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沦为生育工具:2011年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展望--深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29:24
2011年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展望--深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2  

研讨会现场一角   中评社╱题:2011年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展望--深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罗祥喜(香港),中评社记者

  2010年12月4日至5日,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在深圳麒麟山庄联合主办了一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这是台湾五都选举之后两岸第一场较具规模、深入探讨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学术研讨会。

  来自两岸三地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六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多为两岸三地重量级的台湾及两岸问题专家学者,以及两岸高级退役将领。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孙亚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等也专程到深圳出席了会议。

  通过两天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和发言,不难看出与会专家学者对未来一年多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基本评估。而基于两岸三地与会者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相信这些看法和观点,对关心、关注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各界人士,甚至对两岸的执政者,都有参考的价值。现将重要的看法综述如下:

  一、基本共识

  两天的研讨会,讨论热烈,气氛融洽,产生了很多新的见解,也形成了不少共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孙亚夫在研讨会开幕式的重要讲话,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与积极评价;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辛旗、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则分别在最后对会议的成果作了总结性的发言。从孙亚夫的讲话和辛旗、郭伟峰的总结中,可以概括出这次会议的基本共识:

  1、要注重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与会者高度认同孙亚夫在研讨会致辞时所说,两岸关系基本格局中,和平发展是主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开辟出自己前进的道路,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局面才初步形成,而且面临着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有必要注重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维护和扩大来之不易的成果,使两岸同胞增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增进和深化政治互信,引导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迈进;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避免两岸关系停滞甚至倒退,实现可持续发展。

  2、虽然两岸政治、军事等复杂问题商谈一时还开始不了,但双方应当为今后破解这些难题逐步创造条件。

  与会者也认同孙亚夫副主任的看法,认为需要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进行新的探索。目前两岸政治、军事等复杂问题商谈一时还开始不了,两岸协商还是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的思路来安排,但双方应当为今后破解这些难题逐步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存在的,关键是要在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和明确共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存在的,就是求同存异:先把“同”的观念找出来,确定下来;再来分析“异”的歧见,寻求解决办法;如果一时解决不了,也应当避免突出分歧、激化矛盾,最终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创造解决的条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3、要使两岸同胞共蒙和平发展的红利。

  辛旗副会长致闭幕辞时总结表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两岸同胞共蒙其利,是全体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与会者不论身处何党何派都一致认为,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完全正确,为两岸民众所认可和接纳,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潮流。

  与会者认为,两岸社会应该在和平发展和进一步交往当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认知、共同的历史记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共同前瞻。正如辛旗所说,在讨论中,虽然有不同的观点和观察,但大家都觉得无论岛内各方政治势力今后如何发展,无论民意基础如何调整,无论选举板块如何移动,“台湾主体意识”无论如何不能对两岸关系构成威胁,不能形成两岸在民族认同上的对抗,也不能导致13亿大陆同胞和海外数千万华侨与台湾2300万同胞的对立。

  辛旗总结说,处理两岸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蹴而就,要逐步解决,前提是要使两岸共蒙和平发展的红利和共蒙“九二共识”的红利。

  4、复杂因素增加,两岸应求稳致远。

  郭伟峰社长将两天会议的讨论成果,概括为24个字:发展趋势不变、复杂因素增加、蓝绿政策调整、两岸求稳致远。

  所谓“发展趋势不变”,是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在2012年大选之前,不可能改变,甚至在2012年之后,也有继续保持发展趋势的可能与基础。维护和平发展是两岸执政者共同着力点。

  所谓“复杂因素增加”,是指五都选举之后,台湾政局变化更趋复杂,绿长蓝消,带来很大的意识形态、社会心态的变动,政党关系不确定因素也增加。另外,中间选民的存在、构成、作用、性质,对选举政治的影响,其复杂性也有待重新认识。与此同时,以美日为主的涉台国际因素也在变化。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所谓“蓝绿政策调整”,是指五都选举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很密切,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在选举过程中,蓝绿政策调整走向很清晰:绿的两岸政策若拒还迎,蓝的两岸政策边走边看。今后一段时间,蓝绿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加大,对两岸关系影响什么。民进党大陆政策有无可能出现调整,十分值得留意。


