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咧咪发歌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55:24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复习笔记
单元整合(14——16世纪):
(1)经济上,在欧洲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3)思想上,早期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反神学、宣传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
(4)国际关系上,①世界格局:西班牙、葡萄牙称霸世界时期(16世纪)②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国家开始了海外殖民活动,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5)社会主要矛盾上,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6)科学技术上,近代自然科学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产生
(7)东西方差距上,原来先进的亚洲封建大国,逐渐落后于欧洲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复习笔记
一、新航路的开辟
▲阅读理解两个概念:
什么叫新航路:指从欧洲不经过地中海这一古老商路,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渡过太平洋到达亚洲;或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海上航路。它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支持的,以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为代表的航海家开辟的航路。地位:是欧洲人开始向世界其他部分大规模扩张和殖民的标志,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什么叫扩张时代:指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以完成新航路开辟为开始的标志,以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掠夺亚、非、美洲财富为核心内容的历史阶段。又称“发现的时代”和“勘察的时代”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动力)、条件分别是什么?
(1)原因:
①经济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增大)
②社会根源:“寻金热”的出现(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黄金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的流传)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的出现(指奥斯曼国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原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
④动力:掠夺黄金;传播天主教
▲阅读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段材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是(黄金)
追求黄金,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
(2)条件(并举例说明):
客观:①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的进步③科学技术的发展
举例:①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②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③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海船上装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增④罗盘针已在航海上普遍使用
主观:①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航海家追求个人成功,
2、背写:新航路开辟的大致经过:时间、航海家、航路和路线、支持者(结合教材7页新航路的开辟插图)
(1)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   开辟从(西欧到美洲)的航路   支持者是(西班牙王室)
(2)1497—1498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和达.伽马)  开辟(欧洲经海上直通印度)的航路(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支持者是(葡萄牙王室)
(3)1519—1522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     完成了从欧洲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支持者是西班牙王室 (这次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对哥伦布极其航行美洲的评价:
一方面,哥伦布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他为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了特殊贡献,因而他航行美洲具有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另一方面,哥伦布又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地安人带来了灾难,因而他航行美洲是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商业革命含义、影响:
含义:①贸易范围的扩大:远洋商业活动的频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②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价格革命含义、原因、影响:
含义: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原因: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影响:①对阶级结构的影响:掌握大量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价格革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靠收取地租的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②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以掠夺金银为目的的西班牙、葡萄牙缺乏后劲,以工场手工业和海外贸易见长的英、法、尼德兰后进十足
(3)开辟了扩张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沿着新航路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英、法、荷兰等也接踵而来,殖民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在闭塞的状态,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联系日益加强,在西方殖民者的经济、政治、文化渗透下世界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
(5)科学文化上:证明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迷信,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牙洋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较二者的不同(从背景、目的、性质、方式、影响、结果等方面比较),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①从背景看,西欧在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前夕,商品经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正在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他们还重视技术的革新和改进。而同期的中国仍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并用儒学思想束缚人们以维护君主专制;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远远没有发展到足以震撼封建统治的地步;人们不重视科技②从目的和性质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性质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③从影响和后果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但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的产生未起到直接作用。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也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终止。而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①明朝赏赐式的贸易违背经济规律,缺乏生命力,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终因国力衰退而终止②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③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活动
1、西班牙葡萄牙是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活动的条件
①已完成中央集权,王室支持②地处大西洋沿岸,便于海外扩张③掌握丰富的航海知识
2、殖民活动的区域和特点分别是什么(指出二者异同之处)(结合8页海外殖民插图分析)
(1)葡萄牙:
①区域:美洲:(1500)年,葡萄牙的船队到美洲的(巴西);但扩张的主要方向在(非洲和亚洲):包括:控制控制欧洲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占领了(马六甲)从而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侵占“香料之国”之称的(摩鹿加群岛)、(1553)年入居中国澳门并于(17世纪初)正式取得居住权(鸦片战争)后窃取澳门为殖民地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回归
②特点:在亚洲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同时以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方式攫取大量财富
(2)西班牙:
①区域: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在亚洲,主要是(菲律宾)
②特点:16世纪甘蔗生产、黑奴贸易、疯狂掠夺贵金属是其三大经济来源
二者异同之处:殖民活动的目的都是掠夺贵重金属,殖民掠夺的贵重金属都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不同:地域不同(葡萄牙主要在非洲和亚洲,西班牙主要在美洲)、方式不同(葡萄牙以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方式,西班牙主要是占领殖民地,对殖民地进行掠夺和屠杀、黑奴贸易等)
3、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活动的性质:
封建性质     阅读原因:①这两国是封建主专政,殖民活动是以贵族为主体,殖民目的在于扩大封建统治范围②在殖民过程中,两国在殖民地都推行封建庄园经济,进行封建专制统治③两国把海外掠夺来的财富大多转化为奢侈品,而没有转化为资本投入扩大再生产。
▲西班牙、葡萄牙最先开辟新航路,也获得巨额财富,为什么没有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
二者是典型的封建国家,虽从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而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上,结果很快衰落下去。
4、分析早期殖民扩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对美洲、亚洲、非洲的影响
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如印第安人遭到种族屠杀和罪恶的黑奴贸易等;欧洲人开始对这些地区进行政治的控制和经济的剥削;殖民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2)对欧洲的影响: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世界形势和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①欧洲人开始对美、亚、非开始政治的控制和渗透;②进行经济的剥削和掠夺;③进行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④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阅读理解历史概念:资本原始积累
含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
主要手段:欧洲殖民者通过掠夺殖民地、从事黑奴贸易等,使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转化为资本
影响:①造成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劳动力),②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③另一方面,延缓了亚非美洲的历史进程,给当地带来巨大灾难。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证明资本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文艺复兴复习笔记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时间(14—17世纪);范围(欧洲);发源地(意大利)、扩展地(西欧);实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兴起于意大利?
(1)经济根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3)文化条件: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的古典文化
(4)直接原因: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阅读教材11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段材料,“纱幕”指什么?为什么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神学世界观
因为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的古典文化,因而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发生在意大利,形成了思想解放运动
▲读教材插图,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的但丁)
3、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极其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评价?
核心极其内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的内容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具体说:强调人的可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类)
特点:注重人性,强调个性
评价(两个方面):①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②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③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④但是,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文艺复兴的成就
1、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取得的成就
(1)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极其代表作是:(但丁 ——《神曲》)、(乔托——壁画),其中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是(乔托)。其中《神曲》揭露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乔托的壁画虽仍以宗教为题材,刻画的却是真实的(世俗世界)世界
(2)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诗人和学者是(彼特拉克),他提倡(复兴古典文化)。揭露教会腐化,并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的小说集是《十日谈》,作者是(薄伽丘)。
(3)鼎盛时期的美术三杰指:(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作品分别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
▲结合教材中的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插图,说明其绘画特点
他笔下的众多圣母没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间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的女性
(4)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的桎梏的政治思想家是(马基雅维利),最早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专著是他的《君主论》,他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呼吁君主不择手段地使用权术,巩固自己的权利;教会和宗教应服从世俗政权,成为国家的工具 ),这一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的愿望,对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他还是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和诗人
(5)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其实践成果主要是什么?(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许多以前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星体,证实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6)意大利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 布鲁诺),其理论是(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没有固定的中心,也没有界限,捍卫并发展了“太阳中心说”)
2、写出西欧诸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并阅读作品的内容,找出共同点
英国(2个):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唯物主义思想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
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德意志(2个):伊拉斯谟—《愚人颂》;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型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歌德》
3、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兴起了近代自然科学。
(1)分析自然科学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
①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②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③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④要推翻“地球中心说”的谬论
(2)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①天文学方面:波兰的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德意志的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发现行星沿椭圆型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意大利的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许多以前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星体,证实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分析太阳中心说提出的重要意义:①推翻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②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成为近代科学的开端③体现了反对愚昧、崇尚理性和认识世界的精神,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④有其局限性:因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②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取得突出进展
阅读成就:数学:产生了解三次、四次方程式的方法,代数学中使用文字符号,用字母表示已知数和未知数;物理: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行的三条规律,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动力学的基础
③出现了一批近代科学思想家:如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英国的培根等,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其理论略
(3)分析产生的重大影响:
动摇了神学理论基础;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分析文艺复兴的意义
思想解放的角度: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科学文化的角度:使文学艺术得到空前的繁荣,促进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传播发展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
经济的角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的角度: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发展的特点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末扩展到欧洲各国,16世纪达到顶峰;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崇尚人性,抨击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控制和摧残;是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神学;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就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专题:
近代自然科学又叫实验科学。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自然科学揭开了世界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帷幕,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达到顶峰的标志。19世纪中期后,以电磁学、热力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突破为起点,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为顶峰,人类进入第二次科学革命时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属于第三次科学革命时期。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特征:①开始于天文学领域,并与地理学和航海技术紧密相联②形成了成熟的科学思想、方法,如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③最高成就是牛顿创建的微积分学和力学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心由开始时的意大利转移到英国,17世纪英国的自然科学水平提最高,出现了如牛顿、波义耳、哈维、吉尔伯特等著名科学家④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便捷和迅速。
自然科学革命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①成为工业革命的强大基础和动力②确定了欧洲在技术上的世界霸权地位③为西方人提供了智力方面的优势
▲思考题: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回答
(1)试从经济、政治、自然方面说明这一时期欧洲人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
经济上: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追求货币财富,重商主义思想盛行。
政治上:人文主义出现,主张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启蒙思想产生和发展,批判、否定专制主义和教权
自然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们相信了地圆学说,否定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
(2)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和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各举一例说明。
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品经济意识观念——工商皆本的思想)
思想上:明末清初,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文化上:产生了批判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观念。
(3)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分析同一时期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原因。
①经济上,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上,欧洲君主权利相对弱小,支持工商业发展,以此增强统治实力;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闭关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思想上,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得到解放,追逐社会财富成为潮流,并进而要求政治权利;中国自古以“重农抑商”为经济思想的核心,人们追逐八股,通过宦途,聚敛财富,思想保守。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早起殖民活动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的开辟、早起殖民活动、文艺复兴的经济根源;文艺复兴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文艺复兴中,自然科学的革命与进步,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和科学实验的进步,同时又掀起了早期殖民主义活动,增加了原始资本积累,它们共同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笔记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城乡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原因和表现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第四自然段分析概括)
(1)概述表现:①手工工场的建立②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的建立
(2)分析原因(4个)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的有利地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工场的发展②圈地运动促进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③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④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19页“16世纪英国民歌”一段材料,
(1)材料描绘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描绘了16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情况①规模大,分工细,组织较严密②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③工人劳动时间长,但工资低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②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③圈地运动的开展④都铎王朝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利措施⑤有利的地理条件
(2)民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充实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②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③促进了清教运动④推进了圈地运动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圈地运动——英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它源于社会个体行为,后的得到政府支持;实质是英国传统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出现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羊毛和毛织品的出口量迅速增加,进而使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力丰厚的产业;→→在工商业发达的东南部农村,首先出现了圈地养羊的圈地运动。
(2)产生和发展过程:产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随着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圈地运动迅速高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圈地运动在逐渐得到政府支持下,进一步发展。
(3)结果: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所有制、经营方式的变化);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化为雇佣工人,圈占土地的贵族地主成为新贵族(阶级关系的变化)
(4)实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5)性质:农业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运动,农村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它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实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6)分析影响(注意思维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
