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宣传广告:民国军阀派系谈 晋绥系(07修订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8:46

第六章             晋绥系

 

一 、阎锡山的崛起

 

上一章在谈到冯玉祥及其西北系军阀时,四、五两节都提到阎锡山这位人物,本章就专门谈谈这位善于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山西“土皇帝”及其以他为首的晋绥系军阀集团。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他6岁丧母,由外祖母扶养。9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习经商。1900年,父子俩在一次买空卖空的“打虎生意”中蚀了大本,只得逃离县城,回到河边村。不久,为避债又逃到太原,阎锡山经人介绍进裕盛店当了伙计。阎锡山不甘心在店里受人差使,1902年,清政府在山西设立武备学堂,他认为这是跻身官场之路,于是应机报考。初试时,他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对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顺利录取。

1904年,阎锡山考取官费生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了冈村宁次、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另外,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并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

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他先后在北京和太原四处活动,获得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的位置,三个月后升任监督。9月,他又到北京参加陆军部举行的留日归国学生会试,与同盟会员尹昌衡、李烈钧、唐继尧等有了接触,了解到各地的反清革命活动。回山西后,他积极谋取兵权,1910年春,他升任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第86标标统。在此期间,他施展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讨好清朝官吏和立宪派,抓住兵权;一方面组织以同盟会员和反清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以图在革命到来时作为自己的资本。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与第85标标统黄国良及温寿泉等策划太原起义,由第85标首先发动。10月29日,第85标在第二营管带姚以价的指挥下率部起义,攻打抚署。在太原起义的过程中,阎锡山也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部下令,称“85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一面密令余部相机击溃抗拒起义的巡防马队营。而他则躲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处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已成定局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

太原起义成功,为选举山西都督,同盟会员与立宪派展开了争斗。在公选会议上,有选举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在表决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持枪跳上主席台,大声说道:“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

太原起义后,清政府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镇压革命。但吴禄贞早已参加了革命党,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组织燕晋革命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决定挥戈进京,扫除清室。对此,清廷及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惊恐万分,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随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阎锡山只得撤离太原,向北进军,攻取大同,又会合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攻占包头。

1912年2月,清帝下诏退位,南北政府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回山西。但袁世凯借口阎锡山弃省出走,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焦急万分,他马上施展手腕,急电亲信南桂馨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一面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的董崇仁进京,千方百计向袁世凯表忠。袁世凯终于在3月15日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深知要坐稳都督的宝座,就必须要讨好袁世凯。他派人长驻北京,贿赂袁世凯的亲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向袁世凯表示恭顺。荐请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请任与袁族有亲戚关系的陈钰为山西民政长。为取得袁世凯的信任,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长住,作为人质。1912年10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阎锡山立即声明脱离国民党,并在三个月内将山西国民党党部一律解散。

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阎锡山虽在这次革命中袖手旁观,但因他是同盟会员出身,袁世凯也不轻易放过,便三次传见阎锡山,想寻机剪除。但阎锡山每次都俯首恭顺,故作庸碌、懦弱和畏惧的样子,使袁世凯认为他没有反骨,不仅没有撤他的职,还封他为“同武将军”。此时,阎锡山已完全卖身投靠袁世凯,完全背叛了孙中山。但是在表面上,他对革命的旗号既不举起,也不放下,而是见机行事。

1915年,袁世凯要实行称帝,阎锡山亦投其所好,向袁密奏“国本大计”,倡议“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之后,他又争先请愿,接连三次电请袁世凯登基称帝。后来,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他立即致电指责其为“破坏大局,不顾国家”,阎锡山的所为,甚得袁世凯的欢心,袁一即帝位,便封他为一等侯。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袁世凯在世时,阎锡山十分畏惧,袁世凯死后,阎锡山认为再无畏惧之人,于是,不择手段,要独揽山西军政大权。他先以“独断军事”等罪名,将与他一起发动辛亥太原起义的黄国良撤去旅长之职,后又把他赶出山西。又将曾利用来联络袁世凯的晋南镇守使董崇仁撤职。继而逼令曾在阎出走包头时出过大力的晋北镇守使孔庚交出军权。阎锡山在借故铲除异己的同时,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到军队之中。收回军权后,他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继赶走省长沈铭昌及继任孙发绪,自己乘机兼任省长。阎锡山虽然夺取了山西军政大权,但没有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总是不大放心。于是,他便多方接近和讨好当时的手握大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中,他都站在段祺瑞一边。因此,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段祺瑞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就集中阎锡山的一身了。

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后,在山西实行政治扩张,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实质是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政治”,以武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进行大规模的扩军。