  所谓“两岸求稳致远”,是指大陆今后一段时间对台以及处理两岸关系的主要政策,明确方向,不急不燥,循序渐进是求稳必须遵循的原则。孙亚夫副主任的重要讲话,已经充分表明了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决心!此外,国民党、马政府对求稳也负有重大责任。

  郭伟峰说,五都选举的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具体影响需要高度重视,需要认真分析,寻找对策,稳定形势。2011年肯定是台湾最敏感的政治年,两岸关系的脆弱性很容易被突显出来,两岸如何增强互信,先经后政,防止两岸关系不被突发事件绑架,需要政治智慧。

  二、对台湾政局发展的看法

  对于台湾政治生态和政局发展,是此次研讨会的重点之一,比较突出的观点与看法有以下几个:

  1、台湾蓝绿基本盘没有出现太大变动,2012年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机会不大。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认为,五都选举的结果反映了台湾蓝绿两方阵营的基本盘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在距2012年的一年多时间,要让蓝绿两阵营的基本盘出现“质”的变化不太可能,出现令人感到意外的转变机会也不大。

  2、2012年大选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选战,中间选民将成胜败的关键。

  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丁仁方认为,国民党的派系问题在2012年崩解的机会不高,国民党真正的挑战在于取得足够的基层组织的动员票和中间选票。以目前两党气势观察,2012年大选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选战,最后输赢可能都在50万票以内,中间选民的影响将会非常关键。

  3、国民党暂稳阵脚,但警钟已响,马英九的连任之路并不平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卫东认为,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保住了面子、输了子”,执政危机并没有根本解除,仍处在亮黄灯的阶段。国民党守住三都固然可贺,但若沾沾自喜,以为赢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反之,它应该认真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把此次结果视为2012大选前敲响的警钟。国民党如何解读这次选举结果并从中获得正确的启示,比这次选举结果本身更有意义,更为关键。

  朱卫东说,国民党虽在北部侥幸过关,在南部却大输60万票,这种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台湾“北蓝南绿”的格局,未来国民党要想攻进南台湾将越来越难。蓝绿实力在南部差距拉大,在北部、中部差距缩小,预示着2012年大选将呈现“北不太蓝,南则很绿,决战中台湾”的形势,国民党的硬仗还在后面,马英九的连任之路并不平坦。

  4、“蓝消绿长”仍在发展,“蓝松绿固”清晰可见。

  朱卫东表示,五都选举民进党得票率为49.87%,得票数是377万票,在市议员部分,蓝绿各得130席,平分秋色。由此可见,“蓝消绿长”的势头仍在继续发展,“蓝守绿攻”的态势也难以改变。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直讨论的“蓝大于绿”的基本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地在变。由于蓝绿民众的投票行为呈现“蓝非蓝、绿则绿”的倾向,使得蓝营的基本盘常常出现松动流失,呈现“蓝松绿固”的态势。

  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认为,自从2008年大选之后,整个台湾政局都呈现出“蓝消绿长”的趋势,五都选举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现象。用具体数字来与2008年时比较可发现,国民党在五都选举中少得了140万票,而民进党则多了35万票,所以说“蓝消绿长”的势态是比较明显的;“蓝消”除了说明国民党流失了不少的选票外,也反映了台湾蓝绿6:4的选民结构出现了微妙的改变。

  5、民进党增加了重返执政的信心,蔡英文在党内的共主地位基本确立。

  对于民进党,朱卫东从三个层次解读了五都选举对其发展的影响:

