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fe rfcn 训练:新型农业现代化强基固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0:16:25

新型农业现代化强基固本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农业发展路径思索

《 农民日报 》( 2011年12月02日   01 版)

    编者按

    中国之重,重在哪里?河南之责,责在何方?

    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这是国家的千钧重托,这是时代的神圣大责。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先行先试。

    就像唱民歌,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有地方特色;犹如摆棋局,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找主攻方向;还像绘丹青,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要会统筹兼顾。河南的发展思路能否给其他地区一些触动和启迪呢?

    原丰

    人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文明之光、农牧分工,都离不开“民以食为天”这个永恒主题,遵循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个朴素真理,验证着“农业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理性结论。

    农业稳,天下安;农业兴,国家盛。

    (一)

    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农业和粮食生产注定是一出重头戏。

    “能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寄托了党和国家对河南农业的殷切期望。

    “农业是河南的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依然需要在念好‘粮食经’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温家宝总理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视察河南,对河南农业和粮食生产寄予无限希望。

    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指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

    确保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基础,始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稳粮强农,强基固本,乃河南自身发展所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担当。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农耕文明从此发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发展,至今绵延不衰。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副河南农村常见的春联,是千百年来农民内心愿景的真切反映,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

    “得中原者得天下”,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历史上兵连祸结,加之水旱病虫等灾害频发,人民饱受饥荒之苦。距今最近的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馑仍让人心有余悸。

    “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沉重命题,一度是国人心中难以排解的“结”。

    历史在警示我们:稳粮强农,民之大业,国之根本,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

    农业,是河南的优势、骄傲和光荣。河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国人厨房”。

    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对农业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清醒而深刻。“对河南来讲,粮食生产怎么保是个很大的问题。粮食生产,只能进,不能退。”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这句话,表达出河南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坚守和担当。

    勤劳朴实智慧的河南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推动河南农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进入新世纪,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千亿斤、连续8年创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400亿斤以上的粮食及其制成品,还有大量蔬菜、瓜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河南念好“粮食经”的同时,谱写着强省富民的动人华章。今日,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大省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加速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二)

    河南农业在承载无上荣耀的同时,更担负着重大和持久的责任。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赋予河南占总量1/7的增产份额。2010年春,河南向国家作出了10年之后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的郑重承诺。

    举足轻重的战略定位、沉甸甸的数字,昭示着国家对河南的重视和重托,昭示着河南的勇敢担当,昭示着农业和粮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独特分量。

    任重道远,困难犹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粮食生产是一个弱质、低效的传统产业,河南一年生产1100多亿斤粮食,产值不过1100多亿元,只相当于搞两三个大型企业;耕地刚性减少,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资源约束趋紧,制约越来越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良种良法配套水平不高,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进入高成本阶段,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育较慢,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远低于二、三产业,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要从领导方式上找症结、挖根子。

    发展思路不够开阔。有的部门有的人不善于站在巩固“三化”基础、协调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农业,不善于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始终在农业的圈子里打转转。

    工作方式不够科学。有的部门有的人看不清“三农”发展的新变化,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农民的新要求、新企盼,不适应农业生产规律,不符合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部门有的人不是一心扑在为农民办事上、深入“三农”实际上,热衷于干“有钱、有利”的事,把眼光盯在短期利益上,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做得不够。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

    困难不是缓步的借口,解困才是努力的方向,克难方是突破的重点。

    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气魄,赋予农业现代化全新的要求、动力和使命:

    努力建设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在哪儿?

    新在不简单就现代农业谈现代农业,而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不争资源,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新在有力推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劳动力,拓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加快现代化进程,改变全社会发展的面貌;新在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强大的技术和物质生产能力、信息化优势,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新在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更加凸显粮食安全、突出农产品质量、重视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走的是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之路,建设的是可持续农业,实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目标是盈仓富农、强基固本。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全面总结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做出的重要举措;是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农情,破解“三农”难题的客观选择;是深入贯彻中央要求,结合河南发展实际,立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出路在全面改革创新,关键在转变领导方式,根本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指出:“解决‘三化’协调发展问题,要通过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来稳固粮食基础。”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在思路、科技、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闯出新路。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丰肌腴体”展新姿,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增收。

    以吨粮田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集约化、内涵式增长,把7500万亩耕地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围绕农业“接二连三”,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加强生态建设,推广“绿色植保”、科学施肥、农田节水等,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农业、标准农业,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强筋壮骨”夯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基础地力,打牢“基础”,贯通“命脉”,增强“体质”,有效支撑农业高产再高产。

    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着力突破制约持续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走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迈过技术普及“最后一道坎”。

    整合种业资源,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通经活络”增活力,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

    健全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证抓粮种粮“有荣誉、有实惠、有后劲”。

    加强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开展统一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整合各类农业项目,推动生产要素流向现代农业园区,流向种养大户和专业能手,实现集约发展。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输血补气”添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坚守耕地红线,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发展非农产业,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产城互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健全城乡统筹发展制度,给农村居民平等自由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利益协调。

    农道亦天道,天道酬勤,勤必有得。中原经济区建设气势恢宏,新型农业现代化东风正劲。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征途上,一篇篇更加精彩的华章即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