晋军初建于1912年。当时阎锡山从包头返回太原后,组建军队为一个师,师辖两个旅,旅辖两个团。另有直辖炮兵一个团,骑兵一个团。1914年,阎锡山派孔庚率部参加了袁世凯的“征蒙”行动。事平后孔庚师留驻包头。由于孔庚原为吴禄贞的部下,且在部队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所以为阎锡山所不容,乃暗中操纵张培梅、张树帜等发动兵变。1914年6月1日夜,变兵几十人闯入孔庚的办公室和寝室,开枪射击。孔庚藏于天花板上未被击中,变兵抢劫后逃去。孔庚对此兵变不谙内情,乱杀官兵40余人。阎锡山以此兵变为口实,将孔师缩编为第13混成旅,孔庚降为旅长。阎锡山将编余士兵另组成第12混成旅。不久,晋军就扩编成3个混成旅。1917年8月,阎锡山将所部与山西巡防营改编的警备队,合并扩编为4个混成旅,辖12个步兵团、4个炮兵营、1个机枪营,共有步、骑枪1万余支。为提高军队素质,1918年底,阎锡山又成立第9步兵团,专门培训军事干部。半年后,该团被命名为学兵团,专收学生施以军训。又成立了4个在乡军人训练连,分期分批轮训全省壮丁,每期3个月,训练后还乡,随时召征入伍。

阎锡山通过不断扩军,壮大军事实力,巩固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同时,使得晋系成为了北洋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

二、在军阀混战中壮大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直、奉等几大派系,各派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和自己的地盘展开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在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坐镇山西,窥测方向,看风使舵,扩张势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刻与各路群雄一较高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开始,双方都派人与阎锡山联系,争取支援。但阎锡山见局势不明,采取中立态度,暗中却派他的参谋主任台寿民到北京、天津探听情况。待冯玉祥反直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后,他见曹锟、吴佩孚已倒,大局将定,便联合冯玉祥、张作霖出兵石家庄,致使直军兵败,直系倒台。于是,冯玉祥与张作霖、段祺瑞联合组成北京政府,段祺瑞任临时总执政。阎锡山因出兵讨曹、吴有功,得以继续统治山西。

1926年春,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重新修好,联合段祺瑞,排斥冯玉祥,发动了对国民军的“讨赤战争”。阎锡山仍然两面讨好,见机行事。一方面对冯军表示友好态度,一方面又暗中协助吴佩孚,阻隔河南国民军与直隶间的联系,使冯军处于直、奉、晋三军的包围之中。冯军调整部署,决定先击破山西,宋哲元率部从杀虎口、得胜口分数路合击大同。这时,阎锡山公开与张作霖、吴佩孚合作,派兵死守关口及重镇,阻挡国民军的进攻。在直、奉、晋三方军阀的联合攻击下,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冯军被击败,退守西北地区。阎锡山乘势将国民军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等部收编,编为自己的三个师,还派商震率部一路追杀,攻至绥远城。这样,阎锡山的地盘由山西扩大至绥远。随即,他着手进行山西第二次扩军,把部队扩充为17个师又8个炮兵团,军队亦改名为晋绥军。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加入国民革命军行列,出兵响应北伐。阎锡山为讨好冯玉祥,把收编西北军的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三个师归还给他,而阎锡山自己则伺机观变,按兵不动。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广州国民政府派代表到太原,请阎锡山派人到武汉商讨参加北伐事宜。阎锡山派老同盟会员赵丕廉前往。赵丕廉到武汉会见了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又到南昌会见了国民革命总司令蒋介石。国民政府请阎锡山早日在山西举事,并授他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阎锡山了解详情后,并不马上表明态度,也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仍持观望态度。冯玉祥多次催促他出兵讨奉,他置之不理。到了1927年6月,北伐军会师郑州,奉军溃败北撤,他认为时机已到,才宣布就职,开始悬挂青天白日旗,正式归属国民政府,并出兵娘子关,占领石家庄。随后,他又按兵不动,保存实力。7月,他在山西实行“清党”运动,同时,又进行了山西第三次扩军,收编了一些地方部队,把晋绥军统编为7个军。

对阎锡山的易帜,张作霖甚为不满,派人到山西拉拢,并以“安国军政府”副元帅相许。阎锡山表示,虽然易帜,但不一定与奉张决裂。张作霖见阎锡山按兵不动,加上宁汉不和,蒋介石被逼下野时之机,率兵南下反攻,一路攻打在河南的武汉国民政府之张发奎部,一路沿津浦线援救孙传芳。与此同时,张作霖也派于珍前往丰镇平地泉一带部署军事。阎锡山察觉此举是针对自己来的,便于1927年9月,公开与张作霖决裂,向奉军发起攻击,爆发了晋奉之战。

开战之初,晋军占主动地位。阎锡山以徐永昌为右路军总指挥、孙楚为前敌指挥,集中四个军的步兵附以骑兵和炮兵,沿京汉路西侧前进。以商震为总指挥,张荫梧为前敌指挥的左路军,集中两个军的步兵附以骑兵、炮兵沿京绥路两侧前进。另以傅作义及李服膺两部,出蔚县走山路,直取北京。晋军开战告捷,右路军占领石家庄、新县,向望都攻击,左路占领宣化。10月7日,奉军反攻。激战10天,奉军在京汉线占领了定州、正定、石家庄;在京绥线占领了宣化、张家口、柴沟堡。晋军全线撤退。奉军又集中号称30万大军,张学良、韩麟春部沿京汉线,张作相、万福麟部沿京绥线大举攻击。晋军凭险固守,奉军无法突破晋军防线,战争呈胶着状态。

