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龙网商家电话号码:印度史诗——《罗摩王子的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1:53:50

       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旧译:罗摩衍那)中罗摩王子的典型形象之一。       罗摩王子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武艺高强,尤其是神奇的射箭技艺,天下无双。
       罗摩王子是《罗摩王子的传奇》中的主角,在印度教的地位类似基督教的耶稣。正像基督教艺术家创作了很多不同的基督形象一样(例如右图),印度艺术家也创作了很多摩罗王子形象。
       罗摩王子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维持主神(又称守护主神)毗湿奴的阿凡达(Avatar)。另一部印度史诗《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中,毗湿奴的阿凡达是黑天王子。
       印度两大史诗《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旧译:摩诃婆罗多)和《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旧译:罗摩衍那),篇幅浩大,包罗万象,已经成为印度的宗教,神话,文学艺术乃至人民日常生活,社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从南亚到东南亚的所有国家,无一例外都接受了印度史诗中的罗摩王子的形象,他被誉为完美的丈夫,兄弟,导师,学生和王子。关于罗摩王子的艺术作品,遍布南部亚洲。

       泰国,《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的表演:罗摩王子(Lord Rama)和他的妻子悉多(Sita)。现在泰国曼谷王朝的国王尊称是罗摩一世到九世。国内翻译为拉玛一世到九世。但英文是同一个词:Rama。
       事实上,拉玛一世(Rama I,1736-1809)的名字是Buddha Yodfa Chulaloke(佛陀),全称:Phra Bat Somdet Phra Poramintharamaha Chakri Borommanat Phra Buddha Yodfa Chulaloke(经过八次尊称修改的结果)。亦即罗摩或佛陀都是信仰佛教的国家的人们的一个尊称或形容词。由此可见罗摩王子的故事的巨大影响。

       印度尼西亚,爪哇,《罗摩王子的传奇》的表演:南亚到东南亚的所有国家都接受了印度史诗的神话,文化和宗教。很多国家至今继续上演“作为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印尼甚至演变出一种所谓“爪哇穆斯林”: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义混合的宗教。印尼人口2.37亿(2010年),世界最大穆斯林国家,但与阿拉伯的穆斯林并不一样。

       正如《荷马史诗》和《圣经》中的很多内容后来被证实一样,印度两大史诗提及的名称,不仅遍布印度次大陆,很多名称至今没有改变。上图是两大史诗提及的名称:黄色是王国名称,蓝色是河流名称,绿色是森林名称,棕色是山脉名称,红色是地名(包括城市,市镇,村庄和山峰等)。       注意:上图可见,斯里兰卡很多名称也在印度史诗中,这正是斯里兰卡国家名称的由来(详见后述)。
        《罗摩王子的传奇》(梵语:Ramayana),“按照不同的归类方法,约有300-1000个版本”。
       公认最早的一个版本的作者,名叫Valmiki(生卒不详),作于公元4 世纪之前。Valmiki 受到印度人广泛的尊敬,他第一个用诗歌形式表达梵语文字,被印度尊为Adi Kavi(梵语=First Poet=第一位诗人)。这部史诗长达48,000 行,搜集整理了罗摩王子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这部史诗并非虚构:当时印度处于“十六大国”时代,罗摩王子是Kosala 王国领域内一个王国的王子。
       公元前600年十六大国的名称,如下:
       1. Anga
       2. Magadha
       3. Kashi
       4. Kosala
       5. Vrijji
       6. Malla
       7. Chedi
       8. Vatsa
       9. Kuru
       10. Panchala) 
       11. Matsya
       12. Shurasena
       13. Assaka
       14. Avanti
       15. Gandhara
       16. Kamboja
 
