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ison ivy 2017x art:施小炜,深入我们体内的意识形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00:50

 施小炜,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日本文学研究科,并执教于日本大学文理学部。经他翻译 的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1Q84》,以及日本著名女作家川上弘美的《老师的提包》等多部译著,获得了读者广泛好评。
  
  
  
  文学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新:怎么看文学翻译?
  
  施:我是一个否定文学翻译的人,我认为文学翻译这种东西不能成立。为什么我一边自称是文学翻译否定论者,一边却要去做文学翻译?因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理解外国文学最理想的办法是大家都去看原著。想看村上春树,就去读日语,想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去读俄语。但是从物理学上来看,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可能达到的。哪怕是一个语言天才,精通好几国外语,也不可能知晓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所以才需要翻译作为中介,帮助读者去阅读外国文学。这是一种绝对的需求。
  
  新:有一种说法是,伟大的作品是经得起耗损的。
  
  施:小说还好些,诗歌是绝对没办法翻译的,但还是有人翻译。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句话,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我觉得,文学就是在翻译中丢掉的东西。事实是可以用翻译传达的,比如“贾先生早上9点起床”这句话,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出来。但是如果用文学性的手法表现这句话的时候,事实是可以被传达过去的,其中文学性的部分就被丢失了。所以一个作品,其中实质性、物质性的东西,是可以经得起耗损的,但是文学性的部分已经被丢失了。
  
  村上春树是纯文学作家
  
  新: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学界是被怎样定位的?像他这样畅销全球的作家好像不多,但他又不能完全算通俗文学,有一定的文学深度。
  
  施:在日本他被定位为一个纯文学作家,不是通俗作家。像渡边淳一这样的在日本才是大众文学,他为什么在国内这么红我也搞不清楚。可能主要是《失乐园》的原因。作家出版社最近有个很庞大的计划,要重译渡边淳一,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译《失乐园》。我很讨厌《失乐园》,所以拒绝了。
  村上春树是一个卖的很红火的纯文学作家。纯文学在日本想要卖的红火是不太容易的。类似的还有芥川龙之介和谷崎润一郎,这两位在世的时候,也是当时日本流行的纯文学作家。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是通俗作家,而是说他们很popular,很有人气。战后一段时间,纯文学卖的还是很好的。当然,比不过那些写历史小说的,还有一些官能小说。这些官能小说是不会出现在书店主要书架上的,总是在一个角落里,有专门的位置。日本的车上经常有卖杂货报刊的小贩,也会卖这种官能小说。这些不列入文学类型,但是绝对是卖的很好。
  川端康成在日本也十分流行。他和另一个日本小说家横光利一,一起办了本杂志,叫《文艺时代》。他们当时在上面发文章,写的小说非常先锋。后来就形成了“新感觉派”。很多人以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川端康成,不是的,是横光利一。横光利一后来写长篇小说去了,有个叫《上海》,当时比较有影响。
  
  新:最近“新经典”出了好几本远藤周作,他怎么样?
  
  施:远藤周作很好,他在西方比较受推崇,因为他有基督教的背景。他写了不少基督教题材的小说,并且写的确实很深刻。他的一种主题是围绕基督教在日本传播的事情。日本开始是接受西方思想,欢迎基督教传播到日本的。后来发现对自己的统治不利,就开始禁止基督教,并且实施了镇压政策。他的一个代表作是《沉默》,表达的是上帝的沉默。当小说中在日本的传教士和信徒,遭到政府镇压,受到严刑拷打的时候,上帝始终保持沉默。
  
