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vu文件阅读器苹果版:乐声留痕又一年――2011,我的音乐之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12:35
         一、乐声留痕又一年――2011,我的音乐之旅
         如果旅途中没有音乐,

我不知道会怎样

如果生命中没有音乐

我不知道会怎样

      ――题记

 

(一)透过歌声和泪水,音乐给我们力量

那是一首歌唱母亲的歌。她用情的歌唱,让我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那首歌名叫《母亲河,我喊你一声妈妈》。是在她刚刚失去父亲后朋友的一次聚会中唱的。那晚,几个朋友一起在钱柜唱歌,叫她来参加。本不知道她丧父的苦痛。她正从乡下祭奠父亲回来,一脸疲惫的面容。

她笑着对我们说:“好久没唱了,自己被泪水浸泡了”。接着说:“也好久不见你们了!”

是啊!我们都因为工作太忙,忘记了与朋友的联系。

那晚,在柔和的灯光下,是她用情的歌唱还是亲情的力量把我打动,我无法知道。但我知道失去亲人的打击,给她带来的是什么。

记得年初在她父亲七十大寿的那天,我与同事P一起去祝贺,她在席间深情欢快的演唱,没有一丝悲伤,有的只是对父亲的感激。那时候,她父亲已经是癌症晚期了。不到一年时间,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这首母亲河,也许是她内心所有情感的爆发吧!

听她的歌,清脆明亮,高亢有力。特别是她的花鼓戏,韵味十足。与当今一些走红的民歌高手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只是,她不善张扬,不善包装。就这样坚持着自己的操守和寂寞。

一段时间,在她家学声乐,感受到的是民歌的生生不息的活力。后来,工作太忙,很长时间没再去她家,只在朋友聚会或者一起唱歌时,就把她邀来。她每次如约,让大家聆听到她美妙的歌声。

那次,她上演一个新剧,与几个朋友一起去看。我带着相机,给她拍了不少剧照。后来,她叫我把她喜欢的一张放大,挂在她家放钢琴的上方的墙上。那是一张忧郁的幽蓝的昏暗的半倒着身子的侧影,只有头上一朵小小的红色的花,让画面带有一丝明快,背景是深深的无边的黑暗。那张调子太低沉的画面,我真有点后悔送给她。

如今她离异后孤单一人生活,儿子学音乐去了国外,父亲又走了,支撑她的是她的倔强和勇气。

在她面前,面对音乐,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音乐就是这样,让我们在最需要力量的时候给我们力量和释放自己情感的泪水!

乐声留痕又一年,我希望摘取自己记忆中最美丽的音乐花环献给她,祝她平安。

 

(二)人生是一场真正的音乐之旅

每天听着音乐。即使再忙的时候,回到家,也要打开音响,找到那份感觉。

于是我思考着:一生中会有多少个音乐故事伴随着自己?会有多少个旅程有音乐相伴?

记起今年那次新疆之旅,在去喀纳斯的路上,几个小时的旅程,就在歌声与笑声中一下到了目的地。

感受着新疆美丽的风景和迷人的民歌,整个旅途,我的心中就荡漾着音乐的旋律。还在那次旅程之前,我就学着唱会10几首新疆民歌,我觉得那是感受新疆的必要课程。于是,一路上,忘我地唱这些歌曲,窗外的戈壁、草原、村庄、牛羊,激起我内心的渴望:生命原来可以美丽如斯!

在外面,有时陪领导一起考察,席间,大家兴起,每人清唱一曲。每当这时,我总是喜欢唱那首《马桑树上搭灯台》和《春暖桃花源》。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旅途的湖南民歌。随着歌声,心中想起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山水之乐带给我的收获,也是音乐带给我的礼物。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美丽,不是因为音乐唤起的美好回忆,何来对生命的眷恋?

莫扎特在母亲的陪伴下,往返于萨尔茨堡、巴黎、曼哈姆之间,在旅程中,那些优美的钢琴奏鸣曲如泉水一般涌出。李斯特在自己的旅行中,谱下优美的《旅行岁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谁又能说不是他心灵旅程的记录呢?