从10月15日起,双方开始了围绕涿州的为时3个月的空前激烈的攻守战。攻城的是奉军张学良,守城的是晋军傅作义。15日凌晨,奉军发动第一轮攻势,发起7次大规模的进攻,使用大小炮100门,飞机在天上助战,均被晋军击退。16日凌晨,奉军发起第二轮攻势,在城根铺设轻便铁路,使用铁甲车助战。第三轮攻势,是开挖地道。27日凌晨,第四轮攻势展开,奉军工兵司令柏桂林亲自点燃引爆地道的炸药,然后飞机出动,立体轰炸。然而,无论张学良采取怎样的战术,都不能动摇傅作义及守城的晋军的决心。傅作义多次打电报请求阎锡山派兵增援,但阎回点只是说:“尽军人最后之天职。”12月,城中缺粮,援军无望,傅作义只得出城与奉军谈判。1928年1月5日,傅作义到保定与张学良议和。两位战将惺惺相惜,议和成功。1月12日,晋军7000人撤出涿州,奉军和平接受涿州,万福麟师进驻城内,战事始告结束。

傅作义被送往北京,张作霖在中南海大元帅府设宴招待傅作义,并许以指挥方面军一职,但遭到傅的拒绝。张作霖大怒,要枪毙傅作义。经张学良说请,将傅软禁于保定指挥所。其后,傅作义在张学良、参谋长鲍文越、副官长单益三等的周旋和帮助下,于5月初骑自行车逃离保定,到了天津。

晋军失败后,冯玉祥部也受到奉军的威胁,阎、冯为了摆脱困境,联名致电下野后留居日本的蒋介石回国,主持“北伐”战争,共同对付张作霖。不久,蒋介石从日本回到南京,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2月,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改编军队,成立四个集团军。阎锡山的北方国民军编为第三集团军,阎锡山任总司令。4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个集团军联合北伐。阎军一举夺取石家庄,收复大同,进而攻打保定。与此同时,他派人潜入天津,与日本驻屯军司令新井勾结。新井表示:“阎军如果占领保定,日军保证北京、天津不用放一枪,唾手可得。”阎锡山得到日军许诺后,全力攻打保定,迫使张学良放弃保定北撤。6月,阎军不战而相继占领北京、天津。面对这一事实,蒋介石也只好委任阎锡山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举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商震为河北省主席。至此,阎锡山通过投机手段兼并了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两市,势力骤然扩大。

在此期间,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不断扩编,到1928年7月,他已拥有11个军,辖30个师。朱绶光为参谋长,商震、杨爱源、徐永昌、傅存怀、傅作义、丰玉玺、张荫梧、谭庆林、李维新、徐源泉、方玉晋分任各军军长。此外,李培基、赵承绶、孙楚、高鸿文、王靖国、李服膺、李生达、周玳、杨澄源、彭毓斌、史泽波、陈长捷等都是他的重要将领。

国民党“北伐”成功以后,蒋介石企图利用编遣会议,削弱非嫡系部队,使得蒋介石与其他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1929年3月至6月,爆发了蒋桂战争,阎锡山坐山观虎斗。蒋介石击败桂系后,又转而攻击冯玉祥,先后收买策动冯军韩复榘、石友三、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部,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阎锡山为挟冯以自重,向蒋讨价还价,于6月将冯玉祥诱骗到太原,随后将冯软禁于五台县建安村。同年8月,蒋介石召开编遣实施会议,欲强行削弱各地实力派的兵力,蒋、阎的矛盾加剧,阎锡山转而实行联冯抗蒋的方针。10月10日,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等27人通电反蒋,分三路进攻河南。正当蒋冯两军激战之际,阎锡山却又按兵不动。蒋介石见有机可乘,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阎锡山又被蒋介石拉拢过去,宣布就任此职,冯玉祥再遭软禁,冯军被迫退至潼关以西。1930年1月,冯玉祥密令西北军将领主动与蒋介石联络,阎锡山闻讯,担心蒋冯合作对付自己,急忙主动与冯玉祥修好,3月8日,冯玉祥回到潼关。

在蒋冯冲突的同时,蒋介石与唐生智之间也爆发了一场战争。阎锡山开始时与唐生智、石友三秘密联系,策划联合反蒋。唐生智承诺通电拥阎为首,阎锡山答应接济唐生智军饷60万元。但后来唐的通电是“拥汪(精卫)”为首,阎锡山即串通张学良,拥蒋反唐,并就任蒋介石委派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但战争爆发后,阎锡山命令晋绥军在郑州观望,待到各路讨唐军连战皆捷,他才督师进发,获得不战而胜的战果。唐军残部被晋绥军改编。蒋介石对阎锡山既出兵又观望的行为很恼怒,战事一停,便授意韩复榘在郑州秘密不止捉拿阎锡山。阎锡山得知消息,仓惶化装逃回太原。

阎锡山就是这样,在军阀混战之中,看风使舵,处处投机钻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终于有一天,他要和蒋介石直接较量,争夺最高领导权。
--------------------------------------------------------------------------------
 

