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程师总结: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有多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3:52:17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有多深?

作者:暗黑幽光   发表日期:2005-12-26 17:18:00 

我深深感到,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太深。在国外,很难想像有人要打倒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打倒莎士比亚。而我们呢?就不断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董仲舒、朱熹等也基本上是负面形象,而实际上他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家、学者。我认为这种现象必须改变。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传统文化的三次误解

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大概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当时提出“打倒孔家店”,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方面。

第二次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后,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封建主义挂上钩,但“反封建”重点还在政治、经济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比较温和。在解放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始出现偏差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愈演愈烈。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最突出的现象是1988年出现的《河殇》,它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像长城等,是落后、保守、封闭的象征。

中国文化最善于与时俱进

由于不重视,所以不了解;由于不了解,所以更不重视,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误解越来越深。

这种误解大体包括对它的形态的误解、对它的性质的误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误解三个层面。

人们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裹小脚”、“范进中举”这样一些印象,其实这些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表面、枝节的东西,而不是主体、精华部分。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从横向看,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佛、道、法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因此有所谓“儒、释、道互补”、“以儒治国、以道养身、以佛养心”等说法。

中国文化也不仅是汉文化,而是早已吸收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

从纵向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与时俱进,不断蜕变,先后形成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等多种主导潮流。

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太僵化、封闭,这大错特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有几个人是穿长袍马褂、对襟袄子的?要么穿的是夹克、要么是西装、休闲服,这些原本都是西方的服式。欧洲穿欧洲人的衣服、非洲人穿非洲人的衣服,阿拉伯世界人穿阿拉伯世界人的衣服,而中国人是最不在乎这些东西的,我们是最善变的。

宋明理学的核心内涵

每一个时期的文化,它都包含着核心理念、基本观念和操作措施等多个层面。时代变迁,有些具体操作措施层面的东西可能已经过时了,但它的核心内涵可能具有长远的价值。

比方说宋明理学,近代以来痛遭讨伐。在长达千年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天才的思想家为之前仆后继、为之认真思考,难道这些人都那么庸俗,那么愚蠢吗?不是这样的。

中唐以后,特别是宋朝,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业水平提高了,剩余产品多了,商业发达了,城市经济也发达了,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这就与原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冲突。

宋明理学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宗旨就是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应该怎样处理个人的感情与理性、个人的权益与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宋明理学家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精神的,人应该有理性,应该用理性来判断一件事情是该做还是不该做。这就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