要应注意避免以下五点。①忌过分炫耀。不提倡公务员穿过分昂贵的衣物,也不提倡在工作场合佩戴过多数量的金银首饰,珠光宝气的便有张扬招摇之嫌。南京江宁区房地产局长周久耕接受媒体采访时出言不慎,引起网民的热议,招致人肉搜索,人家从周久根的一张开会的图片上,搜出周久根抽的是1500元一条的“九五之尊”,戴的是10万元一块的名表,顺藤摸瓜,查处周久根受贿200万元,三处大房子,最后被南京市纪委双轨。②忌过分裸露。在工作中,公务员的着装不应过分暴露自己的躯体。不露胸、不露肩、不露背、不露腰、不露腿等“五不露”,这是对公务员着装的基本要求。现在各单位都比家忙,一些送文件的事都是各单位的志愿者来完成的,有的不注意,邋遢着拖鞋送文件,有的穿着露脐装,让人没有想法都有想法了,不犯错误都要犯错误了。③忌穿夹克打领带。夹克属于休闲装,领带是正装,这样的搭配并不协调。但也有一种情况是允许的,就是穿制服式的夹克。比如:工商、税务、警察,他们穿的统一的夹克式制服,是可以打领带的,其他情况一律不可以。④忌穿西装配白袜子。西装是西方传过来的,就有西方人的讲究。有一种说法:英国有一种驴,腿是黑色的,脚裸是白色的,脚掌是黑色的,为了避嫌,英国人就形成了黑西装不穿白袜子的习惯。因此,袜子的颜色应该和皮鞋或者是裤子是一种颜色。一般来说,是深色的。

 3.服饰整洁

  ⑴忌肮脏。衣服上既不能异物,又不能有异味。有些人晚上熬夜,麻将打到两三点,满身冒着烟汗味,早晨吃碗牛肉面,油泼辣子满身溅。这样来上班,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炸鸡蛋的。⑵忌残破。有一种牛仔裤,挺好的裤子,非得在上面划两道口子,或者在膝盖上抠两个洞,看起来标新立异。但对公务员来说坚决不能穿,因为会给人一种不正式不正规的感觉。公务员的服饰一旦出现残破,应及时修补或更换。⑶忌折皱。一般来说,公务员的衣着以平整为美,这样的公务员体现了勤快勤谨。若其出现众多的折皱,就显得邋遢、懒惰。⑷忌乱穿。比如说戒指的戴法。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正在谈恋爱或者正在追求对象,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没有对象,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婚或再婚,而戒指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主义者。如果不合本意乱戴戒指,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二)注重仪容美

  首先要面带微笑。一个人给他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神态。记得《女大当嫁》上面有一个情节,女主人公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老是摆着面孔,她的男同事就开玩笑:你怎么老是像个钢铁战士?所以如果老是横眉冷对的样子,老百姓肯定会感到“脸难看,门难进”。人的长相先天受之于父母,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条重要的礼仪之道。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一副哭脸时,生活也在悲凉的;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是快乐的。世界上最好的神态是微笑。电视报道,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专门花一个月的时间就微笑做培训,友善的、积极的微笑的神态是我们公务人员工作的常态。

 其次,仪容要清洁。清洁感是一个人文明仪容的第一要义,也是最基础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仪容相关的口号是:头发要天天洗。大家可能说这个标准太高,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我们正在提倡的建设节水型社会相冲突。但一提到节水,有的懒汉连澡都不洗了。节水型社会的节水是要我们合理地用水,不是让我们不用水。天天刷牙、洗脸可以做到,天天洗头,标准可能高了一些,不符合敦煌的实际,但隔几天洗一次,勤洗总是必要的。仪容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状况,“头发一边倒,活得比较好;头发向前爬,活得比较差;头发两边分,正在闹离婚,头发向上扎,像个黑老大”。公务人员要注意自己的发型,男同志不能留光头也不能扎小辫,除非你是个艺术家。女同志发型可供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应避免披头散发,头发要盘起或扎成马尾。无论长短发型,最好露出双耳。

  第三、化妆淡雅,修饰得体。女士化妆基本上都属于自学成才,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没有任何学校教这门课程。化妆时应当化淡妆,强调自然协调。有一次到一家四星级宾馆吃饭,服务员不懂化妆,把嘴涂得红红的,像刚喝了血似地,请客的领导气得大骂。公务人员千万不要浓妆艳抹。这段时间深圳正在打击黄赌毒,浓妆艳抹被称为“小姐妆”。男士要注意在身上不能有纹身,这在公务员录取面试时特别讲究,如果像《水浒》中的九纹龙史进,一看就不是公务员,而是个江湖好汉。

  化妆是一种私人行为,所以要注意“避人”原则,不能在公共场合化妆,如果被别人发现你漂亮起来的秘密.那你在对方心中的漂亮就会打折扣。所以,千万要记住:不要当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在行为学上,也有骚扰异性的嫌疑。       

  特别要提出的是,平时应该尽量避免一些小动作:(1)不当使用手机(2)随便吐痰(3)当众修剪指甲(4)当众嚼口香糖(5)当众挖鼻孔、掏耳朵(6)当中挠头皮(7)在公共场合抖腿(8)当众打哈欠。这些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虽然是小节,但反映一个人的素养。

 (三)注重语言美

 1、要说普通的话,不说土话;

  公务人员最好讲普通话,国家人事部颁布过《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第八条中则要求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语言,尽量不讲方言土语。方言会让人听不懂,不知所云。比如:和别人聊天,普通话叫聊天,安徽叫扯蛋,云南叫吹牛,东北叫唠嗑,四川叫摆龙门,我们这儿叫闲偏转,因为各地的方言土语不尽相同,弄不好会使对方误解,甚至会出笑话。

