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日历显示:第二章1.单纯性头痛.肩颈酸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7:50
第二章 督脉畅达,远离身体亚健康  我们可以将亚健康理解为中医所说的“未病”,它介于“没有病”和“已发病”之间,“未发病”但伴有不适感。  人的身体不仅有十二经脉,还有奇经八脉,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便是任督二脉。督脉掌管着人体的抵抗力以及精神状态。我们都知道人体脊柱因其重要性而被称为“龙骨”,与脊柱并行的经脉就是督脉,故脊柱是否正常无错位、无侧弯、无强直等,均影响到督脉阳气的通行。阳气通行不畅,则气滞而心情郁闷、大便秘结;气阻则心慌、胸闷、食欲下降;气上达不到脑,浊阴不得下降,则神疲乏力、四肢萎靡,失眠多梦;气虚则便溏、抵抗力下降。所以亚健康通常与人体的脊柱息息相关。  1.单纯性头痛  古云:“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一切非因外伤、肿瘤、中毒、药物性、急性炎症、五官科相关问题等引起的头痛,都称作“单纯性头痛”。  中医将头分为几个部位,并分别用不同的发生机理来描述各部位头痛的特点和主要治疗方向。这几个部位包括:前额部、头侧部、颠顶部、后枕部,以及难以区分部位的“全头部”。其病因及治疗方法与胃脘、肝胆、督肾、肺风或脾经相关。  一般来说,偏头痛者,多属肝郁气滞,临床可见到两胁胀痛,口苦,甚至头晕目眩;前额痛者,多因湿邪为患,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甚至头胀痛、有沉重感;而后枕部头痛,常和着凉有关,因此可能易感外邪,引起流涕、咳嗽、鼻塞的症状;头顶也就是巅顶部的疼痛,常常与督脉、肾经有关,可以考虑为邪气侵犯阳气所引发的症状,常伴有烦躁不安、急躁易怒甚至上热下寒。治疗除了对症之外,更重要的是针对症候及所属经脉来制定治疗原则,从而开出处方,不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下一段即有描述。  治疗头痛首先要止痛,再配合疏利肝胆、祛湿化浊、祛风散寒、益肾通督、健脾和胃等。  春季(偏头痛):疏肝利胆滋阴膏,疏利肝胆,通阳止痛  【疏肝利胆滋阴膏】  1.水煎药:天麻100克、钩藤100克、菊花100克、白芍100克、黄芩100克、柴胡100克、丹皮100克、炒栀子100克、金钱草100克、生杜仲100克、枸杞子100克、蔓荆子100克。  2.成膏药:鹿角胶100克、鳖甲胶100克。  3.调味药:荆花蜜10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鳖甲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加入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加苍术、焦山楂运脾止泻;腹部胀满,加枳壳、厚朴;心情郁闷,加合欢花、郁金;鼻塞流涕,加辛夷、苍耳子;大便秘结,加当归、砂仁。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每次2匙(约10毫升/匙),另外添加羚羊角粉1克,以助药力。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疏利肝胆,通阳止痛,适合肝胆气机郁滞类偏头痛患者。  8.注意事项:使用本节所有膏方的患者,都需排除脑部实质性病变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  前些日子,在一次聚会中,我接触了一位广告设计者范先生。我想这广告设计的人可都是奇才啊,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心思细腻的感触,落于纸上给人的就是感动,但范先生正因为没有灵感而苦恼了好几天了呢。1个多月前,范先生接了一个大项目,想了很久始终都找不到灵感,下不了笔,一直没能有个初稿。    范先生见我是与他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者,高兴地想与我谈谈关于我的专业,想说能以此来激发他的触感,我俩聊得十分尽兴。最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不知道这太阳穴老跳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难道是病了?”  太阳穴属于奇穴,但又位于肝胆经循行的位置,能出现太阳穴位置跳痛,大抵都和肝胆有关,于是我便问他除了太阳穴痛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地方不舒服。他似乎不知道这问题怎么回答,于是我便给了他一点提示:“比如说有没有容易发脾气、烦躁、口干口苦、晚上睡不着之类的情况啊?”  范先生“啊”的一声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我的确是比较烦躁了一点,口苦的症状是早晨起床就会有的,但我一直没把这跟生病联系起来。”  