       十六大国时代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之前,印度处于各种学说“百家争鸣”的时代。其中两个国家很有名: 
       文化和宗教大国:4. Kosala (中译:没有中文译名)
       经济和军事大国:2. Magadha(中译:摩揭陀王国)
       著名的4. Kosala 王国不仅是印度史诗《罗摩王子的传奇》中,罗摩王子的诞生地,还出了一个名人释迦摩尼:释迦部落是Kosala 王国境内的一个小国。当时,没有严格的国家和民族概念,人们纷纷组成各种讲坛和论坛,探讨和宣讲自己的思想和学说。释迦摩尼就是在他父亲的小王国灭亡之前就离开王宫的一位自由思想家。       另一部印度史诗《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旧译:摩诃婆罗多)也是在约公元前4世纪,从此前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口头流传文学,变成了文字记录:两部史诗,佛教,耆那教都诞生于前6-前4世纪。
       印度历史上从未出现“大统一”或绝对君主制,思想和文化的活跃探索持续了几千年,直到今天。
       中国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也产生在同一时期。 
       十六大国中,还有一个著名国家2. Magadha :印度最大的铁矿产地,在大约公元前800年率先进入铁器时代,后来这个王国征服了所有其他国家,建立了举世皆知的孔雀王朝。
       上图中的9. Kuru(俱卢王国)正是《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发生的王国。
       下面,简介两部印度史诗:印度教的故事。同时,穿插介绍佛教的故事。
  
       《罗摩王子的传奇》
       梵语:Ramayana,旧译:罗摩衍那
 
       在《罗摩王子的传奇》中,只要记住最重要的几个主角:
       罗摩王子(Rama):毗湿奴的第七个阿凡达(Avatar)。           
       悉多(Sita):罗摩王子的妻子。   
       拉克什曼(Lakshmana):罗摩王子的弟弟和助手,也是英雄,舍沙( Shesha)的阿凡达。
       巴拉他(Bharata):罗摩王子的弟弟,品德高尚,属于一个理想主义的象征。
       哈奴曼(Hanuman):神猴,协助罗摩王子的主要军队,猴子军的统帅,可以变身很多形态。
       罗波那(Ravana):10个头,20只手,他的军队是恶鬼组成,中国称其为“魔王罗刹”。
        
       印度史诗 《罗摩王子的传奇》(梵语:Ramayana)中的主线是罗摩王子和他妻子悉多(Sita)。故事的反面主角是罗波那以及他的恶鬼军队。史诗中最重要的一场大战是罗波那及其恶鬼军队,被两个人类(罗摩王子兄弟)与一群猴子大军打败,营救出罗摩王子的妻子悉多的兰卡大战,立下主要战功的是猴子军统帅,哈奴曼。
        
       印度史诗 《罗摩王子的传奇》的篇幅数据:
       总共七本书,500 章(cantos),24,000 诗节(verses)=48,000行(每个诗节两行诗句)
 
