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读有必要学吗: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2:42:58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细目一:基本检查法
  一、视诊
  ·适用范围:
  *全身的一般状态。
  *局部的体征:如皮肤、黏膜、毛发、五官、头颈、胸部、腹部、脊柱、四肢、肌肉、骨骼关节等的外形。
  
  二、触诊
  各种触诊手法适用范围小结(重要!)
  
  
  三、叩诊
  ·重点掌握各种叩诊音提示的病理情况!!
  生理情况 病理状态 清音 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浊音 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部分 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 鼓音 胃泡区及腹部 肺空洞、气胸或气腹 过清音   肺气肿 实音 心脏、肝脏 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四、听诊
  后详讲。
  
  五、嗅诊
  1.痰液味 :恶臭味: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
  2.呕吐物味:略带酸味——胃内容物。
  ·浓烈的酸味:幽门梗阻或狭窄。
  ·烂苹果味:胃坏疽。
  3.呼气味
  ·刺激性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
  ·腥臭味:肝昏迷。
  
  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
  一、体温
  1.口腔温度正常值为36.3℃~37.2℃。
  2.肛门温度
  ·36.5℃~37.7℃。
  3.腋下温度
  ·36℃~37℃。
  
  二、脉搏
  1.脉率
  ·正常值:成人60~100次/分钟。
  临床意义:
  ·脉率增快——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心力衰竭、休克、心肌炎等。
  ·脉率减慢——颅内高压、伤寒、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或服用强心苷、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时。
  ·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见于房颤、频发早搏等。
  2.节律
  ·房颤和早搏时,脉律不整齐。
  ·房颤时,脉搏节律完全无规律,同时有脉搏强弱不一和脉搏短绌,称为脉搏绝对不齐。
  
  三、血压
  
  1.高血压:
  l 绝大多数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
  l 继发性高血压少见(约<5%),见于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肿瘤、肢端肥大症、甲亢、颅内高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常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包填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脉压增大和减小
  ·脉压>40mmHg称为脉压增大——主闭、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高热、甲亢、严重贫血、老年主动脉硬化。
  ·脉压<30mmHg称为脉压减小,见于:主狭、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四、面容与表情(重要!)
  急性病容 慢性病容 甲亢面容 黏液性水肿面容 二尖瓣面容 伤寒面容 苦笑面容 满月面容 肢端肥大症面容 关键词 面色潮红 面色晦暗 眼球突出,目光闪烁 睑厚面宽,颜面浮肿 双颊紫红 表情淡漠,无欲状态 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面圆如满月,伴痤疮 头颅增大,耳鼻增大,脸面变长 见于 肺炎、疟疾、流脑 肝硬化、肺结核、恶性肿瘤 甲亢 甲减 风心病二狭 伤寒 破伤风 库欣综合征 肢端肥大症   
  五、体位
  1.自动体位,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
  2.被动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3.强迫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坐位(端坐呼吸) 辗转体位 角弓反张位 见于 急性腹膜炎 脊柱疾病 一侧胸膜炎及大量胸腔积液 心肺功能不全 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 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六、步态(重要!)
  痉挛性偏瘫步态(划圈样) 剪刀步态 小脑性步态(醉汉样) 慌张步态 蹒跚步态(鸭步) 见于 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双侧锥体束损害及脑性瘫痪 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脑卒中及某些遗传性小脑疾病 震颤麻痹 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   
  细目三:皮肤检查
  一、皮肤弹性
  1.减弱: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
  2.增加:发热。
  
  二、皮肤颜色
  见于 红 ①发热性疾病。
②阿托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③皮肤持久性发红——库欣综合征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白 贫血、寒冷、休克、虚脱;
只有肢端苍白者----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黄 黄疸——肝细胞性、胆道阻塞性或溶血性。 绀 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缺氧性疾病(先心病) 色素沉着 1)全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硬变、肝癌晚期。
2)皮肤——砷剂、抗癌药。
3)妊娠斑。老年斑。 色素脱失 白癜风、黏膜白斑、白化症   
  三、湿度与出汗
  盗汗——肺结核。冷汗——休克与虚脱。
  
  四、皮疹
  表现 见于 1.斑疹 局部皮肤发红,不高出皮肤 麻疹初起、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 2.丘疹 直径小于1cm,除局部颜色改变外还隆起皮面 药物疹、湿疹、猩红热+麻疹 3.斑丘疹 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底盘 药物疹、湿疹、猩红热+风疹 4.玫瑰疹 鲜红色的圆形斑疹,压之退色,松开时复现 伤寒或副伤寒 5.荨麻疹(风团块) 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肤损害 过敏   
  五、皮下出血(概念重要!)
<2mm 3~5mm >5mm 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 瘀点 紫癜 瘀斑 血肿   
  六、蜘蛛痣
  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
  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
  