  首先,对于民进党的整体发展来说,此次选举结果不仅没有形成打击,而且增加了其重返执政的斗志和信心。绿营攻城拔寨的势头只是暂时受阻,基本力量没有萎缩,还在发展。

  其次,对于民进党未来的权力格局和世代交替影响较大。一方面是蔡英文提前拿到了2012大选的门票。蔡在新北市以100多万张票高票落选,输得漂亮,巩固了她在党内和台湾社会的地位;另一方面,苏贞昌则出于劣势,但相信他绝不会善罢甘休,轻易退出大选的舞台;此外,党内的世代交替开始加速进行。苏、吕、谢、游等老四大天王正在快速走下坡路,“新四大天王”蔡英文、陈菊、赖清德、苏嘉全等经过选战洗礼之后,政治仕途将会更上层楼。但谁将代表民进党出战2012大选,党内还会有一番激烈内斗,不过由于民进党的传统是,谁胜谁就是老大,就支持谁,估计内斗仍将是一场茶壶的风暴而已。

  再者,对于民进党未来的发展路线来说,选举结果会增强该党继续转型的动能。这一次,蔡英文带领民进党打了一场不一样的选战,在强调维护台湾主权的前提下,诉求“新幸福、新时代”,主打城市治理能力,刻意回避和淡化“统独议题”,甚至ECFA也没有成为焦点。这种“小英路线”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选民的认同,选举结果在强化蔡英文党内地位的同时,也强化其领导推动民进党转型的信心。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博东也认为,通过这次选举,民进党基本上完成了世代交替,民进党未来站在第一线的政治人物基本浮现出来了,蔡英文在党内的共主地位基本确立。

  6、南台湾地方政治结构“全面绿化”。

  丁仁方说,五都选举之后,南二都进入“全面绿化”时代,台湾政党版图也逐渐朝向“南北分治”发展,影响将非常深远。“全面绿化”对国民党而言,是非常大的警讯,绝不是是输掉南二都市长选举那么单纯。

  三、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若干看法

  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会者比较突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1、国民党理应在2012年大选前表明反对“台独”的立场,不可将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分离。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说,两岸关系一直都是国民党的强项,国民党不应避谈两岸关系,纯粹与民进党拼经济和治理能力;国民党一定要在2012年大选前逼着民进党表明立场,谈两岸关系定位,表明反对“台独”的立场;要使台湾的经济选民知道只有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台湾的经济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和成果。

  张亚中表示,以现在国民党的政策和举动来看,其政策路向似乎还是比较模糊、没有方向,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国民党不敢作出突破,只敢在经济层面制定政策,当政经完全分离,国民党或将会在2012年大选中挫败。

  张亚中认为,国民党在未来一年间应将“和平红利”与“非独红利”挂在一起,向台湾民众灌输“和平红利”实为“非独红利”这一观念,以政治与经济结合的手段打动经济选民的心,使他们会在2012年时支持国民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马政府现行两岸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政治关系难有实质性进展。

  朱卫东说,从五都选举结果来看,台湾现行的大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获得北北中三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但在南部还需努力。

  朱卫东说,马英九未来在内政方面面临的“三中问题”,均需要借助大陆政策的推动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来逐步解决:中下阶层问题,促使马政府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开放和推进公平正义政策,使更多的中下阶层老百姓获益;中南部问题,要求马当局要更注重区域平衡,使中南部人民切身感受到两岸政策的好处;中小企业问题,对马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十分重要,也可以通过两岸开放政策使中小企业受惠加以解决。因此,马政府现行两岸政策的大方向不会调整。

  但是,由于马英九的执政困境并没有因拿下三都而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民进党卷土重来的信心增强、力度加大,以及马自身出于竞选连任的诸多顾虑,未来马政府两岸政策的开放速度和幅度,或将受到更多的牵制和干扰,未来一两年两岸政治关系难有实质进展。

  丁仁方也认为,虽然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在2012年之前不会有很大的突破,但也不认为会趋向保守。

  3、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势必趋于务实,但不从根本上改变“台独”立场,民进党难以重新执政或稳定执政。

  张京育说,民进党在五都选举中,选择了以“治理能力”作为选战主要议题,以创新、轻松、温和、多元的柔性方式接近选民,而且尽量避开意识形态和两岸关系牌。结果,它在新北市和台中市在票源开拓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民进党没拿两岸关系作文章,似乎显示该党决策层已经认识到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而大陆经济持续崛起的时候,台湾必须强化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来提升台湾的竞争力。

