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压力也没这么大:清蒸汉朝(2)-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7:49:59
2  王的堕落
2.1  厉王缺少一对翅膀
楚蛮子的崛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夷王时代,首领熊渠居然自称为王,而且不但自己称王,连儿子都是王(《史记》: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但有一天大胆妄为的楚蛮子也收敛起来,偷偷地把王的号给摘了。
为什么?
害怕了!
怕谁?
周厉王。

周天子到了中期以后,没落的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周厉王,略事振作,希望挽回君主的强势。
周厉王首先排斥了一些保守的元老贵族,如有名的周公和召公,起用新人,如就善于理财的荣公和擅长军事的虢公,分别负责政务和军事。
周厉王采取了三条措施以增加收入,
一是加强农业,《诗•大雅•桑柔》说:“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惟宝,代食维好”, 正是厉王重视“稼穑”即发展农业的有力佐证。
一是荣公所设计的一套专利制度,要求国人开采利用山林川泽资源需向国家纳税。
一是“爵以贿成”,就是开始出卖爵位以换取金钱来解决王室的财政问题。
有了充裕的资金和粮食,周厉王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加强,周厉王的强势,似乎传统史料无见,但是吾簋(gui,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却明白告诉我们,周厉王是如何击退淮夷的入侵。无其簋的铭文还记载了周厉王于十三年正月御驾亲征淮夷,大胜而归。
但周厉王的新政无疑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他们的情绪通过两首诗得到充分表达,一首《荡》,以商的灭亡为反面教材,指责周厉王不用旧臣。
《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大意:殷商的灭亡,不能怨上帝啊,是因为殷王不用旧臣的缘故。你现在又走上老路,再不听老人言就要吃亏在眼前!)
而山林川泽专利制度则直接损害了广大国人的利益。
所谓国人,大体相当于平民,西周还保留着民主议政的老传统,王有大事,要征询国人的意见。国人的向背,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周厉王拒绝回到与贵族共享天下的老路,更不把国人放在眼里,他采取严厉的----,压制--自由。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只是互递眼色而已,大独裁者周厉王乐了,告诉召公说: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办法制止流言了,他们都不敢乱说话了!)
召公想你真是个白痴,于是说了一大堆话劝解厉王,其中有一句名言: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
厉王哪懂这个,一味压制。
反对的力量积攒了三年,成为一场所谓国人集体暴动,其实参与的人,不止国人,背后还有贵族的支持,以及从事手工业的工匠们、军队的部分士兵。
国人给独裁者两记大耳刮子,送他去了山西的彘地。
图:周厉王
厉王的大独裁者理想,就此失败破灭。对周来说,这是坏事,因为周天子的权威,由此更加堕落衰微。但对华夏文明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否则百家争鸣将失去可能,秦始皇时代将提前到来,黎明尚未逝去,黑夜又将笼罩,这是何等不幸!
但厉王的大独裁者理想不成是有理由的,老百姓还没有到我为鱼肉,任你宰割的地步。反抗的斗志还没有被麻醉,大家都还记着鸟生鱼汤,记着桀纣是怎么完蛋的,知道对待暴君,不必客气,对待专制,无需哀求,平民平时种地习武,战时拿起干戈,这干戈,可以保卫国家不被外敌侵略,也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暴君欺负。
厉王的大独裁者理想缺少一对翅膀,只有拥有这一对翅膀,帝王才成为所谓专制君主,才能将智者置于毂中,摘去他头顶那一朵独立思想之花,老百姓才会老老实实地低下头颅,甘愿做奴做牛马,任你蹂躏。
这一对翅膀,一个曰儒家之王道,一个曰法家之霸道。只有杂用此王霸之道,才能铸就之千年江山。
周厉王,你生得太早了,否则秦皇汉武,论独裁,哪有你的风流!
厉王以后的周天子,是一蟹不如一蟹,号称中兴的周宣王在与游牧人的战争中屡遭失败,千亩之战中更丧失了所谓南国之师。到了晚年,更极不恰当地违背宗法制度,干涉鲁国内政,把鲁君幼子立为继承人,这种行为完全是自乱阵脚,毁坏了天子公正无私的大族长形象。
到了幽王时代,情感与国事纠葛,在申后和襃姒之间,幽王选择了襃姒,这引起了申后背后以申国为首的一些诸侯的不满。用烽火戏弄那些忠于自己的诸侯以博取襃姒一笑,更让剩余无多还忠于幽王的诸侯愤然离去。
最后,当狗图腾的戎人与申国联合进攻,失去诸侯拥戴的周天子纵然点起烽火,也无法召来诸侯的八方来援,一朝天子,居然被攻破镐京,割下了高贵的头颅。
公元前771年,幽王和申后所生的儿子宜臼在申、许、鲁等诸侯的保护下,勉强恢复起一个周天子的招牌,镐京是呆不得了,于是搬家到洛邑,史称东周。
呵呵,在等待这一对翅膀出现之前,我们不妨将视线转向大陆的另一端——亚平宁半岛上。
2.2  罗马就这样建成
公元前753年(周平王十九年),4月21日,罗慕路斯用两头牛拉犁绕着帕拉丁山岗犁出了一条沟作为城墙的界限,工程人员沿着这条沟挖掘泥土,修筑城墙,罗马城就这样建成了。

