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ar mycat:人鉴第三篇第五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15:16
人鉴第三篇第五章

第五章  人生境遇

第一节  人之命运

序诗

一阵雨点撒落在地上,

它们的命运完全不一样:

大幸的投进了大海长江,

幸运的滋润了青苗绿秧,

平常的渗入了沙漠瘠壤,

不幸的变成了烂泥浆,

可怜的干涸在石板上,

倒霉的掉进了臭水塘。

每个人都是一个雨点,

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走向何方?

啊,人生为什么会安排成这样:

有的人苦求不得,有的人不求而享?

有的人步步艰辛,有的人事事顺畅?

宇宙间,幽冥中,

究竟有没有一种

主宰人生的神秘力量?

中国人最讲命运,也最相信命运,这就下面的一些引语中可以得到证明: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

“识运知命。”

(陶潜:《自祭文》

“关张无命复何如?”

(李商隐:《筹笔驿》)

“人走时运马走骠。”

“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

“不怕生坏了命,就怕得坏了病。”

(俗谚)

所以,在古代中国,上(等)人奉天,中(等)人知足,下(等)人认命。

1        《辞海》中对命运的字义解释是:旧指吉凶福祸、寿夭贵贱等人的遭遇。即①“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性”;②“某种不可知的突然遭遇”。

遗憾的是字义的解释只是概念的循环、概念的罗列,而并非定义的界成和意义的阐述。它只有语义学上的价值,而毫无理论上的价值。

2        “命运”这一并列词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一个体的人向其人生预期值进展过程的顺畅性,和完成值与其人生预期值相符的程度性。前者是“运”,后者是“命”。把话说得通俗一点,人对自己一生的打算最终成得了成不了,这是指“命”;人对自己一生的打算,进展得顺利不顺利,这是指“运”。命,看的是开始与终结、目的与结果;运,看的是实施的过程。命,说的是客观对人的决定性作用和人对环境的依赖;运,说的是人对客观的反作用和环境对人的帮助、推动。前者靠奋斗来改变,所以说“不听天由命”;后者靠自身来创造,所以说“抓住机遇,时来运转”。把话说的再简单明了些,那就是:命者,成也;运者,境也。

3        按照中国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的说法,人的生死寿夭、贵贱成败属于命;人的吉凶祸福、荣辱得失属于运。命有其规定性、必然性、衡定性和全局性,命好命坏,不由人作主,而是由天、神或前世预定下来的、不可改变的;运,则有其循环性、轮转性、阶段性和局部性,是可以转,可以否尽泰来或乐极生悲的。

第二节  人生的预期值与完成值

1        志向是人生的目标,人生自许的预期值。人至生命的终结,几十年间自有一种结果,一个结局,这是他苦斗一生的最后的社会立点,也就是他的完成值。

2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这二种值(预期值与完成值)并不总是相等的,而恰恰相反,经常是不相等的。细细分析起来,它们二者之间,经常会出现各种类型:

完成值=预期值  这叫命好运通,心想事成。

完成值>预期值  这叫喜出望外,大富大贵。

完成值<预期值  这叫命薄运乖,抱憾终身。

由此,可以得出人生预期值与完成值关系的价值公式是:

完成值

————

预期值

这是一道分数题,分母是预期值,分子是完成值。预期值愈大,则可能完成值越小;预期值越小,则可能完成值愈大。但如果完成值是0,则他有再大的志向也等于0

此公式即完成值与预期值的突破、相符,背离甚至颠倒的关系显示,也是人生命相多变的内在原因。这是一条极其残酷的人生价值规律,我们不能不认识它、了解它。

第三节  人向其人生预期值推进过程的顺畅性

一个人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并且能快速地顺利地得到,这种人的命运难道还不好吗?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很顺利地实现他自己的打算和理想,我们就说他“不走运”;如果一个人通过很艰难的途径后,最终又胜利地实现了他的预期值,那我们就说他“转了运”。所以,运或运气,指的是一个人的处境。运行如气,气行如流,流有宽窄缓急,湍泻阻漩,有恣意汪洋,也有瀑布跌宕。运行于境,境顺则运通,境逆则运滞,境困则运衰,境变则运转。所以,境,就是一个人的遭遇渠;运,也就是一个人的遭遇流。

第四节  人生处境

1        人生活在自己的环境里,人作用于自己的处境中。处境不同于环境,环境只关系人的生存,处境则关系人的成就、前途、命运。因此,比喻地说,处境是人的志向进展的路面。

2        人的处境有四种:

