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公司 logo:坚持民共富、民共享、民共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1:55:02
—— 惠州的科学发展之路


广东省惠州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批试点市。近三年来,惠州以“惠民利民率先探索,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为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珠三角首位,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以“民共富”为目标
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惠州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凝聚民智民力,积极探索发展经济,走惠民利民、共同富裕的路子。
重大项目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夯实基础。惠州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清洁能源基地、粤港澳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共富“蛋糕”。去年全市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增长41.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81.5亿元,产值规模居全国第9位。创新驱动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五大产业链和基地:以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链;从外延片、芯片到封装、应用的LED产业链;年产10亿粒高能环保电池、年发电683万千瓦的新能源基地;年产新一代通讯产品1.5亿部、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制造基地;年产电子导航产品600万台、全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送“阳光”洒“雨露”,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制定《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五年行动纲要》,对自主创业放宽注册限制,简化登记程序;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的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和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获国家专利者给予50万元奖励;市财政出资3000万元、融资2亿元,组建信用担保公司,畅通创业融资渠道;通过创品牌、建营销网络、“惠货全国行”等活动,扶持民营企业扩内销促转型。目前,全市创业企业达21.42万户,从业人员104.3万人,平均每4.6户居民有1家企业,每5人中有1人创业。去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4.23亿元,上缴税收135.1亿元。
推进村企合作和农村改革,运用市场促城乡统筹。以项目合作为依托,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以发展工业与现代农业和转移富余劳动力为路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因地制宜、互利共赢原则,按照一个村有一个结对共建企业、一位挂钩领导、一名驻村干部、一名企业联络员的要求,共建经济项目194个,实际投入15.2亿元;民生项目743个,实际投入108亿元。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54万人,占富余劳动力的98%。在全国率先向农民核发住宅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农民可用以抵押贷款进行自主创业。大力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山林所有权流转改革,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99个、农民合作组织284家,带动农户31万户,户均增收336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由3.17:1缩小到2.66:1。
二、以“民共享”为导向
惠州较早提出“民生财政”理念,着力解决民生利益问题。市财政投入民生保障与民生工程建设资金连续三年达60%以上,其中新增财力70%用于新农村建设,实现发展成果由城乡人民共享。
着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三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上百亿元建起了科技馆、博物馆、中心体育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大型便民文体设施,完善惠州西湖、红花湖等风景名胜设施,保护东江、罗浮山等自然环境,公共设施、景区对公众免费开放。
着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网合一”,城镇居民参保率、农民参合率、村卫生站建站率均达100%。设立乡镇社保所,养老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创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模式,落实帮扶资金9500多万元,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做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
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教育方面,实现县(区)内城乡教师收入、教师与公务员收入“两持平”,提前一年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就业方面,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近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住房方面,改造农村危房1.1万户,每年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2500多套。物价方面,三年来,投入物价调控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平价门店33家、田头冷库8个、蔬菜大棚2500亩。
三、以“民共乐”为依归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惠州市近几年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了民作主、民共乐,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为此,惠州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城市社区实施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探索出“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村(居)民议事规则”、“四民主工作法”(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等经验,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居)民自治有机统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市93.4%的城市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市区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建立“特色之家”,促进矛盾化解。特殊群体多为困难弱势群体,急需社会关爱,关乎社会稳定。惠州市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特色之家”:全市69个镇(街道、乡)和企业共建立85个“复退军人之家”;成立“‘的哥’之家”,反映他们的诉求;成立“流动商户之家”,商业街区设立47个摆卖点,解决了3000多流动商户的定点经营问题;成立“外来工之家”,由外来工选举理事、会长,实现了政府管理与外来工自治良性互动。这些服务为先的“特色之家”,成为科学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探索网络问政,畅通民意渠道。积极打造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惠民在线”、“万众评公务”和“党政领导信箱”等平台作用,问政、问计、问需于民。三年来,通过网络问政共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逾5万件,办结率达95.16%。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创新了服务载体,促进了多方参与社会管理。建立1774个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公布市领导与“两代表”接访、下访日期,开通手机信访。建立市、县(区)、镇(街道、乡)、村(社区、企业)四级调处网络。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局,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建成广覆盖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保持在90%以上。
(作者:中共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