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rest:论兵道与商道 - 凤归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51:54
兵道能否替代商道

表面看来,兵道与商道的性质不同,所以二者应该沾不上边。但是在当今的商界,用兵道思想替代商道思想的老板似乎也不在少数。一本名为《没有任何借口》的伪书,既无思想性可言,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内容,却仅仅因为伪书的作者号称书中的内容来自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就不仅售出了百万册,还居然有好事者狗尾续貂,为其出版续集。虽然事发后伪书被销毁,但其流毒甚广,企业中层动不动就爱把“没有任何借口”挂在嘴边上。而在这种兵道替代商道的思想潮流之下,上、下级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事实上,以兵道替代商道的流毒由来已久。传统文化讲求正以持国,奇以用兵。那么奇正分别被兵道和政道占了,商道的位置又在哪里呢?其实,传统文化轻视商业,所以商道一直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某公自认为清高人士,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床前堆满了友人送来的钱,此公耻于谈“钱”这个字眼,于是呼唤左右:“举却这阿塞物。”于是,阿塞物又成了钱的代名词。而在这一时期,精于商道的人却因为利益的关系,不肯把商道的精华示人。所以,精于商道的人如同暗夜中的流星一样,短暂的闪现之后,就消失在无穷的黑暗之中。他们不仅带走了自己的躯体,还带走了充满商道的思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今天我们去回顾传统的商道,就要读懂经典之中字缝里的意思。
兵道的经典首推《孙子兵法》,但它过于注重教条,反而不如另一部经典《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当中最为经典的场面,不在于大场面的火烧、水淹,而是刘备带着十万百姓一起逃难。后人提及这一场面时,总是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细节问题,这就是这十万百姓为什么会跟着刘备一起逃难。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刘备是曹操准备擒获的目标,跟着刘备实际上就跟着危险。而最为重要的,是当时这十万百姓最需要的是保护,而刘备兵微将寡,根本提供不了这种保护,他不仅休不住自己两位夫人的性命,而且就算是他自己逃出重围也只能说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刘备肯定不可能强迫十万百姓与自己一起逃难,因为他经营的是商道,只不过别人的商道是经营货物,而他的商道是经营人心。用现代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分析,一个人对某件事物满意,这人会向七个人诉说这种满意。如此一来,刘备所得到的将是近七十万人的舆论支持。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备几乎在做无本生意。就象你手里也没有粮食,而你把一个乞丐拉进屋里,只请他喝了碗水,就想让他和你一起干事情,你肯定做不到,但刘备做到了。而且这十万百姓心甘情愿地肯与刘备共同进退,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身家押在了刘备身上,刘备收买人心的功夫也肯定不是在这一时才用上的。这也难怪日后刘备虽几经沉浮,但每当他得机得势,登高一呼之时,总也不乏支持者。这与刘备阵营中的其他只会利用兵道或政道的人截然不同,这也难怪刘备似乎本领不济,而基础又不牢固,但却可以稳居头领的位子了。可见,商道虽然也需要兵道中强在的执行力,但博大精深的商道却绝非兵道可以替代的。
当前兵道与商道混淆的原因,还在于对人们起教化作用的图书,多由不精通商道的作者写成。但是,这里边也有例外。象《大染坊》的作者陈杰先生,自身经商多年,而且自己就是某公司的CEO。在他笔下,不仅写出了主人公在商战善用兵道的奇的一面,但凡主人公最后出手,其对手往往死无葬身之地;也写出了主人公商道中正的一面,奇、正之间,主人公把商道的境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书中的主人公把两个因伤致残的残疾人放在门口当门房,而他自己说,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客户一上门就知道了他的为人。而在年底为工人分红利时,他不仅分钱,而且把一部分钱买成猪肘子发给工人。他把人分析得很透,这些贫苦的工作,你把钱分他们,他们也舍不得买肉,而我们把肉直接分给他们,他们嘴里吃着肉,能不念我的好吗?实在不得了,这人居然连工人的家人一起收买,想不成事也难呀。而一正一奇之间,也让我们看到了商道无法让兵道所覆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