①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是“羊吃人”的掠夺史,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农民掠夺的基础上的(非正义性)②对农村来说,瓦解了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③对资本主义来说,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积累、自由劳动力和市场,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壮大了新贵族的力量,后来和资产阶级一起充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因而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关于新贵族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渗入农村)、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质属性(资产阶级范畴)、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生产方式不同)、与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相同点(经济利益)、来源(圈地的旧贵族,有的也兼顾经营工业和商业)、地位(与资产阶级一起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因来源于旧贵族,又资产阶级化,因此具有革命性,有具有保守性)
▲阅读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
中国
英国



开始时间
封建社会早期
封建社会后期
持续时间
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持续了约三百年
性    质
封建掠夺
资本原始积累
影    响
①失去土地的劳动者转化为地主土
地的租佃者,并未使自耕农消失②
没有实现资本与土地结合③土地
兼并是地权的集中,不是土地经营
的集中④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
①转化为雇佣工人,使自耕农消失
②实现资本与土地结合③土地兼并是
土地经营的集中,不是地权的集中④
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对战胜封建势
力,推动历史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相同点
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到造成了劳动者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
都造成了土地的相对集中
(3)分析影响(注意思维角度):
①阶级关系的变化: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      );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兼营工业和商业,称为(    ),二者有共同的(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②政治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逐渐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③思想方面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如萨士比亚戏剧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的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区别:概述16——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1)经济根源: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通过海外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阶级根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3)思想根源: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清教运动,清教教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思想动员作用。
(4)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国王信奉君权神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为镇压起义,1640年英国被迫召开议会。
▲关于清教问题
出现时间:是宗教改革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新教派。
主张:①纯洁英国国教教会,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的教义教规②要求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提倡清净、节俭的生活。
地位:清教教义适合资产阶级早期追求积累资本的生活准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动员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清教的旗帜下进行的,因此资产阶级革命又称“清教徒”运动,它是宗教改革的继续和发展)
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分析曲折的原因
(1)曲折过程:
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掌握政权),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实质反映了什么矛盾?)
②内战阶段(1642——1649年):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经过纳西比、马斯顿荒原等战役打败王党军队,结束内战;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阅读内战插图)
③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克伦威尔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征兵爱尔兰和苏格兰并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
④护国主时期(1653——1660年):克伦威尔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高级军官争权夺利。
⑤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查理二世和和詹姆世二世实行反攻倒算的政策(核心是恢复天主教)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在政治斗争尖锐化形势下,英国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贵族地主和国教上层利益的(  )党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 )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同意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复辟的实质?
直接背景:高级军官争权夺利,造成政局混乱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直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根本)
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或斯图亚特王朝)的妥协
▲复辟政权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统治政策与当时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
⑥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确立
▲光荣革命的原因、目的、方式、过程、发动者、实质、历史地位
原因: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目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方式:宫廷政变的方式。没有流血的冲突,因此为资产阶级津津乐道,称“光荣革命”
过程:辉格党人和部分托利党人发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共同当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1689年二人登上英国王位。
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势力的又一次妥协。(但从背景看,妥协是必要的)
历史地位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②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③从此,英国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英国的改革和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④但是,它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具有一定局限性
(2)分析曲折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他们与封建势力联系密切③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必然会垂死挣扎
2、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的主要表现:
①都铎王朝建立国教②兴起新教徒运动③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④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原因是反对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⑤议会中以清教徒为核心的反对派与国王斗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⑥克伦威尔掌权后厉行清教法规⑦詹姆士二世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⑧威廉和玛丽信奉新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天主教、国教、清教、新教: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占统治地位,宗教改革后,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是英国国教,教会的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宗教改革后期出现了要求纯洁英国国教教会的清教,反映了资产阶级意识。光荣革命后,威廉信奉新教。
3、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长期性、曲折性(几经反复)、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保守性、具有宗教色彩
原因;参考上面
三、结果: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1、解释《权利法案》
背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确立。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限制王权,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
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意义:①政治上,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有利于推动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②从治理国家的角度看,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体现了从人治向法制转化的趋势③经济上,有利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2、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它保留君主,君主的权利受宪法的限制。
3、简述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前提、过程(或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确立的)并简要评价
(1)确立前提:①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的启蒙思想,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②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为其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2)确立过程:①初步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②发展: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作用:参照《权利法案》的作用
评价: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它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思考: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候,中国的政体是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君主专制的强化,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4、背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世界意义:它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三大标志:法制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概述14——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分析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差距:①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中国处在封建制度的衰落时代②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秩序。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缓慢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③欧洲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思想洗礼,中国却在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④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已发展起来,亚洲国家还沉浸在传统科技的总结上西方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霸占世界主要商路,疯狂抢夺殖民地,②破除了思想领域的禁锢③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气氛④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①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③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④闭关锁国,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⑤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禁锢新思想的传播
欧洲启蒙运动复习笔记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
(1)经济、阶级根源: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要求结束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2)科学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们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可以推动人类自身的不断前进
(3)思想文化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直接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2、启蒙运动的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里的反封建斗争,也称为“理性时代”)
3、启蒙运动概况:
(1)时间(17、18世纪);
(2)内容(或特征):①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核心)②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矛头)③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目的)④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理想蓝图)
(▲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最主要的表现是: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3)发源地(英国);英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背会其观点,分析英国成为启蒙运动发源地原因
观点:①霍布斯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观点包括(社会契约的观点,但又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成为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利;无神论的观点,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思想特点是(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有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思)。代表作是《利维坦》②洛克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迎合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观点(社会契约的观点,但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的财产;在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英国成为启蒙运动发源地的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高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需要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模式,来确立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③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果大
(4)中心(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指出思想家的观点,分析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各自的观点:
伏尔泰①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权②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角度来衡量,具有进步意义
▲他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只享有(行政权),三者之间以权利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
卢梭①倡导“社会契约” 论和“人民主权” 说②否定专制王权 ,重视公共意志③主张进行比较平均的分配,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局限。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主编《百科全书》,反映了当时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人才辈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冲击。
(5)传播到(亚洲、美洲等);北美殖民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富兰克林、杰斐逊,观点见教材50页插图)
(6)主要学说: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或民主法制)
二、背会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思想、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起了推动作用,鼓舞了中国、日本等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联系:二者都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相同点:①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现存的思想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冲破旧思想的束缚,资产阶级发动了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抨击的对象都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③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都冲击了旧的思想体系。
区别:(1)从背景看,文艺复兴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启蒙运动则反映了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2)从发源地和影响范围看,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向(西欧)传播,影响范围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英国),发展的中心在(法国),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3)攻击矛头上,文艺复兴批判的是(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4)主要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重在宣传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启蒙运动则强调人的理性和天赋人权的思想
(5)对待神学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还不能公开否定神学,不少作品还借用宗教题材;而启蒙运动中已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向宗教挑战。
(6)从作用上看,文艺复兴使人们的思想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启蒙运动则为资本主义绘制了政治蓝图,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的发展。
总之,启蒙运动是在更高的水平和更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①17世纪兴起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18世纪运动中心转到法国,并达到顶峰,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②思想理论以理性和进步为基本特征;以倡导人权理论和法制思想、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契约等为核心内容③批判对象更直接、更彻底,既抨击天主教会,也批判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④理论系统更具体完整,既有成系统的政治设想(举例?),也提出了自由经济的若干原则(举例?),还有哲学思想和科学主张⑤影响更深远,涌现出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英国两位、法国四位、北美两位)及他们的文章或专著
▲思考:思想近代化(现代化)是世界近代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近代化就已经开始了。14——18世纪,欧洲是怎样进行思想上的近代化的?概括这一时期欧洲思想上的近代化对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发展过程: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抨击教会的腐败;启蒙运动继承了人文主义思想,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并把之发展到用社会体制和法律来维护。
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思考:结合16——17世纪有关英国的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英国在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地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②圈地运动促进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③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④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发展对英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举出16世纪和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对英国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的有关史实。
政治上: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思想文化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等,提出社会契约、分权等启蒙思想。
(3)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你认为这话有道理吗?简述理由。
有道理。  因为: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一会不能限制王权;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的确立,一会权利增强,制定《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一、背景
1、概述革命前法国的经济、阶级关系、思想、财政状况
(1)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2)阶级关系上,社会等级对立严重。分为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特别是其中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要求。
(3)思想状况:启蒙思想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4)财政状况:法国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教材38页插图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农民和特权等级的矛盾,反映了法国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2、结合革命前的上述状况,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2)主要原因:波旁王朝的统治激化了等级制度下的阶级矛盾
(3)思想,启蒙思想的动员
(4)外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5)直接原因,政府的财政危机
(6)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是(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决财政问题),但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还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方式和表决方式),他们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后又改为(制宪议会)。
二、革命过程
▲概述大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到1792年8月),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权利机构是制宪议会(后是立法议会)。措施有八月法令、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对外宣战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到1793年6月)。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权利机构先是立法议会,后是国民公会。措施有土地法令、瓦尔密大捷、成立共和国、处死国王
(3)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793年6月到1794年7月),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权利机构是国民公会。措施有,土地法令、限价法令、惩治嫌疑犯的法令、总动员令反击外来干涉。
▲法国大革命结束后,又经历了热月党人时期(1794年7月到1795年)、督政府时期(1795年到1799年)、拿破仑时期(1799年到1815年),之后,法国历史进入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
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读教材39页攻占巴士底狱插图,指出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时间:1789年7月14日
原因:制宪议会着手制定宪法的时候,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制宪议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原因,可参照前面大革命的原因)
地位:①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因为巴士底狱被视为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②之后,各地纷纷响应,革命风起云涌,国王被迫作出暂时的让步,大革命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③7月14日成为法国的国庆日④为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和改造法国的旧制度创造了条件
(2)背会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议会为改造旧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做简要评价。
①颁布8月法令,内容包括: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局限: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②颁布《人权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作用: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局限: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的“自由”和“平等”,实际上只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这是违反《人权宣言》精神的
▲阅读40页“《人权宣言》封面”插图,图中文件的实质是什么?它所揭示核心内容是什么?概述《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指出其目的,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核心内容:人权和法制
背景:(1)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3)启蒙思想的动员(思想条件)
目的:将资本主义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根本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启示:资产阶级重视法制建设,倡导通过法律手段来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正确的革命纲领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3)阅读教材41页“法国大革命形势”的插图,指出法国的对外战争开始于什么时候?战争初期的性质和主要交战国是谁?指出当年制止外地入侵的主要战役的地点?