  七、皮下结节
  ·位于关节附近或长骨骺端的圆形硬质小结----风湿小结。
  ·位于皮下肌肉表层的豆状硬韧小结----猪带绦虫囊蚴结节。
  
  八、水肿
  ·全身性——肾炎和肾病、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变和营养不良等。
  ·局限性——局部炎症、外伤、过敏、血栓形成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
  
  细目四:淋巴结检查
  一、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一)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结核
  3.转移性淋巴肿结大
  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腔脏器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等)。
  右锁骨上窝——胸腔脏器癌(肺癌、食管癌等)。
  颈部——鼻咽癌。 腋下——乳腺癌。
  (二)全身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传单、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细目五:头部检查
  一、头颅
  1.大小及形态
  (1)小颅
  婴幼儿前囟、后囟过早闭合可引起小头畸形,同时伴有智力障碍(痴呆症)。
  (2)方颅——小儿佝偻病、先天性梅毒。
  (3)巨颅
  由于颅内高压,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面容,称为落日现象——脑积水。
  2.头颅运动
  ●头部活动受限——颈椎病。
  ●头部不随意颤动——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与颈动脉搏动节律一致的点头运动——严重主闭。
  3.颜面
  下颌增大前凸,两颧和眉弓高凸,口唇增厚——肢端肥大症;
  侧腮腺肿大致耳垂被托起,颜面增宽——流行性腮腺炎。
  
  二、头部器官
  (一)眼
  1.眼睑
  上睑下垂 眼睑闭合不全 眼睑水肿 双侧 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 甲亢 多见于肾炎、肝炎、贫血、营养不良、血管神经性水肿。 单侧 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各种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外伤 面神经麻痹   2.结膜
  1)发红、水肿、充血——结膜炎、角膜炎、沙眼早期。
  2)苍白——贫血。
  3)发黄——黄疸。
  4)有滤泡或乳头——沙眼。
  5)有散在出血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6)结膜下片状出血——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7)球结膜下水肿——脑水肿或输液过多。
  3.巩膜黄染——黄疸。
  4.角膜
  凯-费环(角膜色素环)——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5.瞳孔
  (1)瞳孔大小(重要!!)
  缩小(<2mm)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影响。
  扩大(>5mm)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2)瞳孔大小不等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枢神经梅毒。
  (3)对光反射
  ①直接对光反射,即电筒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②间接对光反射,即用手隔开双眼,电筒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6.眼球
  (1)眼球突出
  双侧——甲亢。
  单侧——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偶见于颅内病变。
  (2)眼球凹陷
  双侧——重度脱水,老年人由于眶内脂肪萎缩而有双侧眼球后退。
  单侧——Hor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细目六:颈部检查
  一、颈部的血管
  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
  颈动脉搏动(安静状态下明显搏动)——发热、甲亢、高血压、主闭或严重贫血。
  
  二、甲状腺
  (一)检查方法
  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重要!):
  Ⅰ度:不能看出但能触及。
  Ⅱ度:既可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区域。
  Ⅲ度:肿大超出胸锁乳突肌外缘。
  (二)临床意义
  生理性甲状腺肿大——青春期、妊娠或哺乳期。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无任何症状。
  病理性甲状腺肿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单纯性甲状腺肿 2.甲亢 3.甲状腺肿瘤 4.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三、气管(重要!)
  将气管推向健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
  将气管拉向患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细目七:胸壁及胸廓检查
  1.正常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约为1:1.5。
  2.异常胸廓
  (1)桶状胸——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
  (2)扁平胸——瘦长体型者,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
  (3)佝偻病胸——又称鸡胸——佝偻病。
  (4)漏斗胸——佝偻病。

  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
  (一)呼吸类型
  成年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儿童及成年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
  (二)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
  1.呼吸频率变化
  成人呼吸频率>24次.分钟,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剧烈体力活动、发热(体温每增高1℃呼吸增加4次/分钟)、疼痛、贫血、甲亢、呼吸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肺炎、胸膜炎、精神紧张等。
成人呼吸频率<12次/分钟,称为呼吸过缓,见于深睡、颅内高压、黏液性水肿、吗啡及巴比妥中毒等。
  2.呼吸深度变化
  呼吸加深: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出现节律匀齐,深而大的呼吸,称为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呼吸浅快:可见于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呼吸肌麻痹、大量腹水、肥胖、鼓肠、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等。
  3.呼吸节律变化
  (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
  特点: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秒),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称为潮式呼吸。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见于心力衰竭、缺氧及某些脑干损伤。
  (2)间停呼吸又称比奥(Biot)呼吸。——常为临终前的危急征象。
  特点: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几次呼吸之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周期持续时间约10~60秒。
  