罗慕路斯是谁?
传说中特洛伊移民伊尼阿成为拉丁之王不久,意大利中部最强大的部族埃特鲁里亚人来犯,伊尼阿率领拉丁人顽强抵抗,击退了埃特鲁里亚人,然而伊尼阿却在战斗中阵亡。
此后,伊尼阿的儿子阿斯迦尼乌斯觉得拉维尼娅城地理位置过于偏僻,带领族人迁徙到一个湖光山色、风景优美的所在,新建一城,命名为阿尔巴龙迦。
拉丁人在阿尔巴龙迦薪火相传了十五代,有一个王叫努密特。
据称努密特的兄弟阿穆里乌斯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驱逐了哥哥努密特(努密特此后不知所踪),杀害了努密特的儿子,只留下努密特的一个女儿西尔维娅。
阿穆里乌斯虽然不杀西尔维娅,却也担心西尔维娅一旦结婚,生育后代会向自己报复,因此把西尔维娅送去做贞女祭司。
图:贞女祭司塑像
按照阿穆里乌斯的想法,贞女祭司是把自己献给神的女人,不能结婚生育,自然就不会有后代。
看来坏人也有天真的时候,不久西尔维娅居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阿穆里乌斯暴怒,谁是孩子的父亲?
是战神玛尔斯。
呵呵现代人看来荒谬的回答却足以堵住阿穆里乌斯的口。
阿穆里乌斯下令将两个小家伙扔进台伯河里。
篮子盛着这一对双胞胎,顺着台伯河水向下游漂去,最后被冲到岸边一棵无花果树下。
一个路过的牧羊人,惊奇地发现无花果树下一头狼正在乳喂两个爬出篮子满身泥污的婴儿,于是就把婴儿带回家交给他的妻子喂养。
这就是母狼乳喂婴儿的传说,广泛流传于整个罗马的古典时代,见于多部罗马的古史。
图:母狼育婴像
在牧羊人夫妇的照料下,这一对双胞胎成长为活泼健壮的青年。
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牧羊人夫妇给这一对双胞胎起名叫罗慕路斯和勒摩斯。这座简陋的茅草屋,据说数百年后还矗立在帕拉丁山头上。
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罗慕路斯与勒摩斯回到阿尔巴龙迦,杀死阿穆里乌斯,迎回外公努密特重登王位。
大仇已报,罗慕路斯与勒摩斯决定为自己造一座新城,地点就选在当初牧羊人发现他们的地方附近——帕拉丁山岗。
但是在商量新城主人问题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孪生兄弟的关系,说不清谁是老大,所以采用飞鸟占卜的方式决定。
所谓飞鸟占卜,就是两人同时观察天空的飞鸟,看谁先得吉兆。
结果勒摩斯这边首先飞来6只飞鹰,
正当勒摩斯以为胜负已定时,罗慕路斯那边飞来了12只飞鹰,争执由此产生,罗慕路斯认为自己在数量上占优势,自己赢了。
结果演变成一场群殴,在混斗中,罗慕路斯一怒之下杀死了勒摩斯。
于是,新城以罗慕路斯的名字命名,叫做罗马。

这个罗马建城的传说长期以来受到质疑,直到20世纪40、50年代考古工作队在帕拉丁所谓“罗慕路斯的茅草屋”原地址挖掘出了茅屋的屋基和不少陶器。可见罗慕路斯的传说并非完全虚构。
2.3  萨宾妇女
 
这是拿破仑时代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所绘的油画《萨宾妇女》。画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罗马和萨宾双方的厮杀。
但是,罗马和萨宾双方因何厮杀?萨宾妇女又为何能阻止他们的厮杀?