三、阎蒋相争与合流

 

在桂系、冯系、唐系先后遭到蒋介石的打击时,阎锡山靠着他的投机本领,使晋系得到了发展。但是,阎锡山心里也明白,蒋介石虽然处处处利用他,但当蒋介石打败了桂、冯、唐等派系后,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自己了,他和蒋介石的下面交锋是在所难免的。当然,他也知道,光凭晋绥系的力量无法对抗蒋介石的打击,必然要联络全国的反蒋势力,结成联盟,由自己充当盟主。

1930年1月,蒋介石派吴铁城到太原,代表南京政府要阎锡山补行就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宣誓仪式。实际上阎锡山早已宣布就职,蒋介石此举无非是逼阎锡山宣誓服从蒋记中央。阎锡山大为不满,于是在1月22日举行的就职宣誓仪式上借机发表演说,驳斥蒋介石的武力统一论,攻击蒋介石的施政方针。接着,阎、蒋之间展开了一场所谓“国是”之争的电报论战。2月10日,阎锡山首先致电蒋介石,指出“戡乱而不如止乱,不止乱而一昧戡乱,国内纷乱,将无已时”,并提出“为今之计,礼让为国,舍此莫由”,表示请蒋下野。以此电为开端,宁晋之间的电报论战长达两个月,互相责骂,喋喋不休。

在电报战期间,全国反蒋势力纷纷派代表云集太原,表示愿意拥戴阎锡山为反蒋领袖,商定倒蒋事宜,正式形成反蒋阵线。3月14日,鹿钟麟等57位将领发出倒蒋通电,拥护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3月21日,阎、冯公开发出倒蒋通电,全国各个反蒋的大小军阀陆续起而响应。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总司令,同日,冯玉祥、李宗仁在潼关、桂平各就副总司令职。阎锡山成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先后召开了所有军阀代表和所部高级军官会议,决定集结重兵,组织8个方面军,沿平汉线、陇海线和津浦线三路进击。蒋介石亦针锋相对,在南京以“国民政府”名义,于4月4日下令免除阎锡山所任各项职务,并通令拿办;5日,下令讨伐阎锡山。于是,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爆发了。中原大战又称“蒋冯阎大战”。

中原大战展开后,阎锡山赴郑州与冯玉祥会晤,商讨作战方略,决定在陇海路豫中方面,平汉路豫南方面,均采取攻势防御,在津浦路之鲁北方面,则采取攻势,待有进展后,再全线出击。在作了相应兵力部署之后,阎锡山在鲁北晏城设行营,亲自指挥作战。5月22日起,蒋、冯、阎激战于鲁、豫千里战场。战争初期,冯玉祥军在平汉路及陇海路大败蒋军,晋绥军也攻占济南,向徐州、蚌埠进逼。但是不久,反蒋派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各派军队各怀异志,一味保存实力,贻误战机。蒋介石乘机调整兵力部署,重点在津浦线上打击晋绥军。阎锡山即采取守势,使冯军在陇海线上失去呼应。8月15日,蒋军重占济南,晋绥军败退黄河以北。蒋介石乘势把重兵用于陇海线上,9月6日开始总攻。阎锡山为保存实力,密令陇海线晋绥军向黄河以北撤退,使冯军孤军作战,形势急转直下。

与此同时,反蒋联盟积极在北平筹建国民政府,以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为取“久久”谐音作为吉兆,于1930年即民国19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北京怀仁堂宣誓就职,这就是北平民国政府,时称“四九小朝廷”。

9月18日,在交战双方都力图争取的张学良,接受了蒋介石任命的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一职及巨额款项,发表通电,倒向蒋介石,派出12万东北军大举入关,威胁倒蒋联军的后路。阎锡山见大势已去,发表通电声称“愿退避三舍”,令晋绥军全线撤退,把几百里战线,大片阵地让给蒋军,使冯军措手不及,苦战之后全军瓦解,分别被蒋介石、张学良所改编。就这样,颇有声势的一场倒蒋战争,因阎锡山的懦弱、动摇、破坏而终告失败。当时,有人画了一幅漫画,画中:阎锡山一手拿算盘,一手拿帐本;蒋介石一手拿金钱,一手拿飞机;冯玉祥一手拿大刀,一手拿窝头,把三方在中原大战中的形态描绘得准确、生动。

阎锡山虽然战败,但他不象冯玉祥把老本都赔上,由于他在战争中时时拨动自己的算盘,虽然战败,但总算保住了多年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及其山西老巢。阎锡山败回太原后,对退路作了周密的布置,他把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撤消,成立晋绥警备司令部,安排亲信徐永昌、杨爱源任正副司令,替他看守山西、绥远的地盘。同时,他对地方上有权力的人士也作了收买和布置。然后,他自己化装潜入日本人控制的大连,暂作寓公,遥控山西。他经常派亲信副官刘升潜回太原,了解情况,传达指示,要徐永昌和杨爱源团结控制晋绥军各军、师长,不要为蒋介石和张学良所收买利用。中原大战后,晋绥军为张学良裁并,表面上,徐永昌、杨爱源接受了张学良的裁编命令,但实际上他们是根据阎锡山的指示作人事调整的。

