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的营销方式:第六章 视察、考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2:04:44
视察
  
  视察,即实地观察、检查。其目的是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
  政协的视察,是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视察类别
  (一)知情视察
  知情视察,旨在知情,是人民政协常用的一种视察方式。
  知情视察,可以结合平时工作搞,也可以在政协全会或政协常委会议召开前搞。通过视察开阔委员视野,增长对各项建设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情况和建议,参政议政。
  知情视察的组织方法有:
  1、全员视察。多数政协委员长期在自已工作的小环境里,对全局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参政议政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活跃委员的思想,有条件的地方政协,可适当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这种视察可分期分批进行。由于人数较多,组织领导要严密,视察的项目安排要得当。可以由办公厅(室)组织,也可以由负责委员学习的部门组织。如XX市政协1991年组织全体委员视察了海水养殖、围山转工程和钢铁、机车等几个大的工程项日。视察采取发通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委员在80%左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视察的好处是开阔视野,增加委员对全局的了解,扩大政协影响,促进地方工作。
  2、重点视察。政协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重点视察可以组织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政协委员对当地生产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关键工程进行视察,了解情况,反映问题,帮助解决疑难。这种视察以有关专门委员会组织为宜,但政协分管领导或是主要领导要参加。
  3、单项视察。即对某一个单独项目的视察。这种视察多在该项目特殊需要时进行,如遇到了阻力,发生了问题等。安排这种视察,要对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反映问题要具体、客观。一般情况下以专门委员会组织为宜,政协有关领导也应参加。
  (二)公务视察
  公务视察,一般是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部署进行。比如,社会综合治理大检查、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前了解各方面工作准备情况等。在活动形式上可以单独搞,根据内容需要也可以与其它单位联合搞。通过视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相应地向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务视察意在检查督促,固此要造成一定的声势。选择人员要有代表性,最好是社会上比较知名的人士,要请当地新闻单位派人参加,并作重点报道。公务视察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并请有关方面反馈办理结果。
  (三)应邀视察
  应邀视察,即接受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邀请而组织的视察。如重大建设项目的落成,政协重要建议的实施,政协委员重要提案的办理等。通过视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增进共识,促进工作。
  应邀视察是一种特定情况的视察。因此,要尽量邀请与该特定情况有关的委员参加。这种视察意在扩大战果,所以,对观察的情况、对取得的成绩要作充分肯定,对其中的经验要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和宣传。
  二、视察准备
  做好准备,是搞好视察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视察前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视察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视察准备主要有以下诸项:
  (一)确定对象
  视察的类型不同,被视察的对象也不尽一致,但下论哪类视察,确定对象都应学握如下原则:
  1、紧紧围绕视察的目的。如知情视察,旨在了解情况参政议政,其确定的视察对象应掌握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单位和项目,或者防碍着这些方面工作进展的单位和项目。
  2、相对集中。一次视察内容相对集中,单位和项目也相对集中。面太宽,一是用的时间过长,二是容易形成蜻蜒点水,走马观花。了解的情况不深不细,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这是不符合视察目的的。
  3、有代表性。视察的单位,应基本代表了视察内容所要了解的情况。这样,便于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如XX市在第二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之前,市政府邀请市政协视察全市的卫生情况,目的是发现薄弱环节,采取弥朴措施。市政协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决定和市有关区政协一起重点视察3个方面:一是主要街道,因为这是整个运动会的大环境,必须美观整洁;二是主要的宾馆、饭店,这是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来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必须卫生舒适;三是食品卫生,特别是熟制品卫生,这是保证与会人员身体健康,运动会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必须把住“病从口入”关。
  (二)选择人员
