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体系结构: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04:05

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

 

 


王家湾的日日夜夜

4月12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到安塞王家湾,全村二十几户人家,一百多口人,绝大多数是贫农。
4月14日,毛泽东召开王家湾村干部会,详细了解村子里的情况。他说:“我们要在这里住几天,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尽力帮助。”
  第二天晚上,部队负责同志又召开村民大会,向老乡们说明中央撤离延安的原因。部队了解到当地烧柴有困难,就自己动手砍柴烧,并给支前的担架队家属砍柴、担水、种地。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毛泽东和大家吃的一样的标准。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要提到解决粮食问题。而且经常对大家说:“敌人来了几十万,连吃带毁,给我们造成很大困难。不过不要紧,这只是暂时的,再过几个月,我们要到敌人那里去吃了。”他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同志们在困难中看到光明,提高了勇气,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在陕北冬春吃菜困难,中央机关来到这里后,先是买老乡的酸菜,后来酸菜也供应不上,毛泽东在村外散步时,发现附近地里有很多黄花菜、苦菜,便动员部队挖野菜。老乡给他送来做好的苦菜,他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吃!好吃!”他每顿吃一碗黑豆钱钱饭。为了克服粮食困难,他又指示,把他的马用料减少一半,说他以后出去少骑马,多步行。毛泽东经常出去到老乡们中调查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发展生产。这年入春以来天旱,村子里青壮年大部分支前去了,春耕生产是大问题,他把村干部叫来开会研究。他说:“今年不种地,秋后群众生活怎么办?”他又亲自召开机关干部、部队会议,亲自动员全体人员下地帮助老乡抗旱春播。所有机关部队人员都去参加抢种。
  毛泽东日里万机,为革命不分昼夜地工作,同志们心里过不去,多次建议改善一下伙食,都被他拒绝了。部队不论向老乡买什么东西,都是先商量好价格,再作交易。部队利用紧张的战斗、生产间隙,还给群众演戏,开展军民联欢。当时,演出的节目有《母子放哨》、《兄妹开荒》等。每逢演出,毛泽东和其他首长都坐在老乡中间看戏。部队总是让老乡们坐在前面,他们都排着队整齐地坐在后面,军民关系非常密切,老乡也经常到他们窑里拉话。在王家湾居住期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和《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包围之中》等著作,并为中共中央起草了114份文电,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
  在真武洞祝捷大会上宣布毛泽东还在陕北的消息后,蒋介石立即派出一个侦察小组带着美国电台测向仪到了延安,发现王家湾一带有电台群活动。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围歼捕杀。胡宗南说:“就是牺牲两个师也要捕捉中共首脑!”6月初,敌军长刘戡率四个半旅自青化砭向西,经安塞直向大理河上扑来。6月,国民党飞机也出现在王家湾上空。这时,彭德怀率野战军部队在陇东与马鸿逵军交战。毛泽东身边只有四个连的兵力,而敌人出动的兵力几个旅,二、三万人,这是转战陕北以来第一次险情。6月7日,敌人从西面和南面直逼王家湾。“三支队”(中央代号)紧急动员,准备转移。可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毛泽东和任弼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任弼时提出:敌人从西边来,如果我们向西走,万一和敌人相遇怎么办?西边还有马鸿逵的八个骑兵团,回旋余地小,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因此他认为,往东走比较安全,万不得已时还可以过黄河。一听“过黄河”,毛泽东就火了。他说:敌人就是估计到彭德怀远在陇东,想把我们往东赶。从南边过来的敌人,就是要把我们往黄河边赶,赶过黄河就是他们的胜利。我们不能向东,不能上敌人的当。胡宗南打算利用马鸿逵配合刘戡合击我们,但马鸿逵听不听胡宗南的指挥很难说。毛泽东还说:中央机关的安全,不用担心。这点队伍算什么,再大的队伍我也能指挥。任弼时更多考虑的是安全问题,为毛泽东的安全负责。毛泽东坚持“打不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并从向东向西的权衡中寻找更大的安全系数。天快黑了,雷声隆隆,眼看就要下雨了。周恩来提出先向北走一段,然后再向西北方向转移。毛、任表示同意,决定了转移路线。毛泽东说:“敌人从东边来,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退,不能让老乡乱跑。要把我们的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让他们带着群众转移。”他特别指出:“要让老乡跟自己的部队撤退,以便减少损失。”
  在撤退前,毛泽东让警卫员把窑洞打扫干净。在临走前参谋长把行政村党支部委员白生财叫来,毛泽东向白生财问了王家湾到小河村的路径地形,并请他带路。
  临走前,毛泽东站在房东的窑洞前面问:“房东还在吗?”阎长林说:“村干部已经带他们转移了。”毛泽东才放心地从王家湾出发。
  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在王家湾共住了56天,在这里亲自布置了西北战场上的战争。中央前委又踏上转移的征途。