人生是一场真正的音乐之旅,对音乐家如此,对我们这些聆听者也是如此!音乐丰富着我们的旅程,也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岁岁年年,音乐就这样给了我不同的乐章。

 

(三)一个小天地,一个新里程

今年的开心事,莫过于换来一套新房。在这个新窝,设计了一个小天地――我的听音室。

听音室面积不大,不过已经很满足了。

当时我这样写道:

“终于有了自己一间独立的听音室--一间小木屋。虽然面积不大,感觉还是很温馨的。非常喜欢小木屋的氛围,回归自然。阳光午后,暖暖的太阳从窗外照射进来,落在地毯上,这时,音箱里飘出钢琴声,那正是美妙的时刻。”

朋友们都很羡慕,自己也很开心!每有朋友来访,就到这个小天地,体验一下美妙的音乐。

听音室地上,暗红的实木地板,中间铺上一块图案像音符的地毯,音箱旁边再铺上一块鲜艳的西藏挂毯。挂毯上就放着常听的CD,很随意的摆在那里,亲切、熟悉,等待我随时把它们放进CD机中,仿佛与我有一种默契和约定。

网上一些朋友说,看到自己心爱的CD,有时摸摸也是一种享受和满足。此话正是一个爱乐者心境的写照。有时候,听乐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在听音室的CD架子上,一层层叠放的CD,每张CD都有一个个碟后的故事。这是听乐的另一种背景:温暖的回忆、执着的购买、收获的喜悦、发现的激动。。。

每次回到家,我在书房和听音室中交替停留。书房中的墨香和听音室中的乐韵争夺着我的时间,我被两个“情人”似的小天地不断依偎着、幸福着,快乐着。

就这样,2007,开启了我聆听音乐的新的里程。

 

(四)仰望心中的音乐星空

对古典音乐的喜爱,有时也是一种缘分。那么多音乐家,那么多演奏家,那么多乐曲,哪一首最先打动你的心弦?

就像夏夜的星空,总有一颗星星为你闪亮,最先映入你的眼睛一样,莫扎特就是那颗为我最先闪动的星。

他的钢琴协奏曲,每次,我聆听那几首伟大的协奏曲,特别是第二乐章的时候,都要怀着特别的敬畏,就像面对头顶上的星空。

他的钢琴奏鸣曲,每一首都像一颗美丽的珍珠,记载着成长的痕迹和乡愁。

他的单簧管、圆号、长笛、竖琴,无一不是星空中特别耀眼的星星。

他的小提琴与钢琴的对话以及他的更多的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如同朋友会心交谈,煮一壶茶,倾心道出心中的知心话语。

而他的歌剧,也开始进入我的心灵,等待我去那浩大的花园。

记得在北京中图的一次,购买到几张布伦德尔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心中那份喜悦,至今犹有余温。还有李帕蒂的K310,吉泽金的K488,鲁宾斯坦的K478,493,内田光子的K545。。。那段时间,只要是钢琴名家的莫扎特,都会照收不误。

如今,望着厚厚的一堆莫扎特的钢琴,心中就温暖如歌。

音乐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期盼、希望和慰藉,让我在纷扰的世事和繁忙的工作之外找到一种平衡。她与现实中的功利背道而驰,是心灵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馈赠。

 
       二、  2011年,我的古典音乐之年

         再忙,只要沉浸在音乐中,心灵就会得到一种慰藉。

         这一年,是猛购古典CD的一年。新增100多套CD,绝大部分是钢琴。架上放不下,堆到地板上。10月,在广州出差,到海印,买回自己喜欢的一套音箱。于是又有了新的期待、新的征程。