  2、要说百姓的话,不说官话;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句多”,公务员在工作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讲究,公务员讲话时,应该声调平和,温柔,不能粗暴、强硬。

3、要说真诚的话,不说假话;

4、要说文明的话,不说粗话;

语言要礼貌平常交流中要经常把“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日常用语挂在嘴边,来由“迎声” ,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公务员嘴甜也是资本,服务中最忌讳“不知道,烦死了”。

5、要说正派的话,不说闲话;奥运会前八月初,我出游北京,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特别热情真诚,特别能侃,可以给客人解闷,但去八达岭长城的那位司机混熟了,就从毛阿敏,侃到宋祖英,不掌握火候,就变成了“京油子”。

  6、要说知心的话,不说怪话。在正式场合讲究”四不谈”,即:其一,不非议党和政府;其二,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其三,不讨论与钱有关的话题;其四,不涉及格调不高之事。其五,不不涉及个人隐私,见了女士不问年龄,已经成为常识;不问婚姻家庭,现在正在成为一个敏感问题。有时候我们为了拉近距离,说前几天还和你老公关系多铁,殊不知人家已经离婚,又名花有主了。

(四)注重交际美

 在实际工作中,公务员必须力求交际美,妥善地协调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要坚持立场,保持距离。公务员行使的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在公共交往中原则性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步,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要掌握好“刺猬原理”:“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季节互相接近以便取暖,但是如果过于接近,彼此会刺痛对方,若离得太远,又无法达到取暖的目的”。因此他们总是保持有利于双方的距离,既不会刺痛对方,又可相互取暖。这个原理提示我们,一名公务员在交往中要保持适度的距离,也许会对双方都有好处。当然,这个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认为公务员在交往中要坚持两条底线,一条是交往的结果不会有损机关形象和执行公务,另一条是不会让对方反感。

  平时与人交际,见面就要行礼,在国内外,握手是最常见的相见礼节。当然在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见礼节,比如: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和欧美一些国家的朋友行拥抱礼、亲吻礼;东亚和南亚倍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行合掌礼。平常我们最常见的相间礼节还是握手,但您会不会握手呢?

(1)握手时注意伸手的顺序。比如:别人介绍了一个漂亮妹妹,你就把手就伸出去,但这位漂亮妹妹够狠,装做没有看见,结果手就悬在半空中回不来了。男士和女士见面,女士先伸手,男士就握手行礼;女士不伸手,男士不手长,不懂规矩,自己就尴尬了。长辈和晚辈握手,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

    (2)要表现得专心致志。

 握手时,要专心致志。具体要求是:其一,要面含微笑注视对方。不能敷衍了事。我也经常看见这样的人,跟张三握手看着李四。嘴上还说着:王五你好;三心二意,不知道在干什么。其二,要寒喧几句。要说:“欢迎光临,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又见面了”。默默无语,会让别人认为你不高兴。其三,握手时要稍微用时、用力。并握住对方的手掌,三至五秒,有些女孩子跟人家握手的时候,一碰手就跑了,这是不礼貌的。同样,有些男士抓住人家女孩子的手不放,就像手上粘了哥俩好似地,也不礼貌。

 握手“四忌”应该予以避免。在与人握手时,以下几种表现均为失礼。

 第一,第一次见客人或者见异性,切勿与其双手相握,否则有套近乎之嫌。尤其男士对女士,会让女士感觉不舒服。第二,忌用左手。要注意,握手只用右手,不用左手。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有些国家,有些民族,有特殊的民族习惯.认为左手是“不洁之手”。第三,忌戴手套、墨镜。不戴手套、墨镜,表示一种尊重。记得有一个外交故事,7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变差了,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周恩来和赫鲁晓夫无意中见面了,两国相交,不宰来使,不影响私人的感情,处于个人礼貌,周总理伸出手握手,但赫鲁晓夫不屑一顾,戴着手套和总理握手,总理也戴上手套,握完手后把手套扔到垃圾箱中,意思是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在外交史上成为经典。第四,忌脏手握手。如果手脏、手凉或者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

 爱老敬老。应该说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不孝敬老人历来被看做是猪狗不如的事为人所不齿。最近,媒体经常报道一些不孝敬老人的负面新闻,在农村尤为突出,农村有一句顺口溜:“生个儿子喜一跳,娶个媳妇要分灶,分家分到鸡快叫,两个老的没人要,一头母猪更走俏”。 当然,不孝敬老人,必遭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前天的《今日说法》中,北京通州一位老人,养了五个儿子老人还15天没吃饭,被活活饿死,检察院对老大老二老三提起公诉,分别被判2至3年有期徒刑。敦煌养老敬老至少有两个典范,一个是文庙社区何永梅用自己的爱心、恒心与耐心,先后帮扶照顾9位孤寡老人的饮食起居,为他们养老送终,让这些老人临终前的生命充满了阳光,获得陇原“十大骄子”称号。另一个是新敦社区殷玉玲,失去丈夫8年始终对婆婆不离不弃,再嫁时也没有丢下婆婆,而是带着婆婆改嫁,孝心可鉴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这两个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在金昌任职时,就提出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对不关心公益活动,邻里关系恶劣,不孝敬父母等行为的人,实行一票否决,一律不予提拔任用。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不可能把人民群众当成父母“孝敬”;一个连基本的家庭责任感都不具备的人,不可能对国家恪尽职守、认真负责。

  公务礼仪涉及方方面面,只能说些最主要的,最现实的。总之,“我爱敦煌”活动的主题是“我奉献,我行动,我快乐”,文明礼仪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上,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再现文明强盛的“汉唐气象” ,才能重新塑造开放和谐、文明诚信的新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