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kinds of的用法:官军村“一村一品”大葱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6 14:34:14

官军村“一村一品”大葱产业发展规划

 

根椐沁农发[2011]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全村基本情况

官军村位于沁源县城北端5公里处人,全村共有230户,810口人,1160亩土地,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发展农业的重点地区。

二、大葱产业发展概况

1、大葱种植成为全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0年大葱种植200亩,总产量120万斤,总产值60万元,大葱播种面占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的17%,总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10%,占种植业总产值的26%.

2、大葱产业已成为外向型农业。实现了我村蔬菜批量进入周边市场“零的突破”。蔬菜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转移对全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生产成功向产业转型。2010年我村蔬菜产业用工业化理念抓产业发展,成为全县唯一的大葱种植基地。

4、产业带(基地)具有一定规模。用集群经济发展的理念,以大葱产品为主线,实施户与户、村与村的大联合,解决了全乡土地破碎难以形成连片规模基地的难题。

5、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大葱种植用“家鲁2号”品种,完全符合含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

6、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建设小白龙抽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趋势

1、基地布局规模化外延。随着全市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全县建设进程的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布局从城郊向村庄的优势特色区域规模化外延。

2、基地功能延伸。基地从粮食生产向外销大葱的功能逐步延伸。

3、目标市场外移。我村蔬菜已由供应本县市场向域外市场扩展。

(二)有利条件

1、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我村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生态环境较好,工业污染极小,适合多种大葱生产。

2、市、县政策的大力支持,我村大葱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支持。特别是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等的政策和国家对“菜篮子工程”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的特色农业、城郊农业的定位对发展蔬菜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3、域外市场空间大。我村优越的交通条件和比较稳定的客商网络,大葱市场拓展潜力很大。

4、村民对发展生产有强烈的愿望。由于大葱种植效益好,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对选择种植大葱的愿望强烈。

(三)存在问题

1、生产基地规模偏小,不适应新阶段大葱产业发展的需要。

2、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3、目标市场份额偏低,需要加快对目标市场的开拓。

4、没有龙头企业规模带动。

5、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6、科技转化能力弱,农民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7、多元化投入机制未能形成,大葱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二、“十二五”大葱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及省、市、县两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大葱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集群、接轨、配套”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即“规模强葱”、“质量立葱”、“科技兴葱”、“品牌引领”、“筑基外运”)和抓好“四个结合”(即农业产业化与工业产业化相结合;抓大葱产业发展与解决好老百姓的菜蓝子相结合;抓蔬菜产业发展与解决好大葱科技的自主创新相结合;抓大葱产业发展与大葱市场建设相结合),培育大葱地方特色品牌、扶持专业协会,建设成为高标准大葱种植基地,提高大葱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2、规划原则

——突出特色和优化布局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扶优扶强的原则;

——因地制宜,农民自愿的原则;

——多元化投入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现大葱产业的“三个翻番、两大提高”,即基地规模、年总产量、年总产值三个翻番,提高农民收入,大葱在全市的市场占有率。

(1)总目标(到2015年)

——建立大葱基地达5000亩,年总产值达1500万元。

——大葱外销率占总产量的98%。

——无公害大葱产地认定达10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1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大葱产品认证。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官军葱”。

——大葱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

——重点扶持大葱龙头企业1家,带动农户1000户;扶持蔬菜专业协会10个,营销(种植)大户50户,实现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发展大葱专业村16个。

——沿产业带建大葱产地批发市场2个,解决农民卖菜难,搞活大葱流通。

(2)年度目标

——2012年:建立大葱基地500亩,总产量300万斤,产值(田间)150万元。

——2013年:建立大葱基地1000亩,总产量600万斤,产值(田间)300万元,外销率98%,无公害产地认定达10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安全合格率100%,发展大葱专业村2个。

——2014年:建立蔬菜基地2000亩,总产量1200万斤,产值(田间)600万元,外销率98%,无公害产地认定达10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达到5%,创建发展蔬菜专业村5个,扶持营销(种植)大户30户。

——2015年:巩固稳定大葱基地5000亩,总产量3000万斤,产值(田间)1500万元,外销率98%,无公害认定达10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达到10%,发展蔬菜专业村16个,扶持营销(种植)大户50户、蔬菜龙头企业达5家、协会10家。

(二)规划建设内容

1、基地(产业带)和主要品种布局及规模

(基地)布局及规模

用集群经济发展模式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沿公路、河流按照比较优势,科学布局,建立规模大葱产业带(基地),实现“规模强葱”。到2012年基地规模达500亩,覆盖2个村。

