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最高级most:迫击炮家族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2:29

迫击炮家族传奇


文章来源:《军事文摘》 编辑时间:2009年9月4日15:13

 

         

                “卡尔”600毫米自行迫击炮

        

                 德国新型鼬鼠2空降迫击炮

        

                芬兰NEMO自行迫击炮系统

火炮的威力惊人,单是那震耳欲聋的炮声就令人不寒而栗,强大的摧毁力更为火炮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称号。迫击炮是火炮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火炮家族中体积最小的一种,被亲切地称为家族成员中的“小不点”。

                        迫击炮的分类及独特性能

迫击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射角很大的火炮,射角可达45°C~85°C,一般由炮身、炮架、座钣、瞄准具四大件组成。迫击炮的炮弹由炮口装填,依靠炮弹自身的重力下滑,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炮膛底部撞针而使底火发火,点燃发射药将迫击炮弹推出炮口,由此得名“迫击”。

迫击炮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口径大小可分为三类:大口径(或重型)迫击炮,口径在100毫米以上,最大射程560~8000,配属到营、团级;中口径(或中型)迫击炮,口径在75100毫米,总质量3468公斤,最大射程500~6000,配属到连、营级;小口径(或轻型)迫击炮,口径在60毫米以下,总质量不超过20公斤,最大射程3002600米,配属到连、排级;中小口径迫击炮为便携式,大口径迫击炮有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中小口径系列的迫击炮一般采用前膛装填方式,而大口径炮采用后膛装填方式。迫击炮弹的种类繁多,除杀伤榴弹、爆破榴弹等主弹种外,还有燃烧、烟幕、照明、长弹和炮榴弹等特种弹。
   与其它常规火炮相比,迫击炮的主要特点是:

1)弹道弯曲,适合于对隐蔽物(如山丘)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也可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

2)装弹容易,射速高(2030/分),火力猛,杀伤效果好。迫击炮的弹丸和发射装药合在一起一次装填,通常是在亚音速下发射。由于发射后不存在抽筒和退筒的问题,迫击炮发射速度可以很高。

3)由于没有反后坐装置,所以质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强,中、小口径迫击炮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造价低。

  由于迫击炮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使用方便,无需特殊准备即可投入战斗,并可在较复杂的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灵活可靠地使用,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一直是各国步兵和炮兵部队广泛使用的轻便型火力支援武器。   迫击炮的传奇历史

迫击炮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一战期间,各种新式武器粉墨登场,火炮也经历了磨难和洗礼。作战需要火炮能将炮弹射向高空,以使其垂直落入敌方战壕,迫击炮由此步入战争舞台。

世界上最早用于作战的迫击炮: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险要的旅顺口要塞,日军屡攻不下,于是改用挖筑堑壕的战术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于双方距离太近,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而轻武器的威力又不足。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炮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当日军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时,一发发炮弹喷着白烟从天而降,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抛物线后,径直掉进了日军的战壕。刹时,堑壕里被炮弹炸开了锅。俄军利用这种新式武器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作战的迫击炮,它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公斤,射程为50400米,射角为45°C65°C,虽然当时射程仅有4050米,炮体本身还是临时借用的,但它预示着火炮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它的优势就在于最小射程可以很近,弹道比榴弹更弯曲,适于对遮避物后面的目标进行射击,尤其对于近距离目标,具有其它火炮无法企及的效果。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第一门火炮的发明者——俄国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的名字被永久写入了军事百科全书中。