阎锡山外逃后,山西蒋记国民党省党部大量通缉、开除阎锡山的骨干分子。另外,山西的知识分子也于1931年1月9日成立了山西善后协进会,揭发阎锡山的种种罪行,并派代表分赴南京、北平等地呼吁声援。协进会提出如下要求和号召:(1)山西驻军以师为单位,一律编为国防军,开赴边疆;(2)财政绝对公开,向中央力争2400万金融公债;(3)将山西兵工厂改为农具制造厂,收回正太路;(4)厉行军民分治。2月9日,协进会代表张策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提出了五点要求,基本内容同上。由于阎锡山出逃前,对山西的军政要员和地方上有权势的人士作了收买和布置,多数人为阎所用,不愿参加这次反阎运动,因而协进会的活动很快也烟消云散。

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担心离晋日久,军队离心,老巢倾覆,遂于1931年8月5日,在日本飞机护送下回到大同,随即返回五台县河边村。同僚们都为他的安全担心,而他自恃有日本人撑腰,而且预言说:“过不了多久,全国就要行动起来,反对蒋介石和张学良。他们将自顾不暇,对我也无可奈何。”果然,一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无暇顾及阎锡山。这时,汪清卫从法国回国,高唱“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调子,又同蒋介石合流,担任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为了取得汪精卫的支持,派亲信赵丕廉驻南京与汪联系,同时,还派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到北平活动,通过宋美龄的关系向蒋介石疏通。这时,蒋介石也表示“捐弃前嫌,团结御侮”,接受了汪精卫的提议,于1932年2月,委派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2月19日,阎锡山由河边村回到太原就职,不久,阎锡山又恢复了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从此,阎锡山与蒋介石重新合流,再度统治晋绥两省。
--------------------------------------------------------------------------------
 作者: 胜者无常    时间: 2009-7-8 16:24

四、抗战中的晋绥军

 

阎锡山回太原任职以后,加紧发展自己的势力,制定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发展山西的轻重工业,扩大官僚资本。几年后,山西形成了一个由采矿、冶金、发电、采煤、化工、军火制造、机器制造、造纸、印刷、皮革、毛织、水泥等初具规模的较完整的轻重工业体系,并修建了同浦铁路等大型工程。 民初各省的都督,大多昙花一现,只有阎锡山独管山西三十余年,山西因此少有战事,治绩冠于全国。到三十年代,还一度被评选为全国的模范省,全国的商标中,半数以上都是山西商家的。上述的政绩,应该算到阎锡山的头上。但是,阎锡山对山西人民的剥削也是严重的,他巧立名目收捐派税,以“讲究卫生”为名,连农民进城挑粪也要上捐,难怪文人刘师亮作一对联讽刺曰:“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是“民国万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热河沦陷、华北危急,山西也处于抗日前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陕北苏区日渐扩大,红军势力日益增强。这时,阎锡山十分恐慌,日夜考虑的中心问题是防共***,派兵西渡黄河协助陕西国民党军“进剿”红军。1935年冬,CHC中央为了民族利益,发表了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声明,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地区开赴前线抗日,但阎锡山拒绝红军的要求,派兵阻止红军东渡对日作战。1936年2月,CHC中央发表“东征宣言”,东征红军渡过黄河,击破阻击的阎军。阎锡山主动请蒋介石派兵入晋,蒋介石趁机即派5个师开进山西。CHC中央为了珍惜国力,履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于5月5日发出“回师通电”,东征红军撤回黄河以西。

1936年7月,日军侵占察北6县,准备进犯绥远。阎锡山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只得提出“守土抗战”的主张,并成立了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主要由共产党人薄一波等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全国各地许多进步青年涌向山西,参加抗日。1936年11月,阎锡山派傅作义指挥晋军向日军占领的百灵庙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敌击溃,收复了绥北要地百灵庙。

1937年“七·七”事变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军改编为第6、第7集团军,红军改编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8集团军挺进华北前线,与国民军联合作战。8月上旬,日军侵入南口后,战事进入第二战区晋绥两省。阎锡山将部队布防于天镇、大同等要隘,自己到雁门关西面的岭口,布置行营,亲自指挥作战。不久,天镇失守,阎锡山将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等军一齐调进雁门关以南,扼守平型关至阳口一线。9月,日军大举进攻太原,阎锡山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组织了太原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不久,保定、沣源、石家庄等相继陷入敌手,雁门关一线亦被日军突破,阎锡山指挥部队退守第二道防线——忻口防线。阎锡山集中了8万人的兵力,由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组织忻口防御战役。战斗非常的激烈,双方死伤惨重。10月15日,第9军军长郝梦龄中弹牺牲。日军攻下忻口,曾三易指挥官。后因平汉线上国民党撤至石家庄以南地区,日军主力川岸师团直扑娘子关,威胁太原,阎锡山被迫放弃忻口,向太原撤退。日军尾随追击,很快迫近城下,傅作义率部与日军激战两天,终因力量不支,放弃太原南撤。