路面平坦康庄,有助于人的事业发展者,我们把它叫做顺境;

路面坎坷曲折,不利于或无助于人生事业发展者,我们把它叫做逆境;

路面迷离迂,困顿人的事业彷佛毫无出路者,我们把它叫做困境;

路面完全断裂、阻塞,使人的事业前进失去希望者,我们把它叫做绝境。

3        一部作为中国文化之母的《易经》,演绎的研究的揭示的就是处境与人的相互关系。其中“元、亨、利、贞、吉”,指的就是顺境;“凶、厉、吝、咎、悔”,指的就是逆境和困境;“眚、否、恤、丧”,指的就是绝境。所以,中国人把《易》看作是一部占卜算命、避凶求吉的书,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关心的课题,确实是人的处境、境遇,确实是人的“命运”。

4        人同处境相交的结果,产生四种情况:

有的人心想事成,原于他的处境的顺遂,坦平无阻,一通百通,花小力气能举起大事业;

有的人一事无成,则缘于他的步步坎坷,处处障碍,花大力气而终成白费,甚至用尽毕生气力也事与愿违,一无所获;

有的人事业有成,则根于他的骁勇善战,斩关夺隘,纵横驰骋,不屈不挠;

剩下的还有少部份人,他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得过且过,活一天算一天,能活成什么样就活成什么样,能过多久算多久,纯粹是一个“人样”而已。

前者是幸运儿,是福人;中者是不幸者,是苦人;后者是豪杰、强者,是能人;末者是可怜虫、是废人。

5        但生活的品位总是高于理论的品位,因为理论的丰富性总是逊色于生活的丰富性。在人与处境这一课题中,除了以上四对基本情况外,尚有许多子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国迄今许多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思想家对这些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凝练的概括,下面我们将一一来研究它。

6        “祸福无门,唯人自取”。中国的哲学和人文科学中的术语,习惯地把人的顺境与成功,叫做“福”;而把人的逆境、困境和失败,叫做“祸”。通俗点说,“福”就是好运气,“祸”就是坏运气。好运气或坏运气,都不是天生的,命中注定的,而是人的言语行为招致的,善言德行必招来福,恶言劣行终惹来祸。所以人要积德行善,才能引福进财,弭祸消灾;相反,人若为非作歹,作恶多端,就要报及自身、殃及子孙。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请看:多么睿智聪敏的思想,却又凭藉多么滑稽的宗教语言来表达!这是对“命由天定”的“宿命说”思想的大胆抨击与否定;同时,又是对人自身,对人的自由意志,对人的能动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的确,祸福无门,唯人自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它原先的宗教色彩的外衣脱除以后,剩下的完全是一个唯物主义的而且十分符合辩证法则的宁馨儿。

7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一种社会现象的经常性的存在。的确,人们想要得到福,非常不容易。它非但来得慢,常姗姗来迟,而且来得非常少,象独行侠似的孓然一身,很少双胞胎、三胞胎一齐来,所以人们把“双喜临门”“三喜临门”看作是人间罕事,世上祥瑞。但祸,就不一样了,常常是连二连三的打击排队接踵而来,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恰遇顶头风,使人防不胜防,应付不暇,难以招架,心力交瘁。有的人倒霉起来,真是又破产又罢官,又病人死人,又被偷被抢,又发生意外灾祸,好象世界上的一切不幸,都到他家来聚会似的,这不是“祸不单行”又是什么呢?

这看来是个处境、运气问题,实际上这里面有科学、有学问:

福(好运)具有单一性。“洞房花烛夜”与“金榜题名时”并无必然的联系。“金榜题名”之前可以“洞房花烛”,也可以不“洞房花烛”;结婚,可以在“金榜题名”之前,也可以在“金榜题名”之后;而二者恰好碰在一起,就是偶然性,这是少的原因之一。其二,福的质量较高,每一个福的内容,都具有较长时间的努力史。比如:做官要“十年窗下无人问”,长寿,至少要活六十年以上。每一件都来之不易,要一件一件地实现、争取,所以越发显得稀少贵重。