        我喜欢钢琴那种敲击声,不那么煽情,总是一下一下敲打在自己的心坎上,让自己去感受。

       霍尔维茨、肯普夫、吉雪金、吉列尔斯、布隆德尔......他们的碟每天躺在我的地板上,只要我有空,把这些塞进机子,就会响起大师们的声音。

       这是我的一些清单:
吉雪金,莫扎特钢琴独奏全集;
施纳贝尔,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佩拉西亚、内田光子、安达、布伦德尔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
皮雷斯、阿劳、鲁宾斯坦、弗兰西斯肖邦夜曲全集;
......
从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到舒伯特、海顿、巴赫,从独奏曲到协奏曲,只要我喜欢的,我就会执着去追求。有追求就会有收获。

        那一次,在音响店,看到一张麦斯基的舒伯特无词歌,封面是麦斯基和他的搭挡在冬日行走的背影,黑白照,看得出风很大,树枝摇晃着,我突然莫明其妙感到心灵的寒意,那是舒伯特《冬之旅》的寒意吗?把CD翻过来,封底看到麦斯基和那位小巧的女钢琴家在一起的正面照片,麦斯基背着大提琴,他们微笑着相依,我又感到一阵暖暖的春意......有时,因为喜欢上CD的封面,摄影或者绘画,我会毫不犹豫买下这些碟,然后慢慢聆听其中的故事。

        也喜欢看一些除音乐家之外的其他艺术家的东西。书架上添了一些画册,一次,翻到画家何多苓的一些油画,还有一些采访。突然被吸引住了,他说最震撼他的第一是音乐。没下乡之前,在朋友家偷听贝九,十几张大唱片一张一张换着听,对人的冲击力特别大。他画画的时候,都是一边画画一边听古典音乐,肖邦、李斯特、莫扎特,几乎一天也离不开他们。这让我来了不少兴趣,也许是移情作用,看他的画,特别是那些女人体,初看有一些怪怪的感觉,可是,我总不免在画前静默许久,他一定是要告诉我什么,只是,我现在还没有参透。

        有时看着书,一段琴声突然感动自己,于是,转过身,仿佛看到大师的身影。不知道说什么。琴声吸吮了我所有的悲欢、孤独和劳累,琴声呼吸着我生活中的所有的芬芳、厚重和喜悦。莫扎特的20号钢协一响起,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无言的戚戚。去音响店买音响的时候,我不是带上爆棚的碟,而是要用莫扎特的310号钢奏第二乐章,试试是不是能够感动我。06年,我重新聆听贝多芬的钢琴,重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和奋斗的喜悦。而肖邦,也总是在秋夜陪着我诉说着思念与忧伤。到了年末,巴赫又悄悄加入我的心灵,再次掀起一阵狂澜。
        三、从品茗到听乐

        由于工作的原因,每次接待重要的客人,都会到一个叫做“怡清源”的茶店。
茶店在繁华的路段。不过,每次去那儿,都可以感受到闹事中的宁静。品茶与听乐,是这个店子老板的拿手好戏。照样,每次我们会点那种叫做“野针王”的绿茶,还有店子中一位民乐吹奏手和一位叫“毛毛”的漂亮的茶艺表演女孩。

       那位年轻的演奏员自制了很多吹奏乐器,每次都要拿出来试试,给客人一件一件介绍乐器,递给客人看看,客人摸摸后,他才开始尽情的吹奏一两曲,博得客人的啧啧称赏。老板告诉我们,这个小伙还在那个叫《英雄》的电影中配过乐。而那个叫“毛毛”的漂亮女孩,每次也总是与同伴一起用她的纤纤玉手,表演着茶艺,并一次次送给客人一道道茶。有时在茶艺中间,穿插着请一些名演来一两首地方名曲或者民歌。而我,每次也临时担任一下摄影的任务。这样品茗、听乐,还能留下瞬间的笑脸,主人高兴,客人喜欢!

