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顺口溜说说: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定位 高效能推进 为把宜良建设成为昆明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02:28
在中共宜良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


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定位 高效能推进

为把宜良建设成为昆明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宜良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1月20日)

张之亮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县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工作,审议《中共宜良县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研究部署2011年乃至“十二五”工作,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住新昆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机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推进,为把宜良建设成为集高端产业、厚重文化、精致空间、优质环境、清新生态、品质生活于一体的昆明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

一、攻坚2010、拼搏“十一五”取得巨大成就,为建设昆明东部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咬定目标,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完美收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实力宜良”取得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6.1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5.8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6.4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1.5亿元,年均增长45.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308元增长到2010年的5890元,年均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600元增长到2010年的18400元,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9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4亿元,年均增长2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8:29.3:41.9。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快速推进“一园六片”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全县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0.36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8.3亿元,年均增长13.9%,形成了建材、能源、冶金铸造、化工、农特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

(二)“活力宜良”迈出新步伐。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引进实力强、环保型、产业关联度高、税收贡献大的企业,招商引资和融资工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连续5年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2010年实际到位市外内资25.66亿元,外资1239.8万美元,融资16.11亿元。“十一五”期间引进外资项目11个,实际到位外资5250.9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14个,实际到位内资83.3亿元人民币;打造融资平台5个,融资31.61亿元,储备土地5945.46亩。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汇东路、学府路、东城大道、书苑路、纬一路、客运站片区等市政道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红狮水泥、金珠水泥、县城二级客运站、县城垃圾处理厂、海马箐水库、宜九二级公路、万人体育场馆、南盘江景观打造暨综合治理、千亩人工湖、乡鸭湖、小狗公路改扩建、金泽苑、良城五星级大酒店等项目快速推进。一大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建设和投产,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民富宜良”谱写新篇章。坚持“三化”化“三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29亿元,增长10.4%;全县产粮16.87万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3%。推进农村公路路基改造、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和通达工程建设,狗竹公路修复工程快速推进,311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大力实施土地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完成县乡客运站建设11个,渡口改造4个,农村客运公交实现一体化,小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鸭系列产品交易市场和花木交易市场的项目申报。优质米、冬早蔬菜、青蚕豆米、甜脆豌豆、甜玉米、花卉、烤烟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新增花卉苗木面积6400亩,建设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

(四)“和谐宜良”收获新成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投资3.6亿元,建成38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启动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6亿元的宜良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宜良一中、宜良二中连续七年荣获昆明市高考综合质量优秀奖,2010年高考高分段人数、重点率、上线率突破历史最好成绩。宜良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学校。宜良职中创“国重”完成市级评估。积极开展“爱心助你上大学”活动,累计筹资153万元,资助418名贫困大学生;科技工作成绩突出。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6项,在全省率先推行乡土绿化苗木研究开发工程,全力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力度,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建、改扩建133个村卫生室。完成“数字乡村”及全县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139个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工程,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9.5%,电视覆盖率达98.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投资1.2亿元建成廉租房1528套、经济适用房166套。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以内;全面实施殡葬改革,大力推进“三沿五区”整治工作,新建公益性公墓24个,建成社会救助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明显;平安宜良建设全面推进,坚持现行命案全破,治安满意率达99.7%;各乡镇成立综治维稳中心,连续三年创建为省级平安县和省级先进平安县。

(五)“环境立县”取得新突破。旅游业取得快速发展,九乡风景区实现扩容提质,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岩泉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柴石滩水库、三脚洞、马蹄河等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2010年旅游文化花街节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合作,同时举办两个节会,使旅游文化花街节成为集旅游、文化、商贸、会展、艺术等为一体的大型节会。大力推进“四创两争”和“四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推进森林宜良建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林政资源管理成效明显,森林公安建设得到加强。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绿化造林完成14180亩,绿化覆盖率达42.7%,县城绿地率达3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综合改革,完成撤乡并镇、撤乡设镇及乡镇区域界限重新划定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责任追究、限时办结、并联审批等制度,行政审批事项由226项精简到63项,收费项目由90项精简到67项。完成6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112个为民服务站提质工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成果倒逼法、限时办结制和“一把手”责任制,打造“三最四低”发展软环境。