冲过险情召开小河会议

  中央前委从王家湾出发,天下着大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也不能骑马,都同大家步行,爬山过河,40里路整整走了一天,赶天黑到了小河村。
  当时敌人离我三支队只有几十里路,过了小河村,天又下起大雨,已到天黑,能看见左边山沟里和山头上敌人燃起的一堆一堆大火,连敌人的人喊马叫声都能听得很清楚。在大雨中大家又饿又冷又紧张,警卫战士们紧靠着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了。”这一夜,三支队从敌人眼皮下冲过去,向东追赶的刘戡竟没有看到。第二天早晨,到了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天赐湾。刚在天赐湾住下,刘戡率四个半旅,又向天赐湾扑来,距天赐湾只有十余里路。毛泽东摊开地图,仔细分析敌情说:“敌人向山上来,我们立刻就走,敌人顺沟过去,我们就住下,我估计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因此,十二点钟以后敌人可能要退。”下午侦察小组回来报告,敌人在东南方向没有找到我们,便不再西进,顺沟向保安方向去了。毛泽东神机妙算,在天赐湾成功地唱了一出空城计。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现在的位置,正好处于胡宗南和马鸿逵的结合部,胡马勾心斗角,矛盾很深,各人都想保存实力,所以,让我们钻了空子。”因为陕北战争形势紧张,远在华北的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和各解放区领导同志都非常关心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的安全,都先后来电询问。6月14日,毛泽东电告朱德、刘少奇:本月9日至11日,刘戡四个半旅到我们驻地附近王家湾、卧牛城、青阳岔等处游行一次,目的全在骚扰。我们身体均好,我比在延安时好多了。并询问嘱咐:“少奇身体有进步否,望安心休息一个月,病愈再工作。”
  中央前委到小河村后,准备召开一次会议。这次参加会的人比较多,窑洞里坐不下,警卫战士们商量后决定,在院子里搭个凉棚。又向老乡借了两张桌子,十几个凳子,这样就解决了开会的地方。
  7月21日至23日,中央前委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贺龙、王震、陈赓、张经武、马明芳、贾拓夫、杨尚昆等。会议主要内容是: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问题和解放区土改等问题。
  毛泽东在会议期间,每天都讲话,主要是总结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来的经验。同时对军事方面作出了几条决定:一是改变原定陈赓、谢富治纵队西渡黄河进入陕北作战的计划,决定陈、谢纵队挺进豫西,并协同刘、邓大军经略中原;西北野战军发起榆林战役,以配合陈、谢南进。二是晋绥军区并入陕甘宁边区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陕甘宁和晋绥两个解放区的地方武装。同时由贺龙领导两区的地方工作和财经工作,加强陕北战场的后方建设。三是由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王震、刘景范组成西北野战军前委,彭德怀为书记。
  会议一致拥护中央制定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夺取中原的战略部署,会后不久,人民解放军进入全国规模的反攻。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于8月1日早晨离开小河村。