由于战争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欧美各国相继研制和发展迫击炮,迫击炮的生产技术也日益成熟。19174月,法国在进攻爱恩河时,就集中了1650门迫击炮。这时的迫击炮已一跃成为和加农炮、榴弹炮相并列的重要炮种。迫击炮的结构也有很大改进,机动性大为提高。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迫击炮弹已由超口径弹改为同口径弹,炮的重量也大幅度减轻,成为能在近距离进行火力支援的武器。1918年,英国人斯托克斯又制成81迫击炮,其结构与外型已接近现代迫击炮。它由炮身、座饭、瞄准具三大部分组成,取消了脚架,全弹质量3公斤,内装炸药0.6公斤,初速130s,射程19001927年,法国将此炮的炮身与炮架的刚性连接改为缓冲器连接,制成了法国版“斯克托斯”——布朗德式81毫米迫击炮,使其射程增至2200,提高了迫击炮的战斗性能,使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基本特征。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前面沪定桥的桥头和要道上碉堡林立、重兵把守,后面有大批敌兵追赶,形势非常严峻。5月29日,红军突击队飞夺沪定桥。17名勇士攀着碗口粗的铁索匍匐前进,子弹打在铁索和战士身上,桥头敌人的堡不断喷出凶猛的火舌,形势危急。在激烈的战斗中,有的战士身负重伤,有的跌落在奔腾咆哮的河水中,但他们仍然冒着炮火向前冲。关键时刻,我军炮兵部队架起了轻便的82毫米迫击炮,拿出了仅有的30余发炮弹,由神炮手赵章战营长亲自操炮射击,发发命中敌人碉堡。顿时,火光闪闪,炮声隆隆,敌人的碉堡变成了哑巴。在火炮的支援和掩护下,铁索上的勇士们顺利地渡过了河,夺下泸定桥,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炮弹威力比一战时有显著增强,已成为步兵作战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二战中大放异彩。如英国有51毫米76毫米迫击炮,德国有50毫米80毫米迫击炮,美国有60毫米107毫米迫击炮,前苏联有50毫米120毫米迫击炮等等,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其它类型火炮,使迫击炮形成了中小口径和大口径系列。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期间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卡尔”600自行迫击炮。

德国“卡尔”600毫米自行迫击炮:为了能攻陷法国建造的“马奇诺防线”, 1934年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对一些重型兵器青睐有加,重型迫击炮便是其中的秘密武器之一。1936年3月,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了大口径迫击炮的设计要求,希特勒对此寄予厚望。以负责参与生产指导的炮兵将军卡尔·贝克命名的6门“卡尔”重炮至1941年8月全部完工。由于口径巨大,其炮弹的个头和重量也十分了得。600炮最初用的弹丸为混凝土贯穿弹,弹头长2.51米,重为2.17吨,内装270千克炸药。采用1 装药时,射程为2840米;采用4装药时,初速为220米/秒,射程达4320米。到了1942年,为了增大射程,又研制出轻型混凝土贯穿弹,弹头重1700千克,内装炸药220千克,采用9装药时,最大射程可达到6640米。发射600混凝土贯穿弹时,可以贯穿2.5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其威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这种自行迫击炮只制成十来辆,但它却屡屡出现在欧洲战场上,从苏德前线到镇压华沙起义,希特勒每每将这种超级大炮“用到刀刃上”。

惨烈的苏德塞瓦斯托波尔大战:1941年12月17日,德军7个步兵师和2个山地师全面包围要塞,揭开了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的序幕。德军绕过“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企图从要塞群西侧进攻“斯大林”要塞,但此战以德军全面失败收场。在此后长达250天的攻防战中,德军均未攻克塞城防线。为了突破最强的要塞,德军调拨了3门超级巨炮:420毫米固定式伽玛臼炮、“卡尔”610毫米自行迫击炮、“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1942年3月,德第833重炮营奉命支援塞城攻坚,4月18日,几辆“卡尔”到达指定射击位置的151高地附近。德军工兵连用了22天为它构筑射击阵地,共运去了72发重弹和50发轻弹。1942年6月6日,第二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开始了。当天,德炮兵连集结在北部要塞群,主帅曼施坦因力图在最强防御线上打开缺口。但是,最北部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要塞压制着北方主要道路和别克峡谷的险要地带。德军的第一目标是苏军“库拉贝”弹药库,“古斯塔夫”连续发射重达7100公斤的穿甲弹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护层命中地下弹药库中部,引起震撼全岛的大爆炸,从而断绝了苏军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这时,被称为雷神之锤的“卡尔”登场了。重达2200公斤610毫米高爆弹倾泻在“高尔基I号”要塞周围,4000毫米厚的永久水泥装甲板被打成碎片,要塞内部开始暴露。从“卡尔”开始轰击的半个月时间里,122发弹全部打完。后来又运去79发弹。617,德军总攻。在35公里的狭窄阵地上,1300门德军火炮对“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进行不间断全体炮击,要塞被灼热的冲击波覆盖,所有外围防御阵地几乎化为灰烬。在三巨炮的轰击下,构筑极为坚固的苏军炮台和地下弹药库被摧毁,“高尔基I号”要塞的305门炮直接被“卡尔”摧毁,驻守炮塔的苏军官兵全体阵亡。 德军随后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

