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管家关不掉:西方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和做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7:46

  在长期的意识形态掌控实践中,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和做法,从而使西方国家对内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的宣传和灌输,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对外进行的意识形态宣传、渗透、攻击等达到甚至超出了它们预期的目的。其基本途径和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传媒在意识形态掌控中的工具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始终将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意识形态掌控的主要工具,其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政府对传媒的控制。在政府的控制下,西方媒体的职能首先是对外宣传。西方国家不仅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书籍和电影等媒体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思想等理念,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大量歪曲事实的宣传。目前,西方无线电台网络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系统。美国政府控制的“美国之音”等在西方对外宣传广播媒介中处于核心地位。苏东剧变与西方国家长期坚持的意识形态宣传是密切相关的。其次是发挥其对内引导、教育、塑造国家政府形象的功能。西方国家大众传媒是为特定社会集团利益服务的舆论工具,在对内新闻报道中体现着西方民主、自由的理念和价值观。为了维护其公众形象及贯彻执政理念,多数西方国家制定了法律或规则以限制媒体的新闻报道。而媒体面对政府的压制,往往采取妥协的态度。如英国媒体受制于政府,在对“9·11”事件、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上,始终保持与政府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片面强调军事行动的人道主义成分,从而失去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有的公正、客观的立场。显然媒体的报道虽然维护了政府的形象,但却牺牲了公众的知情权。

  第二,重视宗教在意识形态掌控中的精神控制功能。西方发达国家政教关系紧密,重视发挥宗教作为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尽管西方国家大都实行政教分离,但在现实社会中,宗教与政治存在着相互渗透与相互利用的关系。国家多利用宗教的社会功能,对国民进行教化,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治功能的正常运转。宗教的社会功能包括:发挥宗教作为社会纽带、加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作用;启用宗教作为法律和道德的辅助手段,进行社会控制的功能。目前,宗教在西方已经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利用宗教教义所具有的精神麻醉功能,使人们安于现实,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正是以上社会功能的实现使宗教成为西方社会不同群体的粘合剂。它在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维系着社会共同体,为西方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和文化基础。另外,西方国家也将宗教作为对外渗透与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工具。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有着系统的价值判断体系。它无法摆脱与种族、利益、集团势力的结合,因而宗教具有强烈的政治归属性。西方宗教源于私有制及其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是完全对立的,因而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进攻的武器。乔塞亚·斯特朗在《我们的国家》一文中写到:“美国作为负有上帝使命的国家,神圣的职责是把美国的福音扩展到美洲之外的国家。”美国历届政要与罗马教廷相勾结,共同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登基之后,积极推行其“东方政策”,表明了与马列主义坚决对立的姿态。波兰社会主义政权的瓦解成为西方世界利用宗教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的典型事例。此外,西方国家还将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国家制造麻烦。如西方势力利用佛教与所谓的西藏民族问题制造事端,企图分裂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第三,注重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掌控中的基础地位。西方各国政府非常重视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教育理念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为西方国家政府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政治理念的传输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育途径及环境方面,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辐射全社会的互相合作、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通过“合力”的作用取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而西方传统文化中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民主与平等、尊重与理解、责任与义务、诚信教育等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方法的间接性、启发性,并与教育环境相结合,以使受教育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感受、自我体验与自我规范,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西方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行,使国民对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了高度的认同,并成为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支撑。

  第四,强化社会舆情的控制在意识形态掌控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舆情即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反映了社会公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心理的“风向标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重视对民情民意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心理,并将此作为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的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舆情的控制包括三个步骤:首先,西方国家设置了完备的民意调查机构对民意进行广泛调查,为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其次,西方各国政府重视对社会舆情表达的控制。即为了达到其特定目的,政府对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的公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有可能进行有意识的掩盖,从而使民众的政治态度得不到表达或表达不充分。再次,目前在西方国家,政府行为在解决社会冲突及引导舆论上处于主体地位。政府的舆论调控行为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并依据这一原则制定了保护国家利益的政策,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行都会受到国家机器的惩罚。如为了限制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政府提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的口号,并立法规定欧洲及法国的影视作品的播出时间、财政资助的金额等。法国《当代新闻学》一书谈到法国广播电视事业时说:“他们大部分(电视几乎是全部)归国家管辖,因此一位共和国总统称他们为‘法国之声’。”在“9·11”事件以及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上,美英媒体以及西方主流媒体如CNN、ABC等始终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报道事件的经过,左右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为其制定对外政策提供国内舆论支持。

  第五,始终坚持对外意识形态的渗透与输出。“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体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并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如由于受意识形态的支配,美国的历任总统都积极致力于将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输出国外,尤其是企图与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竞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西方国家对外意识形态渗透与输出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看重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及人员往来的必要性。尼克松在他的《真正的战争》一书中提到人员互访,期望通过此途径将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传播到社会主义国家中去。“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培训中心”、“ 文化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在实践中得以推行。西方文化交流策略成为导致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对外经济交往中附加政治要求。它体现的是“居支配地位的行为者(霸权国家)为了谋取更多的特殊利益而竭力维护自己的权力,并把规则强加于较弱小的成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提供经济援助为诱饵,迫使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的政治要求,以达到其对外意识形态渗透与输出的目的。作为经济援助的附加条件,受援国还应进行全盘西化的社会改革。西方强制推行的私有化政策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国家都广泛存在。另外,西方发达国家还利用经济制裁实现其政治目的。

  第六,毫不松懈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攻击始终不曾放松过,并力图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的理论根基上对其加以彻底否定。它们否定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和科学研究的产物,认为这一理论是脱离现实违反历史规律的主观臆断。在苏联及东欧解体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进攻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威胁论”走上前台,西方世界期望通过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破坏中国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借以牵制中国的发展。西方政治理论家不仅全盘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全盘否定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理查德·尼克松甚至估算社会主义在2000年就从地球上消失,而事实已经证明了其错误性。  http://www.qstheory.cn/gj/tszs/200908/t20090818_9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