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芬顿邮报在中国:“烟花三月下扬州”“人生只合扬州居”只是、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51:34

             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
对于这座城市,一直,有很多话要说。现代国学大师钱穆曾这样说过,“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兴衰,可以乩国运。”顶着太多的盛名,守着太多的家底,近百年来却一直背着沉重的包袱,举步艰难,眼见着文明日益失落、辉煌就此走远,心底有莫名的感伤。那份缺憾,笙歌散尽春成空;那份不舍,衣香人影太匆匆!

中国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创造GDP,扬州是为数不多的、用来慰藉中国人灵魂的文化名城。滋养人的灵魂,不令迷失和沉沦,让整个民族保留理性的思辨和内心的高贵,让当下的人们发现自我、尊重自身、关怀自己并推己及人,其价值将超越经济学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功德。扬州,从来就是一块让中国人心灵修养生息的土地,在这里将更容易邂逅最真实的自我,找回现行体制下虚无甚至虚假了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座城市,扬州在18世纪才达到了其经济的顶点,而她却在很早就成了中国城市文化的优胜者。估量或拓展扬州的经济价值,关键在于重建这座城市“专注于人内心需求供给”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这座城市的人文价值。在城市竞争中,在经济发展中,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凸显个性,差别化竞争,收拾失落的文化,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工业,给人自身以终极关怀,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王道。

历史上的扬州,的确是一座声名煊赫的城市。

且不说“扬州”两字音韵学上的阳光之美,“扬州”的名称就颇有来头。《尚书》是古籍中的古籍,汉代马融的界定是:“上古有虞氏之书。”在《尚书.禹贡》中有这样的记载“淮海惟扬州”。通俗地说,淮河向南直到大海这一广袤区域,就是扬州了。

《禹贡》中记载扬州的那段话十分艰深,晦涩难懂,话说还有些国学基础的我,对“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之类开始也是两眼一抹黑。仅从地域上讲,那时候的扬州面积约为130多万平方公里:

北据淮河,与豫、徐分界,东南至海,西以汉水和荆州为界,今浙江、江西、福建全境及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广东北部均为古扬州地域。

再说狭义上的扬州。扬州官方语称,扬州“三度繁荣”:兴盛于两汉,繁盛于隋唐,鼎盛于康乾。历史上的扬州,好一个“盛”字了得!

汉代广陵王刘濞在扬州韬光养晦,即山铸铜,围海煮盐,富可敌国,起“吴楚七国之乱”。汉大儒董仲舒任江都相,首倡“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普遍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社会流行厚葬,在扬州北郊甘泉山等地留下大量葬制规整、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的墓葬,与徐州的汉墓群遥相呼应。

隋代的扬州备受荣宠,改名江都,定为南都,成为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中国第三大都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奠定扬州南北交通枢纽和漕盐中心地位。唐代诗人皮日休对隋炀帝的评价是“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就是说,杨广先生如果不荒淫无度,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贡献堪与治水的大禹比肩。弱弱地来点小杂念:正因为有了“水殿龙舟之事”,杨广被杀隋亡后,才有了大量美人宫女流落扬州,繁衍生息,成为扬州美女品牌的发端;也才有了隋代随驾美人客死扬州、丛葬于瘦西湖畔蜀冈西峰之上,“深深葬玉,郁郁埋香”,留下“玉钩斜”遗迹,令历代文人风流如郁达夫者心心念念。

唐代的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扬州挟“扬一益二”的霸气睥睨九州。一位当代文人这样评价,“大唐是扬州的大唐,大唐,是诗人们的大唐。”当时“淮海雄三楚,维扬冠九州”的扬州当得这番评价。

全文(编辑:dq1024)

| 1 | 2 | 3 | 4 | 5 | 6 |

相关报道

  • 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2) 天涯社区 11-30 18:18
  • 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3) 天涯社区 11-30 18:18
  • 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4) 天涯社区 11-30 18:19
  • 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5) 天涯社区 11-30 18:20
  • 曾经声名煊赫的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GDP(6) 天涯社区 11-30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