于是我向范先生解释,其实中医看病首先想到的是“证”,如何找出一个人现阶段所对应的“证”,就必须从“症状”下手,综合分析症状,判断出“症候”,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选方,以方遣药。我想范先生的病因在于肝胆气机阻滞,阳气不能正常向上宣达,表现在头部就出现了偏头痛,或者说太阳穴疼痛,范先生恍然大悟。为此,我为其开了配合春季阳气生发、肝胆宜舒的疏肝利胆滋阴膏,并嘱其服膏之余,最好还能坚持饭后散步、听听轻音乐、打打养生拳,这样肝气得舒,胆气得利,阳气得升,病就能更快痊愈了。  由于范先生的虚象较不明显,但有明显的风象,所以我给他开的疏肝利胆滋阴膏去掉了金钱草、生杜仲、枸杞子、蔓荆子,添加了防风、羌活、葛根、羚羊角粉。  范先生在服膏一个多月后,给我来了个电话,告诉我偏头痛的症状基本没了,现在灵感源源不绝涌现,都不知道该舍弃哪个了。   夏季(前额痛):夏连止痛膏,祛湿健脾,清心止痛  【夏连止痛膏】  1.水煎药:半夏曲100克、炒白术100克、葛根100克、黄连30克、白芷100克、夜交藤100克、茯苓100克、炙甘草60克、苍术100克、赤芍100克、细辛15克、当归100克。  2.成膏药:鹿角胶100克、鳖甲胶100克。  3.调味药:莲心(蒸熟,捣碎)100克、生姜汁100毫升。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将鳖甲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同时加入姜汁和蒸熟的莲子,上火熬煮15分钟,和匀,放温,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小腹、两胁胀满,加川楝子、延胡索、柴胡疏肝理气;小便色深量少,加车前子、泽泻清热利尿;注意力不集中,加远志、菖蒲清心安神;心慌胸闷,加炒枣仁、五味子、煅牡蛎镇静安神。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祛湿健脾,清心止痛,适合脾失健运、有心火的前额痛患者。  8.注意事项:使用本膏方的患者需排除脑部实质性病变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服药中若口舌干燥明显者,说明原为阴虚体质,不适用本方,应立即停药。  患者庄女士,趁着孩子上学的工夫,赶紧找我看病。  她说:“唐大夫,为什么天气一热,或者比平时忙一点,我就会前额痛?我想可能跟天气太热有关,想喝点解暑汤药应该就能管事,但这几天太热了,我的前额痛越来越明显,于是我想还是上医院来开开汤药比较好。”  我听了,便问:“那您吃饭怎么样,睡觉好吗?”我想这可能是脾胃不好影响了阳明经循行而造成前额痛,想必也会有食欲下降的情况,况且,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许还会对睡眠质量有所影响。  可庄女士却回答:“我觉得我吃饭睡觉都还行,既没有不想吃,也没有睡不着的情况,就是可能消化不太好。”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便又换了一个思路去考虑庄女士的病情。再看其舌质淡红,舌苔薄且水滑,脉象濡细,我便决定从其体质有湿来为其遣方用药。  家庭主妇的时间虽然看起来很多,但为了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其实要比我们纯粹的上班族辛苦得多。我想,庄女士的体质若为痰湿,则容易想事不清楚、四肢沉胀酸痛、大便黏腻不爽等,或有风湿,一遇劳累可能就腰膝酸软,行走困难,因此我让其试着服用膏方看看效果。我从祛湿健脾、清心止痛的角度,给她开了夏连止痛膏,考虑她气阴亏虚,我减去了水煎药里的当归和赤芍,加了西洋参和生黄芪。  庄女士2周后来复诊了,说是前额痛的情况较少发生了,但感觉一般。又过了2周,庄女士再来复诊时,告知即使累一点,也不见有额头痛。我便嘱咐她一定要在饮食结构上做出调整,改善自己的湿性体质,还能减少生病的几率,毕竟恼人的湿邪除去了,余邪即使侵犯机体,也比较好祛除。  长夏(头昏胀痛):川芎钩藤膏,健脾疏肝,利胆和胃  【川芎钩藤膏】  1.水煎药:钩藤100克、川芎100克、竹茹60克、玳玳花100克、生香附60克、佛手100克、枳壳100克、炒山楂100克、半夏曲100克、陈皮60克、白术100克、茯苓100克。   2.成膏药:鹿角胶100克、龟板胶100克。  3.调味药:香芋(蒸熟)100克、菖蒲粉100克、鲜荷叶水100毫升、生姜汁100毫升。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200毫升药液;将鳖甲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趁热加入熟香芋、菖蒲粉、荷叶水、生姜汁,上火熬煮15分钟,和匀,放温后,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汗出过多者,加浮小麦、生黄芪、煅牡蛎;头晕、血压稍高者,加茺蔚子、夏枯草、决明子;视物模糊,非器质性病变者,加青葙子、夜明砂、枸杞子;女性痛经者,加丹参、香附。