(六)“花乡水城”展现新面貌。以县城常住人口五年倍增和“四创两争”为切入点,以建设“小城之美”和宜居宜良为出发点,以打造“花乡水城”和昆明东部新城为目标,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将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由原来的8平方公里调整为22平方公里;南延北展,东拓西扩,城市开发建设“四面开花”,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7.2平方公里扩大至2010年的10.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2007年的6.2万人增加到11万人,城镇化率达31.6%。县城规划建设20层以上高楼177幢,目前已建成22幢、在建32幢。大力实施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完成玉泉广场、时代广场、万家凹生态公园、园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万人体育场馆、千亩人工湖、南盘江景观打造稳步推进;新建、改造城市主干道10条,全长7656米,城市主干道通达面积20平方公里。各乡镇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市政道路、环境绿化亮化、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设施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日益增强。

(七)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抓好科级干部异地培训、公务员都市经济培训等干部素质教育培训活动。举办学习考察心得报告会、省委“三个一”演讲大赛和读书心得交流报告会等思想教育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以“读好书、求新知”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2010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科级干部在线学习,建成2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47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7个乡镇全面实行党代表常任制。顺利完成第四届村“两委”换届工作,村级党组织和村小组党支部全部实现“公推直选”。全面实施“云岭先峰”工程,以“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为目标,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2006年,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选拔4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3名局长及县委办、县政府办正科级副主任等职位人选;2007年提拔任用乡镇干部15名、机关干部40多名;2009年面向全省公开选拔6名副科级干部,制定并推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办法;2010年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认真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法规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开展千名客商评价软环境、行风评议、勤廉公示、村民评村官等活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全面完成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县在争先进、树典型、出亮点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县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备选县、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获得国家部委表彰奖项27项,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奖项29项,获得省级部门表彰奖项59项,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奖项83项,获得市级部门表彰奖项258项。

回顾宜良“十一五”的五年,可以说,是宜良人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五年,是宜良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五年,是宜良人埋头苦干、加快发展的五年,是宜良人奋起直追、重振雄风的五年;总结宜良“十一五”的五年,可以说,是宜良政通人和的五年,是宜良经济跨越发展的五年,是宜良社会长足进步的五年,是宜良民生大幅改善的五年,是宜良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的奋斗伴随着艰辛,今天的成就凝结着智慧。宜良今天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四班子集体领导、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大力帮助,离不开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的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良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项目总体质量不高,科技含量高、投资总额大的项目比较缺乏;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压力日益突出;对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得不够深,预见性不够强;一些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还未得到完全落实;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缺点和不足,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审时度势、登高远望,深刻分析建设昆明东部新城面临的环境形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宜良的定位,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了把宜良建设成为昆明东部新城的战略目标。面对新的目标任务,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观世情、察国情、看省情、知市情、熟县情,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充分认识到宜良正呈现出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文化事业进入发展期、社会建设进入转型期等新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把握好加快建设昆明东部新城面临的优势、机遇和挑战,科学定位“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建设昆明东部新城具备“五大优势”。一是区位交通优势。宜良距昆明主城区仅45公里,距昆明未来行政中心呈贡新城仅20公里,处于滇中经济区,是云南通向沿海和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昆明通往滇东南的交通要道。昆河铁路、南昆铁路、昆石公路等横穿全境。随着新昆明“四环十七射”、城市轻轨、地铁等交通网的构建,随着新昆明东绕城高速公路(四环路)通过宜良坝子,宜良将形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资源人气优势。宜良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地热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人口资源,具备了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基础性资源。在新昆明建设的四个辅城中,宜良人口最多、人气最旺、发展潜力巨大。三是生态环境优势。宜良气候温润、水域宽广,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城市环境、人居环境优越。四是现实基础优势。经过长期发展,宜良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综合体系,基本具备了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发展条件。五是蓄积后发优势。近年来,我县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城市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商贸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必将对建设昆明东部新城产生强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二)建设昆明东部新城面临“五大机遇”。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带来的关税减让、政策优惠等,将为宜良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难得机遇。二是打造滇中经济圈带来机遇。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提出了要培育滇中经济圈,实现滇中一体化,促进滇中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跨越。宜良地处滇中,将成为未来云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财税体制改革带来机遇。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将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带来难得机遇。四是“两强一堡”和新昆明建设带来机遇。省委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宜良作为昆明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以及连接沿海城市的重要节点,在新昆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中,宜良是四个辅城之一,属重点建设的昆明新区,是昆明城镇网络体系的重要圈层,这极大地提高了宜良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空间。五是产业大转移带来机遇。当前,全国、全省、全市呈现出产业大转移的态势,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一线城市产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一些大企业、大品牌为了寻找新的原料、节约成本、扩大市场,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宜良区位良好、资源富足、环境优越,我们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对于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产业转移,要咬住不松、盯紧不让、抓住不放。