       第一本书《少年书》
       阿逾陀国(Ayodhya)国王Dasaratha向神求子。他先后娶的三个妻子都是公主,共生了四个儿子:
       第一个王妃Kausalya:罗摩(Rama),长子,主角。
       第二个王妃Kaikeyi:巴拉他(Bharata),小王子,曾代为担任国王14年。
       第三个王妃Sumitra:双胞胎,拉克什曼(Lakshmana)和沙特路那(Shatrughna)。
       老国王Dasaratha做的两件事影响了以后的故事:(1)魔王罗波那(Ravana)要求他进贡,他拒绝了。(2)老国王年轻时战争中因战车碰撞受伤,他后来的第二个妃子,一位公主Kaikeyi 把他的战车引导到安全的地方,救了他的生命。老国王主动承诺:将会实现Kaikeyi 的两个愿望(boons=wishes)。Kaikeyi 有七个哥哥,所以性格很像男孩,正直刚烈。她说:“我要你的两个愿望有什么用?我只要你的爱!你留着这两个愿望吧,直到我提出来!”
       罗摩兄弟访问米提拉王国(Mithila)时,罗摩爱上公主悉多(Sita):比武招亲时,一张大弓无人拉动,罗摩把这张弓拉断而取胜:罗摩娶了悉多(Sita),他的双胞胎弟弟之一沙特路那(Shatrughna)娶了悉多的妹妹。
       这本书讲述了家谱:罗摩的父王Dasaratha 已是第39代国王,史诗故事将在第40代的四个兄弟之间展开。
       第二本书《阿逾陀书》
       老国王Dasaratha 准备让罗摩王子即位,他的第二个妃子Kaikeyi 不同意,要求老国王实现她的两个愿望:(1)将罗摩王子流放14年。(1)自己的儿子巴拉他(Bharata)担任14年国王,然后归还王位。Kaikeyi 不同意的原因是一个自打出生就一直看护Kaikeyi 的女仆怂恿她:猜疑罗摩即位可能危害她的儿子。
       第三本书《森林书》
       罗摩和悉多夫妇住到森林里,他的兄弟拉克什曼和他在一起。继任国王的弟弟,巴拉他(Bharata)品德高尚,到森林里要求罗摩回去担任国王。罗摩坚持完成对父亲的诺言。巴拉他(Bharata)只得将他的鞋子要走作为国王的标志,宣称:自己只是代行王政,如果14年后罗摩不回来收回国王的位置,自己就要自杀。
       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妹妹罗刹女爱上了罗摩。罗摩毫不动心。罗摩的弟弟拉克什曼(Lakshmana)将罗刹女的鼻子割掉。罗刹女向哥哥哭诉,罗波那放出金鹿引诱罗摩和拉克什曼兄弟追逐,趁机将悉多劫走。
       第四本书《猴王国书》
       罗摩与瓦纳拉族(梵语:Vanara,俗称猴子族)的王国Kishkindha 的原国王苏格里瓦(Sugriva)成为朋友。苏格里瓦是太阳神苏利耶(Surya)的儿子,他的军师是神猴哈奴曼(Hanuman)。他的王位被他的哥哥,一个“刀枪不入”的神猴巴利(Bali)夺去了。罗摩主持正义,和神猴哈奴曼一起杀死了神猴巴利,夺回王位。苏格里瓦非常感谢,承诺全力以赴帮助罗摩寻找悉多。后来一只神鸟Jatayu 告诉罗摩:魔王罗波那(Ravana)劫走了悉多。
       第五本书《美之书》
       神猴哈奴曼的精神父亲是风神Vayu,母亲是Anjana,真正的父亲是湿婆(Shiva,三大主神之一)。所以他有很多独特的能力,并且能够变化成很多不同的形象。哈奴曼飞到天上四处寻找悉多,最后在一个岛屿兰卡(Lanka)发现悉多:在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宫殿里,悉多被软禁了。
       第六本书《战争书》
       罗摩王子和他弟弟拉克什曼(Lakshmana)两个人类,以及哈奴曼率领的猴子大军,与罗波那及其恶鬼大军,发生了激烈的兰卡大战:罗摩杀死了罗波那,救回悉多。三个人回到阿逾陀,罗摩登上王位。他治理的和平富裕的时代,后来成为印度人民的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
       第七本书《结局书》       臣民们仍然怀疑悉多的忠贞,罗摩不得不将悉多放逐到森林中。怀着身孕的悉多,在森林为罗摩生下两个孩子,再次重申自己清白,女神也从地下现身佐证悉多的清白无辜,然后,悉多和女神消失在大地中。万分悲伤的罗摩王子,从此终身未娶任何王妃,直到去世(有的版本说两人在王位上白头偕老)。
 
       下面,我们用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艺术作品,诠释这部史诗。
 

       罗摩王子爱上了公主悉多(Sita):泰国曼谷,玉佛寺的全套史诗壁画,这是其中之一。

       罗摩王子,迎娶米提拉王国(Mithila)的美丽的公主悉多(Sita)。

       印度尼西亚的表演。表现了流放期间的王子们:(左起)罗拉克什曼,罗摩和悉多。
       罗摩和悉多夫妇被流放到森林里的时候,罗摩的兄弟拉克什曼,始终和哥哥罗摩王子在一起。

