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k12是什么:《读者》2010-3 意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4:57

不抓老鼠的猫鼬
文/余 华
夏威夷鼠患成灾,但灭鼠效果很差,贾德博士向当局建议:“对自然的问题,应该用自然的方法。”
“什么方法呢?”有人问。
“老鼠为什么会繁殖得这么快?”
“因为没有天敌。”
“没有天敌,就给它找个天敌。老鼠的天敌是什么?”
“猫!但家猫很难对付蔗田里的老鼠。”
“所以我们要找到比猫更强的天敌。这个天敌要符合下面的条件 :一要有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二要有很强的侵略性,三要有高度的繁殖力。最重要的,它要喜欢吃老鼠。”
“去哪里找这种动物?”
贾德的助理提着一个大笼子走进来说:“就是它!它叫猫鼬,准确地说是叫印第安猫鼬。它够凶,够猛,眼镜蛇都不是它的对手,捉老鼠就太简单了。”
助理把三只老鼠放进笼子,只见猫鼬三两下就把老鼠干掉了。
大家拍手叫好,于是,大批的猫鼬被送到夏威夷各岛放生。结果呢?老鼠不但没死,猫鼬也变成大问题。怎么回事?原来老鼠是夜行动物,晚上出来搞破坏。而猫鼬却是日行动物,白天出来打猎,晚上呼呼大睡。它们虽是天敌,但就是碰不到一块儿。当地的野生鸡种、野生鸟类却被它杀掉一批。
问对了问题,并不代表得到了解决的方案。有时候,答案和问题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会救人的鱼
文/沈岳明
在老挝境内的媚公河里,生活着一种会救人的鱼。
这种鱼长约50厘米,身形呈大刀状,背鳍柔软,尾巴扁平。一旦发现有人落水或者船只遇难,这种鱼便会立即用尾巴拍击水面,“通知”同伴集合,然后成群结队地游向落水者,用它们的身躯及时将落水的人或船只托出水面,并向岸边游去,直到人脱险才悄然离去。当地人根据这种鱼的特点,称它们为“救人鱼”。
于是,当地渔民便有了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从来不捕食救人鱼,就算误捕了救人鱼,也会及时放生。但因为救人鱼的味道十分鲜美,其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还是有人偷偷地捕捞救人鱼。
有个叫索朗的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假装落水遇难,等救人鱼将他送上岸后准备离去时,他便将早已准备好的渔网撒向救人鱼!尝到了甜头的索朗,从此白天躺在家里睡大觉,晚上则假装落水,诱捕救人鱼!
因为只需要救他一个人,救人鱼只出动很少便能将他救上岸,索朗觉得以这样赚钱太慢了。如果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或者更多的人,那么救人鱼一定会出动得更多,他的收获也会更在,如果运气好,他一夜之间便能成为富翁!因为捕捞救人鱼是一件让人们不齿的事,要找来那么多人肯定是不可能的。最后,索朗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扎很多草人,趁着夜色全部推入水中。
索朗跟那些草人一起落入水中。不久,他便看到了一大群救人鱼一边不断地用尾巴拍打水面,一边向他落水的方向游了过来,索朗兴奋得差点大叫起来:我要发财了!但还没等他叫出声来,便发现自己的腿抽筋了。
索朗连喝了几口水,他一边尽力向岸边游,一边大喊:“救命啊!”可是,因为是在晚上,渔民都在村子里睡觉,所以没人听得到他的呼救声。救人鱼可不管他怎样叫喊,因为它们都在忙着“救人”呢,当救人鱼将一船的草人都推上岸后,索朗已经沉入了河底!
这是个在老挝民间流传了许多年的故事,老人们总是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们:那些贪婪的人,尽管也能侥幸获利,但最终一定会被贪欲葬送!

请客
文/谢志强
一休禅师来到将军府,门卫挡住他不准他进去。一休说将军请他吃斋。可门卫不屑地打量了一下他——他衣服褴褛邋遢,身上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门卫像驱赶野狗一样,挥手说:离远点。
一休便返回,换了一件簇新的袈裟再次登门,门卫没有为难他,立刻放他进去了。
一休和将军面对面坐着用斋。将军发现,一休禅师并不往嘴里送斋,而是不住地往衣袖里装。
将军很疑惑,便问:师父,你这是替家人和学僧带菜吧?请您只管享用,我叫厨师再多烧些送去就是了。
一休禅师说:你口口声声叫我师父,可你今天是请衣服用斋。
将军说:师父真幽默,我确实是请师父用斋呀。
一休禅师说:我第一次登门,穿了件破旧的法衣,门卫不准我进门,我只得回寺套了件新做的袈裟,门卫很客气地放我进来了。
将军说:门卫大概还不知我已拜您为师了,这样对待您,回头我处罚他。
一休禅师说;不必了,怪我无知,没遵守将军府的规矩,我只是以为,穿旧衣和穿新衣,我就被看成两个不同的人,窃以为你请客是在请衣服,我忍不住就让衣服用斋了。
将军说:师父,弟子惭愧。

做人
文/易中天
中国人认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做是人。所以,历史上常有虐待俘虏和囚犯的事例,而且其所受待遇,往往竟至于“牛马不如”“猪狗不如”,就因为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前提:既然你不会做人,就休怪我不把你当人。
然而,做人又是何其难也!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呢,还是应该差一些?这很难选择。表现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则又可能被视为平庸。又比如,你对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开会或别人来征求意见时,是说还是不说?说,是“锋芒太露”;不说,是“城府太深”;私下里说则是“两面三刀”。再比如,有人托了人情来求你,要办—件极难的事,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答应了办不成是“骗人”,不答应又好像“不给面子”,实情相告是“推托”,含糊其辞又会被视为“滑头”。诸如此类的事,在生活中可谓不胜枚举。因此,当中国人感到“左右为难” “里外不是人”时,便会感叹:“做人真难! ”
做人之所以如此之难,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人”原本不是自己要做,也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别人而做的。

《读者》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