11月8日,阎锡山将部队撤至临汾,进行整军,在共产党和八路军建议和推动下,阎锡山组织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先后成立了四个“抗日决死队”和其他抗日民众武装。但是,1938年3月初,临汾失陷后,阎锡山的官僚统治集团陷于异常混乱的状态,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各种亡国论调笼罩及扩散。而共产党所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等进步力量,则纷纷转入敌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政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阎锡山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深怕大权旁落,无法掌权,便采取“内部分化”、“制造摩擦”、“派兵监视”等各种反动措施,制造分裂,限制进步活动。

1938年12月,日军进攻吉县,阎锡山仓皇率部西渡黄河,向陕西宜川退避。此时,他对抗日已丧失信心,日军也加紧对他进行诱降。阎锡山决心采取“降日拥蒋***”的路线,他对部属说:“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联共要准备***”,并美其名曰“二的哲学”、“唯中哲学”。1939年10月,阎锡山下令解散“战委会”,取缔“牺盟会”,接着又以军队要“正规化”为借口,将“决死队”取消,把抗日新军改编为几个旅,撤消薄一波等决死队纵队政委的职务。他的这些行动,受到共产党人薄一波等的坚决抵制。12月,阎锡山公然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他与日军勾结,命令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等率部进攻决死队各纵队,大肆屠杀摧残革命人士,使山西抗日力量遭受到重大损失。

“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加紧与日军勾结,多次派赵承绶等与日军接触,商谈投降条件。1941年8月11日,赵承绶与日军代表田边盛武和楠山秀吉签订了《汾阳协定》,阎锡山实际是想降日充当汉奸傀儡。后因共产党、八路军的阻止,阎锡山又有所顾忌。之后,阎锡山与日军打打停停,但降日的打算并未放弃。1942年4月,阎锡山又派赵承绶到太原会见日军山西驻军参谋长花谷正。花谷正提出,必须与阎锡山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5月,阎锡山亲自与日方在吉县安平村举行会谈。因条件不合,会谈未获结果。后日军将《汾阳协定》及“安平会议”开会所拍照片印刷,用飞机投撒西安,公布于世,并对阎锡山发动进攻。虽然如此,阎锡山仍与日军继续联系,直到日本投降。

和阎锡山的暧昧的抗日态度相反的,晋绥军中也有坚决的抗日英雄和部队,坚守原平十昼夜的姜玉贞将军以及他的第66军第196旅就是一例。CHC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在他写的《山西抗战的回忆》一文中说:“我们对于崞县特别是原平守城的晋绥军那种英勇壮烈牺牲精神是非常钦佩的。由于他们的英勇抵抗,从正面迟缓了敌人的前进,使增援的生力军得到充裕的时间集结于忻口,使忻口后来能够坚持将近一个月的抗战。”

1937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突破我军雁门关防线,矛头指向太原,妄想一举夺下山西腹地,进而攻占我国西北地区,南渡黄河压迫中国政府投降。中国军队包括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及其他部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作战,在晋中忻口一带与日军展开了血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消灭了大量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规模的阵地战,原平保卫战是这一战役的前哨战,国民党第66军第196旅5000余官兵在旅长姜玉贞将军的率领下,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坚守原平10天,迟缓了日军的推进,掩护我军主力在忻口一带集结布防,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最后,姜玉贞将军与全旅大部分官兵与城同殉,谱写了一曲抗日的悲壮之歌。姜玉贞,山东荷泽人,1894年生。国民政府授予196旅以“荣誉旅”称号,追赠旅长姜玉贞陆军中将衔。

带着寿衣转战各战场的赵锡章将军,亦应大书一笔。赵锡章,河北河间人,1901年生。保定军校毕业后,历任晋绥军连长、教官、师参谋长、独立第3旅第4团团长。抗战开始后,晋绥军各部开赴抗日战场。赵锡章在上战场前,专门为自己做了一套寿衣,上面写着“不成功,便成仁”几个大字,他带着寿衣投入抗战,参加了忻口会战等战役。此战役后,赵锡章因战功升为第19军第70师第215旅少将旅长。1938年2月,赵锡章率部在山西隰县川口镇战役中身负重伤,壮烈成仁殉国,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王凤山将军,山西五台人,1904年生。太原军官学校毕业。历任晋绥军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即投入战斗,转战各战场。1941年,升任第218旅旅长。1942年4月,王凤山率部在晋西汾河一带抗击日军,4月18日,在与日军血战中壮烈殉国。

石作衡将军,山西浑源人,1905年生。北方军校毕业。历任晋绥军连长、营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了南口、大同、平型关、忻口诸战役。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在南怀化争夺战中身负重伤。1937年底,升任第209旅参谋长。其后,历任第8旅旅长、第70师师长。1941年9月,在中条山战役中,被炮弹击中,英勇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尉迟凤岗将军,山西朔县人,1903年生。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历任晋绥军连长、营长、副团长、第7师第21旅副旅长兼第41团团长。抗战开始后,率部北上作战,同年9月22日,在保定附近董村与大批日军遭遇,经过激战后负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张树桢将军,河北省人,早年投身军旅,后一直在晋绥军中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第72师第416团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了南口会战。1937年8月22日,在与日军血战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衔。

