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审批流程:物质控背后有什么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58:15

                   物质控背后有什么代价?

                                                           想要的和需要的————

  ■编辑说话

  同事家小孩开学该读六年级了,暑假里孩子吵着要买个IPAD2,理由是几乎全班同学都有,所以“我也要一个”。的确,现在不仅成年人喜欢,很多小学生也是数码产品的忠实粉丝。但是买来以后真的有用吗?有非买不可的理由吗?

  正常的需求应当满足,但是有一些俨然成为病态的追求,请跟随心理医生一起去了解想要和需要。

  很多人高调地宣称自己有“苹果控”,我真的不了解喜欢到什么程度能算得上是“控”,也不晓得这词到底是褒义的还是略带贬义?叔本华说:态度决定一切。我相信许多人最开始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粗浅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才让我真正地理解这里所说的“一切”有多么强大。

  就在今年4月份,安徽一名高一男生郑同学,为了买IPAD2竟然把自己的一侧肾给卖了。

  郑同学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IPAD2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着实算得上是奢侈品,他知道父母一定不会同意买这么贵的东西,也从来没跟家里人提及过这个想法。正巧,一次上网突然看到一条卖肾中介发来的信息,说是卖一个肾就能给两万块钱。于是,他决定卖肾,得了钱去买IPAD2和苹果手机。

  直到今天还能清晰地看到郑同学身体上那个硕大的疤痕,一个肾没了,他的身体状况比原来虚弱许多。虽然现在追悔莫及,但于事无补,很让人心疼,毕竟他才刚满17岁。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换一个数码产品。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两者都是不等价的,一个用于维系生命体征的正常运行,一个仅供娱乐生活。如果连自己的身体状况都不能保证,何谈提高生活质量?何谈娱乐生活呢?不管冲动也好,被人诱骗也罢,至少那时郑同学一定是把二者画上了等号的。

  ■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是学会如何与欲望相处

  许多人虽说不至于卖肾去买自己喜欢的物件,但是他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有攒上几个月工资只为一个名牌包的,也有愣是从嘴里省出来一个单反相机的,还有自己没地儿住也要给自己的收藏品租间房的……这种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宁愿自己的身体受苦也要买到喜欢的物件,除了对这些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那么,这种行为还能满足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呢?那得先弄清楚为什么需要这些物件。

  第一,信仰缺失的一代人对物质的需求更强烈。

  如今的年轻人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人,这与80、90后的成长经历有关。无奈的是,他们承受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带来的生存压力,这是父辈们不曾经历过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往往更多更强烈,除了房子、车子的贷款,他们还需要满足自己与别人攀比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第二,存在即会产生欲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分别代表最先需要被满足的金字塔底层的生理需求,以及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逐渐开始了对更高级需求的追求。但如今的情况却是颠覆的,有太多人不惜以牺牲生理需求为代价去满足更高级的需求。这足以看出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以及愈发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事实。

  有人说,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学会如何与欲望相处,学会了节制欲望,可以远离大部分的烦恼。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多数的做法是放纵自己的欲望,结果却是放纵了自己,直到最后在欲望中失去自己。

  ■满足一切欲望

  就会幸福吗?

  你是否会偶尔羡慕西藏的农民或者云南的村民,羡慕那些人怎么可以那么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同时也会奇怪,为什么自己拥有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可是快乐却远远不如他们?

  你是不是认为一个月收入1万元上海白领比一个月收入不足100元的云南山区的原始部落的村民“富裕”很多?你是不是认为一个人如果“贫困”的话,肯定会不快乐?

  但是实际上人类学家和跨文化心理学家发现,在实行原始共产主义的部落中,原住民们根本就不具有“富裕”和“贫穷”这样的概念,更不要说把“富裕”和“贫穷”和快乐幸福挂钩了。

  “我要是贫困的话就不会有人看得起我,我要是贫困的话就必然会很痛苦的。”,“我要是多赚点钱,努力工作,就可以幸福快乐了。”——这都是你大脑中的程序,却不存在于他们脑中。

  当上个世纪很多西藏人达到美国的时候,他们被美国人惊呆了,他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类——拼命地工作积攒财富,但是却是如此没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说到这里,我想提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两个选择,A让你享有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财物、最美的容貌、最大的成功,但是你的幸福感很低;B你的生活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但是你内心具有最高的幸福感。请问,你会选什么?