       罗波那放出金鹿,引诱罗摩和拉克什曼兄弟追逐,趁机将悉多劫走。这是木刻作品。

       战前准备过程复杂:通过神的帮助,罗摩王子兄弟和猴子大军,渡过了大海。

       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Guimet),石雕:《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中,神猴哈奴曼率领猴子军战胜恶鬼军的情景。这个博物馆存有这个史诗场景的全套石雕,这是其中之一。
       这场兰卡大战(Battle at Lanka)是印度史诗《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的最高潮之一。
       兰卡(Lanka)是神话中一个岛国的首都和要塞,魔王罗刹罗波那(Ravana)是兰卡的国王。他用计谋,把罗摩王子的美丽妻子,悉多(Sita)诱骗劫持到兰卡。罗摩王子追到兰卡,经过一场激烈的大战,杀死了罗波那。
       这场兰卡大战中,罗摩王子的主将是一只猴子:一只神通广大的神猴,他协助罗摩王子打败了恶魔罗波那。 
       在印度,东南亚直到印度尼西亚都有崇拜这个这只神猴哈奴曼(Hanuman,右图)的大量寺庙和雕塑,人们将他称为哈奴曼王子(Lord Hanuman)。
       欧美日本的学者和很多中国学者认为:中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原型正是这位哈奴曼王子(见附录)       岛国兰卡的具体位置,曾有争论:       这个岛国可能是斯里兰卡,也可能是马尔代夫。       但是,现代的斯里兰卡的名字,则是源于印度神话:斯里兰卡历史名称很多:Lanka,Singhala,Taprobane(希腊称呼),Serendib(阿拉伯称呼)等。16世纪,葡萄牙人来到这里后,命名为锡兰(Ceylon),英国人继续沿用锡兰的名称。锡兰1948年自治,1972年改为共和制度时,根据印度的史诗《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和《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中的神话名称,将国名正式改为斯里兰卡(Sri Lanka)。       Sri 的意思是光辉照耀。兰卡是史诗中的岛名:在印度史诗中,兰卡后来也是太平盛世:魔王罗刹,罗波那(Ravana)的弟弟是个好人,他曾经劝告哥哥把悉多归还罗摩王子,但是罗波那不听。罗波那死后,他的弟弟继承王位,从此兰卡岛成为一个清平社会,富裕岛国。       罗波那的弟弟名字:Vibhishana,没有中文翻译。       其实,罗波那的弟弟Vibhishana 在中国应该无人不知:他在印度佛教信仰中被列为四大天王(Four Heavenly Kings)之一。这就是斯里兰卡更改国家名称的原因。   
       印度很多寺庙里,都有兰卡大战的全套雕塑:这场战争是史诗的高潮。
       2008-2009年的印度电视剧《罗摩王子的传奇》的镜头:悉多,接受烈火考。
       《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的原始故事:当杀死罗波那之后,囚禁了一年多的妻子悉多,兴高采烈的穿上新衣服跑到罗摩的面前。但是,罗摩王子偏过头,不理睬悉多。他告诉悉多:杀死罗波那,只是为了荣誉,而不是为了悉多。所有的人都大惊失色。完全出乎意外的弟弟拉克什曼暴跳如雷,“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哥哥罗摩大发脾气”。但是罗摩王子坚持自己的意见:悉多必须接受烈火的考验。
       悉多悲痛地说:“如果没有罗摩,我宁肯死去”。于是,悉多走上了一个柴草堆。大火熊熊燃起。令人惊讶的是,悉多不仅毫发未损,而且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光彩耀人。罗摩王子走上前去,和悉多紧紧拥抱在一起,他告诉她:必须要用烈火,考验悉多的忠贞,否则他的未来的臣民们不可能接受悉多。       2008-2009年电视剧连续剧《罗摩王子的传奇》的女主角,Debina Bonnerjee(1983-)。

       罗摩和妻子悉多,弟弟拉克什曼,胜利回到家里。右边是神猴,哈奴曼(Hanuman)。
       罗摩王子,流放14年后,回家登上王位,开始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这种社会,后来成为印度人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社会。罗摩王子也成为印度人的道德楷模:他有三个王后母亲,四个兄弟,父王的关系牵涉很多其他王国,他的妻子悉多曾经被魔王囚禁一年……他近乎完美的妥善处理了所有关系和问题,被誉为完美的丈夫,兄弟,导师,学生和王子。       最后,罗摩王子成为一个后世盛赞的国王。        1987年1月-1988年6月的78集电视连续剧《罗摩王子的传奇》的女主角悉多的扮演者Deepika Chikhalia。这部根据印度史诗拍摄的78集电视连续剧,放映长达一年半,万人空巷,轰动一时并出口到多个国家。       10年后,第二部同名电视连续剧《罗摩王子的传奇》剧照。放映时间再次长达一年半:2008年1月-2009年6月,全剧多达300集,每晚连续播出三集,印度各地万人空巷,几乎所有人都忙于观看,总数约数亿人,以至于影响到某些行业和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再次出口多个国家,再次引起巨大轰动。       释迦摩尼是谁
 