(2)各村大葱产业带(基地)建设规模(5000亩)

——官军村1000亩;

——尚义村500亩;

——交口村500亩;

——南洪林村500亩;

——北洪林村500亩;

——新毅村500亩;

——正中村500亩;

——长征等8村1000亩。

2、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蔬菜产业带(基地)布局,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夯实蔬菜产业基础。

(1)水利设施。围绕蔬菜产业带(基地),以水利设施建设为主,使基地达到园田化和标准化。建小水池,建沟渠、低压管网、提灌站、机耕道。

(2)栽培设施。在沿路大葱产业带建单体钢架大棚,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3)产后商品化处理配套设施。按大葱产业带布局和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和蔬菜种植营销协会(大户)发展现状,建简易保鲜库。

(4)大葱产地批发市场。在产业带内,合理布局产地批发市场,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5)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大葱信息网络,与市气象局联手,通过“农经网”和“远程教育”平台,完善LED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基地、产地市场与中心市场的信息连接;建立产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指导蔬菜产销工作。

3、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体系,规范产销行为,实现“标准(质量)立葱”。

(1)严格执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用法律法规规范产加销行为。

(2)建立健全大葱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①产地环境监控。开展对蔬菜基地水、土、气环境检测监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基地,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科学的手段针对性地加以改良改造,优化产地环境。

②生产技术标准化。按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投入品、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的标准化组织生产,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

③产品质量标准化。按照目标市场质量标准要求进行产品生产。

④大葱产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化。执行国家无公害产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产品达到量化包装、配全标识(签)、安全储运的标准。

(3)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网络。重点建立完善蔬菜基地、市场的农残检测监测站(点),严格实行大葱农残的例行检测。

(4)质量认证。积极推进申报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到2015年实现产品认证。

4、开拓域外市场

大力实施“筑基外运”战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到2015,新开发域外市场5处以上。

(1)基地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加强目标市场消费群体、消费要求和市场时空的研究,细化定位好每一个基地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生产,实现产销对路,提高市场占有率。

(2)构建市场框架。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把招商、亲商、工作落到实处,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吸引客商进驻基地,实现产场挂钩,加速产品向商品的转化。

5、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强乡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形成科技网络,进一步优化科技人员知识结构。突出抓好科技示范户的扶持和培育,使大葱种植户中每百户有科技示范户10—20户。

(2)技术推广。加大无公害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四新”技术的推广,覆盖面达85%,重点突出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土、节能“六节”节本增效组装配套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进组装配套新技术,节水灌溉设施技术。

(3)技术培训。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及营销队伍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培训体系,将提高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到2015年开展全员农民技术培训。

6、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扶持

扶持大葱龙头企业。

(1)扶持大忽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覆盖农户广、带动能力强、有诚信的科技、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鼓励扶持产销龙头企业,采取“反租倒包”形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扶持流通龙头企业建立“产场挂钩”,解决好“卖葱难”。

(2)扶持大葱专业协会。培育大葱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15年建立生产协会、运销协会、加工协会等各类协会20个,农民经纪人200人。

(3)扶持营销(种植)大户。鼓励支持个人通过合法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承包农民土地,适度规模种植。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预算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产业带(基地)建设500万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00万元,扶持蔬菜龙头企业100万元,社会服务体系建设2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预算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900万元,农民(企业)自筹100万元。

四、效益预测

(一)经济效益

到2015年建立无公害大葱基地达5000亩,年生产无公害大葱1500万斤,单价1元/公斤,实现田间产值15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一是每年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样、优质卫生安全的无公害大葱稳定、优质供应。二是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劳动力和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经济的社会化分工,可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提高,对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生态效益

该规划坚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五、保障措施

(一)高点定位

大葱产业是我村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村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因此,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思维定势抓,稳定技术队伍,构建村、户“环环相扣”的管理有效模式,推进产业发展。  

(二)多元投入

推行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葱争取多渠道投入。

(三)加强指导,提供服务

严把生产投入品质量关,为村民提供优良种子、无公害农药、化肥、优质农膜、地膜及适用型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解决好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村民做好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服务,指导好农民的生产与销售,实现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

(四)更新观念,创新机制

以产业带建设为载体,整合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各要素,实行“科技人员+基地”、“科技人员+科技大户+基地”、“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运行模式。推动大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