(三)建设昆明东部新城面临“五大挑战”。一是阳宗海托管带来挑战。在汤池被托管后,宜良失去了原有的产业优势和大量的自然资源,电力、煤炭、旅游等产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面临再建新支柱、培植新税源的艰巨任务。二是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四紧”带来挑战。当前,由于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趋势,国家货币政策已从宽松调整为稳健甚至适度从紧,导致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我们作为一个建设用地明显不足、财政自给相对较弱的县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财政资金只能保运转,加大投入压力较大,重大项目县级配套资金落实较难。“十二五”期间,我县将面临举债和还债双重压力。三是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带来挑战。在可利用资源呈边际递减的情况下,为争取加快发展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各市县区在招商引资、土地指标、新上项目、投资环境、人才技术等方面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四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带来挑战。近年来,我县城市发展速度迅猛,但是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不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建设昆明东部新城就是一句空话。五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不足带来挑战。我县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比重较高,工业发展严重不足,服务业发展不快。要建设昆明东部新城,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

三、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建设昆明东部新城,要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按照“123456”发展思路,即以跨越式发展为发展模式,以打造花乡水城和实现富民强县为发展目标,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为发展基调,以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开发为发展重点,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为发展战略,以着眼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商贸旅游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发展民生化、环境生态化为发展主线,着力打造实力东城、活力东城、宜居东城、品质东城、生态东城、和谐东城,切实把宜良建设成为集高端产业、厚重文化、精致空间、优质环境、清新生态、品质生活于一体的昆明东部新城,把昆明东部新城建设成为“城在花中卧、水在城中流”的“花乡水城”,建设成为立足昆明、辐射云南、面向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美食王国、休闲天堂”。

(二)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度决定视野,眼界决定境界。要登高望远,把宜良放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大坐标中去审视和考量,大境界、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谋划昆明东部新城发展道路,实现从传统“县城”思维到现代“城市”和“都市”思维的根本转变。二是要坚持大思路指引、大战略牵引。思路决定出路,要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视野去谋划昆明东部新城建设。从全局来看,就是要切实贯彻“123456”发展思路;从新型工业化来看,就是要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从农业产业化来看,就是要大力发展“五彩产业”;从县域城镇化来看,就是要加快构建城镇化体系。三是要坚持大改革带动、大开放推动。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昆明东部新城的不竭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快昆明东部新城建设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协作化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四是要坚持科学化指导、特色化引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切实创新发展观念,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管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五是要坚持有步骤实施、分阶段突破。建设昆明东部新城,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实际、前瞻未来、稳步推进。“十二五”是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重要时期,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实现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综合体系,实现宜良由“县城”到“东城”的转变。

(三)开局目标。

1.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2.“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

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四、良好起步、强势开局,全力加快昆明东部新城建设步伐

2011年是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开局之年和起步之年,同时也是机遇之年和开创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推进,确保“十二五”良好起步,确保昆明东部新城建设强势开局。

(一)加速提升新型工业化,加快昆明东部新城建设步伐。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大招商、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推进大项目、培育大品牌,加速新型工业化,把宜良建设成为滇中最具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兴工业强县,继续巩固省内建材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地位,建成省内高附加值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基地。