1792年4月   战争初期对法国来说,是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1810年后转变为侵略战争性质,也有争霸性质)
初期的主要交战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后来与英国组织的反法联盟作战,主要有英、普、奥、荷、意、西等)
瓦尔密的战役
(4)指出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原因:①君主立宪派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打退国外干涉(主要原因)②在对外战争中,路易十六叛国(直接原因)③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大革命的成果
时间:1792年8月
地位: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最重要的地位),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之后,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掌权
2、吉伦特派统治
(1)概述吉伦特派上台的背景:①经济困难②政治斗争尖锐③外国武装干涉,形势对法国不利④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制度,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2)概述吉伦特派统治时期是如何改造法国社会并将革命推向深入的?
政治上,宣布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决议,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经济上,立法议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劳分配共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外交上,法军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制止了外敌入侵
▲阅读教材41页“处死路易十六”插图,图中的历史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种社会学说?
1792年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决议,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下又组织法庭审判国王。1793年初,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被送上断头台。
它体现了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概述大革命时期权利机构的演变
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3)指出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原因:吉伦特派统治后期,法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的形势,吉伦特派无法将革命引向深入
目的:为了维护和巩固大革命的成果
时间:1793年5月底到6月初
地位:推翻了吉伦特派派的统治,将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
3、雅各宾派统治
(1)概述雅各宾派上台的严峻背景
国外:第一次反法联盟对法国形成威胁
国内:王党暴乱,复辟危险;物价特别是粮食价格飞涨,人民生活困难
(2)背会雅各宾派为了对付严峻的形势采取的革命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做简要评价
①土地法令:内容: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局限:这一土地政策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小农阶层,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保守性造成了后来工业革命发展缓慢,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和劳动力短缺)
也造成了法国农业的落后(对比一下英国的圈地运动)(归纳一下大革命时期法国四个派别的土地法)
(这一土地法令,被列宁称为“用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
②全面限价法令:内容: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作用:这一法令是在日用品价格飞涨的背景下实施的,有利于平抑物价,稳定经济秩序。在挽救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对比新中国初期的稳定物价基础知识)
③惩治嫌疑犯法令:内容:规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监督。并处决很多嫌疑犯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后。作用:这一法令是在王党暴乱、复辟危险严重的背景下实施的,有利于稳定秩序。在挽救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过多,违法了法制的原则,它的消极影响也为后人所批评(比较一下中国建国初期镇反运动的基础知识)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违反资本主义原则的恐怖政策包括:限价法令和惩治嫌疑犯的法令。这些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消极影响也为后人所批评,如打击面过宽才,处决的人太多,而且在恐怖统治下形成一种心态,即当权者利用恐怖手段排斥异己,维护权利,不愿结束恐怖统治)
④总动员令,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大量青年应征入伍。结果,到1793年底,外国干涉军基本被逐出国境。外国的干涉被粉碎
▲读教材40页、42页关于土地问题的材料,概述大革命时期法国是如何改造封建土地制度的?
君主立宪派时期:制宪议会颁布法令,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局限: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劳分配共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公民公会颁布法令,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第一帝国时期: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及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影响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大规模剥夺自耕农的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结果: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法国:以分散土地的办法,建立起小农经济。结果,当时起到了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作用,但从长远看,造成法国农业落后,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劳动力和国内市场,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思考: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改造的成就有哪些?分析法国能够在短期内完成社会改造任务的原因和条件。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改造成就:民主共和取代了封建专制、公民取代了臣民、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原因和条件:启蒙思想起了广泛的思想动员作用;资产阶级和人民结盟,将革命不断推向高潮;大革命前资本主义工商业较为发达;革命前法国社会矛盾激化,改革的基础和形势较为成熟
启蒙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维新变法时期改良派把启蒙思想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宣传革命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也大力宣传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观念。
▲在平抑物价的问题上,罗伯斯庇尔、王安石、中共在建国初期分别采取了哪些不同的措施?各自结果如何?
(1)罗伯斯庇尔时期,国民公会颁布全面限价法令:内容: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作用:这一法令是在日用品价格飞涨的背景下实施的,有利于平抑物价,稳定经济秩序。在挽救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2)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控制市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物价稳定、商品流通和增加政府收入。
(3)建国初期直接措施: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发动“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目的:稳定市场,安定人心。结果:(1)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结束 (直接)  (2)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根本)(3)但是在平抑物价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工商业萧条,中央及时采取了措施合理调整工商业
(3)热月政变的原因、地位
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秩序(根本);雅各宾派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客观);恐怖政策(直接)
地位: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的标志;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的标志;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正常秩序的转折点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结束的标志是(            ))
三、背会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①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②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③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阅读并理解法国大革命的特点:①曲折性。法国大革命的反封建斗争不是一下子完成,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轮流掌权②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在这一时期得到实践③反对国内封建势力的叛乱与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在1792年后同步进行④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大最彻底的革命。革命不但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还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⑤巴黎是全国革命的中心,领导着全国革命发展和变化。如这一时期,影响法国社会政局变化的重大事件,几乎都由巴黎而影响全国⑥资产阶级与民众结盟。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出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发展。
四、拿破仑帝国
▲热月政变后掌握法国政权的是(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1794—1799)在位,之后法国政治舞台上出现拿破仑,(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概述热月党人和督政府在其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尽力维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
2、拿破仑上台执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或发动雾月政变的原因)?指出其夺取政权的事件
原因:①督政府软弱腐败,不能稳定政局和对抗外国干涉②社会各阶层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稳定社会秩序(上台的必然性)③拿破仑的努力和实力(上台的偶然性)
事件: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
3、背会拿破仑执政时期的主要措施?如何评价拿破仑?
对内措施:①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②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③1804年颁《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从法律上保护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④为了培养人才,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对外措施——发动拿破仑战争:①打败俄、普、奥、西等国的干涉,取得辉煌战绩,维护了大革命成果②进行侵略扩张,1810年左右,法兰西帝国盛极一时,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③引起欧洲各国人民的广泛反抗,最终被反法联盟打败
评价:拿破仑建立帝国, 采取措施摧毁了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秩序,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农民的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拿破仑对外战争,前期具有积极意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后期则侵犯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具有掠夺性,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引起法国经济困难,也最终导致帝国灭亡,不值得肯定。
4、阅读教材44页“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插图,
(1)分析图中所表现的欧洲形势及形成的原因
形势:1810年左右,法兰西帝国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大未能征服英国和俄国。
原因:①大革命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组成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②拿破仑上台后,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③拿破仑以其军事才能,一再打败奥、普、俄、西诸国,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2)说明这种形势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及最终结局
拿破伦的对外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引起欧洲民族主义的萌发,招致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拿破伦失败后,欧洲列强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格局。
拿破仑战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5指出拿破仑战争走向失败的几件事,分析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事件①派兵侵入西班牙,陷入西班牙人民抵抗的洪流不能自拔②后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③1813年在德意志的莱比锡与反法联盟的军队决战中失败,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对被法国奴役的各国人民来说,“民族之战”指的是莱比锡战役)④1814年反法联军攻入巴黎,第一帝国覆亡⑤1815年,拿破仑组织百日王朝,又在比利时的滑铁卢会战中失败。
原因:
①拿破仑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为侵略(根本)②经过长期战争的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内因)③遭受法军蹂躏的欧洲各国人民日益觉醒,民族主义萌发,广泛反抗(外因)④侵入西班牙,陷入西班牙人民革命的洪流,后又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在莱比锡决战中失败(直因)
▲练一练:恩格斯在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时说:“为了取得即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又待采集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超出这一目的。。。。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须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789——1791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有哪些?
胜利果实: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宣布取消教会和贵族特权;发布《人权宣言》,指出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天赋人权;1791年制定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2)1793年,法国革命又为什么“远远超出了”1789年的革命目标?
