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指标是什么意思:小故事决定经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8:36

小故事决定经济学

 

  美剧《波士顿法律》中,有个女律师遇到一件几乎必败的案子。男主角Alan Shore给她出主意说:“你可以向陪审团讲一个和案子没有关系的故事,然后得出一个关于本案的结论。不管这个结论多么牵强都没关系,陪审团都会信的。”女律师用这一招,果然打赢了官司。

    我以前一直以为,只有中国人才喜欢听故事,并被故事牵着走,看了这段情节,才知道美国人也是如此。大约这是人类的共同问题。

    在中国,小故事、大智慧之类的书非常流行。台湾的刘墉、林清玄还靠写小故事、大智慧写成了名家。他们的模式都是讲一个小故事,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的确,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那些结论是否牵强,只要故事有意思,人们就会接受作者的看法。

    中国的禅宗有很多小故事,比如“当头棒喝”之类的。这些小故事其实不能教给人任何清晰的结论,但是,听故事的人基本上不敢怀疑。他们会想:“这个故事一定包含非常深刻的道理,这是需要特别大的智慧才能领悟的;如果我还没明白,那就说明我还要继续锻炼悟性。

比如这个故事:

        云门问僧∶“最近从什麽地方来?”
  僧说∶“西禅。”
  云门说∶“西禅近日有什麽言句?”
  那僧展开两手。云门打了他一掌,那僧说∶“我还有话说。”
  云门便展开双手。
  僧人无语。云门便打。   

 

  看了这个故事,谁能说清楚云门的伟大真理?可是偏偏就有很多人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青年经济学家薛兆丰说:“禅,勾起的只是空洞的感觉。”说得非常有道理。

    科学理论要讲逻辑,但是故事却往往会让人忽略逻辑,跟着感觉走。

    在经济学界,张五常教授是讲故事的高手。比如,他曾经讲过科斯的一个故事。故事说,那时候科斯还没成名,很年轻。他把自己的论文投给芝加哥大学的学报,学报编辑邀请他到芝加哥大学和一些经济学家讨论,因为他的观点和经济学的流行看法不一样,大家对他的观点有质疑。科斯来到芝加哥大学,在一个房间里,一个人面对一群已经成名的经济学家。大家对科斯的观点不赞同,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辩论了一阵子之后,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激动地站起来,大声地说:“我们都错了,他才是对的。”这一天,这个屋子里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被说服了。

    这个故事给人什么感觉?即使一个人对科斯的理论毫无了解,他也会产生这种看法:科斯真牛!科斯的理论真牛!那么接下来他就会仔细思考科斯的理论,即使他不赞同,也会想:“应该是我想错了!再想想吧。”

    张五常在中国读者中很努力地推广科斯定理,但在科斯定理的普及方面,他写的所有文章加起来,恐怕都没有这个故事的作用大。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树立起对科斯的崇拜的。我遇到不少人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

    当然,科斯的确很伟大,成就很高,这个故事对普及经济学常识起了正面的作用。但是,故事起的作用并不总是正面的。有些经不起推敲的理论,也可以借助故事而大行其道。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故事说,有个出版商用几百万美元悬赏经济学家写一本新的经济学教材,众多经济学家参与角逐,最后,哈佛大学年轻的经济学教授曼昆中标!这个故事也具备很多传奇元素:巨奖、角逐、年轻者胜出。它让很多年轻的经济学爱好者对曼昆崇仰不已,对曼昆的理论自然也就很难产生怀疑。曼昆这个故事也为许多年轻学子津津乐道。

    科斯和曼昆的故事是让人对故事的主角产生不可怀疑的心理,从而影响人的思考。还有很多故事是玩逻辑游戏,让人顺着讲述者的思路往下走而不知不觉。

    中国有一个古装剧,说一个官员审理一桩疑难杀人案。这个官员的做法是,请一帮演戏的把他所认为的案情演一遍。演员们演得非常逼真,围观的群众都大声叫好,完全认可了这个官员的判决。而旁观的一个更大的官员也赞赏地说:“你这个办案的方式真的很有新意、很有说服力!”不再有人去关注案子是否还有其他可能。在这种方式下,听众很容易得到一个逻辑平滑、“很有说服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之所以逻辑平滑,是因为它的情节迎合或者影响了人的心理,让人忽略其他逻辑可能,只顺着一条线走下去。比如,畅销书《货币战争》,就给人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掌控着世界,世界大战、总统被刺等等,都是这个家族的阴谋。这个故事也是这样主宰了几百万读者的思维。

    经济学号称是讲逻辑的学问,但是,一个学派的经济理论是否流行,却往往并不取决于逻辑。人们更多记住的是那些故事。那些真正逻辑严谨的学派,因为缺乏讲故事的能力,或者是不愿讲故事,往往很难流行开。比如,奥地利学派的理论非常伟大,但却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流传于世,它也就罕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奥地利学派令人遗憾的一点。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支持者,正确的经济学家恐怕也不得不需要在讲故事上和对手展开决战。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非盈利性网络媒体转载,但请保留作者信息及文章来源。盈利性媒体如需转载,请通过本站联系方式与作者联系,得到作者授权后方可转载。

本文阅读人次:326 Views

« 请尊重他人放弃生命的权利欲治矿难必先治穷 »