  新:和村上春树并称“W村上”的村上龙在日本流行么?反正我是不太喜欢的。
  
  施:挺流行的,村上龙的写法比较前卫。
  
  《1Q84》是反《1984》的小说
  
  施: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纯文学作家,村上春树和其他纯文学作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会讲故事。他最开始的作品,比如《且听风吟》,还比较写实,但也穿插了一些幻想的成分。他在写实的同时会夹杂一些魔幻的成分,一开始还不明显,越到后面的作品越明显。《挪威的森林》是他卖的最好的作品,却是他自己最不喜欢的作品。最近他在箱根的山上,和新潮社的一个主编,连谈三天。之后新潮社登了他们的interview,很长,他在其中就讲到了这一点。他对《1Q84》看得比较重。他的《东京奇谈集》,其实是模仿中国聊斋的一个作品。里面也用了一些超现实的手法。这些创作的经验和手法,最终导致他流向了《1Q84》的终点。
  
  新:其实我看《1Q84》上半部的时候,还以为村上在用一种文学技巧,青豆这条线是天吾笔下的小说。
  
  施:哈哈,后来你发现上当了。村上春树想得太复杂了,他没有这么复杂。
  
  新:您正在翻译第三部,可否剧透一下?
  
  施:不写出去的话可以剧透(以下省略两千字)。
  其实本来是没有《1Q84》第三部的,村上春树写完前面两部,已经觉得很完美了。结局就是青豆把枪放到嘴巴里,没了。一、二两部,每部二十四章,一共四十八章,正好是村上喜欢的巴赫十二平均律的章数。后来出版以后,读者和出版方都要求他再写第三部。他于是继续写,结果写的天衣无缝。前后呼应起来,前面两部中留给读者解读的部分在第三部中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新:有没有第四部了?
  
  施:应该是没有了,他自己表示不会再写了,第三部就是结束。
  
  新:村上春树也是最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施: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前后,日本的各大报刊就开始猜测他会不会得奖。每年他都在候选人里面。在这个名单上呆的久了,而且他又不死的话,总有机会得奖的。所以之前我说他是纯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写的非常严肃,尽管表面看上去很花哨,都是他的伪装。比如《1Q84》里面,就有种种的伪装。里面有很多元素,悬疑、解密、魔幻、对性的描写。满足了各种读者的需求。
  我认为《1Q84》是一部思想小说。止庵曾经说过,《1Q84》是对《1984》的致敬。但是,他反对类型化的致敬,要注意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他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一致。《1Q84》当然是致敬,但是致敬不等于模仿。不妨说《1Q84》是一部反《1984》的小说,它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这种特征。尽管它作了种种伪装,实际上,它体现了对意识形态操纵个人现实的一种批判。“小小人”就是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这和《1984》不同。《1984》直奔主题,非常写实,把一个已经极权化的社会展示给你看。《1Q84》则不同,它里面的极权社会是存在于讲述人的口中,没有被直接呈现。“先驱”等于深田保,就是老大哥。深田保所控制的意识形态,就是小小人。他最终也想摆脱这种意识形态,摆脱小小人,他摆脱的办法只有死。青豆去刺杀他的时候觉得很奇怪,因为她发现深田保知道她要来刺杀自己,并且欢迎她来刺杀自己。村上春树用魔幻的方式把意识形态形象化了,它不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变成一种人的形状,这种人很小,藏在每个人的体内。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身体之内。《1984》里面,老大哥要控制人类,只有靠折磨他们等一些外在的手段。而小小人存在于我们的体内,要消灭这种意识形态,就必须靠我们自己杀死自己。这是它的可怕之处,也是《1Q84》超越《1984》的地方。
  村上春树的小说综合了很多东西,是一种综合小说,读言情小说的、读奇幻小说、读思想小说的读者都可以在他的小说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隐藏的很深,很多年轻人没有读懂村上春树。
  他的作品还呈现出一种共同性,虽然他自己已经61岁了,但是他笔下的人物永远是年轻人。他的主人公不会跟着他一起与时俱进,长大变老。他有句格言,写在他的自行车车身上,叫做“到死都是十八岁”,这是加拿大的歌手写的一首歌。
  
  新:村上春树自己也做文学翻译,介绍了西方很多作家的作品去日本,比如卡佛、保罗•奥斯特什么的。
  
  施:村上春树早上很早就起床,一般4、5点,有时候2点就起来。然后开始写作,写到中午就不写了。一下午都不写东西,有时候听听音乐,有时候去跑步。夏天的时候他一般是中午跑步,冬天的时候下午跑。如果做翻译,他是用下午的时间。他认为写小说和做翻译用的是大脑不同的功能。
  
  新:您跟村上春树接触多吗?
  