其三,福是“建设性”的,好比一幢建筑物,建设要一砖一木,垒叠成形,一门一窗,树立到位,相对拆除来说,自然就显得艰难。

祸却不同,祸具有连动性。罢官的人心情不会好,心情不好,饮食、休息就很难保持良好状态,于是身体素质下降,防疫能力减弱,这就容易染病、犯病和旧病重发,这是一;二则受了打击,心神不宁,行走恍惚,就容易发生意外灾难;三则心神失去控制,思想爱钻牛角尖,或泄愤报复,使性出气,或铤而走险,以命相拼,这就容易导致行为出轨,越法犯罪;其四,墙倒众人推,处境越来越尴尬,局面越来越难堪,人际关系就不好处或处不好,矛盾尖锐化,摩擦日益增加,有时忍无可忍,只有拳脚相迎。日夜处在威胁恐惧之中,唾骂羞辱之下,人不疯不癫才怪哩!凡此种种,都是蓄之既久、情势相通,一触齐发,互相勾挂。这就是祸的联动性。再者,祸是破坏性的。建一幢房,多则二年三年,少则一年半载;但拆起来,只要一两天工夫,包它梁坍柱塌,墙倒楼垮。破坏要比建设永远快得多也容易得多。这是常识都能解决的问题,“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剔除它附加的迷信的成份,其原因不过如此,这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深奥与神秘吗?

8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祸福对转,并非恒定;乐极生悲,否尽泰来。福太厚了会折福,事坏透了会好起来。倒霉透了的人会“转运”,亨时太久的人会“背时”。乾卦的最高爻——上九并不是好兆,而是“亢龙有悔”,寓“盛极而衰”之意;坤卦的最低爻——初六也并不是坏兆,而是“履霜、坚冰至。”它提醒人们要见微知著,踩到薄霜时就要想结冰的严冬季节快到了。这分明是人类最高思维形式——辩证法的卓越而纯熟的运用,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体,“命运”的迷信斑纹,只不过是它在成蛹化蛾前的外壳而已。在这方面,中国人有许多人生体验的成语总结,如“物极必返”“居安思危”“苦尽甘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峣峣者易折,皦皦者易污”“树大招风”等,都值得我们仔细的揣摩与学习。

9        “树挪死,人挪活”。环境是客观的,处境却是人与环境的相处关系,有主观因素的加入和作用。环境只是条件、外因,它还不等于是结局和了断,也就是说,一切条件都只有辅助催化或阻碍延缓的作用,而并非决定性的作用。相反,人可以能动地改善环境、改变条件、改良处境。条件并不排斥意志的作用,它反倒十分愿意和意志结亲,在二者和合的情况下,人生将会变得非常顺利,十分美满,无比幸运。因此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有趣而复杂:一方面是环境选择人、改变人、造就人或毁灭人,这是社会上常见常有的事;另一方面又是人选择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新环境,这是更常见常有的事。在某一环境中生存艰难的人,有时换动到另一个环境中便适应了,活跃了,发展了;在某一个环境中的弱项,换到另一个环境里就可能成为强项。所以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才有那么多的壮士、儒生,背乡去国,到异邦他乡去寻求发展,实现抱负,并且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这决不是偶然的。人们有鉴于此,才得出了“树挪死,人挪活”的结论,告诫我们不要迷信条件、服从条件、膜拜条件,而要选择条件、改善条件、创造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人,应该是条件的主人,而不是让条件成为人的主人。人一旦成了条件的主人,他的命运就会产生根本性的甚至是戏剧性的变化,他也就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而不让命运主宰了他的一生。

10    客观地看,终生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都是有的,但社会上、人生旅程中更多的是祸福交替的人:他们或由顺境转入逆境,或由逆境转入顺境,或顺境逆境轮番交替多次反复出现,形成几起几落的传奇经历,恰如“廉颇之门,三盈三虚”,中国人把这种情形,称之为“艰难颠沛,玉汝于成”。

11    我们曾亲眼看见无数人们在逆境中挣扎、奋斗,但非常遗憾和值得惋惜的是,并非人人都达到了理想的高度,不少有才华的人毕竟被逆境中的狂风恶浪吞没了。他们是奋斗者,但未见得就是成功者。奋斗者和成功者并不是一回事。奋斗者好比是绵互的山脉、广阔的山体,而成功者仅是其寥寥的峰巅;奋斗者是庞大的砖砌的塔身,而成功者则是那高耸的金顶塔尖。我们为无数的奋斗者叹息,并以极大的感慨凭吊他们,却无法予他们以慰藉。他们的确活得很惨很苦很努力很累,命运对待他们是极不公平的,然而我们得承认他们同样是人类的精华。中国人把问题看得很透彻、全面,“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即使他们并非名扬遐迩,功盖万世,但同样也是豪杰英雄。