指挥沙家店战役

  前委司令部在小河村住了40多天,召开了重要会议,引起了敌人对小河村的注意。
  刘戡率领敌29军从瓦窑堡出发,向我司令部所在地猛扑过来。我司令部决定转移。
  8月1日,司令部由小河村出发经大理河川道向东转移,刘戡率4 个半旅紧追,形成我们前边走,敌人后边追的态势。敌人宿,我们停,敌人追得紧,我们走得快,与敌人保持几十里的距离。经过几天行军,于8月11日到达绥德县黄家沟村。司令部的转移路线,实际在战略上牵制敌人,战术上诱敌误入歧途,为我军主力部队寻机歼敌创造有利条件。
  从前线发来电报得知,南边敌刘戡、董钊继续北上,北边榆林敌36师南下,预计8月15日在绥德会师。
  司令部决定,我们的行军必须赶到敌人前边,经过绥德转向东北方向的佳县。司令部行军路线是顺着大理河畔往东,经绥德北上。敌人占着两厢山头,我们如何过去?毛泽东指出:“正因为敌人占着有利地形,就以为我们不会从那里通过,这是出其不意,敌人不会想到,就更加安全了……”支队沿着大理河向绥德挺进。为了避开敌人飞机白天干扰,行军部队连日来夜行日宿。陕北的气候夏天少雨,秋天下雨不停,一路上天天大雨。天很黑、路又滑,脚上都是稀泥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都不能骑马,徒步向绥德挺进。绥德向米脂走,要过无定河,河上有一座大桥,系钢筋水泥建造,桥面很宽,桥下有几孔拱涵洞。这是咸榆公路上最大的桥,支队准备过大桥,绥德地委来一位同志报告说:“为了保证中央机关安全行军,准备等司令部过桥后,将这座桥炸掉。”毛泽东听后说:“请告诉地委的同志,这桥不炸了。炸掉这桥容易,建起一座桥难得多。路是大家走的,桥也是大家过的,敌人要来,就让他来吧。他们住不了多久。这桥,最终还是我们走的……”经过几天行军,于19日到达佳县梁家岔。
  在这期间,我西北野战军主力撤离榆林稍作休整,紧跟敌钟松率领的36师。敌孤军冒进,于8月16日进驻米脂以北的镇川堡,准备向佳县进逼。同一天,董钊一部离开绥德向东抢占吴堡县城;刘戡率四旅之众也由绥德出发,分三路从咸榆公路、义合镇和圪针店向佳县方向推进。
  我军隐蔽在米脂以北,等敌人进沙家店,将其包围歼灭。沙家店位于梁家岔西南方向,米脂以北,距梁家岔仅20余里,司令部在梁家岔召开了一次有西北野战军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彭德怀、习仲勋、王震等同志,主要部署沙家店战役。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会上讲了话。
  8月20日一早,敌人飞机在沙家店上空盘旋,随后,又进行俯冲、轰炸、扫射,随即传来激烈的炮声。敌机刺耳声音越来越大。毛泽东对警卫战士高富有说:“你带几个人到山上去,观察敌机轰炸情况及时告我。”他又指着沙家店方向说:“带个指北针,是沙家店那里,不要把方向弄错了。”高富有带了几位战士,带上指北针,上了山顶。在山上看到沙家店上空飞机盘旋,他们将飞机架数都记录下来,回到梁家岔,及时报告毛泽东。一夜未眠的毛泽东和彭德怀电话不停地同前方联系,亲自指挥,经过两个多小时,枪声停了,炮声也渐渐远了。正在这时,参谋报告说:“沙家店战役胜利结束了。”沙家店战役全歼敌整编36师一二三旅全部和一六五旅大部,俘一二三旅旅长刘子奇,共歼敌6000余人。
  沙家店战役结束第二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骑马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地前东元村,慰问参战将士,并与各纵队、各旅的同志一起开了会。会上,毛泽东说:“沙家店一战,把敌人的嚣张气焰完全打掉了,陕北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已掌握在我们手里,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九支队(前委代号)于8月24日到朱官寨。
  朱官寨位于佳县城西北的五女河畔,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庄。由于前几天刚刚遭到胡宗南匪军的洗劫,到处断墙残壁,破窑碎瓦,一片荒凉景象。
  毛泽东住在张生海家,因为窑洞前有一个碾子,每天天不亮,老乡就在这里吱吱呀呀推碾子,警卫员怕影响主席工作,想另找个窑洞住。毛泽东说:“老乡们都很困难,能住就行了,不给老乡添麻烦。”
  有一天早上,毛泽东从窑洞出来,见老乡们推碾子,上前问道:“你们推碾子吗?怎么不套毛驴?”老乡说:“毛驴子太吵了,我们拉回去,怕影响首长办公。”毛泽东听了便抱歉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不论什么时候,你们该干活就干活,我干我的,不要妨碍你们。”说着便拿起碾棍,帮着老乡推起碾子。他一边干活,一边和乡亲们拉话,问敌人来抢了些什么东西?家庭困难大不大?今年能收多少粮食?……
