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ood earth资源:4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17:28

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

汉川市

孝感市南隅,汉水下游。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挨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有一块飞地在云梦县下辛店镇境内)。汉川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紧邻特大城市武汉,距国际天河机场45公里。汉江横穿全境,107、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汉丹铁路穿境而过。全市面积1663平方公里,人口107.5万。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汉川建县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因汉水横穿县境而得名。1997年3月,汉川撤县建市。

目录

·                                 • 地理气候

·                                 • 自然资源

·                                 • 历史沿革

·                                 • 人口区划

·                                 • 经济建设

[显示全部]

汉川市-地理气候

 

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北东边缘,

汉川市

居汉江下游湖北中部,紧邻省城武汉。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一般高程在海拔23-26米之间。全市平原12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4%;水面28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山丘9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6%。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东南部为陇岗丘陵,中部、北部和西部皆为平原。海拨多在22--26米之间,最高为203米,最低为20.4米。刁汊湖区地势低洼,除在南部有少部分山丘外,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汉水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把汉川市分为汉南、汉北两大自然地域,汉南地区约占四分之一,汉北地区约占四分之三。

山脉除仙女山外,均分布于汉南地区与蔡甸区交界的地带,主要有栗山、双马山、横山、仙狮山、高冠山、化子山等17座,一般高程在海100米左右。全市最高点为王家山,海拔203米,最低点在榔头黄龙潭,海拔20.1米。主要河流有汉水、汉北河、北支河、中支河等,湖泊有刁汊湖、东湖、青林湖、白石湖、黄龙潭。

汉川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平均日照为1938.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98MM,无霜期230天。 

汉川市-自然资源

 

汉川市有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

汉川市

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工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耕地92.8万亩,养份高,耕作性能好,农作物品种586个;林地18.7万亩,森林覆盖率15.3%,树种68个,湖河荒滩草场21.5万亩,宜于放牧;境内有大小河渠685条,大小湖泊13个,塘堰1253个,水域总面积40.4万亩。位于中部的刁汊湖,是最大的内陆封闭性湖泊,面积14万亩。汉江穿境内长93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14.6亿立方米。过境汉北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渠流面积6339平方公里,境内长40.6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9亿立方米。现有淡水养殖水面24.5万亩,养殖品种82个,水产品年产量超过10主要矿产有岩盐、高岭土、石灰石、石英岩和煤,储量大,品位高,含多种化学成份和伴生矿物质。

汉川市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耕地95.0万亩,养份高,耕作性能好,农作物品种586个;林地18.7万亩,森林覆盖率15.3%,树种68个,湖河荒滩草场21.5万亩,宜于放牧;境内有大小河渠685条,大小湖泊13个,塘堰1253个,水域总面积40.4万亩。位于中部的刁汊湖面积14万亩,是孝感市第一大淡水湖。汉江穿境内长93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14.6亿立方米。过境汉北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渠流面积6339平方公里,境内长40.6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9亿立方米。现有淡水养殖水面24.5万亩,养殖品种82个,水产品年产量超过7万吨。

汉川市-历史沿革

 

●古代汉川建制
汉川置县始于公元561年(北周保定元年),县治在现马鞍乡甑山,故名甑山县,先后属甑山郡、复州和沔阳郡。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人汉阳县。

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县恢复,移治泐山下,因汊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汊川县。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属汉阳郡。公元758年复属沔州。公元826年改属鄂州。公元958年(五代后周显德五年)改属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刘家隔)。公元960年(宋建德元年)属荆湖北路,以竟陵义水流入县西,更名为义川县。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以汉水横贯县境,改名汉川县。公元1071年,废县为镇,属鄂州汉阳县。公元1086年,县恢复,仍隶汉阳县。公元1135年(绍兴5年)县又废。公元1137年复置。元代,各地改设行中书省,汉川属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公元1285年(元至22年),移县治于长城(今仙女山办事处)。明代改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汉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公元1376年,汉阳府降为州,汉川改隶武昌府。1380年,复隶汉阳府。1664年(清康熙3年),湖北、湖南分治,汉川隶湖北布政使司汉阳府。1912年,府设道,汉川属江汉道。