12    了解人生的处境非常重要,它也是我们选择远大目标的重要参数之一。人处在逆境中,可以选择大的目标,也可以先选择较小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做起,一段一段的努力,积少成多,聚小为大,直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当然,人处在顺境中,则一般会直接选择较大的目标。因为顺境容易带给人们智慧和勇气,而逆境则容易带给人们消沉与悲观。然而,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人在困境中,则需要以较大的目标、更高的志向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所谓志在高远,其力盈盈,所以大目标在逆境里对于有的人来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更为关切。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西域,凡成大事业、造大影响、做大学问、创大财富者,都是此类中人。

13    因此,人生处境的最佳状态,当在顺境与逆境之间。太顺则易取,易取而常不在意,因而也就易失掉;太逆则困顿,人们看不到希望之所在,活得不痛快、不潇洒、不快乐,只剩下一肚子苦水,活得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太顺则滑溜,太逆则窒息。顺逆相间,亦忧亦喜,乐而不耽,悲而不溺,这才是人生的怡情,人世的佳趣。

第五节  机遇

1        人生能主宰命运的是自己,能支配命运的是自身,但帮助改变命运的却是一种属于外在的力量:贵人。他或者是你的顶头上司、先生、亲属,或者竟然是毫不相干、偶然邂逅的伯乐、知音。而这种难得的聚首或邂逅,就是际遇;而提供这种际遇的最恰当的时间、地点和事由,我们就称之为机遇。机,就是机会、时机,遇就是相遇、相逢。从理论上讲,机遇就是主观意愿与客观需要在最佳时空最佳人际状态下的吻合。好比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二个相逢,一拍即合。

2        机遇在人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机遇的降临与捕捉无疑地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与进程。而促成这种方向性、关键性改变的往往只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件事情,以后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添加和补充而已。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强调地说:命运即机遇。因此,人必然永远记住、感谢那些造就自己的恩人、异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次呼吸。

3        天才是燃体、燃料,机遇是点燃。但机遇并不是守株待兔地消极地等待到的,相反,要得到它就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去捕捉它。在机遇和奇迹未降临之前,要象一个临战的士兵那样,警觉地、灵敏地作好一切战斗准备;等待机遇或机遇稍有征候刚刚露头时,就不顾一切地甘冒风险地猛扑上去,抓住它。所以,就普遍性讲,机遇就好象临产的婴儿一样,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在时间的每一时分,都会出现,真是无所不在;但要认识它、抓住它,不让它随便从自己身边溜走,却非独具匠心,别有高招不可。机遇,具有这样的品格,它喜欢睿智而勇敢的人,它喜欢让有准备的手抓住。它喜欢强者,厌恶那些老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的懦夫懒汉。

4        碰上好人是幸运,

碰上对头是厄运;

发展顺利是机遇,

发展坎坷是倒霉。

5        从肯定方面讲,我们把它叫作机遇;从否定方面讲,我们把它叫作命运。其实,它们是一个东西,即主观需要与客观条件的结合或吻合。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但结果却是不同的:或者客观成全了主观,或者破坏了主观。于是人们赞美前者就叫它机遇,咀咒后者就叫它命运。

6        命运就是明明是你应该得到的东西,而你却始终得不到它。

第六节  人对命运应持的态度

1        中国人由于超长期的封建统治,其中有统治阶级的代表——君主、皇帝自谓“吾受命于天”的愚弄宣传,有正统的儒家教育,此外还有道、佛等各种宗教主张的薰陶,其基本思想是“宿命论”的,其基本态度是“听天由命”的。庄子《人间世》中的言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就是这样一种态度的写照。中国的三大宗教体系,纵然教义不一,并且时有相互之间的矛盾与攻击,但在“宿命”这一点上的认识,却是共同的一致的。所谓“达人知命”,简直就是中国人的各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神圣的座右铭。

2        在阶级矛盾尖锐对立,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社会中,首肯“命运”的神秘力量,提倡和宣扬“宿命论”,无疑地是起着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它削弱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瓦解反叛者的斗志,涣散起义军的思想,起了极其反动的消极作用。事实上,它是统治阶级实行攻心战术的思想武器。容纳和接受它,不啻是让人民放下刀枪、自动屈服投降、永远承受剥削和奴役罢了。所以,它能起到统治阶级手中的剑戟所起不到的杀戮作用,头脑清醒的革命领导人当然反对它。