  二、触觉语颤
  语颤改变的意义(重要!)
触觉语颤 见于 增强 ①肺实变: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
②压迫性肺不张: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而萎瘪的肺组织及受肿瘤压迫的肺组织。
③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减弱或
消失 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③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高度增厚及粘连、胸壁水肿或高度肥厚、胸壁皮下气肿。
④体质衰弱。   
  三、叩诊
  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意义(重要!!)
  1)浊音或实音
  ①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肺水肿、肺硬化。
  ②肺内不含气的病变:如肺肿瘤、肺包囊虫病、未穿破的肺脓肿。
  ③胸膜腔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
  ④胸壁疾病:如胸壁水肿、肿瘤等。
  2)鼓音
  ①气胸。
  ②直径大于3~4cm的浅表肺空洞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破溃了的肺脓肿或肺肿瘤。
  3)过清音——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
  
  四、听诊
  1.干啰音
  两肺干啰音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心源性哮喘。
  局限性干啰音多见于:支气管局部结核、肿瘤、异物或黏稠分泌物附着。
  局部而持久的干啰音见于:肺癌早期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2.湿啰音(水泡音)
  两肺散在性分布: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水肿。
  两肺底分布:肺淤血、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
  一侧或局限性分布:肺炎、肺结核(多在肺上部)、支气管扩张症(多在肺下部)、肺脓肿、肺癌及肺出血等。
  3.胸膜摩擦音——干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
  
  细目九:心脏、血管检查
  一、心脏视诊
  (一)心前区隆起
  ①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
  ②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右心室增大。
  ③伴大量渗液的心包炎。
  (二)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
  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
  ②胸部疾病:
  ·移向患侧:肺不张、粘连性胸膜炎。
  ·移向健侧:胸腔积液、气胸。
  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瘤或妊娠等,心尖搏动位置向上外移位。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增强:甲亢、重症贫血及发热等疾病。
  ·抬举性:为左心室明显肥大的可靠体征。
  ·减弱甚或消失:心包积液、左侧气胸或胸腔积液、肺气肿等。
  ·减弱伴弥散:心肌炎。
  ·减弱且与心尖浊音界不一致:大量心包积液,心尖搏动位于心浊音界内侧。
  
  二、心脏触诊
  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重要!)——找出规律,简化记忆!
时期 部位 临床意义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右2) 主狭 左2 肺狭 左3、4 室缺 舒张期 心尖部 二狭 连续性 左2及其附近 动未闭   
  三、心脏叩诊
  (1)左心室增大——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脏浊音区呈靴形,称为主动脉型心脏。见于主闭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2)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心脏浊音区外形呈梨形,称为二尖瓣型心脏。见于二狭。
  (3)心包积液——向两侧扩大——三角烧瓶形。
  A.靴形→主闭,高血压
  B.梨形→二狭
  C.烧瓶形→心包积液
  D.普大型→扩张型心肌病
  四、心脏听诊
  1.心率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钟。
  (1)窦性心动过速——成人>100次/分钟,或婴幼儿>150次/分钟
  ·发热、贫血、甲亢、休克、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和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后。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钟(不低于40次/分钟)
  ·颅内高压、阻塞性黄疸、甲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钾以及强心苷、奎尼丁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
  (3)阵发性心动过速——>160次/分钟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次/分钟
  2.心律
  (1)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健康青年及儿童,
  ·非呼吸性——强心苷中毒或冠心病伴早期心力衰竭等。
  (2)房颤
  ·房颤的听诊特点(非常重要!):
  ①心律绝对不规则;
  ②S1强弱不等且无规律;
  ③脉搏短绌——心率快于脉率。
  ·常见于二狭、冠心病、甲亢。
  3.心音
  (1)性质改变:
  ·钟摆律:心肌有严重病变。
  ·胎心律:病情严重。
  ·以上两者可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
  (2)额外心音
  1)奔马律的出现提示:左室功能低下、心肌功能严重障碍。
  ①严重心肌损害时心室壁张力明显减弱,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冠心病及多种心脏病所致的左心衰竭;
  ②进入心室的血流增多,血流速度增快,见于二闭、主闭。
  2)开瓣音——见于二狭。
  ·表示狭窄的二尖瓣尚具有一定弹性,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之一。
  4.心包摩擦音
  ·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处较易听到;病人采取坐位稍前倾,深呼气后屏住呼吸时易于听到。
  ·见于结核性、化脓性等感染性心包炎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也可见于风湿性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心包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感染性情况。
  