一是坚持大招商,推动新型工业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市场化招商机制,把综合招商与专题招商、政府招商与企业招商、专业招商与中介招商、境内招商与境外招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产业招商,变“单一项目招商”为“链条整体招商”,注重引进产业配套项目,形成带动辐射效应。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招才引智转变。要进一步加强投融资工作,整合资源,撬动民间资本,提升融资能力,完善融资平台,完成融资指标任务。

二是打造大园区,支撑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是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全力实施“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把园区打造成为现代城市新片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富民强县主力区、昆明东部新城先行区。进一步细化“一园六片”的产业定位,突出特色、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大力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市场中介、教育医疗、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以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套服务、优美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建设大项目,助推新型工业化。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归根到底,发展要靠项目。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重点围绕优势产业上项目,围绕园区升级上项目,围绕基础设施上项目,围绕城市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上项目,以产业链催生项目源,以项目群打造产业群。按照“谋划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深化、在谈项目抓落地、未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收益”的要求,切实推进禄丰水电站、红狮水泥二期、金珠水泥二期、日发塑业、巨利达锰合金项目、海马箐水库、宜九二级公路等项目,以项目的大推进助推经济大发展。

四是做强大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要按照“精心培植一批主导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产业、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产业”的思路,一是做大做强“四大工业”,即依托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延伸产业链,着力提升以水泥、冶金、化工、农特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改造和提升“五彩农业”,即以奶牛、水产为主的“白色产业”;以鸭子、生猪为主的“黑色产业”;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绿色产业”;以水果为主的“红色产业”;以水稻、烤烟、玉米为主的“金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三是发展和壮大“三大服务业”,即加快发展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的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美食餐饮业。四是引进和培植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更加注重完善产业链,既要添枝加叶、有中做大,更要草船借箭、无中生有,强化产业内部关联,延长产业链,使产业成为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强大引擎,形成更多的拳头产品。

(二)加速提升农业产业化,夯实昆明东部新城发展基础。

深入实施“农业稳县”战略,按照“三化”化“三农”的要求,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阵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把宜良建成全省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示范区,全省优质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交易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花卉苗木市场。

一是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新型高效农作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改良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惠及广大农村的人畜饮水安全、乡村道路、能源建设、环境整治和农村新居工程等设施建设。推广以节水为重点的农田灌溉系统改造,推进海马箐水库及柴石滩水库大型灌区建设;抓好国家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实施新一轮农业开发工程及中低产田、水浇地、坡改梯改造。实施路网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2015年,确保全县90%以上的村委会通客运班车,80%以上的乡村公路建有客运招呼站。树立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理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实施“三清四化五改”工程。

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耕作向科学生产转变;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由依靠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促进农业经营由分散家庭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抓好独具宜良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五彩产业”。加快推进中国宜良花木城、昆明泛亚种业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建成17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7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8万亩林果基地,畜牧业产值达到17亿元。

四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级出台的惠农政策,健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增加对农田水利、产业配置、扶贫攻坚、劳动力转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实施132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务工型、经商型、管理型、技术型、文化型等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

(三)加速提升商贸旅游现代化,增强昆明东部新城发展活力。

产业结构决定社会结构,产业品质决定城市品质。当今社会,服务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巨大的朝阳产业。要创新发展理念,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美食餐饮三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会展、娱乐休闲、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竞争有序、主体多元、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把宜良建设成为滇中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胜地、美食王国、休闲天堂。

一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践证明,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就快,质量就好。我县民营经济薄弱,发展潜力巨大。要按照“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方针,坚持民投民有、民办民营、民富民强、民乐民享,充分发挥和调动民营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完善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充分激发民众创业活力,形成“千家万户办企业、千方百计创新业”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要实现大商贸,促进大流通,把曾经的“滇中旱码头”建设成为未来滇中商贸物流中心。要以主城区核心商业圈为轴心,以特色街区和大型商场为连接纽带,打造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流通方式多样、服务功能完善、地方特色鲜明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全面推进果蔬物流园、苗木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级出口花卉示范园、烤鸭美食街、百年历史文化街区、大型商贸城、花卉市场、种子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商贸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2-3个大型购物商场、1-2个五星级酒店、2-3家现代物流企业。