        说实在的,以前我不太喜欢听民乐,总感到民乐没有西方古典音乐那么博大精深。可是因为到怡清源来得多了,每次都要听这些民乐,不知不觉,慢慢又改变了看法。国人还是听民乐的比西乐多吧!于是试着买一些民乐CD,这一来,一发而不可收。06年,我的CD架上竟突然增加了几十张民乐:闵惠芬、宋飞、于红梅二胡独奏;李炜、王中山、林玲的古筝;刘德海、方锦龙的琵琶;既而又到各种版本的梁祝、黄河,再进而到老版的中国民歌和歌剧。甚至还淘出了阿炳的原始录音。

         江南女子陈悦的《箫色》,那种简单而悠长的音色,充满年轻而美丽的忧伤,确实让我感动好几天。王静的《阳春白雪》,让我尽享琵琶的美色。蒋婷的《琵琶之声》,除了淡淡的哀愁,还有的是一种内心独白和诉说。而于红梅的《迷胡》,她的温柔细腻和清纯典雅,让我在二胡的旋律中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感受。

        民乐曾经给了我一个误解,就是很少有个性。06年,改变了我的观念,我迷上他们,全是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个性和主张。我无法拒绝个性的美,就像我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的感受一样。在西方音乐中,我崇尚钢琴,在民乐中,我偏爱上琵琶。二者都是在冥冥中敲击着我的心扉,与我的心律一起博动!

         奋斗了N年,06年年底终于拿到了一套180平米的新房。得到LD的支持,在新房准备特设一间听音室,找的一个设计师正好设计过发烧友的听音室,于是,自己折腾着,像是要完成一桩伟大的事业,开始了快乐而又烦忧的家庭设计装修之旅 ,虽然房间还刚刚完成设计,不过,内心还是充满了喜悦和期待。我的音乐之旅又将会增添许多新的风景和故事。

        四、学歌及其他

        看到很多以杂家自居的名人。我不是仿效,也无力仿效。无奈这个世界诱惑太大,自己于此也“贪恋”太深。我曾经为自己总结出“三玩”:玩字画,无奈总是眼高手低;玩摄影,最多只是个照纪念照的;玩音乐,独为听着舒服。不过也好,舞墨毕竟是自己从小的爱好,摄影是自己亲近大自然的表达,而听乐,也许是自己灵魂的一种需要。除此之外的业余活儿,本人全是低能儿!

        回顾自己06年音乐之旅,有一事不得不提,这就是学歌的乐趣。

        缘出一位同事,他的一位中学同学是一个剧院的歌唱演员,唱地方戏,现在也唱民歌,女高音。同事知道我喜欢音乐,有时也哼几句,于是把我介绍给她作她的业余学生,把她则介绍给我作我的业余老师。这事本来是一个玩笑,没想到倒成了真的。三人小聚,三瓶红酒过后,她成了我的老师,我也顺理成了她的学生。

        老师歌声甜美清脆圆润明亮。说当学生,实际上也是为了每次听她的歌,当她的观众。真的,那可是一种享受。有时朋友一聚,叫上老师,听听她的歌,是有蛮好。

        说来惭愧,学歌一年,本来每周上一次课,可是总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缺课,大概上了二十来次吧。这二十来次课,就学唱了三首民歌。不过,同事在一起卡拉OK的时候,倒都说我的歌大有进步!也许是在恭维我。而老师呢,因为很久没有去上课,她说实话了:“怎么声音又回去了呢?”哈哈!管他呢,自己高兴就好。

        看过她演出的一场戏,叫做《洗心记》。演得极好。我本来不看戏剧,可是那天还真的坐下来直到演出结束。还邀了一些同学朋友一起去看,都说不错不错。后来,她把我给她照的一张剧照挂在家里放钢琴的地方的墙上面。那是一副忧郁色调的照片,幽蓝的灯光下,造型优美的她伏在桌上,染着幽蓝的长裙优美的蜿蜒的拖在地上,四周一片黑暗,戴在她头上的红花成了画面唯一的亮点。那是我喜欢的一张照片,我还记得当时那种意境下的音乐,恐怖不安、高深莫测。那是剧情的需要,我希望生活中永远不要出现。

        她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善良的人。巴赫曾经说过:“音乐是赞美上帝的荣光和人类心灵的欢愉。”如此,这也正像那首歌唱的一样:“好人一生平安!”

        看到一段话:“世界这样小,心这样大,希望那么远,失望那么近。” 这难道是要听音乐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