  很多人都会犹豫,因为他们心里的程序是“最多的财物、最美的容貌、最大的成功=最高的幸福感”,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个等式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有越来越多人努力赚钱,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事实上他们却越来越不幸福。原因就在于他们内心固守的信念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

  曾经看到一则国外的小短文,旨在讨论有钱人是否活得更舒心?

  在服务最周到的豪华大酒店,他们(有钱人)也可能会被弄出一肚子气来,因为白酒没有冰到恰恰合乎他们口感的温度;抬一抬手指,侍者没有在30秒内站到他们身边;回到家里想泡个热水澡,安静地待上一会儿,可是就在宽衣解带的时候,那贴身男仆突然跟了上来,赶在衣服掉在地板上之前,接在手中;刚想迈入浴室,希望能在热水里独处一番,却赫然发现,女佣正屈身用脸颊测试水的温度,把女佣撵走,一只脚刚跨进水里,管家就手捧香槟进来了,问晚上的计划,以便准备合适的衣服。他摆摆手,示意管家出去,手还没有放下,墙上的电话响了,情人说她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人们都说有了钱,人才能过得更舒心,因为有钱可以随时满足自己的任何欲望。可是,我们却很难发现一个快乐的有钱人。

  假如你们发现了一个快乐的富人,那一定是他的钱还不够多,或者说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有钱人。如果你现在还在固执地认为——“有钱了,想要的随时都能得到,不可能不幸福”,也能说明你现在还不是个有钱人,至少不够有钱。

  ■幸福在于弄清楚自己

  “想要的”和“需要的”

  成长需要反思,哲学态度的第一要素也是反思。李孟潮认为,反思不是复习,不是总结,而是退回自己,退回一个人的世界,反思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也许你到现在也并不清楚省吃俭用买个IPAD2究竟是为了啥?喜欢吗?那是必然,可是为什么喜欢?有非买不可的必要吗?买它回来能带给你什么?是因为别人有所以你也想要吗?想一想自己真的需要吗?

  最要紧、要命的是自己付出如是多,这么做了还不知道为什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想要却不必要的?有时候只为追赶潮流,拿在手里IPAD已然不只是一台娱乐的机器,而是一个标志,它能说明我很潮很时髦,或者说我有时尚的资本,再或者能证明我与这个时代没有脱节,因为当下最流行的东西尽在我掌握。

  事实上,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不足才会努力用外物来证明自己,掩盖内心的脆弱。与其说去把握无穷无尽变化的外物,不如强化我们的内心,这样以不变应万变来得更加实在。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想要”和“需要”的小故事。

  一个牧羊人由于做了很多好事,天使特地过来答谢他的善良,便问他想要什么?牧羊人说:“让我增加100只羊吧。”

  羊群增加了100只,牧羊人比过去更累了,并且由于没有足够多的羊圈和牧草,羊群和牧羊人的境遇每况愈下。他找到天使,请她把羊收回去,换一座大房子。

  可是,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仍然是一个人,显得越发孤独,并且无暇打扫。于是他用房子换了一匹马,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但不知要到何处去,又把马还给了天使。

  天使问:“你想好要什么了吗?”

  牧羊人说:“什么也不要了。”

  天使说:“人从来有很多愿望,你难道没有吗?”

  牧羊人说:“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们成了我的累赘。”

  其实看清楚“想要”和“需要”,认清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生活得更好。否则,多了100只羊却发现没有足够的水草,得了大房子,却无暇打扫,也无钱雇人打扫,得了大笔的财富,却发现自己无力驾驭自己越发膨胀的欲望,最后落得不得善终的悲惨下场。

  ■文/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 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