       印度教派别多的原因,首先是高等级神仙比较多:人们如果尊崇三大主神的某一个主神,便被称为某一派,例如毗湿奴派(Vaishnavism),信仰者就称为Vaishnava。
       然后,印度教进一步更小的派别。例如,毗湿奴有10个阿凡达,尊崇10不同的阿凡达就分成10个派。罗摩王子是毗湿奴的第7 个阿凡达,释迦摩尼是毗湿奴的第9 个阿凡达:尊崇佛教(Buddhism)的,就是佛教徒。
 
       全部10个阿凡达的名单如下:
       1. Matsya,鱼的形象。他杀死了Damanaka,拯救了Vedas和人类。
       2. Kurma,乌龟的形象。这是毗湿奴管理或控制海洋的一个阿凡达。
       3. Varaha,野猪的形象。他将Hiranyaksha (把地球拖入海底的魔王)杀死,救出地球,恢复宇宙秩序。
       4. Narasimha,半人半狮。他杀死了“无法被人或兽杀死”的Hiranyakashipu(作恶很多的一个魔王)。
       5. Vamana,魔法矮人。一个阿修罗(Asura)的儿子Bali 打败Indra,控制三界,他用智谋收服了Bali 。
       6. Parashurama,持斧子的罗摩。勇士,他曾杀死了整个国家的军队,杀死1000只手的国王,无人可敌。
       7. Rama,王子和国王。印度教最受尊崇的人物之一,他杀死魔王罗波那(Ravana),建立太平盛世。
       8. Krishna,黑天。印度教最受尊崇的人物之一,摧毁很多邪恶力量。他在邪恶泛滥时就会转世出生。
       9. Buddha,佛陀。他领悟了佛法,精神领域的知悉者。他是毗湿奴化身降临地球,开导人类。
       10. Kalki,永恒或时间的毁灭者(救世主)。这是一个预言:当我们所处的时间结束时,这个阿凡达就会出现,他骑着白马,挥舞着像彗星一样闪耀的宝剑,摧毁邪恶,再创世界,引导人民回到的纯洁无暇的生活。 
 
       佛教的四大圣地
 
       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左右,印度留下了一大批宗教哲学神话典籍,分为四类(宗教两类,哲学两类),统称Veda(梵语,意思是“知识”)。中国过去将Veda 译为吠陀,这段时期称为称为吠陀文化时期。这些文化的口头传诵时间,大约开始于4000年前,成为印度宗教和印度文化的基础。
       2009年,这些印度的古代典籍Veda,正式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释迦摩尼的说教“否定了吠陀文化的权威性”。释迦摩尼撰写的祈祷文:颂扬毗湿奴的伟大,颂扬毗湿奴反对杀生,否定吠陀文化。同时期诞生的耆那教(Jainism)与佛教类似:反对杀生。不述。佛教的圣地也都被印度教视为圣地,因为印度教认为:释迦摩尼是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10个阿凡达中的第9个阿凡达。       佛教的四大圣地,有两个圣地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1. 出生地:Lumbini(蓝毗尼),世界文化遗产。尼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
       2. 悟道地:Bodhgaya (佛陀伽耶),世界文化遗产。孔雀王朝首都巴特那(Patna)南方150公里处。
       3. 讲授佛法地:Sarnath(鹿野苑),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北方10公里处。
       4. 圆寂地:Kushinagar(没有正式译名),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北方150公里处。


       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四大圣地的第一个:释迦摩尼出生地的菩提树和池塘。据说,在这个池塘里,释迦摩尼的母亲沐浴之后,生出了释迦摩尼。
       世界文化遗产全名: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rd Buddha(蓝毗尼,佛陀王子出生地)。 