  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也认为,民进党为争取中间经济选民的支持,势必逐渐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两岸关系上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个大趋势,但至于会调整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博东说,民进党在面临有可能执政的情况下,会重视调整两岸政策,蔡英文或将选择向中道靠拢,实行比较积极的两岸政策,但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并不意味着就能助其2012年翻身执政。关键问题在于,民进党目前只会作策略上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台独”路线(因为目前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不具备,特别是党内还没有形成一个足以成为主流意见的共识)。如果民进党想通过表面上的策略调整,就想重新夺取政权,难度是相当大的。万一国民党出现什么大的变数,致使民进党重新执政,它也不可能稳定执政。

  4、未来两岸关系发展,“通心”的交流更重要。

  张京育说,两年多来,两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从以前两边尖锐对立,到现在双方都强调和平合作,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疏通。这是符合多数台湾民意的。其中,ECFA是划时代的协议,两岸将来要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成为造福双方人民和企业的机制,把这一步做好,并持之以恒,就是很大的成就。关键的是所有协商不能破局,要有耐性--宁愿慢,不要停、不要断。


  张京育说,两岸关系发展下一步应该着重文化教育方面。大陆文化部长蔡武早前访问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中华文化本来就是连接两岸的,这方面交流应该更加活络,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艺术等各方面都要加强交流。

  张京育说,这些是通思想、通资讯、通文化,也就是“通心”的交流,侧重精神面;不同于通财、通人、通商这些物质面的东西。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利益还不够,共同的价值、生活方式、思想方式才是更重要更基本的东西。两岸之间经过长时间的隔阂,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只要能够做到和而不同,和平发展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实。

  5、两岸短期内难以开启政治协商,但有必要逐渐开展政治对话和沟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嘉树说,一些源于政治分歧和存在了60年的结构性障碍,在2010年引发了一些摩擦,如早前发生的江平事件和杨淑君风波等。两岸之间存在的这些深层次的、传统的政治矛盾和结构性障碍,会不时跳出来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关系越往前走,越进入深水区,这类困扰也会越多。因此,双方开始正式政治谈判的时机虽然尚未成熟,但双方通过某种适当方式,对于可能引起两岸关系倒退的政治问题增加沟通,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就是“通通气”,非常必要。否则,两岸关系可能会成为一些偶然事件的人质,或被某些偏激人士所左右。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终究要以双方确立共同的发展方向为依归,为了避免两岸关系受到干扰,双方应该(至少在专家学者的层面上)加强政治议题的沟通,更清晰地确立共同的发展方向。

  6、两岸议题势必成为台湾2012年选举中的主轴之一。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说,虽然过去的五都选举,可以完全不见政策的对话与辩论,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也没有成为选战的主轴,但是,台湾朝野政党自2011年起,在接下来的“立委”选举和“总统”大选中,两岸议题势必成为朝野无法回避的主要议题。

  张五岳说,2012大选,朝野将不会再打两岸政策是否开放、赞成或反对ECFA等议题,而将会聚焦两岸经贸往来究竟让“谁得利”“谁受益”的问题。

  7、台湾目前只能从两岸的和平发展中获益,难以从其他状态上获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认为,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台湾的参与至关重要。台湾地区的人民永远不能自外于此。原因很直观,那就是台湾只能从两岸和平发展的状态中获益,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首先,一旦发生武力冲突,台湾必定是输家。日本可以利用与中国的冲突,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但是台湾做不到。如果中美武力对峙,台湾不可能从中获益。

  其次,在经济领域,台湾也不能从大陆的衰退中受益。

  再者,两岸文化同文同种、一脉相承,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世界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会使台湾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文化品输出的效益。美国限制打压中国文化在地区和世界影响力的扩大,台湾不可能从中国文化的衰退中获益。

  杨剑说,两岸关系上未来还会有一些反复或曲折,但是随着整个国际大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随着两岸合作的深化,必将出现历史转机。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1年1月号,总第1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