  视察人员选择得当与否,对提高视察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的视察应包括这样几部分人员:
  1、带队领导。一般是政协或专门委员会的负责人。因为视察的任务较重,又往往连续作战,带队领导又兼策划、组织于一身,因此,身体状况要好,如有条件,还要熟悉与本次视察内容有关的各方面知识。
  2、相关的委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察内容“线”上的委员,二是视察内容所涉及单位的委员。
  3、被视察单位和系统的有关领导。
  4、部分综合分析能力较强,有一定文字水平的委员。意在发挥其所长,为写一个好的视察报告提供条件。
  5、相应的工作人员。
  (三)安排部署
  主要内容是:
  1、制定视察计划。包括视察的任务、要求,视察的内容、对象,视察的日程安排等。
  2、送达通知。即把视察的内容、视察要求和视察日程表以及视察团(组)名单,提前通知视察的地方和单位,要求做好有关事项的准备工作。
  3、培训人员。组织视察人员开会,统一对视察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观察的任务和目的要求;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有关的方针政策;熟悉与视察育关的文件、资料;通过视察团(组)长名单。
  4、安排车辆和食宿。
  三、视察组织
  这是视察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视察活动的过硬阶段。整个工作大体遵循下列程序进行:
  (一)集中。集中,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地点集中视察人员开始视察。集中地点一般安排在政协机关驻地,也可以根据视察人员居住情况,选择适当的中心地点。如果被视察的地区和单位适中,条件又方便,还可以通知视察人员直达视察地。
  (二)汇报。视察团(组)听取被视察地区或单位负责人对本地、本单位有关情况的汇报,了解情况。做到全员听、认真听、全面听。对那些与视察内容关系密切一时没听透的,还要加以询问。
  (三)观察。视察团(组)成员置身于实践,进行实地察访。
  它是了解事物,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既要走马观花,又要下马看花,深入现场,直至重要部位和环节。察访要做到聚精会神,丁解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全部客观事实,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察问清楚。
  (四)座谈。座谈,即召开有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它是视察最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
  召开座谈会要注意人选,一定要挑选了解视察情况较多的人(包括有不同意见的人)参加。人数以7人左右为好。最好分批,一次不行可以多开几次,以便把问题谈透,
  开会时,要说明视察的目的和意义,要发扬民主。谈话内容可以宽一些,机动些,不要完全局限在既定的内容上。要善于引导,从具体的事谈起,在具体的叙述中抓情况,抓问题。座谈要注意做好记录。
  (五)走访。走访,即个别访问。访问与视察内容有关的人。
  访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思想感情的交流,因此要造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一般通过“聊天”和“拉家常”的方式进行,使被访者同来访者促膝谈心。
  走访一般分散进行,以两三人一组为宣。访问时间适可而止,访问时要做好记录,随问随记。
  (六)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即对视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事物的本质,针对问题拟定建议和意见。这项工作一般是通过召开视察总结会议来完成的。大体应当做好以下3点工作:
  l、收集情况。包括视察人员在视察过程中通过听、察、谈、访和不同场合、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了解掌握的材料、情况以及心碍体会。通过会议进行汇报交流,统一思想,取得共识。
  2、分析研究。这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吃透下情”。要广开才路、广开言路,充分发挥视察人员智慧。做到不仅要注意事物的现象,而且要分析事物的本质;不仅要弄懂事物的外貌,而且要分析事物的底里;不仅要搞清事物的现状,而且要研究事物的成因。将视察情况和材料,进行深加工,找出事物的本质。
  3、谋划对策。视察情况清楚了,系统了,事物的本质找到了,就要按照视察的目的和要求,研究应兴应革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为准绳,拟出可行的建议。
  (七)意见交换。视察完毕,视察团(组)同视察地区和单位交换意见。有两种方式:
  l、举行联席会议。视察团(组)成员和被视察地区和单位领导人参加。大家一起谈,视察人员谈视察收获、体会,针对问题提建议、作讲评;被视察对象领导人谈认识,表态度,双方有来有往。知情视察和应邀视察多采用这种形式。
  2、个别交换。视察团(组)长同被视察地区和单位负责人单独交换意见。视察团(组)将视察的情况、收获、问题、建议直接讲给对方。此方法多在公务视察结束交换意见时使用。
  交换意见要坦率诚恳,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客观。一些需要提供给上级党政预导机关的意见和建议,要亮明态度,申明观点,以免造成误解,贻误工作。
  四、报告撰写及处理
  视察报告撰写及处理,是结束视察的两项工作,它统一于视察工作中,是服从于、服务于视察成果的。
  (一)报告撰写
  视察报告是报告对某个地区、某个单位或者某方面视察结果的文章,报告撰写应当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l、占有材料。详尽占有材料是报告撰写的前提和基础,要广泛收集材料、情况,做到“博采”。收集材料要在下列方面下功夫:一是视察中掌握的原始材料;二是视察中了解的材料;三是视察人员心得体会等。
  2、鉴别材料。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对材料的准确鉴别,选择和使用材料就失去了可靠的依据,就难以选择使用恰当。
  鉴别材料关键在于“精”字。即鉴别要精心,理解要精当。