三是提质提升旅游经济。整合旅游资源,对全县旅游景区、景点、路线设置实行统一规划。抓好九乡风景名胜区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建设九乡旅游小镇、高尔夫球场等相关产业;高品位打造南盘江生态旅游带,以江造势、依势造景、托景促游,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和建设沿江休闲美食带,把南盘江打造成宜良新的旅游增长点;统筹开发柴石滩水库、马蹄河、麦田河旅游资源;开发地热资源,发展以温泉为载体的康体养生旅游;做好岩泉风景区、文庙、老街老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高档次“农家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

四是做实做优节会经济。创新节会思路和理念,丰富节会形式和内容,把节会打造成展示宜良形象的窗口、宣传宜良文化的舞台、加快宜良发展的推手。高品位打造“旅游文化花街节”,加大宣传力度,充实文化元素,丰富旅游内涵,扩大经济效应;高标准举办“烤鸭美食节”,做好鸭系列产品、美食系列产品、农特系列产品展示,挖掘“烤鸭”经济潜力,做大“美食”文章;高层次举办九乡猎神节,把民族传统文化与九乡旅游有机结合,赋予九乡旅游更多文化内涵;高水准举办小哨干巴菌节,把小哨地区发展成为云南最大的干巴菌集散地,发展成为云南生态保护的示范基地;举办农特产品展销订货会,全面宣传和展示宜良优质水稻、玉米、蚕豆、水果、蔬菜、板栗、茶叶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提升宜良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加速提升全域城镇化,拓展昆明东部新城发展空间。

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543”倍增计划和“666”行动计划,按照“决策一班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五个一”原则,高品位实施城乡一体规划,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建设,高效能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一是推进城镇规划编制,优化城镇发展布局。要站在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高度,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把县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从22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规划要将城乡融为一体,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确保城乡每一块土地都纳入规划,不留空白。要统筹资源能源节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人流物流便捷、经济文化繁荣、社会事业发达、城市管理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等要素配置,确保规划功能全覆盖。2011年完成《宜良县城市概念性规划》、《宜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宜良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宜良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宜良县电力电信专项规划》、《宜良县城区防洪泄洪专项规划》和剩余50%的行政村所在地的村庄规划及保留自然村的规划。

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功能。坚持拉开框架与城市提质并重,加强城乡路网建设,形成纵横交错、主次分明、县城畅通、集镇畅达、城乡衔接、统一完整的城乡道路网络。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总体要求,对水、电、路、气、暖、绿化、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配套,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高城乡服务功能。2011年重点推进南盘江景观打造、千亩人工湖、环球水城、纬一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城区给水管网建设、老昆石公路综合整治等项目。深入推进城市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大工程”,为居民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优美怡人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是统筹城镇全域发展,加速城镇发展进程。坚持县城、集镇和中心村协调推进,走组团式、集约式、内涵式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一是按照“花乡水城、宜居宜良”的要求,加快旧城改造,加速东城区、南片区、北片区、老昆石公路片区建设步伐;二是按照“提速跨越、高位突破”的要求,推进城市东扩和南延;三是根据各乡镇的区位特点、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做精做优乡镇中心集镇,突出抓好集镇建设 “七个一”工程,即一个综合性广场、一条上档次的街道、一个集贸市场、一个住宅小区、一个标志性建筑、一个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汽车客运站,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心集镇;四是根据全县各村实际,做美做特中心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民族风情、特色餐饮等产业,做好全域城镇化“迁村并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整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四是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提升城镇发展品质。要树立现代新型城镇管理理念,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放开搞活城镇经营,提高城镇发展品质,提升城镇文化内涵。立足长效机制,进一步抓好县城综合整治工作。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公共服务理念和精细管理理念,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逐步建立城镇运行数字管理、在线监控、自动响应、应急处置系统。盘活用好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开发利用道路、广场、站牌冠名权和特定行业经营权等无形资产,鼓励外来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工程建设。