原来罗马城建成后,罗慕路斯当上了第一任罗马王(Rex)。
这个罗马王与我们所知的王(king)有所不同,在法理上是由公民大会选出后经元老院批准任命的一种终身职务,他的权力主要是领兵出征、主持法律审理和宗教活动。至于立法、宣战、外交、选举、刑事判决等权力,属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罗慕路斯时代初期,元老院的元老名额为100名,全部来自拉丁人。
罗慕路斯时代中期,元老院的元老名额增加了100名,全部来自萨宾人。
为什么萨宾人会加入罗马?
原来罗马城建成初期,城里男多女少,一大半罗马成年男子都打着光棍呢!这让罗马王罗慕路斯颇为烦恼。
罗慕路斯派使者到附近部落要求通婚,却遭到拒绝和嘲笑。

怎么办呢?罗马人就开始出阴招了,他们诡称将举行盛大的-会,并且有非常精彩的娱乐节目。
附近各城的居民阖家老小都跑来看热闹,就在人们欢声笑语的时候,不知不觉大批罗马青年已经慢慢进入了欢乐的人群。
忽然间不晓得谁发出了信号,罗马人背起身边的邻邦女青年就跑,等到目瞪口呆的人们反应过来,罗马人已经逃去无踪。
《罗马古事记》记载,罗马人一共抢了683名邻邦女青年。
用现在的流行语说,这几乎可以说是王老虎抢亲的史上最牛版本了。
 
图为罗马人抢新娘。
被劫的妇女来自附近多个部落,其中萨宾部落最大。
罗马和萨宾的战争正式爆发,已经是抢亲事件的第二年春天,罗马出动了20000名步兵、800名骑兵,萨宾出动了25000名步兵、1000名骑兵。
从兵力看,萨宾略占优势,但罗马人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老婆,顽强抵抗,双方拉锯了将近3年。
3年?呵呵,被抢的萨宾女子都生娃了,她们不愿看到父兄与丈夫继续战斗,出面斡旋。
这可真是奇妙的谈判,终于老丈人认下了毛脚女婿,和谈成功,罗马和萨宾两国合并,罗慕路斯和萨宾王第提斯并立为王,100名萨宾贵族成为罗马元老。
几年后,第提斯战死,罗慕路斯又成为唯一的罗马王。不过萨宾人也没吃亏,接下来3个王中,2个是萨宾人,1个是萨宾-拉丁混血。
但不管拉丁人,还是萨宾人,这时都成了罗马人。
2.4
一个奇异的现象,来自考古工作者的发现。罗马所出土的公元前8到6世纪中叶的文物都简陋质朴,建筑也以低矮房屋为主。但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后的出土文物则完全不同,发现了不少巨大屋基和很多彩色陶瓦碎片,以及地下排水沟的残迹。但是到公元前 480年以后,装饰复杂、华丽多彩的建筑和精美的陶器又不见了,回到了简陋贫穷的从前。
改变发生在罗马第五任王的任期内。
这位王既不是拉丁人,也不是萨宾人,他来自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强大的部族——埃特鲁里亚的塔奎尼。
不知什么原因,或许只是因为和邻居吵架,这位埃特鲁里亚的贵族,当时他的名字是卢库莫,驾着马车,带着老婆,以及大批奴仆和财产,来到罗马,请求移民罗马。
当时的罗马,据说对外来人口也是一视同仁,毫不歧视。第四王安库斯不要求卢库莫办暂住证,也无需考拉丁语托福,友好地接纳了这位客人。
卢库莫慷慨大方,善于交际。他把一部分财产捐献给罗马,从而得到罗马上层社会的欢心。此后他把名字改为塔克文,广泛交友,并以自己的才能受到罗马第四王安库斯的赏识和信任,以至于安库斯在遗嘱中明确指定塔克文为自己年幼子女的监护人。
看来安库斯所托非人,看似忠诚可靠的朋友塔克文在他死后即露出凶恶的嘴脸,将安库斯的两个儿子遣送远方支援边疆建设去了。
接着,塔克文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游说罗马人民和元老院选举他为罗马第五王。
塔克文王登基之后,立即从支持者中挑选100人进入元老院,从而将元老人数扩大到300人。这100人与塔克文的关系,有如美国国会中的共和党议员与布什。
塔克文虽然采取阴谋上台,但上任以后,也算造福一方。他在位期间,排干了罗马低地沼泽里的积水,平整了街道,修葺了广场,建起有顶棚的柱廊供公民休息,还用大块方石为罗马修筑起了高大的城墙。
最为罗马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低地修起了一座圆形大剧场,剧场内修了有顶棚的座位看台,据说罗马人按座位看戏的习惯由此开始。
这样以来,原本质朴得近于粗陋的罗马大大地变样了!
壮丽的建筑、齐整的街道、人头攒动的剧场,还有商店、神庙、广场、下水道……罗马在这些年里发生的变化足以让一个朴素的罗马农民头晕眼眩。
目睹此情此景,农民不禁热泪盈眶,发自内心地说:
“这多亏了王的政策好啊!”
老塔掌权一直到公元前578年,(据说孙悟空在本年从石头缝里蹦达出来,玩笑),这一年有两个牧羊人吵架,要求罗马王为他们评理(感觉罗马王怎么有点象我们的街道或信访干部)。
于是一群人乱哄哄地进入罗马王的住处,但当塔克文头戴王冠,外披绣花长袍,内穿紫色金线紧身衣,手执鹰头王仗出来倾听他们的控诉时,一把斧头从某人怀中飞出,砍中了可怜的罗马王塔克文。
靠,荆轲愤怒了,刺杀一个王就这么简单么?卫士在哪里?两个吵架的牧羊人这么容易就进入了王宫?王居然为两个吵架的牧羊人调解,这是什么王?苍天哪,我可是拿了地图和老樊的人头才进得王宫!还有徐夫人的匕首……我荆轲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哇!