20世纪50年代,迫击炮取得较大的改进和发展,极具代表性的是5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的L16式81毫米迫击炮。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携带也可车载和发射的迫击炮,其最大特色是行军时可分解为炮身、炮架和座钣三部分携带。最大初速297米/S,弹重4.2公斤,战斗全重37.85公斤。最大射速30发/分,最大射程5.85千米,最小射程100米。身管由镍铬钼钒高强度合金钢锻造而成,管壁较薄;脚架为特殊钢和轻合金钢结构,呈K字形;座钣由锻铝制成,大大减轻了重量。由于其射程远、威力大、重量轻、精度好、性能先进,于1963年开始装备英国陆军步兵营和机械化步兵营,曾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役中使用过。美国、奥地利、加拿大、印度、挪威、马来西亚、肯尼亚、也门和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此炮。

20世纪60年代,迫击炮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51毫米、60毫米、75毫米、81毫米、82毫米、100毫米、107毫米等中、小口径系列,且重量、射程等战斗性能都有提高。如美国把 米29式 81毫米迫击炮改进为米29A1式,主要用钛合金座钣取代了钢座钣,重量由48.5千克减少到37.5千克;由于采用了新的发射药,射程由3600米提高到4500米,提高了精度和威力。法国1963年装备的米61L式81毫米迫击炮,比旧式的米44式81毫米迫击炮的重量减轻了约20公斤,最大射程提高了1400米

20世纪70年代,装备部队的迫击炮品种较多。最先具有迫击和拉发两种发射方式的米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被法国和荷兰研制成功。它虽然在同口径迫击炮中是最重的,但发射速度快,机动性好,其精度和射程已达到105毫米榴弹炮的水平。由于具有迫发和拉发两种发射方式,既可发射有预制膛线槽的炮弹,也可发射尾翼稳定弹。主要用于为步兵提高直接火力支援和空降作战。最大初速365米/秒,最大射程:榴弹8.135千米,火箭增程弹13千米。最大射速20发/分,全炮重582千克。这种炮弹于70年代中期装备法国、荷兰、伊拉克、乍得等国军队,还被法国驻波黑维和部队装备使用。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迫击炮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除了轻型和中型迫击炮外,重型迫击炮较之过去有了突破。例如,前苏联1981年制成的2C9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是最早可兼作榴弹炮、加农炮的迫击炮。配有自动装填机和地面导航装置,车体采用改进的空降战车底盘,全炮可空运或用降落伞空投,也可以水上行驶,是全装甲两栖空运火炮。该炮于1985年5月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首次出现,后装备于空降师部队服役,曾在阿富汗战场上投入使用。

81毫米迫击炮为代表的中型迫击炮也取得较快发展,其射程都超过英国L16式迫击炮。如1980年奥地利陆军装备的S米I81毫米迫击炮,采用飞机工业用的轻合金材料,是当今各国装备的同口径迫击炮中最轻的迫击炮之一,射程高达5800米

轻型迫击炮为了增大射程,一般采用加长身管、研制新弹和改进发射药等措施,使60毫米迫击炮的射程达到4000米以上。英国60毫米远程迫击炮,身管比一般同口径迫击炮的长,配用新式远程弹,最大射程达 5000米。另外,比利时还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而新颖的NR8113A1式52毫米迫击炮,该炮因射击时声音微弱、不出现炮口烟和炮口焰,被称之为无声迫击炮。

迫击炮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各国目前装备的迫击炮的口径较多,有51毫米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5毫米107毫米120毫米160毫米240毫米等多种。

美国轻型步兵营、空降营和空中机动营、机械化步兵营和坦克营均装备有不同型号的自行迫击炮。

英国步兵营和机械化步兵营装备8L1681毫米迫击炮。

以色列是装备和生产迫击炮最全的国家之一。师级装备160毫米自行迫击炮,旅以下部队和分队装备有120毫米81毫米60毫米5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