●国共时期的两种政权

汉川市


新民主主义时期,汉川几度出现国民党、共产党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国民党领导的政权,称汉川县政府,1930年~1932年9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8年日寇侵入汉川后,汉川县政府先后向南河渡、西江亭、田二河转移,次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汉川县政府进驻县城。

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初称汉川县苏维埃政府,建于1930年5月,驻南河渡。1931年12月,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将汉川的麻河、刘隔与云梦的道人桥、新店及孝感的3个乡组成云孝县苏维埃政府,驻汉川的葱担沟。1932年2月,汉川县苏维埃政府撤销,汉川的襄北部分与天门的东部地区组建为天汉县苏维埃政府,驻汉川的韩家集。汉川的襄南部分与天门的西部地区组建为川阳县苏维埃政府,驻汉川的南河渡。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两县苏维埃政府于同年8、9月先后解体。1940年7月,中共先后在韩集、杨业坡建立汉川县行政委员会,隶属鄂豫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天汉办事处;次年12月改为汉川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驻杨业坡、谢家长汾,隶属天汉办事处、襄河专署。1941年8月,汉川的刘家隔、神灵等地与孝感、黄陂的部分地区组成汉孝陂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孝感的东山头,先后隶属鄂中行政办事处、鄂中专署。1942年10月,汉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建为汉川中心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与隶属关系未变。1943年10月恢复汉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名。1944年6月,改为天汉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驻汉川的杨业坡、倪家集和天门的刘家集,相继隶属襄河、襄北、鄂中专署。同年9月,汉川的襄南部分与沔阳的脉南部分组成川沔行政委员会,驻沔阳彭家场的月洲湖,先后隶属襄河专署和沔阳政务委员会,1946年2月,天汉县民主政府改为天汉县中心民主政府,驻杨业坡,隶属鄂中专署,同年6月中原突围时撤销。1948年2月,在襄南地区建立川汉沔爱国民主政府,驻沔阳杨林尾,隶属襄南专署。4月,在襄北地区建立天汉县爱国民主政府,先后驻天门的蒋家场、张家大湾和汉川的陡埠头,隶属鄂中专署。11月,在襄南地区建立川汉县爱国民主政府,先后驻汉阳的侏儒山和汉川的西江亭,隶属襄南专署。

●建国后的建制
1949年5月,汉川全境解放,国民党汉川县政府灭亡。同年7月,天汉、川汉两县爱国民主政府撤销,汉川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属鄂中专区。同年8月,改属沔阳专区。1951年7月,沔阳专区撤销,隶属孝感专区。后孝感专区改名地区,汉川隶属孝感地区管辖。1994年,孝感撤区设市,汉川隶属孝感市。1997年3月汉川撤县设市,仍由孝感市代管。

汉川市-人口区划

 

●人口

汉川市


2005年,全市年末总人口108.46万人,其中女性52.48万人;农业人口(户籍人口)89.38万人。年末总户数31.42万户。劳动力62.4万人,其中城镇17.0万人,乡村45.4万人。

●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汉川市辖1个街道、14个镇、6个乡。共有40个居委会、601个村委会。
仙女山街道 办事处驻南正街,人口155004人,面积72.7平方千米。辖14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
马口镇 镇政府驻马口,人口80278人,面积58.1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
城隍镇 镇政府驻城隍,人口50151人,面积7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
分水镇 镇政府驻分水,人口59288人,面积75.6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
杨林沟镇 镇政府驻杨林沟,人口44836人,面积67.9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
脉旺镇 镇政府驻脉旺,人口41781人,面积48.7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田二河镇 镇政府驻田二河,人口40090人,面积83.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
沉湖镇 镇政府驻万福,人口55546人,面积69.5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
垌冢镇 镇政府驻垌冢,人口20226人,面积27.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
新堰镇 镇政府驻新堰,人口39388人,面积94.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庙头镇 镇政府驻庙头,人口35629人,面积56.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
刘家隔镇 镇政府驻刘家隔,人口44075人,面积114.7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
麻河镇 镇政府驻麻河,人口34297人,面积58.3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
新河镇 镇政府驻红星,人口58033人,面积134.2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
回龙镇 镇政府驻茶棚,人口34966人,面积64.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
马鞍乡 乡政府驻马鞍,人口35316人,面积59.2平方千米。辖29个村委会。
里潭乡 乡政府驻里潭,人口27993人,面积48.1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
西江乡 乡政府驻西江,人口45631人,面积78平方千米。辖30个村委会。
南河乡 乡政府驻南河,人口38061人,面积74.3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
湾潭乡 乡政府驻湾潭,人口25316人,面积49.9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
韩集乡 乡政府驻韩集,人口40679人,面积76.7平方千米。辖35个村委会。
其他 人口28856人,面积176.4平方千米。辖30个村委会。
刁汊湖养殖场 驻刁汊,人口13169人,面积94.3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
华严农场 驻华严,人口13687人,面积26.5平方千米。中洲农场 驻中洲,人口20000人,面积55.6平方千米。