其实刺杀老塔也是一项精心的策划,幕后指使原来就是前王安库斯的儿子,他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为了夺回王位,他买通牧羊人伪装争吵,请老塔评理,然后乘混乱之机,杀害罗马王塔克文。
老塔驾崩后,王后为稳定人心,密不发丧,她宣称老塔只是受伤,休息几天就好了,在此期间,国家政务由女婿塞尔维屋思代理。等到政局安定下来,她才正式向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宣告老塔的死讯。
老塔死后,女婿小塞(塞尔维屋思)继位,是为罗马第六王。
小塞其实是个苦命娃,他的母亲是罗马的俘虏,做了王后的奴仆。小塞出生后,就以“奴役”作为他的名字。
不过,王后颇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干,虽然他是女仆的儿子,还是把公主嫁给他,小塞由此咸鱼翻身,从奴仆变驸马,最后成为罗马王。
那么,这位塞尔维屋思王又为罗马做了什么呢?
2.5 百人队与人民大会
据说罗慕路斯创建罗马时,全体罗马人民开会,分为三个部落、30个库里亚。每个部落各出100名骑兵,总计3个百人骑兵队。每个库里亚各出100名步兵,总计30个百人步兵队。
后来罗马人口不断增长,拉丁其他部族以及萨宾、埃特鲁里亚等部族的加入,罗马究竟有多少人,渐渐成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塞尔维屋思王即位后,搞了一次人口和财产的普查登记。
结果登记入册的罗马壮丁,达80000之多。
根据普查结果,塞尔维屋思王将罗马社会依照财产多寡分为6个等级。
第1级:财产在十万阿司以上
第2级:财产在75000阿司以上、十万阿司以下
第3级:财产在50000阿司以上、75000阿司以下
第4级:财产在25000阿司以上、50000阿司以下
第5级:财产在11000阿司以上、25000阿司以下
第6级:财产在11000阿司以下
罗马人认为,财产越多的家庭,就要为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思维,与东方古国恰好相反。)
因此,6个等级负担的义务是:
第1级:出80个百人队及自带装备包括盔、甲、盾、矛、剑
第2级:出20个百人队及自带装备包括盔、甲、盾、矛、剑,但无胸甲
第3级:出20个百人队及自带装备包括盔、盾、矛、剑,无甲
第4级:出20个百人队,自带装备为矛和标枪
第5级:出30个百人队,自带装备为投石索和石块
第6级:象征性地出1个百人队。
以上都是步兵,骑兵是由贵族提供的,一共有18个百人队。