法国的空降师,从师到连,全部间瞄火力支援武器都是迫击炮,空中机动师的间瞄火力支援任务也都由迫击炮承担。

另外,西班牙、芬兰、瑞士、智利和埃及等国也都装备有轻型、中型和重型迫击炮。

1980年至今,我国迫击炮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新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先后研制生产,并经改进后命名为PP8782毫米迫击炮、PP8960毫米迫击炮。我国大口径迫击炮的研制也在日新月异,不断地发展,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近年发生的局部战争中,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迫击炮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射速快、便于隐蔽和防护、后勤支援简单等特点在战场上发挥了较大作用。尤其是在巴以地面冲突中,以色列陆军装备的“梅卡瓦”主战坦克成为地面战场的主宰。而采用60毫米迫击炮作为辅助武器是以色列“梅卡瓦”系列最大的特色。这种迫击炮可在车内从后膛装弹,炮的弹道弯曲,在城市作战中可以杀伤隐蔽在建筑物后面的武装分子。在敌方单兵反坦克导弹武器来袭时,60毫米迫击炮能迅速发射一组发烟弹、照明弹或普通榴弹,在导弹的来袭方向形成大面积的干扰带,干扰反坦克导弹射手的视线,这是普通坦克上的并列机枪或高射机枪难以做到的。60毫米迫击炮的实用功能受到了以色列装甲部队的广泛欢迎,包括“梅卡瓦”Ⅳ、M60改进型“马加奇”等在内的各种现役坦克都保留了这一传统武器。

在今年初的以巴战火中,“梅卡瓦”坦克逞威加沙。据报道,在以色列地面部队入侵加沙的头几天,就打死了很多哈马斯武装人员,而以色列陆军的伤亡比例要小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梅卡瓦”发挥了作用。在战斗中,一队以色列坦克排成一字阵攻入了加沙城,突然之间,有一辆坦克被巴基斯坦游击队抵近射击击毁。以色列士兵发现发射反坦克导弹的巴基斯坦游击队已撤离阵位,逃到临近街区隐蔽的攻势里。后面两辆梅卡瓦坦克试图迂回消灭它,迂回时受到街道两侧交叉火力的强烈阻击。无论机枪还是坦克都无法攻击掩体,士兵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以色列长官。长官立即下令用迫击炮开火,前面的一辆坦克用它的车载迫击炮采用大弧线射击,越过了街道一侧的建筑,击毁了临近街道的掩体,以色列60毫米迫击炮在城市战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战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迫击炮的发展也精彩纷呈,各国都在用高新技术“武装”古老的迫击炮,出现了几种新型迫击炮。如在阿富汗边境反恐作战中运用的机动式精确制导迫击炮,就是为了适应丛林作战应运而生的迫击炮。其中尤以俄罗斯“晶面”机动式精确制导迫击炮为代表,该武器系统包括带激光半主动自寻的头“晶面”120杀伤爆破制导迫击炮弹、带小型激光目标指示测距机和热像仪的便携式自动化火控系统、2B11式改进型120迫击炮、通行能力强的“吉普”型运输车和制式杀伤爆破迫击炮弹。以色列又推出了圆概率误差仅有1~2、价格低廉的LGB激光制导弹。基于制导迫击炮弹的物美价廉,美国国防部已用X935120精确制导迫击炮弹研制计划取代第二代“铜斑蛇”研制计划。另外,智能迫击炮、 复合材料迫击炮 、数字化迫击炮、自行迫击炮系统等也大放异彩。

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的自行追击炮中,主流口径已是120级迫击炮,如法国的TDA、德国“鼬鼠”2、以色列的“阿达姆斯”(ADA米S)、日本的96式、俄罗斯的2S9、2S31和2S23、新加坡的“斯拉姆斯”(SRA米S)、美国的米1064A3和英国的BAE 120迫击炮等。不过,这些120级的自行追击炮都是单炮管结构,为更加满足步兵的高强度的火力要求,各国也争相研制双管自行迫击炮系统,芬兰/瑞典的A米OS先进迫击炮系统在其中更胜一筹。

德国、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正在研制反装甲制导迫击炮弹,它们分别采用激光、波、红外线和光纤制导方式。另外,美国陆军已将生产精确制导迫击炮弹(PG毫米)——即120“灵巧”迫击炮弹提上日程。德国、瑞士、和希腊的陆军已经装备了“灵巧”155智能炮弹,该炮弹的作用可靠性近乎完美,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概率高达67%。

虽然现代战争武器日新月异,随着对城市作战、山地作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迫击炮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种类更多、科技含量更高、反应速度更快、弹药威力更大、射击精度更好的自行迫击炮涌现,古老的迫击炮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来源: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