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9号:美国电影:《绝处逢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08:08:20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美国电影:《绝处逢生》
[影片海报]
















[热诚推荐]
逃狱片中,我喜欢的有三部–《大逃亡》(1963)、《巴比龙》(1973)和《肖申克的救赎》(1994)。《巴比龙》生猛锐利,《肖申克》熟练流行,《大逃亡》则可以被奉为影史经典。
即使在战争片中,《大逃亡》也绝对数得上。电影改编自Paul Brickhill(飞行员,澳大利亚人,二战中被击落后关入第三战俘营)的同名作品,讲的是真实的二战故事–盟军飞行员挖地道逃离战俘营。战俘营的原型是现波兰境内的第三战俘营(Stalag Luft III),当时主要关押盟军飞行员。德国人守卫森严,到1943年的时候虽然战俘们已近30次试图挖地道逃走,但都失败了。《大逃亡》记录的是1944年成功的一次逃亡,组织者试图让250人逃亡,最后逃走了76人。不过只有3人最终逃脱,有73人被捕,其中50人被秘密枪决。
1981年的时候《大逃亡》又被美国人翻拍了一次,名字叫《胜利》,有时候也被叫做《胜利大逃亡》。看过1981年版之后,更加确信1963年版是经典。1981年版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影片,开片就是一个人趁着夜色试图剪断铁丝网逃出去而被当场击毙,抓住观众的神经。故事的主干与旧版无异,只是好莱坞把战争娱乐成了足球赛。球王贝利等一干球星出演角色创造了大卖点。荒谬的是深陷战俘营和集中营的人们竟然宁愿放弃逃走的机会而去赢得一场球赛。权当好莱坞借着愚蠢的情节表达以足球代替战争的美好愿望吧。
在国内,1981年的片子更为人所知,其实1963年的片子堪称完美。留给我最大印象的就是人物众多但丝毫不觉得杂乱,不少人物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禁闭王”(多次逃脱,抓回来就被关紧闭室)Hilts上尉是孤单英雄,逃狱的组织者和策划者Bartlett则是集体领袖,英雄主义与团体精神交相辉映,影片很丰满。
荧幕硬汉史蒂夫·麦奎因是个幸运儿,三部著名的逃狱电影中他就主演了两部。在《大逃亡》中饰演Hilts上尉,在《巴比龙》中饰演巴比龙。麦奎因是 1960年代著名的美国演员,这家伙作风狂野,爱玩摩托爱开快车。当然,《大逃亡》末尾骑摩托车越过18米高的奥瑞边界铁丝网的镜头是替身做的。他有一句名言:”我宁愿醒在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也不想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中苏醒。”(”I would rather wake up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than in any city on earth.”)1980年,50岁的麦奎因死于肺癌。
《大逃亡》里,伪造证件的Colin Blythe中尉在逃狱前眼睛失明,乘飞机逃离时因为油料耗尽被德军打死。实际中,伪造证件的人既没瞎也没死,他就是James Hill,战后他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得过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他拍摄的纪录片还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殊荣。
虽然Colin Blythe中尉这段并未忠于历史,但导演的改编发挥是合适的也是成功的。这里再和《胜利》比较一下,《大逃亡》的伪造者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有血有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昨晚看过的《胜利》里伪造者是什么样子,我已经不记得了。电影就是这样,它不遵守进化论,有时候前辈导演的作品就像大山一样,只能让后辈导演兴叹。
[影片简介]
二战期间,德军的战俘营里,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自由。美国人希尔(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 饰)在进入战俘营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计划着越狱。虽然他的十多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但希尔从未放弃。这次,希尔和英国军官罗杰计划秘密挖掘隧道带领250人一起越狱。所有人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分力配合这次计划,有人专门负责制作大家逃跑后需要穿着的平民服装、有人负责做假证件、还有人负责储备食品等等。然而就在他们的隧道大功告成那天,隧道却被德军发现了。逃跑计划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希尔他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
[基本信息]
原名: The Great Escape
片长: 172 分钟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编剧: James Clavell / W.R. Burnett
导演: 约翰·斯特奇斯
上映日期: 1963-07-04
又名: 胜利大逃亡, 第三集中营, 绝处逢生, 胜利逃亡, 龙虎榜, 大逃亡
imdb编号: tt0057115
类型: 动作, 冒险, 剧情, 历史, 惊悚, 战争
简体中文名: 大逃亡
语言: 英语, 德语, 法语, 俄语
主演: 史蒂夫·麦奎因 / James Garanr / 理查德·阿滕伯勒 / James Donald / 查尔斯·布朗森 / 唐纳德·普利森斯 / 詹姆斯·柯本
[精彩影评]
逃亡!逃亡!