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因为是在长夏之时服用,故服用时间为23周即可。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  7.功效:健脾疏肝,利胆和胃,适合肝脾不和之头昏胀痛患者。  8.注意事项:使用本膏方的患者需排除脑部实质性病变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如服药后头昏胀痛的情况更加严重,须立即停药,重新考虑患者自身症候情况。韩女士带着孩子从外地旅游回京,刚出机场,酷暑便让人头昏难耐。韩女士想着,这也许是轻微中暑的征兆,回家喝一下藿香正气水大概就没事了,也就没放在心上。  由于韩女士自己是位教师,要面临开学的压力,备课、开会的行程排得很满。忙碌让韩女士原先不以为意的头昏逐渐加重,怕影响开学后的学校作业进度,韩女士趁休息时间赶紧请了假来找我看病。  我仔细一问,韩女士不仅头昏的问题严重,还伴有精神不济、睡眠不稳、紧张烦闷等情况,而且头昏胀痛的感觉也越渐加重。我一听就知道,她这种症状不仅仅是中暑引起的,所幸韩女士就医还算及时,这在长夏期间发的病,还得在长夏没过的时候赶紧治好,以免落下病根。  韩女士的身体没有适应季节转换,所以才会神昏乏力、虚烦难寐。  我的处理便是紧急用汤药调理一周,以恢复脾胃气机运转,气机升降有常,才能让机体能为祛暑热迎凉风做好准备。一周后,韩女士确实觉得效果不错,我便再给她开了川芎钩藤膏,让她分夏秋和秋冬交替时的两个长夏季服用,如此收效。  韩女士在11月秋转冬之时,特地来复诊,告诉我服用膏方后所有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头昏闷胀的情况基本消失,既不耽误工作,也有精力和孩子计划寒假的旅游呢。  秋季(后枕痛):祛风止痛膏,祛风散寒,宣肺止痛  【祛风止痛膏】  1.水煎药:桃仁100克、红花100克、当归100克、川芎100克、羌活100克、杏仁100克、荆芥100克、防风100克、川贝母50克、五味子60克、桔梗100克、炙甘草60克。  2.成膏药:阿胶200克。  3.调味药:薄荷油(或冰片)20克、荆花蜜100克。    4.制作方法:先将阿胶加入200毫升黄酒中浸泡一天。第二天,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浸泡好的阿胶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薄荷油和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口干口渴者,加麦冬、生地、玄参;咳嗽者,加紫菀、橘红;夜间盗汗者,加乌梅、煅牡蛎。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祛风散寒,宣肺止痛,适合风邪偏盛型头痛患者。  8.注意事项:使用本膏方的患者需排除脑部实质性病变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如服药后头痛的情况更加严重,须立即停药,重新考虑患者自身症候情况。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并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至2~3小时。  人体有五大风门,即风池、风府、风门、天宗、禀风等穴。如果没有良好的抵抗力,风门关得不严实,邪风就容易从风门侵入人体,人体受风之后便会出现一系列的毛病。有些人因为年轻而不懂得注意小细节,总以为吹个风也没什么,实则不然,正如古训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及阳气,风邪走窜到哪儿,疾病就在哪儿发生,所以一定要关紧风门,千万别留一个小缝,让贼邪有可趁之机!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体阳气,抵御虚邪贼风的侵袭。53岁的白先生的病症就是开缝引风邪的典型。  一天,白先生僵着脖颈子,按着头枕部,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进我所在的诊室,别的患者一看他这样,都好奇白先生怎么看的不是骨科,而来我这里看病了呢?原来他是落枕了,刚上针灸科扎了针,但想快点好,于是又挂了个内科号,说想再开个汤药调理一下,双管齐下总比较保险。  “唐大夫,我这个样子都3天了,就是不见缓解,您赶紧帮我想想办法吧!”白先生说。  其实落枕这病也不难治,习惯性落枕的人,必须找到病因,从而彻底告别落枕。我便问了句:“您的床是不是紧靠着房门或者窗户啊?”  白先生一听,乐了:“唉!大夫,您怎么知道的啊?”我说:“这就对了,您家的窗户或者房门肯定有没关严的地方,这风就从那小缝嗖嗖地透进来,您睡着了也没多大感觉,可风不仅吹进来了,还吹进了您自身的风门啦,可能您盖被盖了全身,就偏偏漏了后脖子了吧!”  