此外,傅作义、杨爱源、陈长捷等晋绥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都立下不朽的功绩。
--------------------------------------------------------------------------------

五、晋绥系的结局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与日伪军勾结,即调动兵力抢占太原等重要城市。阎锡山以留用技术人员作掩护,留用日军战俘与技术人员5000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3000余人,编为6个大队。随后,他又将伪军改编为5个“省防军”,为他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卖命。

1945年9月,阎锡山抽调重兵,令第19军军长史泽波等率13个师,分左、右两路,向上党解放区进犯,妄图将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刘伯承、邓小平调集晋察鲁豫主力部队3万余人,民兵5万余人奋起自卫。经过40余天的激战,阎军精锐3万余人被歼,第7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被击毙,史波波等27名将官被俘虏,上党战役使阎锡山的实力损失惨重,当时人们讽刺他说:“上党一战,实力损失一半。”

其后,阎锡山在山西极力推行各种暴政,加强特务统治,组织“还乡团”,向广大农民进行反攻倒算,并积极追随蒋介石进行***反人民的内战。但是,随着人民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阎锡山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和失败。从1946年11月底开始,晋西各县相继被陈赓、王震等部攻占。1948年6、7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晋中战役,阎锡山所部被歼10万人,丢失了县城十多座,连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赵承绶也被俘虏,阎锡山只有困守太原,作垂死挣扎。

赵承绶,晋绥军主要将领之一,时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野战军总司令。被俘虏后,他从前线被送到解放军华北兵团指挥部,受到司令员徐向前的接见。徐向前以同乡、老同学的身份,感化了赵承绶。赵承绶愿意反戈一击,立功赎罪。于是,他与同时被俘的第33军军长沈瑞、参谋长曹近谦,向晋绥军展开政策攻心工作。很快,争取到第8总队司令赵瑞的率部投诚。

1948年7月以后,太原城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解放军多次提倡和平谈判,均遭到阎锡山的拒绝。其所属第30军军长黄樵松准备举行和平起义,被阎锡山逮捕,押送南京交蒋介石枪杀。

1948年11月,张家口、北平、天津均被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等部包围。张家口守军、傅部第1兵团司令孙兰峰告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急令第35军军长郭景云率领3个师星夜驰援张家口,但第35军在新保安被围,大部被歼,郭景云自杀。张家口的第104军、第105军、第16军和第11兵团也被歼。1949年1月,傅作义在共产党代表以及北平的爱国民主人士的敦促下,准备走和平起义道路。1月15日,天津守军因拒绝投降,解放军进攻天津,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虏。天津失守,更坚定了傅作义起义的决心。蒋介石先后派晋绥系元老、军令部长徐永昌、国防部次长郑介民以及次子蒋纬国飞抵北平,劝傅作义南撤。但傅作义不听从,只将蒋介石嫡系第9兵团司令石觉、第4兵团司令李文等放回南京。1月31日,解放军进入北平。

1949年1月,原属晋绥军将领的陈长捷在天津战败被俘,傅作义在北平率部接受和平改编,阎锡山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他还狂妄叫喊,要与太原共存亡,拒绝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谈判。他在接见外国记者时,在桌上放着几瓶毒药,说:“我决心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太原如果不守,我就和这些小瓶同归于尽。”但是,暗地里,他却为自己准备后路,指使其亲信在蒋介石、李宗仁面前活动,建议李宗仁电邀他到南京“讨论国事”。1949年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

4月,徐向前派赵承绶到太原前线,请求入城谈判,王靖国、孙楚等以“无人负责”为由拒绝。在总攻太原的前一天,赵承绶再给王靖国打电话,遭到王的拒绝。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兵团一举攻克太原,全歼守敌。第61军军长赵恭被击毙;国民党山西省代理主席梁化之服毒身亡;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以及赵世珍、孙福麟、刘奉滨、温怀宪、曹国忠、韩步洲、高倬之、刘效曾、陈如日等一批高级将领被俘虏。

8月,CHC中央决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与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接触谈判。蒋介石又派晋绥系元老、军令部长徐永昌,以及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抵包头利诱和阻止。但遭到董其武拒绝。8月20日,傅作义与邓宝珊亲自到包头,策动绥远部队。蒋介石发来电报,告诫傅作义不要“一错再错”,即来重庆,将委以重任。李宗仁和阎锡山发来电报,庆贺傅“脱险”,邀请傅即来广州,傅作义不为所动。9月15日,徐永昌还亲自飞到包头,游说傅作义邓宝珊和董其武、孙兰峰等。傅作义经过艰苦的工作,挫败了顽固分子和军统特务的破坏,9月19日,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和平解放。至此,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彻底覆灭,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之久的统治亦彻底结束。

阎锡山逃出太原后,于6月3日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然而,“阎内阁”仅仅存在一个星期,到6月11日,就被在广州成立的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中央非常委员会所替代,他实际是个毫无实权的“院长”。“阎内阁”可以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最后一届内阁。1949年10月11日,阎锡山随“国民政府”迁逃重庆,重庆解放后,又逃往成都。12月8日,人民解放军迫近成都,阎锡山见已无立身之所,只得飞往台湾。