汉川市-经济建设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1亿元,可比增长10%;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3383元,比上年增加231元。

农业基础雄厚,

汉川市市区

产业化特色鲜明。已建成40万亩优质粮油、25万亩双百棉、40万亩蔬菜、3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猪、水产品出口基地和水产产业化示范区、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试点县(市),甲鱼、鳜鱼、毛蟹、刁莲、莲藕等名特优水产品,成为大中城市的“活鲜库”。2005年,全市蔬菜、家禽、水产品产量分列全省一、二、三位,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范围。拥有达利食品、福源食品、温氏集团、大地公司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刁汊湖绿色水产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汈汊湖”莲子、“巨龙达”黄花、“富硒”莲藕等9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工业初具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强劲。形成了以50家企业为主体的重点骨干企业群,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家,过千万元企业116家,工业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十强”。民营经济凸显主体,实现了三个90%,即改制企业民营化率达到90%以上,民营经济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创造的税收约占市级工商税收的90%。块状产业以“一线三区”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块状经济,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市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马口镇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精品名牌不断涌现,有80多个产品达省优、部优标准。“福星”牌钢丝绳、“达利园”牌食品获中国名牌称号,福星科技、永和安门业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企业,“福星”牌子午线轮胎用钢丝帘线、“永和安”防火防盗门、“山乡”牌腊八豆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永和安”、“童霸”、“鱼鹤”等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商贸繁荣活跃,三产业迅猛发展。融入武汉市“一小时物流圈”,仓储超市、连锁店、精品店、专卖店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商业网点4.1万个,建有三星级宾馆1座,二星级宾馆2座,中高档宾馆12个,其它小型餐馆、旅店近千个,融食宿、娱乐于一体。汉川市天赋“旅游胜地”景色。乌龙山、龙门山、蔡家嘴、神灵台、城隍台等古遗址星罗棋布;仙女山、沥山、上色湖、白石湖、黄龙湖、汈汊湖等风景区风光旖旎,水阔鱼跃,荷花香溢,景色如画,意境天成,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之胜地。200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2.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可比增长11.7%。

汉川市-基础设施

 

●水陆交通

汉川市


汉川位于汉水下游,地处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东邻武汉,南接仙桃,西与天门毗邻,北与孝南、云梦、应城连成一片。距国际天河机场仅45公里。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穿全境,107、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汉丹铁路穿境而过,汉川汉江大桥连通107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穿境而过的荷沙公路、宜黄高速公路和汉丹铁路支线与汉江水运交相呼应,成为连接全市水陆交通的枢纽。汉川汉江大桥、新北公路连通107国道与宜黄高速公路,汉北公路大桥已建成通车,荷沙公路已完成一级公路硬化。境内有公路14条,通车里程900公里,全市26个乡镇场办事处全部通车。汉江流经汉川全境,仙女山、马口、脉旺、分水4个主要港口,常年可泊300—500吨级货船,年吞吐量160多万吨。

邮电通讯设施齐全。现有电话交换机容量7万门,长途电话电路30路,29个乡镇场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国家重点工程120万KW汉川电网的建成,使全市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用电。1998年,全市供电总量3.5亿度,是1978年的3.8倍。

