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全部版本:历史的轨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8:32

  历史的轨迹

                        ——读史书的点滴思绪
   
   先前读过一篇有关艺术美学的文章,读的我好难受,文字像一只只蚂蚁在心里爬来爬去,还算可以,总比麻木强。从小到大所读之书不在少,真正入我法眼的还不是太多。读书的感受有痛有快乐,详读圣贤,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释一理则服膺。一个人的阅读会有什么意义,现在的文化批评有多少真诚,不小心就会受误导。一个作家发现自己的作品背离了时代的审美情趣,那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细细想来,历史上许多名著都是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写作是很难捉摸的事。同样是历史先驱,司马光和司马迁的命运是那样的不同;就近看胡风和周扬,再看鲁迅和郭沫若……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了。从传统教育上来看,知识分子应该对文化的发展有所贡献。记得张东荪曾说: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造血的内脏器官,他要不时地造出新鲜血液,才能使这个民族不至于僵化,必至一国之中常有真理流行,一个民族才不会停滞不前。我们的民族在不停的发展着,也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社会栋梁在发挥着作用。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影响着世界。社会上有正气清风,行政上有舆论监督,法制严谨公正,全靠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为我们的文化造出新鲜的血液。在文化研究上我一直都心存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我们中间有祖先崇拜的倾向。从世界历史上看唯有不发达国家才有祖先崇拜。尊古贱今在我们民族有些来头,孔子可以说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头,他的克己复礼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柏杨说中国人就有守旧的传统。最近看辛亥革命,有意思的是,章太炎、梁启超等都是主张新文化的,可是到了晚年都回到尊孔读经的立场上去了。看来厚古薄今是我们的一种文化印记。 日前在纽约登场的中国和印度文化对话论坛上,出席对话的中方作家苏童在受访时说: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孔孟儒教到现在还存留多少?支撑中国复兴背后的文化形象是什么?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的特异性体现在哪里?以苏童为代表的这些观点。特别是放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有关深化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语境下,便尤为显得意义深刻。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绝不会走西方的一套,这一点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十分明确我们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绵延发展5000多年,具有其存在的原因,也不单单是孔子儒家思想,其中融汇有阴阳五行、周易、黄老、佛教以及具有中国风格的禅宗、理学等一系列思想。可以说博大精深。那么发展到今天他的内核到底是什么,还是形而上呢还是形而下呢?一句话很难描述清楚。我想对国人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应该是:儒家、道家、佛教,最后是三教合一,几乎渗透到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后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共产主义道德观也不能不说影响了一代人,加之今天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国人的思想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细细分析,其中因年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上世纪50—60年代生人,受传统观念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影响较重;70-80年代受传统教育和港澳台文化影响的一层人;90—21世纪生人受西方文化影响相对多一点的年轻人。这也不是绝对,从我国地域、民族、城市、乡村来看情况更为复杂一些。总体可以说属于多元化的格局。多元化是表面符号,还不能说哪一种占主导地位。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文化本身的主体是什么,我以为是在汉字统一下的汉文化体系。这一点十分重要,语言文字的功能是无可估量的,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而中华文化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这一体系,这是很了不起的。再一个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几千年没有断,而且还在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尤其在吸收现代物理科学方面、西方哲学、逻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多元规格,丰富内容和大一统的局面。中国文化文史哲不分家,其基础是文学,是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影响深远。
  
    我们文化的背景和我们几千年的分散的家庭教育有关,在封建社会官办学校很少,学生送教育多在私塾,教材当然也就有所传承了,我们的这种传统教育,从唐至清没有多大变化,学的几乎都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这一点比较特别。儿童最初读的背诵的如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等,能说影响不深吗。再一个就是佛教文化。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深化,如汉传佛学有禅宗、律宗、净土宗,藏传佛教有密宗、到现在为止也是世界上佛教文化最发达的地域之一。当然汉传佛教也吸收了中国的道教一部分内容,道教也吸收了佛教的内容,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宗教派别之间的较大范围的冲突。而是相互包容相互融化。
  
   所以我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是宽容,无为而有为,以柔克刚。这一点在我们的历史更替上最明白不过了,有一个词叫同化。有少数民族在武力上取胜,掌握政权,然而最终还是传承着以汉字为一统的文化观念。
  