  毛泽东问到小麦下种情况,老乡说:“胡宗南儿子来杀了不少牲口抢了粮,多亏咱部队送来麦种,眼下就是肥料缺些。”
  毛泽东接着问:“这里都上什么肥?”老乡说:“上粪肥多,有时也上草肥。”毛泽东指着窑洞说,“窑洞墙上黑土,坑里的黑土,都是很好的速效肥料。你们以后可以试验用,如果上黑土能多打粮,就可以推广。”
  这年秋天,由于胡宗南进攻,群众不能安心生产,部队供给也出现非常困难的局面。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和大家一样,吃的黑豆钱钱饭,放一点高粱米,再加土豆,南瓜,每天都是这样。首长们的生活老乡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的老乡们商量着,将几家仅有的一点小米,凑在一起提了半袋,送给九支队,叫给首长做几顿小米饭。但几次都被谢绝了。
  佳县县委决定杀两只羊,送给九支队。当县委派代表将两只羊送去时,毛泽东对送羊的同志说:“不要这样做,由于战争,老百姓生活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这叫同甘共苦,这不是很好吗!”
  因为羊已经送来了,毛泽东想到退回去也不好,他就写了个条子,让警卫员把县委送来的两只羊,送给伤病员。并嘱咐警卫人员:要给老乡付钱。
  毛泽东又对县委送羊的同志说:“敌人已经溃退了,你们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群众的生产。”
  过了几天,乌龙铺的农民又派了几个代表,抬着两坛米酒,送到朱官寨。警卫员们再三解释不能收,并说:“首长多次讲不能收老乡送来的东西,因为经过一场战争,群众吃糠咽菜,还要支援前线,我们说啥也不能收!”送米酒的代表说服不了警卫员,商量要亲自去见九支队首长。他们抬上酒坛子,来到毛泽东住的院子。
  毛泽东闻声走出门外,笑着说:“谢谢乡亲们,你们辛苦了!”接着说:“你们那里刚遭受胡宗南的破坏,乡亲们生活很苦,我和同志们收下大家的心意,这米酒不能收,还是带回去吧!”
  代表们听到毛泽东说“米酒不能收”,心里都着急了,想到再抬回去,不好给老乡们交待,商量着再说几条理由“希望能把米酒放下”。他们正说着,毛泽东把手一挥说:“老乡们,沙家店战役是陕北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很快就要打到蒋管区了。大家要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全国的胜利!”
  老乡们听得心里热乎乎的,他们表示:一定把首长的指示带回去,告诉乡亲们,用全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迎接全国胜利!
  老乡们抬上米酒坛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毛泽东把他们送在硷畔上,才进窑洞继续办公。
  9月1日,毛泽东在朱官寨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作战方针》的党内指示。指示规定:“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国民党区域,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也就是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朱官寨住了一个月,于9月23日来到位于佳县城西南10公里的神泉堡。在这里共住了50天。在这期间,毛泽东于10月17日至30日还到佳县城内、谭家坪、南河底、吕家坪等村进行考察。
  10月10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向全国人民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
  同日,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到神泉堡以后,毛泽东很想抽出几天时间,到附近几个村子走一走,了解一下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他就带了几位警卫人员走了几个村庄。10月17日,毛泽东从神泉堡动身,涉过佳芦河,沿着城西的一条大路,进了佳县城。
  正在开会的县委书记张俊贤,听说毛泽东进了佳县城,急忙跑向街头,好不容易挤开人群,把毛泽东迎到县委院子窑洞里。
  毛泽东一到县委,就向张俊贤了解县里的情况,关切地问:“人民群众的生活怎样?生产怎么样?”张俊贤说:“困难是有的,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解决办法。”毛泽东说:“经过一场战争,粮也不多了,羊也杀了不少,庄稼也被糟踏了不少,留下的又受了冻害,要很好地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生产啊!”