在人民解放的炮火声中,经营了数十年的晋绥系军事集团土崩瓦解。在最后一节,我们谈谈几位晋绥军主要将领即徐永昌、杨爱源、赵承绶、陈长捷、商震、傅作义等人的归宿,尤其是晋绥军首领阎锡山去台后的情况。

徐永昌,山西崞县人,1887年生。保定军校毕业。历任晋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绥远省政府主席、河北省政府主席、山西省政府主席等。1937年后,历任军委会办公室主任,保定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1945年9月2日,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1948年,徐永昌出任国防部长,其后一年多时间,他活动于太原、北京、绥远之间,企图挽回国民党的危局,失败后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59年7月13日,徐永昌在台北病逝。

杨爱源,山西五台人,1897年生。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应阎锡山之邀请回山西,历任团长、旅长、山西第6师师长、晋绥陆军总监、山西第2师师长、第2军军长、第三军团总指挥、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第34军军长等。1937年后,历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太原解放前夕逃走,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战备委员会顾问。1959年1月,杨爱源在台湾病逝。

赵承绶,山西五台人,1891年生。1911年参加山西新军起义。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历任晋军团长、第2师师长、骑兵司令、大同警备司令等。抗战时期,出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后,任山西保安副司令、野战军司令。1948年6月在晋中地区被解放军俘虏。以后曾为和平解放太原奔走。新中国时期,曾任水利部参事。1966年10月1日在北京病逝。

陈长捷,福建闽侯人,1892年生。保定军校毕业。毕业后在晋军中任职。历任参谋、营长、团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第35军第72师师长、第6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过南口会战、忻口会战。1946年后,任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194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时战败被俘虏。新中国时期,在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获特赦。后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工作。1968年4月7日在上海病逝。

商震,浙江绍兴人,1891年生于河北大城县。早年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北洋军陆建章部任职,曾任中坚团团长。1916年,北洋军节节失败,改投阎锡山。历任陆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1927年任天津警备司令,升陆军上将。1935年后,历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参军长,1947年4月起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商震弃政从商,并定居日本。1974年曾回国观光。1978年5月15日,商震在东京病逝。根据其生前愿望,其骨灰后来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傅作义,山西荣河人,1895年生。1915年二十岁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即在晋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团总指挥、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历任第二战区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等。日本投降后,曾代表国民党政府到绥远、察哈尔、热河受降。1947年任察哈尔政府主席,12月出任华北“剿共”总司令。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能顺应历史潮流,选择和平起义的道路,使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免遭炮火的摧毁。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最后谈谈阎锡山。

1949年12月7日上午,67岁的行政院长阎锡山逃离成都机场,逃离大陆,飞往台湾。阎锡山经营山西数十年,深谋远虑是他成功之道,1949年3月,他逃离太原时,已知国民政府不会长久,亦为自己未来作精心安排。他先将他的继母和二儿媳送到台湾,给她们一大笔钱,在台北建立“阎公馆”;他送第四儿子阎志敏到美国,同样在美国购置高级别墅;他又派亲戚徐士珙到日本,在东京购置房产。这样,他便营造了“狡兔三窟”,为自己安排好退路。

阎锡山逃往台湾后,他希望李宗仁回台,他可以继续担任行政院长,但是,赴台后的蒋介石,当然不会容忍李宗仁、阎锡山继续掌权,1950年1月,蒋介石宣布复行“总统”职权,宣布重祖政府,于是,李宗仁代总统时代的行政院,将会被取代,阎锡山深知老蒋的意图,只好率全体行政院“阁员”向蒋介石提出总辞职,当即获得批准。这样,阎锡山的政治生涯便告结束,尽管他还担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虚衔。

阎锡山知道蒋介石不容他,继续留在台湾也没有好处,于是,他向蒋介石打报告,以治病为由,提出到日本或美国的要求。谁知,蒋介石担心他到了国外,会说些不利于自己的话,做些不利于自己的事,不批准他的请求。这样一来,阎锡山如同被蒋介石软禁在台湾岛。

阎锡山无可奈何,心灰意冷,他不愿住在台北闹市区,不愿见到故旧,更不愿见到新贵,他搬到台北市郊的阳明山的菁山居住,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期间,阎锡山的主要的活动就是看书和写作。他虽退居台岛,虽已失势,但是,他顽固的***思想不变,他继续著书进行***宣传,先后写作和出版了多部著作。此外,他也喜欢接受邀请作演讲,在演讲中,他也是大谈***以及反攻大陆。在写作和演讲之余,他也喜欢在寓所里接待各类人物,大搞***宣传。阎锡山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他也是想博取蒋介石的好感,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日。但是,蒋介石已经不会关注他的苦心了。

阎锡山蛰居台湾,也时时思念大陆,思念山西老家。他常常提到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的那座叫文山的小山头。直到临死前,他还叫喊着,要重返太原。1960年5月23日,78岁的阎锡山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