(五)加速提升发展民生化,促进昆明东部新城和谐稳定。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要始终把富民、惠民、安民作为第一追求,多谋民意所向之策、多办民生所急之事、多尽民心所系之责,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真正使民生问题得到制度化安排、系统化解决、长效化推进、项目化落实,确保全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创新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放开学前教育市场,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好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落实普通高中强基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县职中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民办窗口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是积极发展文体卫事业。深化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体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民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面向基层的文化事业,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创作一批体现地域、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做好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文化市场和互联网管理。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好体育场馆,构建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为主的文体设施总体框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三是着力发展社保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济和医疗救助制度,全力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的福利保障水平,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四是创新发展科技事业。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重点培植环保型无菌化羽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等项目,以迎接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县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坚持把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社会管理的实效体现在为民利民惠民上,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坚持把社会管理的重心放在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上,继续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建设活动。强化以道路交通、煤炭生产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宜良”创建活动,强化禁毒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好计生、审计、档案、双拥、人民武装、统战、工商联、残联、民族宗教和老干部工作,加强工青妇工作,发挥好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

(六)加速提升环境生态化,打造昆明东部新城优质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最终表现为生产力。要树立“生态宜良”、“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强化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把宜良打造成为投资胜地、政策洼地、办事高地、人居福地、创业宝地。

一是要强化“硬环境”。大力推进“四创两争”工作,2011年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全面落实“四全”措施,切实抓好柴石滩、南盘江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出重拳治理东山片区污染,确保退绿还绿,退绿还景。要牢固树立绿化是生态的载体,绿化是城市的第一基础设施和第一城市形象,是生态环境的第一资源,是人居环境的第一要素的理念,按照“点为绿色公园、线为绿色长廊、面为绿色板块”的思路,重点实施都市森林公园、都市绿色长廊、城乡森林板块、乡村生态绿化“四大工程”。全面启动以杨树、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为主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大各乡镇村庄、河道、沟渠和机耕道路、村庄四旁和门前屋后、城市面山、主要道路两侧的种植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力打造银杏种植“五个一”工程,即:将花卉广场及时代广场打造成为银杏市民广场,将书苑路及学府路打造成为银杏景观大道,将生态公园及南盘江锦湖湿地公园打造成为银杏景观公园,将匡远镇左营村委会作为银杏种植新农村试点,将狗街镇小哨林区打造成银杏低产林试验林区。切实把宜良打造成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现代工业与碧水蓝天和谐并存、地方文化与特色旅游彼此交融的绿色之城、希望之城、品质之城。

二是要优化“软环境”。要继续创新理念,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成果倒逼法、限时办结制,打造“三最四低”发展软环境,树立你赚钱、我保护,你引资、我支持,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的思想,做到引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形成重商、知商、爱商、亲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坚决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的不良行为,及时清理、规范阻碍外来投资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政府行为,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有意刁难、办事拖沓的行为,营造出“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宜良形象”的环境氛围。

五、以改革精神和开放思维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建设昆明东部新城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建设昆明东部新城,党的领导是关键。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以开放开明思维,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更广领域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更高层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要创先争优,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有力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本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提升领导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培训,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理论武装与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机结合。

二要突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强化基层党的领导体制、工作领域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认真抓好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和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村“两委”“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和村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群众整体素质。认真抓好党建示范点建设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坚持民主商议聚民愿、民主审议聚民策、民主决议聚民意、民主实施聚民力、民主监督聚民心,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三要招贤选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县乡党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德才用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凭民意用干部,及时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在建设昆明东部新城中有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奖惩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与公开选拔力度。注重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注重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编制《宜良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宽松的政策、优越的条件吸引外来人才。

四要强化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约束机制、惩诫处罚机制、干部自律机制,强化权力监督,加大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建立民情民意信息系统,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奖举报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工作,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把社会热点问题和严重失职渎职行为作为工作重点,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继续开展行风评议、村民评村官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五要狠抓落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宜良正处在重要历史关口,退一步难上加难,闯过去海阔天空。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宜良的问题,任何抱怨和争论,都只会错失良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全县上下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锐气,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在攻坚克难中经受考验,在率先突破中有所作为。全县领导干部要敢于承担风险责任、敢于触及利益矛盾、敢于解决棘手问题。凡是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事情,就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切实肩负起无愧于宜良历史、无愧于宜良未来、无愧于宜良人民的光荣使命。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宜良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在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新的发展机遇时不我待。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步伐,任何挑战都动摇不了我们推动发展的决心!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同心同德,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为把宜良建设成为昆明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