我们都觉得好像已经做好万全准备保护自己了,可就是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就像我们自以为堡垒已经盖得够严密的了,可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缝,都可能让风邪这个敌人发现,它便沿缝而进,如果堡垒里的防御能力弱的话,我们还不是只能乖乖投降,俗话说堡垒从内部攻破,就说明这个道理。  我给白先生开了祛风止痛膏来治疗,由于他没有明显的阴虚症状,但风门不紧固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我去掉了水煎药里的五味子、炙甘草等养阴药,加上了益气的藁本和生黄芪。  经过针膏并用的治疗,白先生因落枕而头枕部连及后脖梗子疼的症状没了。接连半个月的随访,我也未见他的落枕再复发。  冬季(巅顶痛):通督止痛膏,益肾通督,温阳止痛  【通督止痛膏】  1.水煎药:蔓荆子100克、生黄芪50克、山药150克、菊花100克、山茱萸120克、桑寄生50克、党参100克、熟地200克、蒿本100克、细辛50克、红景天100克、葛根100克。  2.成膏药:鹿角胶100克、龟板胶100克。  3.调味药:肉桂(研粉)30克、生姜汁100毫升、饴糖(麦芽糖)6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龟板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肉桂粉、饴糖(麦芽糖),以及生姜汁,和匀,放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小腹冷痛,加艾叶、香附;食欲不振,加半夏曲、建神曲;尿频、尿少,加当归、王不留行;腹泻、便溏,加山药、芡实。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益肾通督,温阳止痛,适合督脉阳气受阻,加之肾精亏虚的一类患者。  8.注意事项:本方偏于温肾阳通督脉,故阴虚、阳热亢盛等患者不适用。使用本膏方的患者需排除脑部实质性病变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如服药后巅顶头痛的情况更加严重,须立即停药,重新考虑自身症候情况。  一日,我到大学去给学生们讲一堂饮食调理课。会后,在我就要离开校园时,一个瘦小伙特地赶上了我,向我讲述了他的困扰,希望能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他的困扰就是“间断地出现百会穴跳痛已经有一年多了”。  百会乃人体最重要的大穴之一,作为督脉穴位中的一员,百会具有醒脑开窍、填精益髓、补肾通阳的重大作用。于是我让他找个能坐下的地方,我好赶紧给他看看,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孩子姓连,是广东人,秋天刚上的大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几个月来,不知是对大学学习生活不适应,还是想念家乡亲人,他经常感觉百会穴跳痛,虽然疼痛的程度并非无法忍耐,但总是让他不自在。近一周,不仅常出现跳痛症状,甚至还伴有肩背、腰膝酸痛,小伙子很是苦恼。  我先安慰了小伙子,告诉他这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他只是对北方的天气、环境、生活方式等不适应,阴阳调节不到位,下焦肾精本来就有些亏虚,这是先天禀赋不足,再加上一时督脉的阳气受阻,因而导致巅顶疼痛。如果他不放心的话,可以到医院拍个片子,证实没有器质性病变。同时,我让他趁着三九天赶紧服膏方调补肾精、温阳通督,赶紧把亏损的肾精补一补,通通督脉阳气,这样不仅巅顶头痛会尽快消失,还能加强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  由于小连肾精亏虚明显,所以我给他开的通督止痛膏,去掉了水煎药里桑寄生、红景天和葛根,加了温肾阳的杜仲、菟丝子和骨碎补。  3周后,小连同学来到医院给我看了一眼他特地去拍的片子,报告显示:未见异常,这让我俩都放心了。巅顶痛基本消失后,我让他再服一周的膏方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小连百会穴跳痛的症状未见复发,且腰腿有力,肩背也没有酸痛情况,想必这孩子一定也记下了七分养的重要性,从生活各方面都做了合理调整了吧。  肩颈酸痛  肩颈酸痛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颈椎病,通常发生在容易久坐的家庭妇女、学生及上班族身上。长期伏案、睡高枕、缝纫、描图、使用计算机等需要上半身长期维持固定姿势或伴有低头的动作,容易使得脊椎软组织受压难以舒缓,久而久之,血脉不流通便瘀滞在颈肩部位,颈肩自然酸痛,甚至僵硬,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渐渐疏松,必然会加重颈肩部的负担,造成颈部骨质增生,引发疼痛。  常规治疗肩颈酸痛的主要方式是活血祛风,活血以疏通经脉、舒活脉络,祛除风邪以止酸痛。另外,再配合通阳气以解除压力,除湿以加快消瘀,养护阴津以润泽气血的流通之道,养肝肾、调脾胃等从调整内环境以沟通外环境,令瘀阻无从而聚,可抑止酸痛。 