  其要领是:认清材料的性质,判断材料的真伪;估量材料的意义;掂量材料的作用,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分好类型,把握特征。根据视察的内容和宗旨,搞清楚是反映情况的视察,还是协商性的、监督性的视察。针对视察的类型,抓住撰写报告的要领:一是尊重客观事实,凭借事实说话;二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是目的性和针对性。
  4、确定主题,精选材料。根据视察的类型和掌握的情况材料来确定视察报告的主题。坚持用主题去统帅材料,使二者浑然一体。要做到突出主题,材料服务主题。表现主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典型事例说明主题;二是用对比方法说明主题;三是用精确的数据说明主题。
  5、疏理思想,安排结构。视察报告大体包括标题、开头、主体、结尾4大部分。
  标题。它是报告的眉目,一般采用单标题,如《关于视察河北唐山、秦皇岛市情况的报告》即是。
  开头。这部分常用的写法是简介视察过程,包括视察团(组)成员、视察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方式、经过等。
  像全国政协赴山东视察团《关于视察山东黄河三角洲情况的报告》开头部分就是:“1990年7月5日到15日,以余湛常委为团长,白介夫委员为副团长的全国政协赴山东视察团一行17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为期11天的视察。视察团主要视察了东营市的广北农场、广南水库、垦利县6万亩荒地水稻开发试验、胜利油田孤东联合站和淄博地区的陶瓷、棉纺工业以及惠民地区的水利建设,并与当地党政部门领导和群众进行了座谈。此次视察,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以及视察地区党政部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省政府副省长张瑞风、省政协副主席郑瑞民陪同视察团进行了视察”。
  主体。这部分是视察报告的主干和核心。写法上多采用“情况——问题——建议(意见)”这种结构形式。如全国政协赴辽宁省视察团《关于视察辽宁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主体部分就很明显,很规范,段首用序号加要点提示:
  (A)辽宁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省市各级领导重视环境问题……
  2、加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使环境恶化状况得到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
  3、加强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和环境队伍建设,……
  4、进行广泛深入的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5、环境科技教育有所发展,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B)环境保护工作中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2、环境技术力量薄弱。……
  3、资金严重不足。……
  (c)对辽宁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视察团在辽宁期间,实地视察了两个城市的污染状况和工人们的生产环境,大家为解放40余年后,我们的部分工人仍在非常恶劣的生产环境里工作,人民群众仍在高浓度的废气、毒气中生活,感到心情十分沉重。为此,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辽宁省及有关市党政领导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国家将“一五”、“二五”期间建设起来的、大批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列入计划,……
  2、应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维护骨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适当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比例。……
  4、应继续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提高环保队伍的素质。……
  5、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6、建议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保护专项基金。……
  结尾。视察报告的结尾是以文字叙述形式结束全文,一般说来内容比较简单,常用的结尾法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如,全国政协赴青海省视察团《关于视察青海省情况的报告》结尾就是用的补充式:“此外,视察团还就青海三线军工企业转产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认为,国家主管单位对三线工业企业要负责到底。目前,青海省三线企业遗留问题鞍多,技改或转产任务很大。这些企业下放后,无论是资金还是地方财力都难以解决过去遗留问题和承担转产改造任务。妇XX化工厂是生产重水的企业,重水产品曾获得金牌,但现已决定停产。该厂都是专用设备,无法转其它产品,现有2700多职工,没有生产任务,工人生活成了很大问题,对于三线军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产投资,国家应给予专项扶持。”又如,《关于视察河北唐山、秦皇岛市情况的报告》的结尾:“这次视察,时间较短,了解情况不够深入,但大家对两市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委员们相信:勤劳、淳朴的唐山和秦皇岛人民一定能够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前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这里用的是激发式。
  (二)报告处理
  视察报告写好,经领导审定后,要及时处理,报政协主席会议或常委会议,并转送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地方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需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处理的,要请全国政协办公厅转报。
  
