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招聘信息:"地雷战"不浪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58:18

"地雷战"不浪漫

 

朋友传来一份关于地雷战的资料。小子生也有幸,没有亲历战乱,但对地雷战还是略有所知的。小时候,抱着个小板凳到处赶场看露天电影,对国产片中的所谓“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的故事耳熟能详,敌人的愚蠢和狼狈总是那时枯燥生活中的笑料,几乎没有小伙伴不会背几句“高,实在是高”之类的经典台词。后来央视电影频道将《地雷战》等老片又重放了好几回,已是成人的我虽然仍会被剧情所逗乐,但一丝疑虑也渐渐浮上了心头:如果地雷战、地道战真具有电影所表现出的神奇效力,我们的抗日战争怎么会进行得那么艰苦卓绝?

朋友传来的资料证实了我的疑虑。在一个老抗日根据地,曾经亲手玩过地雷的老乡们提起“地雷战”时的第一句评论居然是:“谁也不待见(即不喜欢之意)那个物件。”为什么不待见?“地雷总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条道咱们男女老少骡马牛羊天天要走好几趟,鬼子们十天半月也不定来一回,你说它炸谁?埋雷的干部也非常难,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头晚上埋,天亮前起出来。每天傍黑后,干部就得挨家挨户问,看看有谁出了村还没回来。直到弄清都回来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来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来后也不敢睡死。因为农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出去干活,所以你得起得更早才能赶在乡亲们之前把雷起出来。有位长辈记得他有一天睡误了,醒来一看天已亮,吓得连鞋也没穿就往村外猛跑,脚被扎得满是血。幸亏那天下雨,没有起早出村的人,才没有出事。而其他村就发生过把早起的农民炸死、把夜里外出请医生的人炸伤的事。摆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时常悬在半空。那时的地雷很杂,有的来自美国、苏联等国。而村里的干部甚至连汉字也识不了几个,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凭个大概就开始摆弄,一不当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里被野兽趟过一脚却没有炸,雷弦已经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时稍碰一碰就可能炸。”

陶醉在“老三战”故事中的我们,总认为地雷战是件杀敌易如反掌很有浪漫色彩的事,而在老乡娓娓如诉家常的朴素话语中,浪漫已无影无踪。

老乡最后下了个判断:整个抗战期间,那一带没听说多少鬼子被地雷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这个初听很不对味的判断与获得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禁雷运动组织的看法惊人一致,该组织曾通过缜密调查用数字向世人证明:地雷杀死的平民远远多于军人。地雷除了对平民具有巨大杀伤力之外,在保护自己不受外敌侵犯上却作用甚微。

宣传地雷战的神奇威力违背常识,多年来我们却依然津津乐道,无非因为在有些人看来,《地雷战》也好,《地道战》也罢,都张扬着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说到浪漫主义精神,似乎还可以略加辩正。在对敌斗争中需要浪漫主义精神,它是以乐观、大无畏、对敌人战略上的藐视为底子的,铁道游击队员在战斗的余暇弹起心爱的土琵琶,这是真正的可贵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然而浪漫主义绝不能建立在把敌人弱智化的基础上,否则那种浪漫只是一种虚幻的、自欺欺人的情绪罢了。在整个少年时代,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同龄人都相信:日本人是“直眼睛”(即只会往前看)。这荒唐吗?一点儿都不,为数不少的抗日题材影片中的日本人不就是这样一种可笑复可怜的形象?把穷凶极恶的敌人漫画化、弱智化,窃以为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歪曲,同时更是对那些浴血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先烈们的不敬。试想一下,当前人历经浴血奋战而换来的胜利变得如此轻飘飘时,当我们的下一代乃至更下一代看到侵略者如此简单地被前辈消灭时,一部创巨痛深的抗日战争史在他们心目中会是何等搞笑!曾经有报道说,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当银幕上出现日本人大肆屠戮的场面时,孩子们居然发出了笑声。其实我们不必指责孩子们全无心肝,实在是因为那些滑稽的、“过家家”似的抗日电影看多了,类似场面已无法唤起幼小心灵的崇高感和悲壮感。

“地雷战”真的不浪漫。昔日躬逢其盛的乡亲没有体会出这种浪漫,等拍成宣传品被津津乐道时,那种虚骄的浪漫会把对历史越来越隔膜的下一代乃至更下一代带向何方,这也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