   老子《道德经》里所讲的道理应该是我们的文化核心。他包含了一个统一的与天地万物同生存的世界观。这一点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域文化都发生的早,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史前约一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简单的阴阳学说。神话中提到的女娲娘娘、西王母都是我们记忆中伟大的人物。说起西王母,后代的人都喜欢照字面分析,以为他是一位年老而慈祥的部落首领。其实西王母是一个头上戴着玉胜,长着虎牙,善于啸叫的神。传说有三只青鸟为她觅食,他们住在三危山的三个山峰上,展翅一飞就是几千里。还有三只鸟总跟随在西王母左右专门为她干一些杂活。西王母住在岩洞里,早上一起来,朝天一吼,狼虫虎豹都吓得乱跑。这哪里有一点温柔慈祥的样子。想来后人的杜撰是奇怪的,也许和道教有关。据说西王母也是道教朝拜的天后。西王母还是巫术的祖师爷,在汉代有关他的画像,是手里拿着嘉禾,其实也是不死树的叶子。他用不死树来练不死的仙丹。也有说他掌管瘟疫。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伏羲是半人半神的传说比较多,有台湾学者干脆说,伏羲是外星人。还说,所谓的龙就是外星雪茄式飞碟。伏羲被称为龙师。由美国学者对中国上古文化研究说,阴阳说其实也是萨满巫现文化。这种文化在人类早期世界各地都有出现。有学者认为我们不能将巫现文化和现代科学同等看待,他们是两种平行的观察宇宙的方法。由此是我联想到佛陀、老子学说的源头也许就在此。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破坏。由此是我想到,那些包含宇宙之理的大道理没有形状,不可触摸,闻也闻不到,没有实体恒久不变,那就不是语言可以说明白的。因此要了解真相,只能靠自己去悟。如果一味的执着语言的描述便会步入迷途无法自拔。记得小时候到寺里去,见大佛殿的匾上写到“不可说”三字,不解其意。后来读到有关佛教的书,知道了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拈花微笑并没有说破,迦叶参透禅机也没有说什么,因为行诸语言反而破坏,横生枝节。所以才有“不可说”。事实上对所有的语言文字我们都不能过分依赖,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事实上真正的有用的经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淮南子有一篇桓公和轮扁的对话,便说明了这个道理。轮扁以自己的经验说,运用斧子得心应手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曾经和一个名师学习二胡,有关音准,师傅就没有办法告诉我,他说这全凭你自己要会灌耳音,也就说你的耳朵对音乐的灵敏度如何。练得多了你自然会明白,可是老师没有办法教你。当时,我还以为老师保守,后来在几年的练习中,我才领会到这个道理。的确,有许多真理尤其是有关哲学的大道理,说出来的都不是真相,而是糟粕。老子所以只用五千言来说宇宙真理是有它的道理的。有一年,在美国的一次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评比中,老子全票获得第一,也许道理就在于此。

  一般认为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可以分类为精华与糟粕,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凡是能留下来的必定有他生存的理由,何况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还没有能力认识他们。比如阴阳五行之说。我想这也应该作为我们审视传统文化的基本点。夜读南怀瑾大师的《禅与生命的认知》多有感想。南怀瑾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先生遍览经史子集,对于传统文化儒道释皆有深刻的体征,尤其在亲证佛道上体会尤为深刻。与我尤为感到其学说的周正与颠扑不破,在于他将佛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研究且有不菲的成绩。比如他说:极迥色,佛学讲这点是指非常远很难分析的,在物理上叫极微。现在叫中子、电子、夸克。那么佛学解释这些电子、粒子、量子是什么呢?是空的,是地水火风空其中空的一部分所显得物理现象叫空一分现色。南怀瑾大师说,佛法有大科学。五行的创立准确地模拟了自然界,盘古开天辟地,阐述阴阳,然后天皇氏制定十干支,当时天干有叫于逢、柔兆等,地支有叫赤若奋、聂提格等。人皇氏制定了人伦风化。到了伏羲画八卦,黄帝授大河图,配六十花甲子。这一路下来不知经历了几千年,难道是古人随意杜撰不成。

  当今有些人对西方社会文化很感兴趣,尼采、叔本华、佛洛依德、佛洛姆等颇感兴趣。诚然西方社会文化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即便是回归到古希腊、拉丁文化其理论也都不是糟粕,有一些真理的颗粒值得我们采撷。美国学者雷文荪所说“当代世界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在其中迷失,而与我们的传统有所隔膜,生疏了自己的母体文化。事实上许多有见识的学者已经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并一再呼吁,年轻人要多关注自己的母体文化。自五四新文化以来,我们一方面贴近德赛二先生,又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我们过多的迷失在西方优势文化的辐射圈内,削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既而使我们失去了自我。怎样体现我们的民族性格,而有所创造才是正确的文化发展之路。从当前世界文化的发展格局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将会起到领军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晚年的毛主席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再过一千年,所有我们这些人包括马克思、列宁大概会显得十分可笑吧。毛氏很聪明,他的预见绝对是正确的。因为历史常常就是这样熟悉而正确的向我们显示着他的本来面目。记得苏联哲学家思想家布哈林在一个初春寒意料峭的夜晚临刑前对妻子说,我这颗无辜的脑袋,将招致成千上万个清白者人头落地。我确信历史的过滤器迟早会清除我头上的污秽。布哈林同样也是睿智的,他们都熟悉历史,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然而在当时,他们对历史的野蛮却无能为力。我们有幸从文革的梦魇中清醒过来,我们也许还会陷入到另一个误区,但历史终将在一个个迂回中朝着东方奔流大海。
 
   思绪一天比一天清虚,也许是过于安静的原因。人要每天到大自然中接受日光的照射,那是很有好处的,而且还要脚踏大地,要穿老式布鞋散步。读书尤其读圣贤著作,也像散步,如一只悠闲的鱼在历史的清波中穿行,如一只传说中的采凤翱翔在白云之下,寻觅,啼叫,将那些游丝般轻灵的思想编成一根根美丽的绳索,让它们回响出先哲睿智悠扬的笛声,寄托我们的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