原因:法国面临严峻的形势,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外危机,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的支持;采取恐怖政策,颁布最高限价法和关于惩治嫌疑犯的法令;发布全民总动员令,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
(3)1794——1815年,法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
热月党人和督政府:推翻雅各宾派统治,取消恐怖政策;尽力保护革命胜利果实,维护共和制度,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的统治秩序。
拿破仑: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巩固资产阶级社会秩序;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制定《拿破仑法典》,保护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打败俄、奥、普、西等国的武装干涉,维护了大革命成果。
▲归纳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及巩固:
(1)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①制宪议会在君主立宪派的领导下,运用立法手段,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初步改造:通过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造;发布《人权宣言》,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改造;颁布《1791年宪法》,对国家政体进行改造
②吉伦特派执政时期,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法兰西共和国处死了国王
③雅各宾派颁布法令,摧毁了封建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行恐怖政策,挽救了革命和共和国
(2)成果的巩固:
①热月党人时期,维护了共和制度,保护了革命成果
②拿破伦时期,进行财政改革;颁布《拿破论法典》等法律;同反法同盟国家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复习笔记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1、独立前,北美殖民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概述殖民地经济发展的表现。
原因:大量移民带来了资本、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宗主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高的英国,移植了英国先进的制度;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开发
表现: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生产小麦,南部种植圆经济繁荣
(从不同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壮大,成为独立战争的领导阶级;思想上,是启蒙思想得到传播的经济基础;推动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是(弗吉尼亚),此后大批欧洲移民逐渐移居北美,读“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插图,其中多数是(英国人),也有非洲的黑人奴隶。最终逐渐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统一的民族形成的因素(统一的国内市场、英语成为共同的语言、产生共同)
2、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2)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觉醒
(3)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发展。
(4)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化了矛盾,是直接原因
(5)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是导火线(见插图)
3、阅读教材50页的人物插图,指出北美殖民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并分别指出其观点(举例说明其启蒙思想的运用情况)
富兰克林(要求废除奴隶制,主张实行普选制,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曾发明避雷针)、杰斐逊(相信理性,反对迷信,竭力维护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强烈谴责奴隶制,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
举例:《独立宣言》中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1787年宪法中并没有废除奴隶制,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二、过程
1、阅读教材“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六件大事)(图中指出相应地点)
(1)、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揭序幕)
(2)、之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正式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
(5)、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6)、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2、阅读教材52页“《独立宣言》”一段材料,分析《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概述材料体现的启蒙思想的原则
背景:①北美独立战争开始后,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②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强烈③启蒙思想的传播④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地位: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成为美国的国庆日
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3、北美人民在独立战争中以弱胜强的原因
①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根本原因)②美国军民不畏强敌,顽强抗战;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才能(内因)③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援助(外因)④英国远离本土作战及战略战术的失误等(客观原因)
▲独立战争中法国同美国结盟对英作战的主要原因是(法国与英国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4、阅读独立战争的特点
①双重性: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②组织性:有统一的军队大陆军,有统一的领导人华盛顿,有统一的权利机构大陆会议,有共同的纲领《独立宣言》③曲折性:最终以弱胜强,战胜最强大的资本主义的英国④外援性:有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外援
三、结果:——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概述1787年宪法颁布的政治、思想背景,结合内容评价宪法。
背景:①政治前提: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②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影响
内容及评价:
①确立了联邦制。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如征税、幕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等),巩固了国家政权②确立了三权分立制。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证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进步意义③确立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从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④使美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⑤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国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内容是什么?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等)
2、阅读教材中《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的文字材料,概括材料内容,这违背了〈人权宣言〉中的什么原则?说明了什么?
内容:材料规定了众议院议员的分配和选举资格,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违背了生而平等的原则
说明了宪法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人权和平等,暴露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3、练一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律文献,回答问题
(1)《权利法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哪些愿望?
通过限制王权,控制议会来掌握政权,以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果实,发展资本主义
(2)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概括《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点
都颁布于资产阶级革命前期;都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则;鼓舞了革命力量,坚定了革命者的胜利信心,指出了革命的发展方向等。
(3)你从这三部法律文件的颁布和内容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资产阶级重视法制建设,倡导通过法律手段来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正确的革命纲领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阅读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指发生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始的标志,以英、法、美三国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都经历了曲折和反复,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比较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相同点:①原因相同:都是为掌握政权,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革命②领导阶级相同:三国革命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三国革命中都起了积极作用④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2)不同点:①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雅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②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以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③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环境相对有利,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成为领导阶级,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担负起反对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艰巨任务,人民群众三次将革命推向高潮,使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性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领导,利用国际援助,以弱胜强,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专政的共和制政权。④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四、背会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②结果: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③国内影响:不久,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④世界意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七节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复习笔记
一、  概述拉美独立战争的背景,简述拉美独立运动的发展概况,背会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
1、背会背景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②拉美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独立愿望强烈③启蒙思想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强烈④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⑤美国独立的鼓舞
▲除西班牙、葡萄牙外,17世纪时,(荷兰、英国、法国)也在拉美占据一些地方
2、概况
(1)法属海地独立——地位(揭开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领导人是黑人奴隶(杜桑。卢维杜尔),提出(废除奴隶制);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海地)
(2)西属拉美独立:两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年);1810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西班牙被法军占领);第一阶段,独立运动的中心在(墨西哥),领导人是(伊达尔哥),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于(“多洛雷斯呼声”);1815年独立运动转入低潮的直接原因是(第一帝国覆灭后,西班牙王室复辟,西班牙对拉美殖民地反扑);第二阶段独立运动的中心在(南美洲),领导人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后圣马丁引退,军队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结合独立后的拉美形势插图,指出拉美主要的独立国家
(3)普属巴西独立
3、背会意义:①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②独立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拉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③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二、拉美独立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比较
1、相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都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和压迫,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强烈要求打破宗主国的束缚,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萌发,为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动力;欧洲列强相互征战、相互削弱,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了有利时机
②从过程看,都体现出人民性、艰苦性、长期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以弱胜强,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都历练出不少杰出的领导人物
③从影响看,都砸碎了殖民枷锁,建立了新兴国家,基本奠定了近代美洲国家的政治布局;配合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激励着以后其他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不同点
①经济政治基础不同。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都移植到北美殖民地。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都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形。拉美大都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盛行大庄园制经济,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②独立运动的模式各具特点。北美独立运动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大陆会议;统一的军事力量——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统一的旗帜——《独立宣言》。独立战争期间,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拉美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独立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
③独立运动推动历史进步的程度不同。北美独立战争不但推翻了殖民统治,而且完成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很快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而拉美独立运动虽然建立了共和国,却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资本主义基础薄弱,封建经济和政治独裁依然存在。拉美各国发展迟滞、片面和畸形。
三、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从背景上看①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都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形。②拉美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2)从过程上看①北美独立运动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大陆会议;统一的军事力量——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统一的旗帜——《独立宣言》②拉美独立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
▲17、18世纪,面对欧洲殖民侵略,美亚两洲出现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不同结果:美洲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而亚洲则很多国家失去了民族独立,落后于西方
原因:①经济上,当时的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亚洲各国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②政治上,美洲是由欧洲移民组成的殖民地,政治上具有民主传统;亚洲各国处于传统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政治腐败,闭关锁国。③思想文化上,美洲各地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亚洲各国长期受封建传统的束缚,思想保守,观念落后④国际背景: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为美洲的独立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亚洲各国则不具备这些条件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笔记
▲时间: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有关史实。基本特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中心内容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它们分别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三股潮流:(1)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潮流,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如英法美),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体制(如美国种植园经济、法国七月王朝)作斗争;在封建性质国家里,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国际范围内,摧毁维也纳体系。其具体表现是: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它们不仅改变了国内社会,而且影响了世界面貌,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一阶段,决定世界历史发展趋势、领导世界潮流的是工业资产阶级。(2)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开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成立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这股潮流的突出表现。这个时期,工人运动具有自发性、多暴力斗争和以政治斗争为主的三大特点。(3)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在欧洲,主要表现为民族统一、民族自强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如德意统一运动等,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在亚洲,主要表现为反封建反侵略的亚洲革命风暴。这时,亚洲革命风暴属旧式的民族运动,具有以下特点:①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②都以武装起义为斗争方式③带有宗教色彩
▲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1)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扩展,进入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由农业文明迈入工业文明
(2)政治上,维也纳体系的建立,表明欧洲国家在政治上走向反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尝试,使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一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3)思想上,出现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政治思潮
(4)国际关系上,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世界市场连为一体;西方列强为开拓市场进行殖民扩展,将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5)民族解放运动上,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由美洲移到亚洲,亚洲出现反殖反封的革命风暴。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含义:
又叫产业革命。本质含义(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过程);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发端于(棉纺织业);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扩展,法美开始工业革命,19早期(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前后,陆续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俄、奥、日)。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引起了经济领域、社会结构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的特点:机器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技含量不高;从轻工业部门开始;英国“一枝独秀”,到18世纪末,才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扩展;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的近代化过程开始了
一、英国工业革命
1、背会工业革命的背景(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可能性:①前提(政权、政局):A、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B、政局前提:英国社会稳定,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岛国,外部环境好;内部少动荡)。②经济条件(资金、国内外市场、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发展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手段,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通过殖民扩张(18世纪中期后,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贸易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大量的雇佣劳动力。③科学技术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2)必要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最重要的原因)
2、工业革命的概况
(1)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哪个部门,为什么?
棉纺织业,因为这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更易于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2)英国工业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
(3)指出工业革命在棉纺、动力及交通领域中的重大发明及历史地位。
A、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地位:揭开工业革命序幕;(见教材插图)
B、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地位: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提供了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见教材蒸汽机的插图,说明该发明出现的原因(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风力等无法满足需要)和历史地位(略)
C、1807年美国人制成汽船试航成功。地位:这是交通运输领域中首次使用蒸汽作动力;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试车成功。地位:标志着人类的交通运输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4)进行工业革命的主要部门有哪些?这对英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棉纺、采煤、冶金、动力、交通运输
这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5)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什么?
工厂(原来是手工工场)
(6)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起来。
对中国的影响:英国随之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洋务运动兴起。
(7)简单对比一下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的不同。(提示:从背景、目的、实质、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去对比)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前后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有哪些?