       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四大圣地的第二个:Bodhgaya (佛陀伽耶),55米的金刚宝座塔(Mahabodhi Temple)。
       这个圣地,位于原孔雀王朝首都巴特那(Panta,旧译:华氏城)南部150公里,四大圣地中最重要的一个圣地。释迦摩尼离开他的国家之后,大部分时间在这一带活动。当时,印度称为十六大国时期,释迦摩尼所在的释迦部落,位于16国中的一个国家Kosala的控制范围内,后来被周围的其他小国家灭亡。
       国破家亡之后,释迦摩尼来到16国中最强大的Magadha(中译:摩揭陀王国):印度最大铁矿产地,最后统一了16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前322-前185)。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Ashoka),在释迦摩尼悟道的菩提树旁修建了一个纪念塔,后来多次损毁多次重建,现在的这个纪念塔不是公元前3世纪的原塔,菩提树也是另外一棵菩提树。13世纪穆斯林入侵后,激烈对抗的佛教几乎被灭绝了。
       1. 右图是英国艺术家William Daniell 在1780年访问这里时绘制的素描。1889年,英国开始全面翻修这座塔。
       2. 原菩提树死后,斯里兰卡接种了新菩提树:斯里兰卡曾从原菩提树引种到斯里兰卡一棵,后再引种回原地。
       创立佛教的自由思想家原为释迦部落王子,梵语俗名:Gautama Siddhartha,巴利语:Siddhattha Gotama,中译:悉达多·乔达摩。他在去世后被称为释迦摩尼。
       释迦摩尼出自释迦部落(Shakya)。这个释迦部落的语言是巴利语(Pali)。公元前4-前1世纪的佛经,很大一部分是巴利语,后来是梵语为主。
       印度榕树,原名很多,在佛教出现后,这种树称为菩提树。
       瓦拉纳西(Varanasi),印度教七大圣城之一,位于恒河岸边。  
       距离瓦拉纳西市中心10公里,有一片废墟。
       这片废墟是佛教四大圣地的第三个:释迦摩尼第一次讲授佛法的地方。
       在瓦拉纳西,悟道之后,释迦摩尼走了五周(约35天)到达这里。他的第一批弟子只有五个人,都是释迦部落的人,说巴利语(Bali):当时释迦摩尼的小国家已经被两边的国家灭亡,跟随他的是释迦部落残余的男性。
       梵语:Sarnath,英语:Deer Park。中文:野鹿苑或鹿野苑。
       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公元640年,玄奘来到这个圣地时,这里有一座巨大的寺庙,佛塔高度约91-93米,僧侣人数约1500人,附近还有很多小寺庙。
       13世纪,这个圣地,被穆斯林完全摧毁了。
       残余的大佛塔(Dhamek Stupa,右图):高度43.6米,直径28米。大佛塔是公元500年建造的,取代了公元前249年阿育王(Ashoka)建造的一座佛塔。
       这里最著名的是残留的阿育王的立柱状的铭文,如下图: 

       这个公元前3世纪的立柱铭文是最著名的一个阿育王铭文。雕刻的梵文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虽然这个立柱被穆斯林破坏了,但是柱子顶部四个狮子的雕塑保留完好,现在鹿野苑博物馆。
       这个著名的“四个狮子的雕塑”,成为今天印度的国徽。

       佛教圣地鹿野苑,1929年开光的佛教寺庙,Mulagandhakuti Vihara寺庙,。       也就是说,这是英属印度时期建造的新寺庙。英国对各种对立的宗教,都采取了包容的宗教政策。

       佛教四大圣地的第四个:Kushinagar(没有正式译名),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北方150公里处。这里是释迦摩尼圆寂(Parinirvana)的地方,上图是Makutabandhana,又称Ramabhar Stupa,据信是释迦摩尼圆寂之后火葬的地方。
       佛教四大圣地的后面两个圣地,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佛教的典籍
 
       所谓“唐僧取经”,就是到唐朝僧侣玄奘,到印度取佛教经典书籍的意思。印度总共出现过有多少典籍说法不一。本博文采取日本的统计和说法,如下:
       前4-前1世纪:小乘教,上座部的典籍出现,包括巴利语(Bali,释迦部落的语言)的典籍。
       前3世纪:小乘教,大众部的典籍出现,包括巴利语(Bali,释迦部落的语言)的典籍。
       前1世纪:大乘教的典籍出现。
       公元3-7世纪:佛教典籍出现最多的时期。
       公元11世纪:最后一部几部典籍后,印度不再出现佛教典籍:这个王室宗教因激烈对抗穆斯林而灭亡。
 
