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公司用的设计软件:启功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08:55
 

 启功书法的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                

                  马志祥

 

启功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国学大师,书画鉴定家,精于古文,善作诗词,著述丰富。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2005年6月30日逝世。远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5子和王弘画,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科举出身的知识分子,后家道中落。他幼年丧父,少年失学,曾从戴姜福学文史词章,从贾尔鲁、吴熙曾学绘画,后又受业于陈垣。凭勤奋自学和拜求名师而成一代书画名家 。启功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辅仁大学附中国文教员,辅仁大学助教、教员、讲师、副教授。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又曾长期兼事文物鉴定工作,历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佛教图书文物馆董事、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文化组副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

在书法艺术上,启功先生取法传统,以经典为师,融合百家,创造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集合众美,独具特艺术特色的“启体”书法,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笔者以为启功是自元代赵孟頫之后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的又一位书法巨匠,是当今书坛新的楷模, 2001年6月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兰亭终身荣誉奖”。2002年6月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研究启功的书法艺术道路,总结启功书法的成功经验,分析启功书法的艺术特色对于指导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家当前的学习、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书法史的丰富、发展和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就启功书法的艺术特色、地位及研究意义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 启功书法的艺术特色

根据启功先生一生的书法学习与创作实践,笔者将其书法艺术生涯可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六岁起到二十岁前(1919-1932),是启功书法学习的启蒙阶段。第二阶段:二十一岁到四十岁(1933-1952)是启功书法的自觉学习、运用提高阶段。第三阶段:四十一岁到六十四岁(1953-1976),启功书法特色的初步形成阶段。第四阶段:六十五岁以后到九十三岁(1977-2005年逝世),启功书法的成熟阶段,“启体”书法形成,启功进入书法创作的高峰期。

关于启功书法艺术的评价论述可谓多矣,恕不赘述。笔者以为启功先生的书法特色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正、刚、雅,秀、润、和、天。 所谓“清”即清楚、清秀、清朗,一指用笔笔笔有法,清清楚楚,干净利落,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二指笔画清劲,结字清秀;三指章法清朗、气息清新 ,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正”即正确,正气,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刚”即笔画刚勁有力,又锦里藏针,刚柔相济,骨力内涵,瘦不露骨,字形刚健;“雅”即文雅,雅致,有意蕴,有品位,富含书卷之气,无粗俗、狂野、怪异之气;“秀”即秀美,秀丽,笔画劲秀,匀称含蓄,结字多纵势挺拔,亭亭玉立,给人美的享受。“润”即温润、玉润,笔画刚健瘦劲但瘦而不干,瘦而不硬,而是骨肉匀称,如处子肌肤,温润如玉,遒美劲健, 因枯笔而出现的飞白枯中带润,枯而不燥。这与“和”有相通之处,“和”当然是和谐,平和,“和”是启功先生的书法的最主要的特征。它即体现在一字之中,对不同点画的轻重、粗细的和谐变化上,也表现在结字时依其结构特征巧妙、妥帖的安排上,更表现在谋篇布局中对不同的字据其笔画多少、字形特点所进行的或大或小、或轻或重富有节奏变化,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的处理上。使作品气韵生动,节奏感强,富有美感。总之启功书法不管是在点画、结字还是章法上都给人以平易近人,平和亲切之感,给人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而无夸张做作之势,无粗野狂怪之像,无张牙舞爪之形。具体来讲:启功先生在用笔上,笔笔中锋,无一笔懈怠(风格成熟以后);多藏锋,少露锋;多圆笔,少方笔;多圆转,少圭角;多直线,少曲线;笔画匀称、圆直劲挺,棉里裹铁,铁线玉筋。在结构上也多取纵势,类篆书体势。“篆贵婉而通”,启功先生将篆书圆通劲直的笔法与其婀娜多姿的修长体势融合于其行、楷书法创作之中,并辅之以其活泼自然、节奏鲜明、清新淡雅的章法,从而形成了启功书法的和谐之美。其字结体精严, 清朗挺拔,布势轻重相宜,主宾相济,风神俊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给人自然、端庄、秀润、挺拔 、劲健、舒展之美感。这种和谐之美既是启功平和的心态以及他“做人诚平和”原则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理念在他书法中的体现。这种美是点画美、结字美、章法美与人格美、境界美的有机结合,是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的有机结合,是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种美在启功的书法创作中已形成一种天然之美,一种“清水出芙蓉”,无须去雕琢的自然之美。达到了一种美自天成,“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所以“天”即 天然之美成为启功书法的又一特征。当然这种天然之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启功先生遵循艺术规律,孜孜以求,长期学习、钻研、探索、实践、创造的结果,是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一种飞跃。是他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相生,中庸之道以及前面提到的以和为贵等重要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结果。一句话是他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学养相结合的结果。要进一步探讨启功先生成功的秘诀,必须认真研究他的学书历程,人生经历,从中我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和更多的启示。