英国、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
(2)概述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指出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因这一时期法国处于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政局比较稳定),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阻碍因素:企业经营分散,中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以及高利贷资本发达,再加上法国政局的动荡等诸多因素(如何阻碍的:这些因素使得法国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
(3)概述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美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及突出成就是什么?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19世纪中期完成。
重要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等。
突出成就: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地位: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是美国南北市场并没有统一);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国内政局稳定;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4))德意志工业革命中的成就有哪些?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有一定程度发展。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5)我们从各国工业革命中得到什么启示?(环境、国内外市场、技术、资源、劳动力等)
①要发展经济,必须有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②发展农业,扩大国内市场③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市场。术④要不断改进新技术、推广新技⑤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条件,发展经济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含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时期最盛行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此时称为“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2)代表人物、代表作: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
(3)产生的根源:是工业革命
(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自由主义的改革和革命运动,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5)结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自由主义思想随之结束。
2、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社会结构方面:A、阶级结构: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政治结构:资产阶级掀起了自由主义的改革和革命运动,最终掌握了政权 ;无产阶级要求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始起来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经济结构:近代城市兴起,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3)世界格局方面:A、政治格局: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B、国际关系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兴起;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4)社会思潮方面: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三股进步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
3、区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①生产力(略)②社会结构(略)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④客观上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消极:①无产阶级遭受着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4、概述工业革命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亚非拉美、中国的影响
(1)政治领域:A、阶级结构: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政治结构:资产阶级掀起了自由主义的改革和革命运动,最终掌握了政权 ;无产阶级要求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始起来同资本家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 、世界政治格局: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2)经济领域: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B、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C、近代城市兴起,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开始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从而取代了手工工场
(3)亚非拉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剧了亚非拉美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兴起;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客观上推动了这些地区和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洋务运动随之兴起,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可能性: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工人运动逐渐兴起)。(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3)思想理论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组织条件: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成立;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进行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必要性:工人运动的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选择: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创建科学革命理论,主要在于:把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前提是: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发展)
2、指出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基本特征,其根源是什么?
1825年、英国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者答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1857年)表明了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因素决定工人运动日益走向(国际化)
3、早期工人运动的斗争形式和斗争目标是什么?表明了什么?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其中“独立”的含义是什么?
早期斗争形式是自发的破坏工厂的机器(人们把这种破坏机器的运动成为卢德运动);斗争目标主要是争取改善经济待遇(进行经济斗争),也有政治斗争
表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识到造成自己灾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19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独立”指:无产阶级开始提出自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不再追随资产阶级。
4、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是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是代表)、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概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发表的历史意义
内容:(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它是科学的理论),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3)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4)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3、意义:(1)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三、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巴黎公社
1、概述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可能性(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3)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进行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必要性: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走向国际化,需要一个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组织
(选择:其中第一国际成立的根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相比,五六十年代的工人运动呈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呈现这一特点?
突出特点:日益走向国际化
呈现这一特点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857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2、第一国际(时间、地点、性质、意义)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中的“新阶段”指什么?
1864年成立于伦敦,它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新阶段"指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更加紧密的结合,并日益国际化了.
(指出19世纪中期成立于伦敦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
3、分析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是什么?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是什么?结合公社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说明这一性质。
(1)背景:①社会主义运动方面: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国际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②国际背景:普法战争③国内背景:普法战争法军惨败,1780年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对外妥协(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郎),对内镇压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的反动政策
导火线:临时政府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
(普法战争引发的革命有哪些?1870年巴黎人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概述1792年——1870年法国政权的演变:第一共和国1792至1804年—第一帝国1804至1814年—复辟的波旁王朝1815至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至1848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至1852年—第二帝国1852年至1870年—第三共和国1870年建立)
(2)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3)背会措施:
①政权建设方面: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还规定工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②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一措施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
4、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①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造成后来财政拮据;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导致孤军奋战。②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敌我力量悬殊;③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法国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和阶级状况决定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相对弱小)(或者: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2)背会意义:①性质: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③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④公社战士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阅读归纳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线索:以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为开动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巴黎公社的革命是这股潮流的突出表现。经历了自发斗争——自觉斗争——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立真正具有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尝试夺取和组织政权等过程。这个时期,工人运动有自发性、多暴力斗争和以政治斗争为主的三大特点
▲阅读并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各阶段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的早期工人运动:①自发的武装斗争②从破坏机器开始③主要是经济斗争,也有政治斗争(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认为是机器)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①工人阶级开始提出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②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三大工人运动仍带有一定的自发色彩,斗争目标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最后都失败了③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19世纪中期的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①有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斗争目标更明确②组织程度更高,规模更大③日益走向国际化
(4)19世纪70年代的工人运动——巴黎公社(这是一次影响较大城市工人起义,将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推向顶点,集中体现了19世纪70年代以前工人运动的所有主要特点):①政治斗争、②暴力斗争(除宪章运动外都是)、③一定程度的组织性、④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总结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标志是《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列宁主义(1903年诞生)、毛泽东思想(七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三个代表。
因为: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理论②马克思主义经过丰富和发展,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④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复习笔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推动力和目的是什么?最终结局如何?指出其中重大的历史事件。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的扩展;根本目的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结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重大事件包括: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1861——1865年)、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分别是1864——1871年和1859——70年代初)、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归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
①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法、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革命斗争和议会斗争的手段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结成反封建的统一战线,通过革命战争,比较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日):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地位。
③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德、意分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了统一大页业,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一、1861年改革
1、概述1861年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A、经济上: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封建农奴制度的阻碍,导致俄国经济原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根本原因) B、政治上:农奴制度腐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俄国出现政治危机。(内因)  C、外交上: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外因)
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分析农奴制度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
农奴生活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没有人身自由,导致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
2、概述1861年改革的内容:废除农奴制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       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的政治地位提高)
(2)农奴得到一块份地,但须高价赎买(农奴的经济地位提高)
▲阅读分析教材中的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一次谈话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直接动机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直接动机:避免革命    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不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
3、简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
(1)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劳动力和市场问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3)局限: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改革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因农奴要高价赎买份地)。
▲当1861年俄国以改革的方式废除农奴制的时候,美国却采取了战争的方式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这就是美国内战。为什么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呢?
二、美国内战
(一)内战的背景
1、  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比较)
(1)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随着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激化了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直接原因:废奴运动的高涨,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3)导火线: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部同盟成立,并挑起内战
(选择: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是:共和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党派是:民主党)
2、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1)美国独立后,领土扩张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结合美国领土扩张插图,概述19世纪美国的领土扩张情况,并分析其本质。
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等手段。
扩张概况:路易斯安那(1803年从法国购得,之后领土扩展到墨西哥湾)、佛罗里达半岛(先强占后压价购买的手段从西班牙夺走)、得克萨斯及包括现在的加利复尼亚和新墨西哥(从墨西哥手中夺得)、俄勒冈(从英国手中夺得),这样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阿拉斯加(1867年从俄国购得)、夏威夷(1898年吞并)
本质:资本主义在北美的扩展。
(2)什么是“西进运动”?历史地位如何?
含义:西进运动是独立战争后美国以广大人民为主体的社会迁移和经济开发运动(西进运动的前提是领土扩张,主体是自由移民,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可理解成这样的步骤:领土扩张——自由移民——经济发展,它是综合运动)
(美国的西进运动与今天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相比,相同点:都是从沿海到内地开发,都是利用西部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能开拓国内市场,国家都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结果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同点:西进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上西进运动是领土扩张、自由移民、经济发展的过程,西部开发的内容是经济发展的过程)
历史地位:(1)对于印地安人来说,是印地安人的血泪之路,但不是主流。
(2)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资源和国内市场,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主流。
(3)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加快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3、指出美国独立后存在的两种主要经济形式极其性质,概述二者的矛盾有哪些?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矛盾:(1)市场问题上: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销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他们还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
(2)劳动力问题上:北方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南方主张扩充奴隶数量。
(3)西部问题上:北方主张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主张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总之,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美国内战和1861年改革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市场和劳动力)问题
4、阅读教材中的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
——林肯1854年的一次演说
(1)根据材料一回答: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什么?
反对奴隶制
材料二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指什么? “房子”指什么?
“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指美国存在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房子”指美国联邦政府
(二)、内战过程
1、美国内战可分成几个阶段,指出其中的重大事件。
①初期北方失利阶段(1861年):
②1862年扭转战局阶段:《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③1863年北方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阶段:标志是葛底斯堡战役
④1865年内战结束阶段:(南方军队投降是标志)
2、分析内战初期在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的情况下,北方仍然失利的原因?这一局面是如何得到扭转的?