       释迦摩尼本人,没有亲自撰写过任何典籍。
       佛教经典的第一个著述者是Ananda(阿难):他是释迦摩尼的信徒,跟随释迦摩尼几十年。在释迦摩尼圆寂后不久召开的第一次佛教大会上,阿难“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他背诵出很多释迦摩尼的说过的话,被记录下来,成为最早的佛教经典。第二次佛教大会是在100年后,会议上发生了分裂:上座部,大众部。
       所以,约100年(第二次佛教大会)后,大众部开始发行自己的佛教典籍: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此时,已记录整理出释迦摩尼及其亲近信徒的合计10,000条Sutta(aphorism=格言,警句或综述)。       这些合计10,000条的Sutta,被统称为Sutta Pitaka(经藏)。
 
       佛教(或小乘佛教)的会议,与早期的典籍的制作,关系很大:
       第一次佛教大会(First Buddhist council):约前535年,不确定时间与地点。
       第二次佛教大会(Second Buddhist council):约前4世纪,不确定时间与地点。
       第三次佛教大会(Third Buddhist council):约前250年,存在多个不同的第三次大会。
       第四次佛教大会(Fourth Buddhist Councils):前1世纪斯里兰卡一次,1世纪克什米尔一次。
       第五次佛教大会(Fifth Buddhist council):1871年,缅甸,曼德勒(Mandalay)。
       第六次佛教大会(Sixth Buddhist Council):1954年,缅甸,仰光。
       这些会议,就是为了总结整理各种佛教典籍,包括分为多种派别的不同的典籍。
       大乘佛教:在中国日本韩国分别发展,也分成很多派别。不述。
       西藏佛教:穆斯林打击佛教之后,很多大学师生前往西藏发展佛教。中国明清的佛教官方典籍大全,均来自西藏,例如永乐版(1410年),万历版(1606年),康熙版(1692年),雍正版(1724年)等。不述。
       出自印度的佛教典籍的数量,日本的官方数据:5000卷以上(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总数)。
 印度史诗中的其他著名动物       
       瓦纳拉(Vanara,猴子族)的重要代表,神猴哈奴曼,并非唯一的进入中国文化的印度动物神明。
       在印度史诗 《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中,还有很多其他动物的故事。例如,一些神鸟的故事在印度,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人人皆知。我们先从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开始:

       《秃鹫被杀害》(Jatayu Vadham):看到罗波那(Ravana)砍掉Jatayu 的翅膀,悉多(Sita)非常害怕。作者Raja Ravi Varma (1848-1906)是一位印度画家,擅长以欧洲学院派风格,诠释印度古代文明。
    梵语:Jatayu=半人半神的秃鹫形象的神话人物。
       梵语:Vadham=杀死。
       印度史诗《罗摩王子的传奇》中的讲述:Jatayu 是罗摩王子的父亲(Dasharatha)的老朋友。他看到魔王罗刹,罗波那(Ravana)诱拐了悉多,就与罗波那战斗,试图解救悉多,但是被砍掉翅膀。罗摩王子和他兄弟拉克斯马纳(Lakshmana)在寻找妻子悉多(Sita)的途中,遇到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Jatayu 。Jatayu 告诉罗摩王子:他与恶魔罗波那的战斗过程以及悉多被劫掠到什么方向去了。
       罗摩王子是毗湿奴的化身,所以他当场施展神力,使得神鸟Jatayu 当场得到解脱(梵语:moksha=release,意思是从不断的投胎-再生-死亡-再投胎-再生的轮回中脱离,从而避免期间遭受的各种痛苦)。
       这只神鸟Jatayu 的其他名字:泰米尔语=Chatayu,泰语=Sadayu,马来语=Jentayu or Chentayu。不述。
       这只神鸟Jatayu 的父亲Garuda 更加著名:加鲁达神鸟,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它既可以算是神鸟,也可以算是巨鸟形象的神兽。
       在中国,Garuda 被译为“大鹏金翅鸟”,见右图和下图。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8米高的大鹏金翅鸟(Garuda)雕塑。他的两个儿子之一是小神鸟Jatayu。
       在印度史诗中,大鹏金翅鸟的父亲是迦叶波(Kashyap):迦叶波是所有生物和全部人类的祖先。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巨型半身雕塑。