点评

“小故事决定经济学?”得到15 个点评

  1. 小C 09-12-25 11:08 上午

    童鞋们,让我们用段子来传道吧。

    回复

  2. 白辉 09-12-25 12:14 下午

    这让我想起了竞选秘诀,无论是竞选美国总统还是国内的大学班长,这些秘诀一直有效
    1、演讲一定要感性,千万不要讲逻辑,感性远比逻辑容易打动观众
    2、用故事取代数字,没人会对数字感兴趣
    3、占领道德的高点,无论这项提案是如何的不可行,只要符合道德标准,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学’的理念完全是与‘打动观众’这个目的背道而驰的,‘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只有抛弃了人们心中主观美好的愿望,抛弃常规的伦理道德,才能更好的研究社会运行规律,被个人情感和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学说,那不是科学。

    所以,个人意见邓兄应该以‘反对多数人主观美好的愿望’为荣,以‘站在多数人对立面’为荣,正如厉以宁历教授做的那样,不要浪费力气去讨好观众,那是政客做的事情

    回复

    lstpct 回复:

    秘诀公布了,就不是秘诀了。如果这个秘诀一直有效,那么演讲早就发展到一到台上就痛哭流涕了。

    观众虽然不反对被打动,但是很少有人愿意被欺骗。长期欺骗可以是不容易做到。

    就国内人流量比较大的论坛上言论来看,占领道德至高点不一定受欢迎。

    经济学确实不应该以打动观众为目的,但是不能抛弃人们心中主观美好的愿望,我认为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如何有效的实现人们美好愿望的,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愿望是可能实现的,什么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对人们的美好愿望的经济学没有存在必要。假设大多数人是傻子的经济学也没有什么前途。

    回复

    布尔费墨 回复:

    这个秘诀确实一直有效。比如:小姑娘们明明知道电视剧是假的,可是看的时候也会哭。我明明知道奥巴马就是个骗子,可是我看他的演讲视频,都是从头哭到尾。好演员,真煽情!

    回复

    胡磊 回复:

    看他获胜后的演讲,真是高手:感情一泻千里,再加上一系列的排比句式、故事烘托、煽情表演,以及那句著名的 Yes We Can!如果再加上点现场气氛,呵呵,还能保持清醒的人真是凤毛麟角。
    这种感觉,却和我今年7月4号,在Florida 的 st augustine 旁听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奥医疗新政的集会中,听到的完全相反。听听佛州共和党的拥趸,那演讲的气势,也丝毫不亚于奥同学。
    哎,政治家就是政治家。让我们一起看美国的笑话,并耐心等待,看美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觉醒,并恢复到真正的自由主义王国。

    回复

  3. 白辉 09-12-25 1:43 下午

    事实上你说对了,演讲早就发展到一上台就痛哭流涕的水平了,看看我们的邻居台湾就可知一二。

    还有一个问题你弄错了,长期欺骗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个人作为个体,欺骗起来并不容易,个体很容易从失败中得到教训;但很多人组成的群体,欺骗起来则非常的容易,甚至在骗局暴露后,行骗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欺骗。

    现实是残酷的,而大多数人是不承认现实的,您认为经济学应该以现实为基础,还是以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为基础?

    回复

    lstpct 回复:

    资源是稀缺的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也就是说,人想获得更多好东西的愿望是不需要证明的。不考虑人的愿望就是不考虑稀缺,经济学不研究如何实现人们的愿望能研究什么,经济学就变成物理数学了。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是要抱者某种特定的价值观研究经济学,这不是科学态度。也不是研究人们的具体愿望是什么,这是心理学。

    另外愿望没有必要叫做主观愿望。因为没有客观愿望这种说法。

    回复

  4. 风清扬 09-12-25 1:48 下午

    青年经济学家薛兆丰的文章清楚有力,比段子强多了。脑子清楚的人自然会支持。

    还是别往歪道上蹭吧,二师兄!

    回复

  5. 正是我 09-12-25 3:26 下午

    严密的逻辑从来无法打败汹涌的感情。《狂热分子》这本书写的很明白,大众要的不是真理,还是一种令他生出希望的美好前景。甚至可以说大众内心期待一种“欺骗”,能不被骗吗?奥派太重逻辑了,在段子上即使推陈出新,能否被大众接受也还是问号。

    回复

  6. pop 09-12-25 3:55 下午

    经济学要靠段子流行只说明经济学整体还很不成熟,要了解的还很多,至于没有段子的也不见得就成熟了。

    回复

  7. 歌不是春哥 09-12-25 8:35 下午

    学习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推广奥派经济学理论,在其他领域讲故事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此外,波士顿法律==Boston Legal?这样直译还不如不译呢。

    回复

  8. 歌不是春哥 09-12-25 8:35 下午

    学习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推广奥派经济学理论,在其他领域讲故事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此外,波士顿法律是 Boston Legal 吗?觉得这样直译还不如不译呢。

    回复

  9. 歌不是春哥 09-12-25 8:36 下午

    学习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推广奥派经济学理论,在其他领域讲故事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此外,“波士顿法律”这样直译还不如不译呢。

    回复

  10. 歌不是春哥 09-12-25 8:36 下午

    学习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推广奥派经济学理论,在其他领域讲故事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为啥不能回复呢?

    回复

  11. czhang777 09-12-25 8:37 下午

    学习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推广奥派经济学理论,在其他领域讲故事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波士顿法律==Boston Legal?这样直译还不如不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