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禁考:取道海门 | 《合肥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2:01
取道海门□杨文浏

    一个地名于我们的意义,时常因一个或一些朋友而感到生动和温暖。否则,地名便是苍白的地名,我们心底的那份留念与怀想便没了着落。

    很早就知道江苏的海门,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江海门户是与我无干的。及至一个皖南的深秋,当桃花潭边群山红遍时,在宣纸的故乡泾县结识了俞文斌、黄济阁两位仁兄。从此,我的心底便有了一份留念与怀想,这个叫江海门户的地方该是怎样的浩淼与壮观哟?

    机缘说来就来,十届国展侥幸入展,循着去海上观展的借口,决定取道海门,看看余秋雨笔下的狼山,看看那里的一位有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之誉的清末状元张謇,看看我的两位兄弟。文斌、济阁两位仁兄接到我的电话,那份由心底喷薄而出的热情一下子就把我融化了,当即在邮局定了去南通的车票,开始打点行程了。一激动才发现自己在海门滞留的时间稍有些长,要给两位仁兄添不少麻烦哟。

    文斌兄虽然是个商人,但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市侩气息,属于那种掏心窝的朋友。我早短信告知下午三四点才到南通,而他上午就驱车赶到等候了,心下甚是感动。把我们接上车,车速控制得很慢,边开边向我们介绍沿途的风土人情。到了海门货隆镇,天色将晚,安排好宾馆,便开始品尝海鲜了。老婆吃得龇牙咧嘴,我倒还能适应。饭罢去文斌兄书斋喝茶,各式木器、各式摆件琳琅满目,茶盏、茶道颇为讲究,文斌兄娓娓而谈,聊着茶、聊着木器、聊着书法、聊着宜兴紫砂,聊着文斌兄的风雅情怀。

    次日,济阁兄从市里赶来,陪着去领略江海门户的气势。驱车直抵江上“华夏第一龙桥”,颇有几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感受。知道了填海造田,知道了蛎蚜山的传说,知道了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上的风带着潮湿的气息吹过来,看着江里的采沙船,思绪飘得很远。

    当然要去看看那位清末状元张謇。其实此前只从一些书画拍卖图录上看到过这位老兄的名字及作品,印象并不深,究其人、其事,更不太了解。到了张謇纪念馆才知道这是位中国近代史上了不起的人物。在清末那个国运衰败、民不聊生的年代,他主持发动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创办学校、兴办实业,主张实业救国,欲以一己之力复兴中华,在家乡海门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张謇真是海门的骄傲!与他开创的伟大事业相比,他的书法在其人生中的分量简直不值一提了。所以,当代被热炒的书画与书画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能算一个很小很小的配角,自古而今其皆难抵文学的功用,更无法拿他来与政治、经济相较了。

    余秋雨笔下的狼山终究没有去,两位仁兄一致以为那里不值得一看。

    是呀,海门实在算不得一个文渊深厚的地方。除了原汁原味的海鲜、街头的霓虹和路边的工业,最值得回味的也只有张謇了,真的难为文斌、济阁兄了。忽然想起文斌兄的嘱托,要我年内完成一篇关于他与他的木器的文章——看着照片上笑容可掬的文斌兄,我已想好了文章的名字,就叫《温暖的木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