现有各类商业网点4.1万个,资产72亿元, 年销售额超过23亿元。市区建有孝感市一流水平的欢乐街市场和北街、南街、体育路等6个市场,年集市成交额达2亿元;建有三星级宾馆1座,中高档宾馆12个,其它小型餐馆、旅店近百个,融食宿、娱乐于一体。汉川影剧院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拥有观众席1500多个。汉川体育场是全国农运会的重要赛场之一,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场内建有乒乓球馆、游泳馆、篮球、足球场,可容纳观众万余人。

城网改造基本完成,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供给。新建了祥和花园、西湖苑、涵闸河特色一条街等商居建筑群和仙女山公园、体育馆、游泳池、人行天桥、第三水厂等公益设施,建成了白云大酒店、汽车客运中心、广电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水乡园林特色初步显现。修建和改造了和平大道等50条主次干道,城区面积从改革开放前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中等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城市。投资环境宽松优惠。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实现“六通一平”,载体功能明显提升。软环境“磁力”日趋增强。“两条隔离带、四大中心、‘六制’管理”的服务体系使客商在汉川安居乐业。2005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与美国马丁尼兹市、福建长乐市、山东即墨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汉川市-科教文卫

 

汉川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物有春秋时期的铜盅、铜鬲,七乳规矩四神镜、铜驽机、铜洗和宋代、明代的大银锭。“杜仙女与民婚,采灵芝求沧生,传纺织济万民,习歌舞慰百姓”的传说,为一峰独秀的汉川仙女山赋予了神奇色彩。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7810人,

汉川市市标

科技馆1座,科研院所有2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跨入全国科技先进县(市)行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有各类学校685所,在校生19.8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荣获“中华扫盲奖”。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25个,文管所1个,剧场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5年举办各类运动会48次,共获奖牌107块,向上级部门输送体育人才22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64个,卫生技术人员2283人,医院病床1440张,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完成乡镇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建成汉川广电网络大楼,建立了孝感市第一家数字电视平台,成为全省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县(市)之一。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稳定,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民政福利事业不断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以内。环保“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实现,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有了新的进展。土地管理步入正轨,农田保护率达到85%,国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适龄儿童入学达到99.98%,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25个,文管所1个,每年举办各种文艺演出200余次,艺术展览十多次。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998年举办各类运动会58次,获国家级铜牌1枚,获省级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3枚。向省以上体育单位输送体育人才10人。1998年7月,汉川被国家体育总局命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3个,卫生技术人员3004人,医院病床1440张。

汉川市-历史渊源

 

《二十四史》中《旧唐书》四十卷地理志载:“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年号,公元615年),朱灿转掠荆沔,所至无噍类。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朱灿。置汊川县于泐山。泐山,在县南四十里。”“小泐渡即古汊川也”。

《旧唐书》共二百卷,

汉川市

为后晋丞相刘殉撰,该史书明确地指出了汊川县治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一统志》(明天顺1461年)、《汉阳府志》(明嘉靖1546年)和《汉川县志》(清同治1862年)亦均载:“唐武德四年,平朱灿。改甑山曰汊川(今泐山下)”。“泐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梅城,(南河乡前身)突兀汉南,众峰蟠络,为邑东南之胜。唐武德四年,置汊川县于此。”“今居民掘地间获城砖,搏大,有小泐渡。”旧志分载“泐山即汊山”,“汊川县治在泐山,”“小泐渡即古汊川”,皆根据《旧唐书·地理志》所述。汊川是汉川县在建置沿革中的第二个县城,时间从公元621年到958年,历时337年。

汊川县治之所以定在梅城(今南河)泐山,是因其处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泐山高40米,其中高峰155米,方圆九里,是汉南诸山之首。北连纸山(侧船山)、石镜山、南接骡子山、双马山,群山连绵,蜿蜒起伏,崖谷参差,水绕山环,可谓汉川“泽国”的佼佼者。古陶志云:“川为泽国,殊非沮洳,山阜环绕,川流分会,亦善地也。”“泽国”是多水之,也是常闹水患的别名。所说“善地”并不是称赞‘泽国’,而是称赞泽国中有“山阜环绕”,才使泽国“川流分会”而充满生机。

