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soap 天气实例: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9:27

(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泗县“十一五”及2010年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兽医

                工作情况汇报

                泗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2011年3月

 一、“十一五”及2010年畜牧兽医工作亮点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标准化规模养殖加速发展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主要成就

(一)畜牧业整体实力增强,总量增长加快

2009年,实现生猪年存栏53万头,当年出栏84万头,比2005年分别增长18.3%、33.8%;山羊年存栏28万只,当年出栏58万只,比2005年分别增长8.5%、5.5%;家禽年存栏700万只,年出栏1300万只,比2005年存栏量增长21%;肉类总产量达到10万吨,比2005年增长1%;畜牧业总产值突破21亿元,比2005年增长32%。

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53.7万头,同比增长1.32%,出栏89万头,同比增长5.95%;牛存栏5.1万头,同比下降1.92%,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6%;山羊存栏28.75万只,同比增长2.67%,出栏59.7万只,同比增长1.2%;家禽存栏712万只,同比增长1.71%,出栏136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类总产10.7万吨,同比增长7%;禽蛋产量4.6万吨,同比增长4%。

(二)畜牧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2009年畜牧业产值21亿元,较2005年净增5.1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6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1%,比2005年净增120元,增幅居同期各业之首。全县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已占财政总收入的20%以上,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产品比重明显上升

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基础上,节粮高效的草食畜禽快速发展,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县良种畜禽的养殖比例猪、牛、羊、禽分别达到89%、85%、60%和85%;在出栏畜禽中,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为主的优质肉牛占50%,优质瘦肉型三元杂交商品猪占40%,波杂肉羊占30%,优质肉鸡占80%;在畜产品中,肉蛋产量比由2005年的3.4:1调整为2.5:1;在肉类中,禽肉及牛羊肉比重分别达到23.66%和17.64%。

(四)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1、规模养殖及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通过政府引导、组织、扶持和服务,“十一五”期间至2010年末全县共发展和壮大畜牧龙头企业11个,其中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个,市级畜牧龙头企业10个;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32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40%。规模养殖的发展带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促进了我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生产基地建设: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结合商品猪生产基地、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发展肉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县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相对集中,建立了长期、稳定、优质、高效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生猪生产以泗县龙牧猪业(集团)公司和泗县沃得利畜牧科技发展有限为龙头,大力发展优质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促进了生猪生产基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家禽生产以新联种鸡场为基地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家禽业发展;山羊生产有新亚牧业有限公司坐阵,稳固山羊生产基地建设;这些畜牧区域化格局的形成,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利于实现我县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对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目前,全县已建设市级安全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即:泗县龙牧猪业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泗县波尔山羊优质肉用羊养殖基地、泗县良种猪繁殖基地、泗县无公害兔肉生产基地、泗县黄圩安全优质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泗县新联禽业养殖标准化基地、泗县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

3、产业化组织:我县畜牧产业化组织形式主要以公司(企业)加农业户型和中介组织加农户型两种方式,公司(企业)加农户型,主要是注重畜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既注重龙头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效益,又抵御了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已发展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个,2010年新增17个。

4、带动农户情况:为了断扩大规模养殖业,我县积极引导配合龙头企业抓好试点,以点带面,达到全面扩大规模养殖格局。龙牧猪业公司走“龙头带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路子,成立了皖北三元杂交猪养殖协会,并在草沟、屏山、黄圩等乡镇建设了七个标准示范小区,带动了近7000多个农户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生产,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瘦肉型猪12万头;泗州种猪场每年带动480个农户发展三元杂交猪生产;新亚牧业有限公司先后在黑塔、瓦坊、丁湖、大杨等乡镇与3000多农户签订了饲养协议,联系带动近8000多农户发展山羊生产;新联种鸡场存栏父母代种鸡50000多套,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代蛋鸡500多万只,带动了泗县及周边地区8000多户养鸡业的发展。

据统计全县各类畜牧龙头企业及规模养殖场共带动20600个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2010年新增带动8000户。

5、品牌创树: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县积极推进畜产品质量认证,塑造出了“金枪”牌种猪、“兴伟”牌绿壳鸡蛋、“新联”牌维康蛋、“成安”牌猪精液、“超美”牌优质生猪、“虹雁”牌商品猪、“虹府”牌羊产品等一批市场叫得响、有一定占有份额的名牌产品。同时我县还加大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化经营,目前通过招商引资的项目“江淮肉业”和“子润肉业”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屠宰生猪可达30万头,为泗县提高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将更进台阶。