背会北方失利原因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②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扭转:①1862年林肯政府采取了顺应民意的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内容略)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略)②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从而战场形势得到扭转
3、背会《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节节失利;民意要求采取措施扭转大局
目的:为了摆脱困境,扭转战局,争取战争胜利
颁布者:林肯政府;时间:1862年
《宅地法》内容及意义
内容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
意义:满足了人民的土地要求,调动了积极性,对扭转战局和保证北方取胜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和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更广阔的国内市场,是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的重要条件之一。
《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内容及意义
内容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意义: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对扭转战场形势和北方取胜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了劳动力和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9世纪美国人在开发西部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这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举措:掀起西进运动;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影响:西进运动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资源和国内市场,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宅地法》的颁布,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和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更广阔的国内市场,是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的重要条件之一。
▲土地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倍受关注的问题,背会英法俄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格宾派将土地分成小块卖给了农民,建立了中小农经济。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狭小,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农奴出高价得到一块份地。解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劳动力、资金、市场问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美国: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了《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扩大了国内市场,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和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背会美俄两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方式,奴隶制的废除对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无条件废除了奴隶制。
俄国: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但是采取了赎买的方式。
奴隶制的废除为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劳动力和市场问题,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背会林肯受到美国人民尊敬的原因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分析美国内战中北方取胜的原因
(1)力量对比,北方的资本主义发达,物质基础更雄厚  (2)人心向背,北方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3)林肯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如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等扭转战局  (4)联邦军队的英勇作战等
(四)背会美国内战的影响
(1)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作用: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3)局限: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美国内战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
▲美国内战的两大成果: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
▲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解决的相同的问题是(劳动力和市场问题)
(五)比较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独立战争、1861—1865年南北战争
1、比较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①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落后生产关系的阻碍②都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③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④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⑤都是广大民众作为革命主力⑥都为资本主义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⑦都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2、比较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①前者的导火线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者的直接原因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②前者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后者则是南方种植园主③前者得到法、荷等国的帮助,后者北方靠自身力量取胜④前者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者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⑤前者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后者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
3、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政治任务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第二次主要是维护国家的统一
原因:在于各自解决的矛盾不同。第一次需要解决的是美利坚民族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第二次要解决的是国内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4、两次革命完成任务的途径和过程有何相同点?取得胜利的相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途径的相同点:最终都是以战争(或军事)手段加以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
过程的相同点: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战场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都经过艰苦斗争,扭转了战局,最终取得了胜利
胜利的相同原因:在于两次革命都是正义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认识: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胜
三、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一)背景
1、背会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
必要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资产阶级要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可能性:(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统一提供条件(2)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可能性:客观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主观方面(俾斯迈推行“铁血政策”和外交才干)
▲德意志统一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统一之前,在德意志各邦中中占有首席地位的是(奥地利),因此,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是(奥地利)
▲分析德意志统一运动为什么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因为(1)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资产阶级相对软弱,(2)德意志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标志是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资产阶级害怕站在身后的无产阶级。因而普鲁士王朝最终承担统一大业
2、解释“铁血政策”
推行者:俾斯麦     针对: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势力   目的:延伸普鲁士势力(主观),实现德意志统一(最终)
含义:为实现德意志统一而采取强硬政策,尤其是武力解决问题
措施:加强对国内局势的严格控制,坚持进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但也不排斥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
评价:(1)促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完成,符合德意志民族要统一的历史趋势,是进步的。(2)军国主义传统也被统一后的德意志继承,德国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俾斯麦认为,要实现德意志统一,对哪些国家的战争不可避免?奥地利和法国)
▲阅读教材中关于俾斯麦言论的“俾斯麦在议会的一次演说”材料
材料一 我将扩充军队,(不管有没有得到议会的支持),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把德国统一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        ——俾斯麦上台前给朋友的一封信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俾斯麦为什么要寻找借口向奥地利宣战?俾斯麦扩充军队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奥地利是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主要障碍
扩充军队的目的是增强军事力量,武力统一全国
材料二  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铁和血”指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含义:暴力或军队
评价:促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完成,符合德意志民族要统一的历史趋势,是进步的;军国主义传统也被统一后的德意志继承,德国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二)、过程
1、概述德意志统一的方式和过程中的五件大事
(1)方式(途径):德意志统一是容克阶级领导的通过自上下而下的王朝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的
(2)排列过程中的五件大事,指出每件事的地位:
①1864年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地位:统一大业开始的标志);②1866年普奥战争(地位:关键性的一次);③1867年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地位:统一了北部诸邦)④1870年普法战争(著名战役是色当战役)(地位:最后一次王朝战争)⑤1871年普鲁士王国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地位:德意志统一大业完成)
▲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联邦是通过(普奥战争),关键性战役是(萨多瓦战役)
▲德意志统一大业完成的标志性事件是(1871年普鲁士王国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2、解释:普法战争
背景:德意志统一运动高涨,法国阻碍了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完成
时间:1870年   著名战役:色当战役  双方:普鲁士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拿破伦三世)
性质:最初是德意志为完成统一大业而进行的战争,对德来说是正义的;色当战役后,战争性质演变,对德来说是侵略战争,对法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结果:法国战败,割地赔款。
影响:(1)对德国来说,德意志统一大业完成;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资源及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必要的资金和资源  (2)对法国来说,普法战争引起了法国1870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割地赔款,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3)对欧洲格局来说,德国成为欧洲强国,法国遭到削弱,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三)背会德意志统一运动的性质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因结束分裂,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民族主义运动(因为其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
(2)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铺平道路(主要是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改变了欧洲国际格局(主要指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四、日本明治维新
(一)背景
1、背会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在政治、经济阶级、外交方面发生的急剧变化,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出现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概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变化:(1)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2)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增加。(经济上的这一变化,成为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也是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3)1853年美国首先侵略日本,西方列强纷纷侵日,闭关锁国政策结束。日本出现民族危机(是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外部因素,阅读教材中“19世纪中期的日本”插图,阅读日本被迫开放的口岸)
运动:武装倒幕运动,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之后进行了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明治维新的背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1)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国家  (2)内忧外患: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变化中说明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3)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4)国际环境:西方各国忙于各自的内部事务
2、解释:武装倒幕
背会原因:(1)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   (3)有识之士感到要实现民族振兴,必须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必要性)
领导者: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倒幕派   主要力量:倒幕派得到人民的拥护和部分赞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   过程及结果: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868年打败了幕府军队,摧毁了幕府统治。不久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
意义: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政治前提
▲分析日本倒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为什么是中下级武士而非资产阶级?(经济、阶级方面分析)
因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部分中下级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
▲日本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成功进行倒幕维新运动,主要原因是什么?就在于部分中下级武士资产阶级化
▲日本明治维新前出现的新地主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农业资本家
▲阅读教材中“19世纪中期的日本”插图,指出倒幕运动四强藩的根据地:长州、萨摩、肥前、土佐
▲阅读教材“大政奉还”插图,并参照教材作以简要解释(略)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明治维新”的含义?
两层含义: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结果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
首要目的是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根本目的是向西方学习,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背会明治维新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A、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废蕃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形式上实现了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平等。
(2)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A、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 B、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军队,准备对外扩张。
(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是核心内容) B、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是如何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
废蕃置县,即废除的体制是(封建领主制),建立的体制是(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这一时期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有哪些人?(林肯、俾斯麦、明治天皇)
▲阅读教材中“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地契证明了某人拥有土地,这一现象反映了日本怎样的土地政策?
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最能反映新兴地主的利益)
▲归纳英、法、美、俄、日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影响如何?答案略
▲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维新领导人大久保利通
明治政府为 “鼓励人民之工业”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还废除了国内关卡和行会制度,修铁路,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等。明治政府政府还由政府投资兴办一些企业又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甚至无偿转让给资本家。
▲阅读教材中的材料
材料一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斧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二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1)材料表明日本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有哪些?
侵略扩张、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略
(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是如何解决“最急迫之事”的?
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阅读认识教材中关于“文明开化”政策的两幅插图:新式学校的插图和彩图22,概述这一时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内容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是核心内容) B、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三、明治维新的结果
1、分析并背会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   (3)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分析并背会明治维新的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积极作用: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对亚洲国家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局限:维新后的日本仍然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因为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四、比较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相同点
①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或者都是内忧外患的背景下)②目的:都是富国强兵,巩固统治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2)不同结果及原因:①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破产。原因是: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因而不可能使国家富强。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洋务企业难以发展;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②明治维新成功,其原因为:见上面,略
2、比较明治维新(19世纪末)和戊戌变法不同
①社会背景方面:明治维新在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戊戌变法在封建旧势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背景下②领导力量方面:明治维新中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力量弱小③具体措施方面:明治维新的措施全面、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没有实施④国际环境上:明治维新时期国际环境有利;戊戌变法时期国际环境不利,帝国主义对中国展开激烈争夺。
▲分析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扫除障碍,加快发展步伐②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
(2)不同点:
俄国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③改革过程中对农民掠夺,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美国①黑人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通过内战取消黑人奴隶制③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印第安人仍受不平等待遇
德意志①分裂割据状态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普鲁士采取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③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是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意大利①分裂割据和外族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撒丁王国通过王朝战争和人民革命的方式实现统一③统一后的封建势力仍很顽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与17——19世纪初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分别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
前者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后者处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2)这两者的革命任务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后者除继续反封建的任务外,主要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3)这两者在结果和影响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诞生了英法美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后者使俄、日、德、意等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
▲阅读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时代特征
①是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开展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在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的前提下,旧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出现这次革命和改革的根本原因。②革命和改革的范围广,涉及欧美亚三大洲。如欧洲的: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美洲的美国南北战争;亚洲的日本明治维新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③多样化: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如:有通过改革的方式(俄、日),通过统一的方式(德意),通过战争的方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美国);B、革命和改革的对象具有多样化特征。如有封建农奴制度(俄)、封建专制制度(日)、也有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德意志、意大利)、还有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美)④革命和改革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的特征。如美国既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又解决了土地问题,还废除了奴隶制度;日本明治维新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德意志统一过程,又是取得欧洲霸权地位的过程。⑤革命和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奠定了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如当今发达的德意日等国,就是通过这次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复习笔记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根源和有利条件是什么?
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急需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有利条件:(1)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2)资本主义各国都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2、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与早期的殖民扩张相比,在目的和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目的: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早期殖民扩张的目的是掠夺财富,积累资本)
方式: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早期扩张的方式是掠夺)
3、19世纪中期,侵略扩张最为突出的国家是谁?为什么?
英国  因为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最强烈
4、19世纪中期,英国海外扩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凭借雄厚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5、19世纪中期,英国完全占有的亚洲国家是(印度),并占领了(新加坡)等地,还不断对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进行侵略;同时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侵入(埃及);还加紧对新兴的(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法国在侵占了(阿尔及利亚)以后,开始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还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着手向(印度支那)进行侵略。美国也参加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侵略活动
6、殖民扩张的结果?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建立。
7、阅读教材中的材料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他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结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殖民地带来灾难性后果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和条件是什么?
根源:工业革命在各国进行
条件:(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轮船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便利了商品输出甚至直接输出资本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时间:19世纪中后期
标志: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没有最终形成的根源在于: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阅读教材“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插图表明什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居“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2)英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和海外贸易巨头的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远洋商业活动的频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②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③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和最广阔的海外市场。④首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⑤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的运用,提供便利条件
3、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含义和组成部分
含义: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联系形成的统一经济整体
包括:通过改革和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含义和初步形成的基本途径:
(1)含义:从经济上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从政治上讲,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从国际关系上讲,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建立。
(2)基本途径:①继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德意俄日等国也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统一等方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统治在全球范围内确立;②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遭受资本主义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归纳并背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拉美的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扩大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扩张,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③20世纪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
▲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东方从属于西方,导致东方国家的屈辱命运。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必须一方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团结斗争,另一方面,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经济竞争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
4、分析并背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来说,是双重作用:A、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同时客观上也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国际关系来说,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B、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阅读教材中材料:“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各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中 “社会革命”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英国在印度的扩张,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说明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在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这对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学习笔记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概况
1、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是什么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激化了民族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是亚洲革命风暴的根本原因);殖民势力又与当地的封建势力相勾结,激化了阶级矛盾;部分有骨气的上层人士,出于爱国心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2、19世纪上半期,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亚洲地区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地;沦为半殖民地的亚洲地区包括(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等国,其中将伊朗沦为半殖民地的殖民主义国家是(俄国和英国)
3、指出亚洲革命风暴的对象、性质、领导、结果、失败原因。
对象: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相结合    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领导:由封建王公或者农民领导(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结果:失败
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4、阅读教材“亚洲革命风暴形势”示意图,分析概括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
(1)属于旧式暴力革命: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是由封建王公或农民领导的旧式起义);带有宗教色彩)  (2)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3)革命范围光:遍及亚洲主要地区(4)革命规模大:有五次大的起义,其中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倒了顶点。(5)具有初步的国际意义
5、指出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五大起义,其中顶点的三次起义是什么?