二、启功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纵观书法史,群星灿烂,名家百出,精品纷呈,琳琅满目。王羲之楷行草俱佳,被尊为“书圣”,成为万代之楷模;楷书四家,颜柳欧赵,举世闻名;行书三甲,书圣《兰亭序》、颜老《祭侄稿》、坡老《寒食诗》,天下冠绝。

启功先生楷行草皆工,尤擅行、楷,他取法诸贤,集合众美,法古创新,自成一体,世称“启体”,有当代“王羲之”之美誉,实不为过。其楷可比肩“四家 ”,其行(书)可同列“三甲”。元之赵孟頫楷书占四家一席,行书造诣颇高,“启体”行书、楷书,不输吴兴;明之董其昌楷、行则逊于赵;清代“篆隶之盛”,“碑学之兴”,其余平平。

启功是继赵孟頫之后又一位彪炳史册的书法艺术大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国学大师、画家、诗人、文物鉴赏家。他历经坎坷,自强不息;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厚古爱今,继承创新;善于思考 ,从不迷信;尊师爱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淡泊名利;学高品正,堪称模范…他的书法成为当今新的楷模,也必将成为后人的楷模。作为一代书法大家,他的贡献首先在于创造了“清、正、刚、雅,秀、润、和、天”,具有艺术性、规范性、天然性、实用性,集合众美于一身的“启体”书法,并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关于“天然性”略作说明,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对启功来说则是:书法已天成,妙手在心中。风格成熟时期的启功书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人书俱老、自然天成,出手即妙的境界。但它又与艺术性、规范性、实用性并不矛盾,而是融合一体的,成为启功书法独特的艺术个性。其次在于他担任中国书协主席期间推动中国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进入了全面振兴与发展时期。第三,在于他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书学理论学说,对书学理论研究、书法学习与创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诸如书法以“结字最为重要”,楷书结字“黄金律”,如何选帖临帖等等;①第四,在于他身体力行,为普及书法而进行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和形式多样的书法学习实践活动,如上课、办讲座、编教材、出光碟、组织举办各种展览等,满足了书法爱好者的学习需要,促进了他们书法水平的提高。第五,在于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举办了众多的国内外书法展,内展引领、推动了书法的健康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外展宣传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第六,在于他以书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满足社会需要,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中国到处都能看到启功题写的单位名称或牌匾,因为启功的书法是既被书法界肯定、又最受群众喜爱的、欢迎的艺术品,所以求字的单位、个人自然多,同时因为启功的字又是最好求的,一般不需要花钱的。第七,在于他富于爱心,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助困,多次举办义卖捐款、参加义捐作品活动,表现了一个艺术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中如1990年在香港举办的“启功书画义卖”展,获得160余万元,全部交给学校,成立了一个扶植贫困学生的奖学基金 “励耘奖学金”。②第八,在于他德艺双馨,能正确对待名利、金钱与艺术的关系,为艺术家树立了榜样。第九,在于他遵循书法艺术规律,碑、帖并举、博采众长、勤奋踏实、卓有成效的学书历程为千千万万有志于书法艺术的爱好者走出了一条如何走向成功的示范之路。第十,在于他的通国学、谙道释、擅诗词、长绘画、精鉴定、善研究、多成果、敬师长、重做人等等,启示书法爱好者及所谓的书法家们,启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取法传统,融合百家、持之以恒的技法学习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高尚的品德则是启功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仅仅能写几个字而不重道德、修养、学识的“书法家”算不上真正的书法家,一个没有深厚学养和扎实“字外功夫”的书法家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因为“书法家一定是有学问的,但有学问未必能成书法家。换言之,有学问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③

正因为如此,启功先生是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书法艺术大师,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书圣”,他是赵孟頫之后中国书法史长河中一颗最亮的巨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自豪与骄傲。各类的 “启功书法集” 一直是近二十年来的出版热点,大约有数十种之多。学“启体”者更是难以计数。可见启功书法在当今的巨大影响,以及现代人对启功书法的喜欢,这在当代书法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近些年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启功书法的价格也在不断走高,然而各种赝品充斥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出现了一些拍卖会上把赝品当做珍品拍卖的现象,损害了收藏者的利益,损害了启功先生的声誉。对一些的确因生计困难而造假的人,启功生前表现得相当宽容,而对个别拍卖行为盈利而公开拍卖赝品的行为,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对这种损害了收藏者的利益,又使谬种流传的不法行为,他曾予以谴责甚至表示要诉诸法律。④