  五、血管检查
  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都是由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闭、发热、贫血及甲亢。
  
  细目十:腹部检查
  一、视诊
  (一)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
  ①腹内积气:可见于肠梗阻、肠麻痹、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②腹腔积液:大量积液可形成蛙腹。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③腹腔巨大肿块:以巨大卵巢囊肿最常见。
  2.腹部凹陷
  ·常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
  ·严重者呈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顽固性心衰、神经性厌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二)腹壁
  1.腹壁静脉
  ·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曲张的浅静脉,血流转向下方进入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阻塞时,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转向上方进入上腔静脉。
  2.蠕动波
  ·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
  
  二、触诊
  (一)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
  ·全腹紧张度增加
  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呈板状强直。②结核性腹膜炎时,呈面团感或揉面感。
  ·局部腹壁紧张
  ①急性胰腺炎出现上腹或左上腹壁紧张②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壁紧张
  ③急性阑尾炎常出现右下腹壁紧张
  2.压痛及反跳痛
  ·腹壁紧张、压痛、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固定的压痛点:(重要!)
  ①阑尾点,又称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l/3交界处;
  ②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3.腹内器官触诊
  (1)肝脏触诊
项目 大小 质地 表面 边缘 压痛 急性肝炎 轻度肿大 质稍韧 光滑 钝 有 慢性肝炎 明显肿大 质韧     轻 肝硬化 早期肿大
晚期缩小 质硬 结节 薄 无 肝癌 肿大 坚硬 结节
巨块 不整 明显 脂肪肝 肿大 质软 光滑 钝 无 肝淤血 明显肿大 质韧 光滑 圆钝 有   (2)胆囊触诊——两个重要的征!
  ·墨菲征阳性: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
  ·库瓦西耶征阳性:当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又称无痛性胆囊增大征阳性。
  (3)脾脏触诊
  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三度(重要!):
  ·轻度:脾脏在肋下不超过3cm。
  ·中度:超过3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三、叩诊
  腹水的检查(重要)
  ·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在l000ml以上)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腹部叩诊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四、听诊
  (一)肠鸣音
  ·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消失——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相反!)。
  (二)振水音——胃扩张、幽门梗阻及胃液分泌过多。
  
  细目十一:肛门和直肠检查
  触诊-直肠指诊临床意义:(重要而简单)
  A.有剧烈触痛——肛裂与感染。
  B.触痛并有波动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C.柔软光滑而有弹性包块——直肠息肉。
  D.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包块——直肠癌。
  E.指套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炎症并有组织破坏。
  
  细目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
  四肢与关节检查
  (一)形态异常
  1.匙状甲——缺铁性贫血
  2.杵状指(趾)常见于:
  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等。
  ②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腔大量积液。
  如压下时如同触及绒垫的柔软感——结核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积液。
  
  细目十三:神经系统检查(难而重要!)
  神经反射检查(最重要!)
    临床意义 浅反射 1)角膜反射 ①直接存在,间接消失——对侧面神经瘫痪。
②直接消失,间接存在——同侧面神经瘫痪。
③直接、间接均消失——同侧三叉神经病变。 2)腹壁反射 ①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分别对应于同侧胸髓7~8、9~10、11~12病损。
②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同时消失——一侧锥体束病损。
③双侧——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3)提睾反射 ①双侧——腰髓l~2节病损。
②一侧——锥体束损害。 深反射 ①桡骨骨膜反射 颈髓5~6节
  ①减弱或消失——相应脊髓节段或所属脊神经的病变。
②亢进——锥体束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脊髓炎休克期过后。 ②肱二头肌反射 ③肱三头肌反射 颈髓7~8节 ④膝反射 腰髓2~4节 ⑤踝反射 骶髓1~2节 病理反射 1)巴宾斯基征 ·锥体束病变,其中巴宾斯基征意义最大。
·霍夫曼征多见于颈髓病变(上肢)。 2)奥本海姆征 3)戈登征 4)查多克征 5)霍夫曼征 6)肌阵挛 脑膜刺激征 ①颈强直 ·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
·颈强直也可见于颈椎病、颈部肌肉病变。
·凯尔尼格征也可见于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②凯尔尼格征 ③布鲁津斯基征 拉塞格征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