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三次起义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倒了顶点。
6、在亚洲革命风暴中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的起义是(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也打击了殖民势力。
▲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伊朗的巴布教徒起义为什么都要披上宗教外衣?
(可从农民的时代局限、阶级局限、及宗教的麻痹性等方面分析)
7、概述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
1、指出印度民族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根本原因:英国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激化了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宗教矛盾
导火线:密拉特事件(阅读密拉特事件是怎么回事)
2、指出印度民族起义的首发地点(密拉特城)及起义中心(密拉特、德里、占西)
3、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英国殖民当局统治策略作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
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同时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改变了原来的高压手段)。
因为:印度民族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了分化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1)性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参加的民族大起义。(2)对于印度来说,它充分表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3)对于殖民者来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4)国际影响: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5、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英国方面:采取军事镇压与政治分化的两手策略:下令调回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来镇压印度起义;政治上改变了在印度的统治策略,采用拉拢封建王公的新政策
(2)印度方面:地主阶级叛变,反英同盟分裂
(3)根本原因: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比较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
①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原因是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剥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灾害严重;印度起义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密拉特事件引发了民族起义
②发动方式:前者是拜上帝教;后者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③领导者和主力:前者是农民阶级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后者是封建王公领导的、土兵为主力④斗争对象:前者是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后者是殖民主义
⑤失败原因:前者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后者是英国殖民者采取镇压与分化的两手策略及封建王公的叛变。
▲19世纪初期到60年代,欧洲和亚洲两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总体发展有什么差异?
政治:①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十分激烈,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势力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亚洲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资产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②欧洲列强加紧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亚洲国家日益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不少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③欧洲工人兴起,并走向国际联合;亚洲无产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④欧洲出现带有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新型民族运动;亚洲仍为旧式民族运动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战胜自然经济,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亚洲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个别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已产生,但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欧洲。同时逐渐成为欧洲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上述现象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启示?
东方从属于西方
启示:落后就要挨大,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阅读并整理时代特征:这一阶段主要叙述19世纪70年代到1918年的世界历史,也就是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时期的历史。
(1)在经济领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垄断。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经济发展最快,英发相对缓慢,日俄发展速度较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在政治领域:政治上趋于民主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3)工人运动: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各国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工人罢工的人数增多,规模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流派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裂
(4)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亚洲觉醒,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非洲人民反帝斗争高涨;拉美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以墨西哥革命为典型。
(5)国际关系领域: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输出资本、攫取超额利润成为此时经济侵略的核心;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并最终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不断使矛盾升级,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最终在1914年引发了一战
(6)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主义思潮日益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由自由主义开始向干预主义演变;民族主义思潮得到发展并日益民族化,如:中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笔记
一、背景
1、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前提:国内资金、市场比以前更加充足,列强的全球扩张,又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美、德、意、日和俄等国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或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俄、美进一步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大机器生产和对殖民地的侵略积聚了大量资金。
(3)科技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4)环境条件:国际上基本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国内方面各国政局相对稳定
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滞后的原因
A、从政治前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B、经济前提:自然经济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短缺,基本没有海外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缺少资金等
C、科学技术条件:科技落后,清政府不重视近代科技和教育
D、环境条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国际环境不利等方面去分析
▲中国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制度阻碍及国内太平天国等革命运动形成的政局动荡,客观上延缓了科技革命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滞的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②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③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④长期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⑤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导致左倾错误在60、70年代进一步发展
启示: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要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
二、概况
1、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其重要成就,其中最为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1870年以后
背会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
2、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个领域里的重要发明及意义
(1)背会发电机的发明及意义:
A、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B、意义:(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背会内燃机的创制及重大意义:
A、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B、意义: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3)背会电讯事业的发明及意义:
A、发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B、意义: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4)化学工业的建立:(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燃料等化学产品。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技术,大大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和机器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背会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发明,这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什么关系?
(1)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制成汽船试航成功。地位:这是交通运输领域中首次使用蒸汽作动力;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试车成功。地位:标志着人类的交通运输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2)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
交通工具不断改进,便利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背会:(1)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果更大。(2)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的进程相对缓慢;而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泛。(3)俄日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以吸收和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上述特点中最大的特点是第一点)
▲阅读教材中引自“《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段文字材料,这段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什么不同特点?(答案见上面特点(1),略)
三、垄断组织的形成
1、背会垄断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包括背景、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促进生
产和资本的集中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
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
原因是:资本家占领市场维护利润的需求;垄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结果
▲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该领域的垄断组织是(卡特尔、辛迪加)等,后来又深入到
(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垄断组织的时间是(19
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最先出现垄断组织的工业是(新兴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
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垄断程度最高的国
家是(美国、德国)。垄断组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阅读下列内容:卡特尔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为垄断商品(销售)、获
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订立的协定;辛迪加是指资本主义企业间关于(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
原料)的协定;托拉斯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而成。
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失去独立性
2、背会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评价:生产力的标准、一分为二的观点)
(1)经济上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B、使
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一定
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C、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体现了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积极方面)
(2)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
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消极方面)
(3)外交上: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
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消极方面)
(4)社会关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
▲阅读教材图片“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漫画,图片反映了什么?
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
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3、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的影响
(1)对经济领域的影响:①生产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组织: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企业间竞争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组织产生③经济结构:工业化社会建立④随着
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对政治领域的影响:①随着垄断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控制垄断
组织的大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
益的代表者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了新发展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
(3)对殖民侵略的影响:①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
扩张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4)对世界格局的影响: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发展
(5)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救亡运动高涨,掀起了戊
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比较下列两次工业革命简表: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生产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进而到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包括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显著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经济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人类从
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
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建立
各行各业垄断组织形成
社会关系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生产和资本集中,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
国际格局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形成
对中国的影响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③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
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政治舞台③救亡运动高涨,掀起了戊戌变
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复习笔记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高速发展,但不平衡
▲背会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三种类型:
①经济发展迅速,以美德为主;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以英法为主;③经济发展较快,但同时保存大量封建残余,以俄、日为主
一、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1、美国:
(1)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美国的经济地位和经济结构
地位: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结构: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2)分析并背会美国这一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②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③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和更广大的国内市场  ④内战后的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的涌入  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
(3)、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是什么?帝国主义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是(托拉斯),表明了美国集中程度特别高。
美国帝国主义特征是(托拉斯帝国主义)。因为美国集中程度特别高(或者因为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
▲与19世纪中期比,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原因是(要点:西部、内战后政局、欧洲资本)
2、德国
(1)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在(1871年完成统一)后,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领先地位。
(2)分析并背会这一时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政局也相对稳定  (2)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得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3)作为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思考德国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共同因素:在政局、国内市场、资金、资源、技术方面都有各自的解决办法)
(德国重工业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军事工业,最大军工厂是克虏伯工厂,农村中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发展)
(3)、向帝国主义过渡时,德国发挥重要作用的阶层是什么?德帝国主义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容克)(即保留很多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是德意志帝国右翼势力的支柱)。德国被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因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精神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
▲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归纳、理解并背会)
①两国都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前提: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德国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②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条件:美国有欧洲剩余资本的大量涌入,德国主要是获得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
③都有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
④采用新技术方面:两国都是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容易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⑤都有统一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使国内市场统一;德国统一大业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二、英法经济的缓慢发展
1、英国:
(1)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世纪中期,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①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赶上和超过。②尽管英国工业在世界上还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造船业)和(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③但却失去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2)分析并背会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使国内发展工业的资金相对短缺。②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资本家宁愿把资本输往国外,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③▲说明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广大的殖民地,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英国宁愿将大量的资金投往殖民地,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国内发展工业的资金相对短缺,技术落后,限制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罗得斯1895年的一次讲话”,材料说明了什么?
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重要作用
▲英国两大基本国情(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的原因(     )
(3)、英国帝国主义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英国被成为(殖民帝国主义 )  因为: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其意义在于掌握殖民地也就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
2、法国:
(1)指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的经济地位
①工业生产还有一定发展,②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德后面,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
(2)分析并背会这一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小②小企业: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③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中的失败和割地赔款,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④高利贷资本发达:垄断资本家还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生产领域;投资国外远远多于投资国内。
▲法国的四大国情(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普法战争、高利贷资本发达)
▲与19世纪中期相比,这一时期阻碍法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因素是(普法战争)
▲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共同因素(在资金、技术方面有共同的因素)
(3)、法国帝国主义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法国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因为:法国是欧洲的高利贷者,每年收取巨额利息。
▲结合史实说明并背会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共同原因
①技术方面:两国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又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②资金方面:大量资本投在非生产领域,后者大量投在国外
三、俄日经济的发展
1、俄国
(1)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分析原因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完成,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②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
(2)阅读教材中“19世纪后半期残破的俄国农村”图片,分析俄国仍落后的原因。
①经济原因:国内缺乏资金,俄国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的贷款。
②政治原因: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都被贵族地主把持沙皇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利
③历史原因:改革不彻底,封建主义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3)、俄国帝国主义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俄国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因为:俄国封建势力很强大,沙皇政府又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
2、日本
(1)分析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对中国的掠夺,尤其对中国资金和资源的掠夺 ④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市场和原料产地⑤政府的保护
▲(官办的八幡制铁所),是日本第一个大型的冶金企业,其经费部分来自甲午战争后的在中国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历史地位:它的创立,为近代日本的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2)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夺取市场的手段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其他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而日本更多的运用军事手段。
因为:日本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因素,日本帝国主义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竞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不利因素?
(3)日本帝国主义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呈现这一特征?
带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义
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而是更多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俄日经济发展较快,但有保存大量封建残余的原因是什么?
