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白人说唱男歌手:谈骊姬的人物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02:13

                             谈骊姬的人物形象

《骊姬墓下作》

 [唐]岑参
序曰:夷吾、重耳墓,隔河去三十里。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在这首诗中,充斥着诗人的怨恨和同情,岑参感叹夷吾、重耳墓的隔河相望,同情这两个兄弟的遭遇,又似乎将两兄弟之间的争权战归咎于骊姬,认为是因为她,晋献公才会疏远亲人的,正如《左传》中记载“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及得骊姬,乃远此三子”。

当自己读完《史记》和《左传》中对骊姬的有关记载后,第一感觉是气愤,气骊姬的狠,她的奸诈与狡猾,为了谋求财富和权力,不惜屡次陷太子申生于不义,主要可归为三局,第一局,骊姬串通大臣说服晋献公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屈、蒲、曲沃三地,远离绛,而自己和儿子则陪伴在晋献公的左右,欲行“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举。第二局,上演了一场诬陷太子调戏自己的闹剧,让晋献公对太子产生厌恶的情绪。第三局,在申生送给晋献公的食物上下毒,却对晋献公说“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这一局彻底的击溃了太子,“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於新城。”此后,将矛头指到重耳和夷吾,对晋献公说申生图谋不轨的事重耳和夷吾都知情,于是成功的把他们逼出了晋国。然事情并不是人所控制的,骊姬可能只是谋私利,却将灾难带到了他国,晋献公又相继攻打了蒲、屈、翟(重耳所逃之地)。《左传》评价“骊姬之爱,乱者五世”。

读完这些故事,不得不说骊姬是一个聪明的女人,首先,她懂得利用别人为自己效力,如果不是加上一些大臣的劝谏,晋献公也许不会听从骊姬的建议,轻率地把三个儿子送到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因为这的确是很不明智的举动。第二,她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并予以打击。正是因为他了解申生是一个善良没有心机的人,所以才能成功的让他跟着自己设计的路走,让晋襄公误会儿子。第三,骊姬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人,在“骊姬夜半而泣”中,骊姬论述为国者和为仁者的区别,使晋襄公都不得不怀疑自己一向信任的儿子。

然后当对骊姬的憎恨过后,却发现剩下还夹杂着感受到的骊姬的不易和她对儿子奚齐深厚而又自私的母爱。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男人一死而自己又没有儿子的时候,就会陷入无依无靠的地步,然而幸运的是骊姬拥有了未来的依靠——儿子奚齐,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况,申生已身为太子,她的儿子的未来已经确定:一、儿子直接成为申生巩固政权的牺牲品,自己可能会成为殉葬品。二、儿子成为一个处处受制于国君的诸侯,并且时刻会有被其他国家灭掉的危险,那时,不仅是儿子的性命,自己也将成为俘虏,未来会落到谁家是个未知数,我认为当时的她在经历了自己的国家灭亡后已得到了这样的认识,因此她必须争权夺利,为儿子为自己。

在“骊姬之乱”里,我认为骊姬的行为中还有一种复仇的意识,因为她来到晋国,本质来说是以俘虏的身份,“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她是晋献公的战利品。看到自己的国家被灭,即使是在战争频繁的时期,那种感觉也将痛彻心扉,来到晋国,即使受到宠幸,也会无颜面对自己的心,所以,她只能利用一个女人的方式复仇,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这个国家的君主。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身份,使她在心中会有一种不安全感,虽然当时晋献公非常的宠幸她,但她不得不为自己打算,留下后路,因为当晋献公驾崩之后,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较高的地位,她们将在晋国无立锥之地,因为没有显赫的家族做支撑不会有大臣将赌注押到自己的身上,她只能趁自己还受到宠幸之际,充分利用晋献公给自己的权利巩固自己地位,为以后铺路。

而且根据《史记》描写,骊姬并没有真正想置夷吾重耳于死地,而是“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这只是为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可是为什么当时的人甚至是以后的世人再回头看这件事时,会理所当然的将矛头指向骊姬呢?仿佛这还真有个历史渊源,从周王朝的褒姒到商朝的妲己、或许在一个个家庭的败落中,都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类似这样的女性角色。国家兴盛时,她们的身份是男人的玩偶,国家失败时,获得的却是“红颜祸水”这等遗臭万年的骂名,她们可能都不曾想过自己居然有着这么大的作用,似乎一切的错误都由女人来承担。人们会说:“如果没有这个女人,这个王朝将是多么的繁盛,皇帝将会多么的英明,人们也不会受到战乱的祸害。”归根到底,就是女人的社会地位,没有人承认女人的价值,只知道男人是女人的依附,然而当男人失败时,反而却和女人有着必然的联系,多么荒谬的一件事啊!

骊姬没有错,她只是想在那个荒乱的社会里为自己和儿子搭建一个平安的城堡,让自己不必流离失所,能够平平安安的活着。她的行为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为什么不多想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呢?谁都是为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