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营业厅代理:iPhone照耀中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52:59
来源:中国企业家 时间:2011年12月3日 9:14    分享:

  在中国组装的这一款产品,不仅开创了一种生产模式,还带动了本土手机的发展

  【《中国企业家》】富士康的供应链像苹果的产品一样精致而严谨,iPhone的生产和装配过程是这样的:在接到苹果公司从网上下的订单后,富士康会在48-72小时之间开始生产,借由发达的物流网络,iPhone的零部件从世界各地运输——芯片和闪存从韩国三星的工厂运来,触摸屏从厦门和苏州的工厂运来,显示屏从LG工厂运来,通过iPhone专门的物流配送渠道,这些零部件在富士康最重要的生产线上,被流水线的工人机械地检测后整齐装配,并将检验合格的手机装上集装箱,72小时后它将运往全球iPhone的零售商店,迎接热情的粉丝们。

  组装的代价

  富士康能有如此出色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跟深圳市的密切支持分不开。这个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从深圳的龙华到盐田港,再到深圳机场飞往香港,成为中国最高效率的运输体系。对于“两头在外”、严重依赖进出口通道的富士康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海关监管模式,繁杂的审批程序会大大拉长供应链控制的成本,因此对海关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深圳海关在黄冈设立了专用通道,24小时为富士康的关联公司鸿富锦提供通关服务。

  设计、下单、物流、装配到出口,期间还包括大量熟练、低价的工人,低成本的土地与厂房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这一系列环节构成了中国手机制造的竞争优势。

  “WTO十年,中国的手机出货量从一开始的几百万部,占全球手机出货量不到1%的份额,提高到现在8亿部,占到全球17亿部手机一半左右的份额,其中出口占到6.5亿部。这就是中国手机产业从开放中获得的最大进步。”手机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研究总监王阳告诉本刊记者,“而中国所做的贡献,就是让巴西、非洲等不发达国家的人民也能用得起手机,全世界享受到了中国加入WTO的好处。”王阳评价,“就如美国人说,无论如何,你已经绕不开Made in China了。”

  “中国制造”给世界人民带来过欢乐,却也带来恐惧。就在富士康的物流中心,装满iPhone的集装箱被装载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的卡车,驶往紧邻香港的过境口岸,准备开始它的全球之旅时,敏感的美国经济学家却从中嗅到了危险。如果按照传统的统计方法,中国的iPhone出口额约为20.2亿美元,扣除其中1.215亿美元芯片进口额后得出,iPhone交易中美国至少产生了19亿美元逆差。

  但真实情况是,富士康从iPhone上所得到的远没有这么多。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在10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制造”其实只能算“中国组装”,产品的真正价值应当归功于产品的设计、生产等环节涉及到的所有国家。

  这也真实反映了中国的尴尬——中国实际上是迎来了“以量取胜”的虚假繁荣:虽然全面参与了全球产业分工,成为苹果的“生产车间”,但相较于iPhone在智能手机领域夺取了将近40%的市场份额和独占58.5%的利润,承担了90%以上组装和生产任务的富士康,却仅得到不足2%的利润。

  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赚360美元,富士康则赚到不过6.54美元。富士康代工苹果公司产品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组装,一块是卖零部件。前者几乎没有利润,甚至要亏本。

  这是加入WTO十年来,硬币的两面。“这正是中国眼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对本刊记者表示,“加入WTO的一个最现实的意义,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崛起,换来了一个黄金十年,同时也付出了资源被严重损耗,核心技术缺失,被迫成为产业链底端的代价,但这是一个作为后来者,必须要迈过的一个台阶。”

  代工的外溢

  “这些问题是存在,但不容忽视的是,iPhone也给中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曾经长期跟踪iPhone产业链的记者曾航表示,富士康和iPhone也为中国培育了一个成熟的手机产业链。富士康通过苹果的严格考验,已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成熟厂商,并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掌握生产和制造成熟工艺的熟练工人,可以让诸多受困于生产和制造能力的国有手机品牌解脱出来,专心于手机设计和品牌。isuppli的王阳也持同样看法,“原来1000个工程师1年才能做一部手机,现在只需要100个工程师1个月就能做一部手机。”

  “入世十年,中国手机品牌从无到有,但超过一半的国有厂商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倒下。”电信专家项立刚对本刊记者表示,“能活下来的,一定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选择。”……本文及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2011年第23期

?2009 爱叨叨 | 京ICP备0800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