  考察
  
  考察,即实地观察、调查。人民政协的考察,同视察一样,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的途径和基本工作方法。
  一、考察与视察的区别
  考察、视察意义相近,但是,严格说来二者又有区别,主要是:
  (一)目的方法。考察的目的在于察辨就里,具有深刻细致地观察分析的要求,视察的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在方法上则是着重于针对性的检查。
  (二)人员构成。考察人员构成灵活,可以是政协委员,也可以政协委员为主邀请社会有关人士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而视察原则上限于政协委员参加。
  (三)地域范围。考察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考察所辖区域,根据需要也可以跨地区考察;视察范围要求严格,只能在本辖区域活动。
  二、考察组织
  人民政协的考察,是为政协参政议政和党政领导机关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情况和依据的,对于发挥委员才智、调动委员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一)全面准备
  1、选择题目,确定对象。总的原则是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部署,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做到考察题目要有典型性,内容要有普遍性,考察对象具有代表性。
  2、选调人员。组建考察团(组),考察人员尽量组织熟悉和了解被考察事项和问题的政协委员参加,人员多少要根据考察任务确定,既体现政协“人才库”的特点,又要具有代表性。
  要安排考察团(组)正副团长,负责考察领导工作。
  3、制定计划,拟定考察提纲。包括考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考察对象。考察日程安排等。考察的提纲要按照考察题目、内容分成层次,一层一层,一条一条摆清楚。
  4、搞好学习,武装头脑。利用一定时间,组织考察人员熟悉考察事项,明确考察的内容、目的和要求,掌握考察的方法步骤;了解被考察地区和单位的经济情况、生产形势、自然环境;学习与考察任务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收集与考察内容有关的文件、材料等。
  5、筹措经费,准备用具。包括食宿费用,安排车辆。不备专车时,要带足购买车、船或飞机票的费用。去外地考察还要适应季节、气候特点,准备好生活用具、应急药品以及防雨、雪、蔽日、御寒衣具等。
  (二)周密组织
  实施考察,按程序除了听好考察地区和单位的情况汇报、组织好参观和有关问题的资料收集外,要在以下环节上下功夫:
  l、开调查会。开调查会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考察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集思广益,使有些情况和问题互相校正和补充,把零星片断的情况变成全面系统的材料;可以通过讨论,总结出有关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使认识更加深刻,并能澄清一些有不同看法的问题,明辨一些是非,弄清楚某些问题的真相。
  调查会人数,要根据考察任务来确定,一般是划成专题分别开,也可以分别召开不同类型人的调查会。调查会次数可以灵活掌握,一次不行,可以两次、三次。
  开会前,要发出安民告示,把调查题目通知参加人。开会时,要同到会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围绕题目分析研究,启发到会者畅所欲言,把话说全,把问题讲透。
  2、现场察访。现场察访就是考察者身临其境进行考察,它不仅可以掌握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可以证实占有情况的准确性,实现耳闻目睹的结合、现象同实际的结合,从而获取比较真实可靠的材料。
  现场察访,要做到全面细微考察,认真分析思考,一定要“身”入实际,“身”入现场,有些重要场面,要察访全过程。
  3、个别访问。即在考察活动中,走访与考察内容有关的人。
  通过走访了解情况,调查问题。访问要做到坦诚相见,谈话要和蔼可亲,有来有往。提问话题,不要太笼统、太原则,以免使被访者不得要领,无从谈起;要善于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说一个,再说一个,引导启发被访者把问题讲深讲透。
  (三)做好总结
  结束考察,要及时进行考察总结,全面分析综合考察材料,研究归纳出考察的基本情况、收获、经验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写出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考察报告,报政协主席会议或常委会议,并转送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供研究决策参考。
  三、注意事项
  (一)选准对象。考察对象对于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考察目的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准了可以事与愿同,选歪了则事与愿违。因此,选择考察对象要掌握下列原则:一要条件符合考察的目的要求;二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三要考虑合作的可能程度;四要考虑人力物力等的可能性;五要考虑范围大小适宜。
  (二)突出“深”字。考察的目的旨在察辨就里,走马观花、作表面文章是不能奏效的,必须“身”入、“心”入,进行深入细致地考察、调查。考察时一定要坚持做到四“深”入:一是深入实地;二是深入群众;三是深入现场;四是深入重点。
  (三)掌握活动特点。人民政协的考察,是按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在考察过程中,既要有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又需当地领导的帮助。因此,要摆正位置,搞好关系,做到“两不”,即不干预生产,不干预行政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