3        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宿命论”同样是有害无益的。在洪水、地震、雷电、森林大火、台风、海啸、火山喷发、地裂地陷以及蝗虫等等一切自然灾害的面前,人们不需要,也不应该表现软弱,不应该束手无策,坐以待斃,而应该团结起来,坚定自己“人定胜天”的信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处所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在灾情过后,迅速组织救护、医疗和做好一切善后工作。如果一认命,那就什么也不愿干,什么也干不了,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更巨大的牺牲和更惨重的损失。

4        近代的中国,在五四时期及其以后,由于西方资产阶级人文学说和科学思想的逐步传播与渗入,中国人中,特别是一部份知识分子中,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们首当其冲,振臂而起,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批判一切封建的道统,其中就包括了作为封建思想理论基础的“天命论”和“宿命论”。皇帝既不是“奉天承运”的,因而命运也就不是不可改变的。墙基一倒,整座墙还能完整地屹立吗?因此,和其他思想领域一样,五四运动在反对、批判、打倒“宿命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与作用。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的传播,先进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开始掌握了人们的思想,并在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们不仅认识了“宿命论”的一般欺骗性、落后性,而且还深一层地认识到了它的反动性。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每取得一个决定性胜利,都是对“宿命论”的一次沉重致命的打击。“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彻底动摇了,崩溃了,代之而立起的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劳动创造世界”和“人定胜天”的革命意志和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英雄气慨。人民一经挣脱“命运”的思想枷锁,便能喷涌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人的社会和大自然的形态。近几十年间的奋斗,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更巨大的成果尚潜伏在往后继续不断的努力之中。

6        我们在乐观和胜利的同时,必须清楚地想到:“宿命论”存在了几千年,已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它是一个顽敌,打击它、削弱它决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遑论“消灭”二字。因此,反对“宿命论”是一场长期的思想斗争和思想建设任务。我们可以断言,“宿命论”寿终正寝象恐龙一样在世上灭迹之日,正是也必须是科学在全体人民中普及和扎根之时。

7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解放思想的内容之一,而且是首要内容之一,就是“破除迷信”。要破除对个人的迷信:伟大的人物,不是“全中国几百年出一个,全世界几十年出一个”而是“后继有人”,“江山代有才人出”;伟大的人物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可逾越的“顶峰”,而要发奋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还要破除对“洋人”的迷信,要相信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一定能办到,而且会比他们办得更好,办得更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计划,我们决不需要象英美国那样花几百年的时间,并且在环境、科技、人力、财力方面所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比他们小得多。此外,还要破除对“地理环境”的迷信。在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通过改革开放能办成的事情,在内陆、边远、贫困地区,通过切实的贯彻开放政策,发挥资源、产业、人才优势,克服交通、地情、人文劣势,同样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办成。关键是一靠政策,二靠志气,三靠科学,四靠团结一条心。有了这四条,就能出智慧,出办法,出干劲,出成果。最后,要破除对自身的迷信,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消极等待,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勇于投身到商品经济大潮中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改革开放的大事业中寻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个光辉荣耀的胜利者、成功者。

8        总而言之,我们对“命运”的态度就是不信,不怕,抗命扭转,自己解放自己。这个意思如果用一个简炼的词来概括,那就是斗争!如果真的有什么“命运”的话,我们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就是斗争,和命运展开坚决的斗争。《国际歌》中唱得好:“既不是那些英雄豪杰,也不是神仙和皇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

9        一切不相信“命运”的摆布,而决心向“命运”“厄运”作斗争的人们,请听吧,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就在我们的耳边鸣响:渺视“命运的敲门声”,树立与命运搏斗的观念,用自身的英雄意志力去战胜宿命论,用自身的心力发出光明来征服黑暗。命运的威吓声决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和战斗的果敢,这场人与命运的斗争终将以胜利的赞歌而结束生命的交响。贝多芬代我们所有的人对命运说出了我们心里要讲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能把生命活上几千次该有多美啊!”

〔附〕人生的三线复合理论

〔天时〕A线——————大局势走向线  (整体环境)        时代潮流

〔地利〕B线――――――中局势走向线  (局部环境)        地域

〔人和〕C线………………小局势走向线  (个人条件与努力)  人缘、人际

关于命运的解释

A+B+C=吉、顺、利、幸。可施展、能成事。

A-B+C=难。需个人特别努力。

A+B-C=否。无主观因素,不可改变。

C-A-B=凶。条件不具备,需退避或蜇伏。

AC——无中介,够不着(如苦无伯乐,欲济无舟桥)。

BC——大局不利,沾不上(只能望天长叹:时不利兮)。

AB——主观不敢靠,坐失良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结论:顺应天时,改变地利,争取人和。三线复合,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