汉川第一个县城,也是设在依山傍水之处——马鞍的甑山。古泐山山麓,有近20处水,故称汊山。如泐山南有姚家湖,东有木头湖,北傍汉水,西毗杨家洪。溯源而论,系八百里洞庭湖之尾,号称秋江。泐山东南为里秋江,泐山西北为外秋江,曾是烟波浩渺艨艟行惊之区,所以船舶停泊在泐山之东小泐渡渡口,《旧唐书》所载“小泐渡即古汊川也”确凿无讹。此地老人尚呼“小李”,盖因有李姓住此。泐山的水汊,多以咀、坡、口、埠命名。泐山南有侧船口、凤凰咀、彭家咀、汪家咀、项家咀、章家坡、陈家埠头,船渡至对岸洲屋咀、蟹子地;东有小泐渡,船渡至黄岗头、英山头;北有走马岭(相传楚剧陈妙常赶潘郎的故事,即在此处渡口);西有西河沿、邓家埠头、何家埠头、徐家埠头,穿过初阳湾,再到西南汊山脚下的燕子湾。亦因山下多汊水,所以古志称“汊山”。前些年,人们在泐山之南曾发掘出古城遗址和筒瓦、城砖等古物。泐山既为县城,相应的建筑自然应运而生。作为封建王朝精神支柱的庙宇,始建于汉,兴盛于唐。如龙门山的祖师殿,泐山西南的龙王殿、观音寺,还有唐贞观敕赐的宏觉寺(亦名大安寺),崭山矶的龙王庙,以及尉迟敬德监修的妙兴寺等等,均有古志所载。

距泐山两公里的徐家岭,曾沿袭老祖宗的传统造纸法,直至1965年时当地还在以稻草为原料,生产纸筋、粗纸,其产品用于泥壁和鞭炮里衬。据悉,此地为古时纸坊台,曾精细加工造出“古连纸”,供古代文书手抄墨本,也是县治文士学者的文化用品。泐山南半里,有集镇名“老新集”。据考证,‘老集’源于唐朝,‘新集’兴于明朝。‘老新集’是历代集市贸易兴旺繁荣的总汇。至今,该集镇早市仍有熙熙攘攘的人流,由此可窥古时这里的人口密度及市场繁荣程度。

汉川市-土特产品

 

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伴随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自然资源,汉川孕生了许多出名的特产及小吃:

●汉川刁汊湖莲籽

汉川市


汉川刁汊湖莲籽为汉川特产,主产于汉川市刁汊湖一带。刁汊湖莲籽籽粒饱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具有补肾、养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药用价值兼备。莲籽心还可清心祛热、滋阴解烦。刁汊湖莲米行销各地,还被称之为“中国莲”(籽)远销香港和出口东南亚等地。

●汉川“麻河”牌富硒莲藕
“麻河牌”富硒莲藕是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主产地为汉川市有“莲藕之乡”美称的麻河镇一带。这一区域稻田、湖泊、塘堰沟渠泥沼资源非常丰富,水土纯正,无污染,土壤中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再加上莲藕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麻河牌”富硒莲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一年四季都有藕食用,并编印收集有《富硒莲藕55种食谱》,颇具特色风味。

●汉川二河三蒸
外地客来汉川,都爱吃“二河三蒸”。这也难怪,“二河三蒸”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二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必与汉川是水乡泽国有关。旧时,汉川“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渔家农户吃不上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湖北的传统名菜。民间有一个传说:“二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之妻。当年,起义军行军打仗,多吃夹生饭,盐水菜,有的兵士患了消化道疾病,细心的陈友谅夫人便采民间所长,以鱼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辅以佐料,其味道醇香可口,起义军吃上这样的饭菜后,身体康复,精神抖擞。“二河三蒸”则以清蒸、粉蒸、泡蒸见长,其蒸法更讲究,菜肴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鱼和武昌鱼为例,要求原料必须鲜活,现杀后抹盐、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后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质鲜嫩、不油不腻;粉蒸是将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长;“泡蒸”则将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其菜回味绵长。由于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对时间、火候、用料极为讲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