(五)科技兴牧取得可喜成果

首先,积极推进科技创新。2005年7月,泗县畜牧水产局下属畜牧学会荣获安徽省金桥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安徽省科协颁发的“瘦肉型猪高效生产综合技术产业化”安徽省金桥工程项目二等奖等。其次,大力推广畜牧业生产适用技术,以畜种改良、配合饲料、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畜禽高效饲养、青贮氨化饲料、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技术为重点,突出表现在科技贡献率、畜禽出栏率、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死亡率的下降四个方面。“十一五”末全县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60%;生猪出栏率达到128%;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55.8%和145.40%;商品猪、肉牛、山羊的个体产肉量分别由70Kg、102Kg和6.5Kg提高到90Kg、142.5Kg和14.4Kg;每只存栏家禽年平均提供禽蛋量由3.1Kg提高到4.5Kg。猪禽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死亡率猪、禽分别降到4.8%和9.7%以下,科技兴牧等于在不增加饲养规模的情况下,五年增收5.1亿元。

(六)基础服务和生产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依靠国家政策和基础投资优势,全县基础服务设施得到加强。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成立了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两个主要机构;建成了近200平方米的化验室;构建了县乡村猪、牛、羊人工配种网点近20个;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二是依靠国家项目优势,畜牧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标准化肉牛生产、标准化肉羊生产等项目为县畜牧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至目前全县已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个,完成改造和新建生态发酵床猪舍0.8万㎡,利用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猪1.2万头,育肥猪2.8万头。

(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为切实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我县始终全面推行防疫技术承包责任制,由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具体制定每年度防疫计划,由县长与各乡镇长签订动物防疫目标任务责任书;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具体落实各项动物防疫措施,制订免疫程序,并对防疫人员实行划片包干,明确责任。同时抽调精干的技术力量,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每次防疫结束后,对全县各乡镇防疫逐村深入到农户进行抽查。“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有效地保障了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繁、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2、疫病问题持续困绕畜牧业发展。从疾病角度看,当前养殖环境不容乐观,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广大养殖业主反映畜禽越来越难养,这在养猪生产方面尤为突出。这对于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3、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疫病频发也暴露出规模养殖选址不当,建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等问题,这在老的养殖场表现十分明显。

        4、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现在多数龙头企业还处在自身积累的发展阶段,受自身实力等因素影响,与养殖户的联系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状态,在出现市场波动和其它风险时,难以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5、畜牧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畜牧业还是一个弱质产业,但却担负着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的重任,还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有规模养殖用地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信贷融资问题等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切实抓好国家各项政策落实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着力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毫不松懈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主要措施

 (一)、以转换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持续高效型的畜牧业。为此,我们应该把转换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做好科学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比较优势与特色,一是要加速将传统的散混养殖方式转变为现代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二是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转变增长方式。尽快使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增长方式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最终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二)、以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全面推行健康安全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必须实现标准化生产。今后新建和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实行标准化。加强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为重点的专业化建设,规范养殖小区生产标准,突出抓好养殖小区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大力实施退村进小区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村外建小区,逐步改变过去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畜禽散养的局面。小区建设要坚持以民营为主体,通过民办公助、龙头带动、能人推动等形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主导型,政府搭台、农户唱戏型,投资入股合作型等三种类型的小区建设形式,以养殖小区和规模生产场为载体,全面提升我县畜牧业生产水平。

  (三)、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加强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把引进畜牧业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既引外资,也引内资;既鼓励新建生产基地,也支持现有规模场进行改扩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使畜牧业成为吸纳社会资本的洼地,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引进外龙头、培育新龙头、做大原龙头、挂靠强龙头等举措,培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

 (四)、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为重点,不断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要重点解决职能不明、协作不力、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的问题,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的动物防疫队伍。继续深入贯彻预防为主、多管齐下的综合防控方针,把各类动物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基础免疫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做到应免尽免,确保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有效维护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五)、以完善配套相关政策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一是要用足用活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部门、行业利益束缚,一切从有利于发展的大局出发全盘谋划畜牧产业。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形式,重点支持畜禽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养殖小区、标准化养殖和龙头企业建设。三是统一协调,加强部门配合,整合政策资源。目前比较突出的是要贯彻落实好规模养殖用地就是农业用地的政策,在解决用地和办理相关手续时一切从优,并免征有关税费;要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予以配套完善,应从村村通等交通项目中解决小区道路硬化问题;实行养殖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的政策;把沼气工程建设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沼气项目优先考虑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争取污染治理与控制等环保等项目向规模养殖倾斜,引导畜禽养殖污染物通过科学处理达标排放;争取金融部门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延长贷款期限上予以倾斜;争取财政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适当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