       《瓦拉纳西的大鹏金翅鸟》(Varanasi Garuda):毗湿奴骑在他的大鹏金翅鸟的身上。 
        Garuda:大鹏金翅鸟。Varanasi:瓦拉纳西,位于恒河岸边,印度教的七座圣城之一,据说是“湿婆(Shiva)在几千年前亲自建造的城市”。       史诗《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中,也记载了印度圣城瓦拉纳西。
       在十六大国时代,佛教典籍记载:瓦拉纳西是十六大国之一,Kashi 王国的首都。
       亦即两大印度史诗和佛教典籍都记载了这座圣城。
       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也在这座圣城。       毗湿奴的坐骑,神鸟加鲁达(Garuda)的名字至今仍在很多地方使用,例如:       印度尼西亚国家控股航空公司Garuda Indonesia,加鲁达印尼航空公司,成立于1949年。       公司全称:PT Garuda Indonesia (Persero)Tbk。这个公司被称为“背着国旗飞翔的公司”,因为公司的徽标正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徽。       右图:机身上的神鸟Garuda(加鲁达)。       印度尼西亚的国徽,正是这只神鸟。       印尼国徽的神鸟全称:Garuda Pancasila。       注:Pancasila:两个印度梵语词的组合,Panca=五,sila-原则(意思:建国五原则)。         左图:印度尼西亚国徽。盾牌=建国五原则。鹰爪绶带的文字意思:殊途同归,或联合为一体。       右图:泰国国徽。泰国认为:Garuda acting as the vehicle of Vishnu(加鲁达是毗湿奴的坐骑)。这个国徽形象在泰国各地处处可见,甚至泰国军队和警察的徽章上,都是这只印度神鸟的形象。       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对东南亚直到印尼群岛的影响,长达两千多年,直到今天。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中心独立广场(Merdeka Square),Garuda(大鹏金翅鸟)装饰雕塑。        从上述可见,印度古代文明和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涉及的面积超过中国,涵盖的人口也超过中国总人口数量,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国。所以,我们如果要与其他国家和人民正常交往,这些故事即使是神话或传说也是必须了解的,就像与欧美国家交往必需希腊文明知识一样。             结束语        世界各个地区,几乎都有远古时代的人类起源,人与神的战争,人与人的战争的传说。
       中国有黄帝蚩尤半人半神的战争,周朝灭亡商朝的《牧野大战》等,没有详细文字,仅限口头流传。
       希腊有宙斯兄弟与巨人提坦等神与神之战,神与人的《特洛伊》战争等,并留下《荷马史诗》等记载。
       美国曾经拍摄过多次《特洛伊》战争,也拍摄过多次提坦与宙斯之间战争的改变故事。

       2010年美国《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拍摄现场(此镜头进口时被删除)。
       神话,传说,都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个必然过程。
       印度记载古代神话传说的规模无人可比: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人们有余力和时间思索讨论记载编写大型《史诗》,并且印度使用字母,优于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楔形字,中国方块字等
       两大史诗中,《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和《罗摩王子的传奇》,都多次搬上银幕。
       其中,《罗摩王子的传奇》的故事几乎全部搬上银幕,而人物太多,情节过于复杂的《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的几次电视剧版本,印度只能选择其中部分内容改编成电视剧并出口到欧洲等地。不述。

       各种文明之间,原本就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创造世界纪录28亿美元票房的美国电影《阿凡达》,则是借鉴古代文明的二次文化开发。 
       最后,我们看一看印度最大的一部史诗。       印度的两大史诗的最高潮,分别是两场大战:
       Kurukshetra War (俱卢之野大战)    《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
       Battle of Lanka(兰卡大战)               《罗摩王子的传奇》(Ramayana)
       这两场大战的故事,在南亚和东南亚,流传了几千年:
       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吴哥窟,Battle of Lanka(兰卡大战)的浮雕:。
       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吴哥窟,Kurukshetra War(俱卢之野大战)的浮雕。       这两场大战的具体过程,类似希腊《特洛伊战争》史诗故事:情节复杂,跌宕起伏,人物众多。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俱卢之野大战(Kurukshetra War)中的阿周那与黑天的雕塑。
       两部印度史诗,都涉及印度尼西亚:《罗摩王子的传奇》中,罗摩王子的军队曾到爪哇岛寻找悉多(Sita);《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中,这个神话王朝扩张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屿。但是没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