●汉川荷月
荷月酥是湖北汉川一带的风味佳点,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准备它。当年明皇太后身患重病,不想吃,不想喝,无论御厨做什么美味佳肴,也提不起她的食欲。皇上只好传下圣旨,让各地进贡美味食品。汉川县令接到圣旨,找来糕点名师梅翁,让他制作贡品。梅翁苦心设计,终于以白面、砂糖、金桔饼、桂花等为原料,制出一种糕点,并特意注明,要以鲜豆浆加白糖泡食。点心送到京城,皇太后照着说明吃,只觉得香甜酥绵,甚为好吃,于是食欲大增,皇太后问皇上:“这点心有名吗?”皇上答不出,他捧起一块点心细细观看,只见点心正面的图案宛如待熟的莲蓬;四周酥皮翻起,如同荷花瓣。再看样子,好似十五的圆月,皇上灵机一动,笑着对太后说:“这叫‘荷月酥’。”从此以后,荷月酥就在汉川地区传开了,成为当地的贡品。

●麻糖和米酒
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本地的土产,只有用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作为主要原料的麦芽糖兼有润肺治喘之功能,对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减轻病情。米酒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历史承传的风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稀而不流,饮后生津暖胃,回味无穷。1958年,毛泽东在湖北视察时品尝米酒,称赞“味好酒美”。

汉川市-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有乌龟山、龙门山、蔡家嘴、神灵台和城隍台遗址。

●城隍台遗址
城隍台遗址位于刘家隔西北一公里处,长1000米,宽800米。其文化内含为五代至元朝的遗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砖石瓦砾,整齐的街道,被烧过的红土。1969年开挖汉北河时,在其遗址挖出几口木井、砖井、古墓、房基,出土有唐宋钱币、银块、剑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磁片、绿磁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龙门山
龙门山遗址位于南河乡南河渡之西,与乌龟山毗邻,高约80米,系石灰岩层小山,其山西南坡陡临水,东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该地系一古代集镇,由于地理变迁而淹没,现为一自然村落。该遗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处为文化层,厚达1.5米,文化内涵丰富,有红烧土、人骨、兽骨。陶片较多,以红陶夹砂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为细绳纹。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发现,从采集的标本分析,属乌龟山遗址同时期文化类型。

●汈汊湖

汈汊湖


位于汉川市西13公里,距武汉市63公里,距孝感市59公里。素有“江汉明珠”之称。湖长16公里,宽6公里,水面约14万亩。汈汊湖水域辽阔,蕴藏有丰富的水生资源。水生动物中有各种淡水鱼类和野禽类,如龟、鳖、虾、蟹、螺、蚌、野鸭等,水生植物中有莲、藕、芡实、菱角、茭白、蒿草、蒲草等。景区现建有仿古门楼、湖心酒楼各一座、300米九曲长廊、湖心竹楼四座、假山一座,垂钓包厢10个,游船50条,停车场两处,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神灵台
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遗址高出地面约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为文化层,厚约1.5米,上层灰土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土质较硬,含少量红烧土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分析,属于湖北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和灰红陶较多,白灰陶极少,一般为轮制、高领,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饰有绳纹,灰高领罐则为素面,陶纺轮一般也是素面,红底黑衣。该遗址从1976年以来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单孔石铲、石斧、陶球,石镯等40余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残片、红灰陶、上饰绳纹,有的肩部饰细绳纹。同时还出土了唐宋时代的釉陶罐、高领瓷壶,上述釉陶可能为这一时期的墓内随葬品。

●乌龟山
乌龟山遗址位于汉川市境的南河乡,有座形如乌龟的小山。乌龟山为石灰岩石层的小山,高约50米,古代三面临水,适于人群栖住。1972年冬,当地群众在采石时,发现双孔石铲1件、方纳马象牙化石1枚以及剑齿虎牙和肿骨麓角化石等。1973年,湖北省考古队在此调查发掘发现了古文化层。第一层厚一米左右,出土有素面陶纺轮的灰陶片,陶鬲残片多为附加堆纹、绳文等,此外还有铜鱼针以及铜器残片。第二层厚一米,出土红陶较多,多为绳纹,手制,并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烧红土、隔鬲足等计50余件。根据以上器物的特征,第一层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第二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石器距今约4000余年,化石距今约10万年之久,属更新世时。1973年,汉川县人民政府将乌龟山公布为汉川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