看长长的电影 好像大凡看着看着就有些犯困 开始看表
似乎没有那部片子像这部一样 让我从头到尾都看得津津有味过
喜欢那里面的轻松诙谐的快乐
集中营里却仿佛弥漫这阳光般的味道
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饱满和真实
甚至包括德国空军上校和这边的英国空军中尉
看着都让人有些莫名的喜欢
室友间的感情 战友间的感情
不矫揉 不造作 那么自然 却又是那么让人放心去依靠
片尾里 看着那些熟悉的镜头 那几张熟悉的脸
仿佛随着电影 跟着他们一起过了好久 而他们也真实的仿佛触手可及
想到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的时候 还有些不太适应
所有的细节 都是真实的 这些 竟然真的 在历史上 发生过
咂嘴 不可思议
50个人 虽然没有直接的表达 但是心里还是一紧
是否值得 中尉说 就看你怎么想了
他们像战士一样战斗着 像战士一样努力着 像战士一样快乐着
那些死去的人里
曾藏着多少疯狂
多少古灵精怪
多少坚定而乐观的心
让我相信过程比结果重要
先说一下这片子的过程和结果,二战集中营,一帮牛人多次试图越狱,在一次最大规模的挖地道越狱中,计划逃出250人,最终逃出76人,不过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电影跟真实的情况有一点出入,真实的情况是成功越狱3个人,而电影当中则是无一人成功越狱。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虽然最后没有一个人成功逃脱集中营,但是,在这三个小时当中,作为观众的我已经不会去计较到底是谁成功逃脱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电影拍摄的时间是1962年,距今也已经有将近50年。半个世纪之后再看这部电影,依旧有着相当不错的观影体验。可见,牛逼的电影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他们优秀成色的。
看了当时给这部片的短评,写着“就是有点长”,也许这是唯一的瑕疵吧。一直觉得好的电影,是不需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来讲述的。库布里克当年能把《发条橙》从四个小时硬是剪成了两个小时,可见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是没有止尽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有些电影虽然长,但也确实精彩,比如《教父123》《美国往事》,所以我也就很自然的将《大逃亡》归到了这一类经典中的经典。(以上为醉酒所做)。另外,还有一部分的电影,由于导演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并且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此总会出现一些又臭又长的烂片奇葩。首推《待业青年》。这类片子对于观众来说就会是一个极大的灾难了。你可以选择一边玩连连看,一边让电影画面最小化,以此度过一个无聊的下午。
在豆瓣,这个IMDB TOP100的片子居然只有8.2的得分,观看人数也是少的可怜,还没超过1500。很多人都说这片在拍摄手法和叙事上面显得已经极其过时,没有太多的娱乐性可言。当然了,如果你的观影角度是从娱乐性出发的,我觉得这点说的倒也无可厚非。我本就不是一个强求每个人看电影时都挑高雅的,不然就鄙视之的人。观影本就是一个很私人的行为,别人完全没有理由去驳斥。不过,你要是说《无极》是部牛片,那我是会不理你的。说回来,《大逃亡》作为一部足以载入电影史的佳片,我们必须对此表示一种尊敬。
在整部戏当中,导演其实已经是非常的克制了,很多地方本可以长篇叙述,但都被一些巧妙的手段给轻轻带过。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缩短了电影的长度,二是让观众对于剧情的把握更加张弛有度。我一边说着别人的作品的短小精悍,一边自己写着又臭又长的文字,每每想到这,总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啊。
我们看到,这些被关在集中营当中的人大部分都身怀绝技,具体不再此一一复述。在最为精心策划,最大规模的一次越狱行动中,他们计划让250人逃跑。而过程远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就像127个小时中,导演用了6分钟来解决了男主角的断肢,而事实整个过程经历了1个多小时。大逃亡中选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进行具体刻画,他们的越狱,以及越狱之后躲避追查的一系列惊心动魄,这些导演也都不惜胶片的来重点描绘。但是,可恶的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结果是没有一个人逃脱。
看了电影之后我在想,要是自己生在那个年代,不幸的是也被关进了集中营,是否会像电影当中的人物那样对自由如此的渴求。不惜一次次的越狱之后被抓回来关禁闭,然后再尝试越狱?答案当然是不知道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那批人,他们对于自由的追求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想象和模仿的。裴多菲的“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现在读来还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信仰?
大逃亡,一个没有逃亡成功的故事,却比成功来的更加珍贵。
[请您观看]
<上>
',1)">
<中>
',2)">
<下>
',3)">
编辑于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