这个序列,既是军事单位,也是政治单位。人民大会投票时,每个百人队计算为一票,按顺序从骑兵开始依次投票,如果赞成票超过一半,提案就等于通过,后面的人无需再投票。如不能达成一致,只好继续往下,直到第6级(整个等级只有1个百人队,也就是一票,几乎可以忽略)。
这样看来,越往后,投票的机会越少,这显然不公平。但是这种投票权力的分配是与义务的承担相匹配的。罗马的富人承担绝大部分兵役的同时,也攫取了罗马政权。
这称得上是完全的民主么?当然不。
可是与当时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方专制国家如波口斯一比就昭然若揭了。在彼国,特权集团独享权力,却又把绝大部分负担转嫁到无政治权利的草民身上,可谓苛政。
司空君歌曰:要是我为王,出钱你来,当兵打仗送死也是你去,为忠君报国牺牲你也很值得——哦哦哦——
黑暗不知有谁敲打了他一下。
谁?司空君怒问。
乃群殴之。
2.6周厉王的罗马版:高傲者塔克文
周厉王数百年后,类似的人物在罗马同样出现了,他叫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罗马人给他一个绰号——高傲者(其实,翻译成傲慢者,更为妥当)
和周厉王一样,高傲者塔克文在罗马实行独裁暴政。他的矛头直指元老院,按照惯例,罗马王处理政务需与元老商议,但是高傲者塔克文却将反对他的元老抄家、流放直至肉体上的消灭。最后,往日喧闹的元老院寂静无声,罗马王独断专行,毫无顾忌。
暴政的受害者永远少不了平民,高傲者塔克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平民服各种劳役,大修排水沟和马戏场的柱廊。
和周厉王防民之口相似,高傲者塔克文禁止大规模jh,并派遣特务潜伏在罗马的各个角落,随时向罗马王报告人民的动向。
不过,暴君也有自知之明,他晓得自己树敌太广,特地为自己招募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卫队,宫廷里更是戒备森严。作为罗马王的高傲者塔克文,深居简出,很少在民众面前露面。
和周厉王的强势相似,高傲者塔克文的对外战争也获得了胜利,他攻击一个叫弗尔希的部落,劫掠了一笔横财。高傲者塔克文用这笔钱,在卡尔托里山上修了一座朱比特神庙。

最终,高傲者塔克文的儿子的恶行成为了人民起义的导火索——这事本身未必是事实——一个贞洁的罗马人之妻子卢克里提雅被罪恶的高傲者塔克文之子所玷污,悲愤自尽。
在忍受了25年的暴政后,罗马人终于奋起反抗。
当时高傲者塔克文正率军出征,忽闻变故,高傲者塔克文急忙从军营赶回罗马城,却被愤怒的罗马人拒之门外。
高傲者塔克文怏怏地回到军营,未曾想军人们也倒戈一击,他的外甥布鲁图斯将他挡在了营门外。
无奈的暴君只能如被流放的周厉王,奔走他乡。
以上步骤,几乎与厉王如出一辙。

然而接下来的进程就完全不同了。
公元前509年,元老院召集森都里亚大会,宣布终止王政时代,改从贵族中挑选两名杰出人物担任执政官,任期一年,卸任后进入元老院。
王政时代在罗马延续了240年,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由此,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而遥远的东方,诸子正在苦苦寻觅天下的走向。
2.7  孔夫子为何失业?
鲁国有个大夫孟釐子,病重得快死了,他把自己的接班人孟懿子叫到跟前,嘱咐了几句,说什么呢?
司空君曰:这个吾晓得,后花园里有坛金子你要记牢埋放位置,季孙欠你老子几金未曾还,老爹的小娘子你要善待……
明白你通达世故,但古人的想法,与你有一点点的不同。
孟釐子说了个名字,孔丘,这个人当时十七岁,相当于当代的高中生,釐子告诉懿子,你要拜他做老师。
孟釐子死后,孟懿子果然到孔丘那学礼去了,同去的还有鲁人南宫敬叔。
但孔子仕途的黄金时代,一直要到50多岁的时候,当了个地方官,因为政绩不错,升为司空,管工程建设,再从司空做到大司寇,管刑法。在夹谷大会上,孔子担任司仪,进退自如,油盐不进,为鲁国挣了不少面子和里子。接着又雄心勃勃地搞起了“堕三都”规划,目的是削弱大夫的实力,加强国君的权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主持鲁国政务,这是他仕途的巅峰时期,难怪面有喜色,连门生都看出来了,笑话他说:“夫子不是说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么?”
嘿嘿,是该高兴高兴了。孔子与闻国政三个月,鲁国风气就大变化了,人人都遵守礼制,规规矩矩做人,社会秩序之良好,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在改善社会风气的同时,孔子还顺便杀了敢和他抢生源的大闻人少正卯。