两国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都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分析并背会19世纪末20世纪机初,资本主义各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及启示
态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成果应用于生产。面对这一机遇,美德日等国积极采用新技术,建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却不同:英国由于殖民地广阔,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采用新技术,不愿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法国由于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造成农业生产技术的滞后。所以,两国的发展速度缓慢了,被后起的美德超过
启示:一个国家、民族要保持领先地位,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加强科研开发;重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使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重视引进最新的科学成果,并为我所用;抓住机遇,才能加速发展。
(4)、解释:大陆政策:
根源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困难)
中心:征服中国
征服中国的第一步:征服朝鲜
▲背会侵略朝鲜的过程:①打开朝鲜大门:事件是1876年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②加紧控制朝鲜:事件是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③把朝鲜变成实际的殖民地:事件是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胜利,在美国的支持下,日俄签定《朴茨茅斯和约》。④正式殖民地:1910年日朝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朝鲜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列强从中获取了什么特权?
是1876年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以武力迫使朝鲜签定的《江华条约》
日本从中获取了通商权和领事裁判权(朝鲜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日俄战争
(1)原因: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2)时间、地点:1905年、在中国东北   (3)结果:1905年日俄签定《朴茨茅斯和约》,朝鲜成为日本实际的殖民地,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分别被俄日控制了  (4)本质:是两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四、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1、“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发生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或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或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是国际垄断集团形成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2、“列强对世界瓜分”的结果是什么?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具体表现为: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拉丁美洲初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3、背会:“列强对世界瓜分”的评价?
(1)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具有积极意义。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给当地带来灾难;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思考:世界是如何一步步从隔绝走向密不可分的整体的?
提示:新航路开辟后,隔绝状态被打破;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4、这一时期,在亚洲进行侵略的国家主要有(英法俄德日),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是在(19世纪晚期),对拉美进行经济渗透的最主要国家是(英国),进行政治干涉的最重要国家是(美国)
第三节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复习笔记
一、亚洲的觉醒
1、归纳亚洲觉醒的背景(原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
(2)亚洲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根源)
2、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亚洲觉醒有哪些新特点?呈现这些新特点的根源是什么?
新特点:(1)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同盟会、国大党等)  (2)有新的阶级力量参加: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印度1908年孟买罢工)   (3)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4)性质看,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开始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二、亚洲觉醒的概况
1、背会亚洲觉醒的标志和其中的重大事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亚洲的觉醒
重大事件包括: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朝鲜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潮指的是(义兵运动),导火线是(日本强迫朝鲜解散军队)
2、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概况
领导:(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主张: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中以提拉克为代
从53页开始
表的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斗争形式:运用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高潮的标志是: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1)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前者是封建王公起领导作用,土兵是起义的核心)  (2)无产阶级自觉的参加了斗争  (3)运用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前者是武装起义)
(4)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亚洲觉醒的一部分(前者是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运动,是旧式民族运动)  (4)发生的时代: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亚洲觉醒的主要类型: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的起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朝鲜的义兵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及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亚洲风暴和亚洲觉醒
相同:①背景和任务: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兴起的,都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②性质:都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③影响:都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积累了革命斗争的经验,都相互支援
不同:
①背景方面:A、所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前者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后者处于垄断阶段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手段不同:前者时期资本主义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时期资本主义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本国的发展水平不同:亚洲风暴时期,各国国内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亚洲觉醒时期,亚洲国家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有了实现近代化的纲领
②性质方面:前者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后者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③领导力量和参加者:前者领导力量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后者更多的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参加了斗争
④斗争方式:前者武装起义,后者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结合,呈现出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⑤结果方面:前者基本上被镇压下去,后者虽最终归于失败,但传播了民主思想,并有一定成果(如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等)
⑥地位方面:前者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后者开创了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亚洲各国作为一支独立的反帝斗争的政治力量登国际舞台,为后来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中突出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的时间、领导、结果如何?
事件
时间
领导
结果
主要形式
埃及的抗英斗争
1882年
阿。阿拉比
由于官僚地主集
团背叛失败,埃及
成为英国事实上的
殖民地
武装斗争

武装起义
苏丹的马赫迪
起义
1881年,
持续近10年
穆罕默德。艾
哈迈德领导,
进行“圣战”
起义失败后,英国
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
斗战争
1895年—
1896年
国王孟尼利克领
导个阶层抗战
胜利,意军承认埃
塞俄比亚独立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背景是什么?(概述拉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A、独立战争后,拉美国家普遍取得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但没有铲除封建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  (2)政治上,形成考迪罗体制,即大地主的独裁专制制度 (3)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仍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B、在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下,拉美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总之,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2、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突出事例是什么?(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成果是什么?(推翻了反动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制定了1917年宪法(最重要));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迪亚斯的反动统治)
3、概述墨西哥1917年宪法的内容及性质
内容:(1)(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  (2)国家有权利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  (3)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   (4)还有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4、墨西哥革命和辛亥革命两大成果:1917年墨西哥宪法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这就使旧式的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运动,演变为新式的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或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和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如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趋势看,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以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朝鲜义兵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都属于旧式民族运动,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则属于新式民族运动,新式民族运动占主导地位。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一)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
1、19世纪晚期,巴黎公社失败后一度处于低潮的欧美工人运动又逐步走向高潮,概述其历史条件和表现
历史条件:19世纪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条件),各国工人人数猛增(阶级条件)
表现:(1)罢工运动的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3)(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等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建立起来  (4)第二国际成立
2、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工人运动相比,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1)内容上看,由政治斗争转向经济斗争为主   (2)斗争形式上看,由暴力斗争转向合法斗争为主(因为具备了合法斗争的历史条件,即欧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对稳定完善)(3)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的组织性加强。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
(二)、第二国际
1、概述第二国际(时间、地点)建立的历史条件
时间:1889年   地点:巴黎
历史条件:
(1)19世纪晚期,国际工人运动高涨①阶级基础: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罢工次数多,规模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③组织基础:一些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建立 ④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帮助
(2)处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2、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是(1889年7月14日的国际社会主义者巴黎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重要决议是(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
3、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它与第一国际相比,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它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主要因为: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前者处于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的历史条件下;后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建立的,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起来。
4、第二国际的活动方式是什么?
第二国际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
它通过的决议包括(阅读):(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反对战争和反对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觉)等问题,这些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5、了解:第二国际的斗争及结果
第二国际从建立起,内部就存在着各种派别,恩格斯逝世后,围绕着对(修正主义)的争论,第二国际内部形成左中右三派,三派代表人物分别是(左派以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沙.卢森堡为代表;中派以德国的考茨基为代表;右派以德国的伯恩斯坦为首,包括俄国的孟什维克),结果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中占上风。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因(政治上的分裂)而陷于破产
6、了解:什么是修正主义?其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是什么,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德国的伯恩斯坦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它已经过时,应予以修正,故称修正主义。
其主张是:A、手段上看,通过议会斗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反对武装斗争;B、目标上看,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放弃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其实质是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条件:首先,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改变了统治策略,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其次,各国工人政党在长期的合法斗争中取得一些成果,第二国际党内许多领导人认为通过和平改良途径和议会斗争无产阶级也能取得政权;不少工人政党的领导者担心失去优厚的经济待遇和优越的政治地位,尽量避免同资产阶级的激烈对抗。再次,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扩大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人群众更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
1、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或)
客观条件:(1)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思想理论条件: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3)组织条件: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主观条件:20世纪初,列宁做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
2、列宁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历史地位
时间、1903年   标志: 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
地位: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这次大会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从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背景
1、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激烈斗争引起的。(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退居第三,新兴的美国跃居第一,后起的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与老牌的英法俄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复杂(基本矛盾有三对: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
(3)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因为德奥借机发动了战争)
2、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基本矛盾有哪些?矛盾的实质分别是什么?矛盾的根源何在?
基本矛盾三对: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俄奥矛盾的实质是争夺巴尔干
英德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英德矛盾的焦点是: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
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概述上述三对矛盾是如何演化的?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或者:概述帝国主义两大集团的形成及后果,两大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演化:(1)德奥同盟:在俄奥矛盾问题上,德国支持奥国,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建立了针对(俄)国的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意大利由于在同(法)国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于1882年加入德奥同盟,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共同敌人是俄法。(3)法俄协约: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俄结盟。这样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它也是向三国协约迈出的第一步   (4)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俄关系,在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定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这意味着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最严重后果:两大集团激烈争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两大集团的形成,表明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激烈)
4、一战的战火首先在巴尔干点燃,分析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
(1)巴尔干半岛长期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这里民族关系复杂  (2)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3)俄奥英德等大国插手巴尔干事务(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它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独立,英国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德国在巴尔干的问题上支持奥国)
5、19世纪末针对欧洲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英国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后来这一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一问:“光荣孤立”,不参加军事集团。
因为:A、英国认为凭借自己的实力,没有盟国也能保证自己的安全。B、目的:利用两大集团互相牵制,便于扩展殖民地
二问:后来,20世纪初,英国放弃了这一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定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因为:A、英国自身的经济地位下降,被德国赶上和超过  B、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C、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保证自己的安全,调整同法、俄的关系。
▲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最基本因素和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形成了“三、二、一”格局,即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两个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个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影响国际关系的最基本因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影响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国家利益的得失
二、大战的概况
1、指出一战爆发的时间、地点、开始、交战双方
1914年   巴尔干半岛  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选择: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厉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2、分析大战的性质
(1)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2)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之所以说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是A、战争目的是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战B、从战争起因上看,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争夺的直接结果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3、了解大战的进程
阶段(时间)
欧洲战
场战线
作战双方
重大事件
结果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英法比对德
马恩河战役,
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
东线
俄国对德奥
俄军在东线进攻
第二阶段
1915_1916年
1916年是决定性一年
西线
英法比对德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东线
俄国对德奥
俄军夏季攻势
海上
英对德
日德兰海战(英军仍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第三阶段
1917_1918年
1917年美国参战;
中国等也相继投入战争,
协约国阵营增加到27个;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出战争。
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选择题: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西线),西线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其中粉碎德军速决战计划的战役是(马恩河战役)
4、概述一战的结果和影响
(1)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它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它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等帝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告解体。
(3)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4)客观上也促进了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5)国际关系方面: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科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