三、启功书法的启示及研究的意义

启功先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又一个高峰。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这一定是许多书法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不管今天还是将来,探求启功的学书历程和成功的原因都是启功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书法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对今天和将来有志于成为书法家的广大书法爱好者具有宝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纵观启功一生,二十岁前是他的求学、拜师时期,二十岁后是他边拜师学画、边到处找工作的奔波阶段。27岁时,被正式聘为辅仁大学讲师,教大一年级的国文,从此古文教师的职业伴其终生。他视书法为余事、闲事,从来都没有把书法作为主业来学,也没有专门拜过师学,更没有作为职业来干,那么他为什么会写得那么好呢?笔者认为那就是四个字:“热爱”“勤奋”。所以业余时间、闲暇之时也就是他临帖、写字之时,从这一点看可以说写字从来都没离其手,因为除特殊情况外,人总有业余闲暇时间的。所以启功的学书历程,就是业余学书以至成功的历程。那么他是如何做好“余事”的呢?对此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写道:

“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繴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他进一步自註:余六岁入家塾,,字课皆先祖自临《九成宫》以为仿影。十一岁见《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然皆无所谓学书也。廿余岁得赵书《胆巴碑》,大好之,习之略久,或谓似英煦斋。时方学画,稍可成图,而题署板滞,不成行款。乃学董香光,虽得行气,而骨力全无。继假得上虞罗氏精印《宋拓九成宫碑》,有刘权之跋,清润肥厚,以为不啻墨迹,固不知为宋人重刻者。乃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于是行笔虽顽钝而结构略成。此余学书之筑基也。

其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功亦最勤。论其甘苦,惟骨肉不偏为难。为强其骨,又临《玄秘塔》若干通。…⑤

这首绝句及注大致勾勒了启功书法生涯的基本轮廓,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启功先生的学书经历非常重要。可见所谓的“余事”并非可有可无之事,而是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几十年的一项“业余正事”。绝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能取得成功的。这是启功给学书者的深刻启示。

启功作为当代产生的一位书法巨匠,他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举世公认,堪称楷模,他的艺术之路、成功经验对当今浮躁的书法领域具有极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也正是开展启功书法艺术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之所在。

启功的一生堪称传奇,他的艺术历程跌宕起伏,富有启迪,他的作品、他的理论、他的科研、他的著作、他的生活、他的婚姻、他的家庭、他的师友学生、他的为人、他的人生理念、处世态度、他的品德修养等等,都是他艺术人生的重要内容,都受到书法界及其他领域的广泛关注。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准确、详尽、细致、分门别类的搜集、采访、整理、出版,是当前启功研究最紧迫的工作和最关键的环节。可通过动员鼓励熟知启功的人撰写回忆录、纪念文章,采访与启功有关的人和事,召开研讨会,编辑出版回忆录、论文集等等,逐步完成此工作。这些是当代及今后开展启功研究的基础材料,目前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不小成绩,还有大量事情要做。对启功的艺术与人生进行科学、全面、宏观、微观的研究可能也是未来书法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他的艺术作品、人生的一点一滴都将是研究启功书法及中国书法史的宝贵财富。所以北师大定期召开启功书法研讨会意义重大,是推动启功书法学研究走向全面、科学、细致、深入与系统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启功书法研究的不断推进与阶段性总结。启功的艺术人生是多面的、丰富的,需要分门别类的开展多方面的专题研究,这需要当代人作大量的工作,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此项工作,可采取申报专项课题等形式,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除了前面提到的对启功各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外,如对流传于社会、民间的启功书法作品尽可能的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搜集,统计,通过研究,去伪存真,予以出版;对社会上流传的赝品和出版物中的伪作予以考证辨伪。总之,还历史和后人一个真实、全面的启功,为历史、为后人流传更多的启功真迹,少一点赝品,并为当今和后世提供更多鉴别真伪的依据、方法与技巧,这是当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开展启功研究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此文刊载于《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马志祥,男,1964年12月生,1987年7月从武汉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曾先后在西北大学文博管理专业和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第三届书法研究生班学习。现为该馆副研究官员,主要致力于碑刻、书法研究与创作,发表论文多篇。书法以性、草见长,多次参加省市书法展览,2008年8月于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五人书法联展。

 

①启功:《启功书法纵论 》第97—103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

②赵仁珪:《启功口述历史》,第157—16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李洪智:《(书艺公社书坛问答)之对话李洪智·论创作》,2009年5月10日。

④鲍文清:《启功杂忆 ·十一 赝品》,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⑤启功:《论书绝句》第202—203页,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