这时齐国害怕了,近在咫尺的鲁国居然崛起了,这可是大大的利空。
于是搞齐国小姐选美,选出前80名,穿着漂亮衣服,扭着细腰,轻歌曼舞,就到了鲁国边境,说是送给鲁国国君的礼物。
鲁国的当家人季桓子换了件便服,猫在城头偷偷地瞧了三次,口水流了三条河,终于憋不住跟国君说了,国君说,那我也得去看看呢!
结果鲁国君臣就一块整日价猫在城头看美人,把政事都给耽搁了。
瞧这出息!
结果鲁国的当家人季桓子就欣然接受了齐的礼物。
于是孔夫子的政治理想也化做泡影。

那么,孔夫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是不是厉王所缺的那一对翅膀?
孔子30岁的时候,东方第一大国齐国的君主齐景公对邻邦鲁国进行国事访问,特别要求见见孔某人。齐景公与他讨论了当时西方一个蛮荒之国——秦国的问题,对他的回答表示满意。

5年后,孔丘去了齐国,景公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了六个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很高兴,说得好啊,假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然有粮食,我哪里还能吃得下呢!
景公打算重用孔子,因晏婴反对而中止。
后来,景公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景公不能用孔子,鲁国也有始无终,景公是列国国君最欣赏孔子的一个,鲁国又是列国中最讲究礼制的一个,孔子的不得志,由此可见。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很委屈,也很无奈,这么大学问的孔夫子,怎么就没有一个国君委以重任。
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孔子生病了,子贡来看他,孔子拄着拐棍,站在门边说:
“赐,你怎么来得这么晚?”
接着夫子叹息说,泰山要崩溃了吗?梁柱要坍塌了吗?哲人要去世了吗?
叹息着眼泪就下来了。
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去世。

司马路在后文讲述韩非时用了名亡术传四个字,对于孔子,就只能说名存道阉了。孔子的道,说的人太多,司马只想说道他的这8个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8个字,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对等级的维护,这个阐述甚多,不罗嗦了。
另一层意思,却是对君主权力的约束。
潜台词是:你当国君的要有个国君的样子,不然就完了。
但是这怎样才是国君的样子呢,孔子说了,尧、舜、禹、汤。
但是大多数国君们可不想尧、舜、禹、汤,他们想的是珍宝宫殿、美人美酒。
那么如何来引导国君们尧、舜、禹、汤。
儒家知识分子认为,一是靠君王的自我约束,一是靠大臣的劝谏。哈哈,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

呵呵,难怪国君和大夫们一看见孔子就摇头,这是给自己套一个紧箍咒啊!
因此,与后来的法家特别是申不害、韩非的术道相比,孔孟之说真的让统治者敬而远之。
但是为什么最终统治者还是拿起了孔孟之说这张招牌?
因为,这是多么漂亮的一张招牌啊!
2.8  王的堕落
埃及法老把自己当作是神的化身,拉美西斯三世手执俄西里斯的一对,头顶母牛女神的角和阿蒙-拉神的日球及羽毛,他并不是在作秀,臣民也不以为荒唐。
这种想法不是埃及法老的独创,夏桀把自己看作是太阳,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逼得百姓急了,发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的心声。
商纣王同样对周的崛起极其蔑视,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既然我的王位是天命,周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然商有天命,周要推翻他,也要有天命才行。从青铜器的铭文看,周武王选择甲子日攻打朝歌,也是夜观天象的结果。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民,首先是顺天,其次才是应民。
但是天命是多么难以捉摸的东西,夏桀自以为天命在夏,实际上天命已经转移到了商。而商纣自以为天命在自己,实际上天命已经转移到了周。
现在,天命还在不在周天子身上呢?
东迁以后,周天子的权威,何止一落千丈,简直是潦倒到了乞讨的地步!
人们似乎已经不再关心所谓天命,目光所及,尽在人事而已。五霸更替,三家分晋,田氏分齐,无不以力诈自矜,所谓暴力,诈谋,皆是人为,与天命无关。
周天子的没落,与天命观的堕落,几乎同步。
问题是,失去了对天命信仰的虔诚,天下要往何处去?

回过头说罗马,这一群粗野纯朴的农民显然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他们可以接受一个异乡人做罗马的王,事实上他们眼中的王,只不过是一个带领他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大哥。但是当他们发现这个国王开始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撒尿时,他们就毫不客气地把所谓的王摔个狗吃屎,并且几乎是一根筋地就此废除了王政。
西周国人暴动后,周的百姓还是承认王的后代继续做王,他们推翻的是一个不合格的王,而不是王的制度。
罗马人则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一个不合格的王恰好证明王政制度的不合格。
两种道路,两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