  施:我和他没有任何接触。我的主业是研究文论的,翻译是副业。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作者,本身就是我要研究的对象之一。我觉得作为一个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比较严谨的学术态度。不能移情啊。做翻译也是如此。一个翻译者未必要和原作者打交道,可能没什么好结果。
  
  芥川奖不是什么很高的奖
  
  新:日本的推理小说也是兴盛的文学类型之一,国内好像就没多少推理小说家。
  
  施:日本的推理小说也是受西方影响。明治维新之后一切都向西方学习,横沟正史、江户川乱步这些日本第一代的推理小说家,英文都非常好,读了很多西方作家的侦探小说。推理这个词是日本的说法。日本有个推理作家协会,里面有一大批作家在写推理小说,所以首先他们人数就比我国多的多。其次日本有很多推理文学奖,有出版社设立的奖,也有推理作家协会设立的奖,吸引了很多人去写。还有很多人纯粹就是喜欢推理小说,所以去写。东野圭吾就是个比较受欢迎的推理小说家。他三次入围直木奖,都失之交臂,第四次才拿到。得奖的作品是《嫌疑犯X的献身》,里面对人性的分析十分到位。他写石神,一方面他很善良,去帮助那对母女,一方面又很残酷,为了帮助母女俩不惜杀人。为了保护母女俩,去坦白罪行,他完成了自白之后,走出来,发现那个母亲来自首了,才一下子崩溃。有时候推理小说对人性的刻画不比纯文学弱。
  
  新:我比较喜欢看“本格派”的作品,注重诡计和解密的那种。我发现东野圭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很擅长讲故事,很注重故事的饱满,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同时,他也有诡计布置手法上的革新。所以他比一般的“本格派”要饱满许多,融入了多种元素,情感描写、故事主副线、偶像剧情节等等。
  
  新:日本的轻小说是什么样的一种类型?
  
  施:轻小说,就是light novel,这是日本创造出的一种小说类型。其实就是出版社为了圈钱,定几个主题,找一帮人来编故事,完全是流水线式的产品。一种商业操作手段。轻小说和官能小说一样,在书店里是和文艺作品分开放的,不算文学作品,署名都是假的,或者没有名字。
  
  新:芥川奖又是怎样的一种文学奖?
  
  施:芥川奖其实就是一个新人奖。新人奖原意是指没有成名的作家去拿的一个奖项,在日本很多杂志社都会去办新人奖。比如说《文艺春秋》旗下的一个杂志《文学界》,就有自己的《文学界》新人奖。还有一个出版社叫做河出书房新社,它出了一个杂志叫做《文艺》——日本的出版社都会出一本《文艺》杂志,登一些小说,每年评自己的新人奖。其实这些新人奖,我觉得有点儿像中国处理外来稿件的办法。日本的杂志是不接受外来投稿的,都是约稿,他们叫做企划稿。为了维持销量,它必须有成名作者的支持。新人奖,等于是给外来投稿者的一个机会。芥川奖也是这样的一种奖。它与其他新人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评出的新人奖往往是在其他各大新人奖评出以后颁发,入围的作品就是之前得到其他新人奖的作品。等于是一种总结,新人奖中的新人奖。所以地位看上去比较高。其实地位是不怎么高的。芥川奖颁布之后,《文艺春秋》会把获奖作品出单行本,然后去找获奖者,鼓励他写下一部作品。这个过程就像《1Q84》里面小聪去找深绘理一样。新的作品叫做“受赏第一作”,就是得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这时候出版社会把作品包装起来,大作宣传。往往效果很好。也就是炒作手段。出版社的商业炒作手段会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十分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