  张俊贤表示:“我们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叫群众的生活出一点麻达,而且要搞好土改,抓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全国解放。”
  毛泽东问:“全县有多少人参了军?”
  张俊贤说:“全县共有三千多人参了军,编了一个营,还有三百多人的游击队,有不少人参加了西北野战军。在打榆林时,佳县派出担架队三百多,跟随野战军一个多月,临时向前方运粮、运草,随叫随到。”毛泽东听了后高兴地说:“好!好!这样好的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一定能胜利!”当时,佳县县委正在召开战后第一次区委书记和区长会议,讨论配合大军反攻和土改复查等问题。毛泽东向参加会的同志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全国胜利已经为时不远,用不了五年,三年就差不多了。接着又讲了搞好土改的重要意义:只有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获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并勉励大家,要继续带领群众搞好土改,做好支前工作,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
  县委同志请毛泽东给佳县题词,并将准备好的一块白布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挥笔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十三个大字。毛泽东用了几天时间,到佳县县城附近几个村子里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有一天他在村里走着,过来一群小孩子,一下把他围起来,其中有个小孩子家里挂着一张毛泽东像,这个小孩看出来他好像毛泽东,天真地问:“你姓什么?”毛泽东笑着说:“我姓李,叫李得胜!”这个小孩把另一个小孩拉了一下,小声地对他的小伙伴说:“他就是毛主席!我家里墙上那个毛主席像和他一样”。这时毛泽东逗趣地说:“你拿来给我看看,我还没见过毛主席哩!”这个小孩正准备回家去拿,另一个大一点的小孩说:“你不用拿,他就是毛主席!”毛泽东又说:“毛主席在延安,他来这里干什么?”大一点的孩子说:“胡宗南进攻陕北,毛主席带着解放军打胡儿子呢!”毛泽东很喜欢这些天真的孩子,问他们:“你们上学了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回答。他们说以前上过,后来胡儿子来了,就不能上了,这些天,敌人刚走,学校还没开学。毛泽东拉着孩子的手,疼爱地说:“敌人再也来不了这里了,学校开学以后,你们好好学习吧!”
  毛泽东于18日到谭家坪,对这里群众的生活、生产、土改情况作了调查。
  21日,沿黄河北上到黄河畔的南河底村,住在乡长李文典家。
  李乡长的父亲叫李正兴,看见他家住的这位首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出出进进常和他打招呼,他很想和首长拉几句话。可又看到首长很忙,经常半夜还点着灯,怕打扰首长的工作。因此,几次走到门口又退回去。有一天,李正兴老汉背回来一背豆蔓,坐在院子石台阶上摘豆角。毛泽东从房里出来,笑着朝老汉走来,李正兴高兴地站起来打招呼,毛泽东说:“你坐,你坐”!李正兴刚坐下,毛泽东也紧挨李正兴坐下,顺手拿起豆蔓和老汉一起摘豆角。一边摘着一边问老汉:“你有几个儿子?”
  李老汉看着这位首长这么亲热又帮干活,就回答说:“有五个儿子。”
  毛泽东又问:“五个都在干什么呢?”
  李老汉说:“大的当乡长,就是招呼你住宿的那个后生,二的在家和我种庄稼,老三当兵跟八旅走了,四的在政府里头工作,还有个五小哩!”
  毛泽东满意这个革命的家庭,称赞说:“很好!很好!”接着又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这以后老汉见老乡们就说:我们家住了个首长也姓李,对人可好啦!还帮我干活,又和我拉话。毛泽东在南河底村住了几天,经吕家坪于31日又回到神泉堡。
  11月16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张宗逊,指示:“在十八师向榆林靠拢情况下,我军宜乘虚进攻三边。该地只有几个保安团,较易解决,并吸引十八师回援,歼其一部。该地为十八师驻地,准备的粮食必不少,吃的问题可以解决”。据此,西北野战军令由黄龙山区北上的第四纵队经安定向三边挺进,至29日连克宁条梁,安边堡等。
  中央前委于11月20日由神泉堡动身,经白龙铺、申家硷,于22日到米脂县杨家沟。

杨家沟会议,胜利前夕总纲领

  中央前委11月22日来到米脂县杨家沟,在这里一直住到1948年3月东渡黄河前,共住了四个多月。
  杨家沟在米脂县的东北,是陕北有名气的大村子,村内有72家地主,拥有土地18000余垧,遍布米脂、绥德、子洲等五县,在陕北、太原、兰州开设有大商号钱庄。这个村中,有大地主,也有出洋留学生;有国民党军官,也有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在面东的山坡上有石头砌成的窑洞,从山根砌到山顶,很有气魄。有一个院子叫“新院”。这座建筑外观欧洲风格,里面是陕北窑洞,共十一孔。过堂门一道是中国式对开门,另一道是日本式门。据当地老乡说:从1929年开始修建,到1940年才建成,前后十一年,花了100多石小米。前委机关到杨家沟,毛泽东等领导就住在新院。
  小河村会议后四个多月,前方各路大军取得了节节胜利。从6月我军开始战略反攻以来形势发展很快。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打出外线迅速扩大战果,陕北、山东战场胜利已成定局。东北我军的冬季攻势如火如荼。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中央前委准备安排一次较大规模的会议,全面部署“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开个较大的会,研究新的任务,这是毛泽东当时思考较多的问题。师哲回忆说:“有一天我随毛主席散步,他也边走边说,往往在此说出的正是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
  他说:“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胜利,敢不敢胜利。”
  师哲问:“既然能胜利,怎么还会不敢胜利?”
  毛泽东解释说:“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以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着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革命党就是要领导人民前进,争取全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进程处于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口号,领导革命事业向前发展,走向新的胜利。
  这次中央会议,从12月25日至28日,参加会议的有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主要负责人。会议举行前先开了预备会议,与会人员分为政治、军事、土地小组,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会议主要讨论和通过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个报告重点解决敢不敢胜利的问题。他指出:“1947年7月至9月间,人民解放军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个转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报告从军事、土改、整党、经济、统一战线各方面阐述了党的政策。报告指出:“我们自己的命运完全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掌握。我们应当在自己内部肃清一切软弱无能的思想。一切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和过低地估计人民力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历史的转变关头,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对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1948年3月3日,宜川瓦子街战役,一举歼灭敌军28563人,刘戡也毙命于战场。
  在这一年期间我军在西北战场歼敌99137人,一个军部,四个师,11个旅。西北野战军发展到75000余人,转入了战略进攻。1948年4月22日,延安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陕北是个好地方

  随着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毛泽东和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为准备和迎接全国范围的胜利,中央机关决定东渡黄河,转移到华北地区去。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杨家沟,3月23日中午到达吴堡县川口村以南的园子塔渡口,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登上了陕北老乡划的木船,渡船在山西临县高家塔渡口靠了岸。毛泽东下船后站在河东面河而立,向着陕北高原,对周恩来、任弼时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这时的毛泽东心中思绪万千,从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陕北就成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从陕北开赴抗日前线,陕北又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现在为了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党中央离开陕北,毛泽东想着陕北!想着延安!
  党中央离开陕北,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