春季:松桂通脉膏,通阳活血,祛风止痛  【松桂通脉膏】  1.水煎药:桂枝60克、荆芥90克、松节120克、透骨草 150克、姜黄90克、丹参120克、没药90克、羌活90克、防风90克、生黄芪120克、威灵仙60克、木瓜120克。  2.成膏药:阿胶100克、鳖甲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3.调味药:荆花蜜100克、黄酒200毫升。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成膏药和黄酒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荆花蜜和匀,放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伴有腰酸背痛、足跟痛,加补骨脂、川牛膝、伸筋草;伴有神疲乏力、四肢酸疼,加当归、鸡血藤、白芍;伴有两胁胀满、口苦咽干,加柴胡、黄芩、清半夏。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4周内,于午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午饭后服用1次,一般饭后40分钟即可,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通阳活血,祛风止痛,适合寒邪内侵,伤及阴血,导致肝血不足、经脉不通的肩颈酸痛患者。  8.注意事项:肩颈酸痛需考虑是否为颈椎错位所致,如为颈椎错位所致,需纠正错位之颈椎,再用本方进行辅助治疗;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白领们从早至晚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计算机打字的工作就如同吃饭睡觉一般平常。在这看似简单轻松的工作里,其实饱含着难以言喻的艰辛,体现在症状上,那就是“肩颈酸痛”。虽说肩膀酸痛、脖子僵硬可能称不上是疾病,但却降低了白领们的生活质量。  28岁的小江是一家IT企业的职员。2年前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忙碌的工作让他总也不能好好放松。虽说偶尔有点时间可以去找按摩师缓解一下容易全身酸痛的问题,但却也留下了病根,稍一劳累就颈肩部僵硬、酸痛。一周前气温骤降,小江因穿衣不及而受寒,服了3服祛风寒的汤药之后,感冒基本好转,只是脖子肩膀处一直酸痛难耐,偶尔给自己揉揉肩膀的时候,总会摸到硬结。  小江这样的病例十分常见,他跟我说除颈肩部的问题之外,他还经常容易头晕、手麻,甚至晚上睡觉时偶尔会发生小腿肚抽筋的情况,但基本不影响工作。我提醒小江,虽说他现在看似工作效率很高、生活也没有很大问题,但这仅仅是因为他还年轻,年轻的身体尚可承受这样那样的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可人年过三十以后,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往后的日子里,若是不注意,很容易就将小毛病酿成大疾病,到时再来治,可就得花更长时间、吃更久的药了。  我建议小江,既然感冒症状基本消失,既没发烧,也没有胃肠道不舒服,应该可以服用自制膏方来调理一番,改善酸痛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时值仲春,我便结合颈肩酸痛的病理基础,配合春季的阳气初升,为其开了通阳舒压、活血化瘀的松桂通脉膏。  小江容易疲劳,平时又有手麻的表现,此为肝血不足的征象,所以我将水煎药里补肝肾、滋养筋脉的威灵仙、木瓜,改为天麻、当归,以增强通阳疏肝与养肝血通便的疗效。  2个月后,小江来找我复诊,我本想提醒他复诊的时间与上次间隔稍长了不好,没等我开口,小江就乐呵呵地谈到他肩膀僵硬问题明显减轻,我也就不好再责怪他了,只嘱咐小江别一下高兴了就忘了还得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释放压力,才能真正摆脱亚健康。  夏季:芎归祛湿膏,祛湿健脾,活血通络  【芎归祛湿膏】  1.水煎药:藿香100克、炒薏米150克、白术150克、乳香90克、没药90克、当归90克、川芎90克、白芷90克、丝瓜络150克、扁豆花100克、羌活60克、络石藤100克。  2.成膏药:鳖甲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3.调味药:莲子100克、藕粉(市售,无糖)100克、姜汁120毫升、荆花蜜10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鳖甲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并加入姜汁、藕粉、莲子一同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荆花蜜和匀,放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口干舌燥,加麦冬、芦根、生地;手脚心发热汗出、加知母、丹皮、胡黄连;腹胀、食欲不振,加鸡内金、枳壳、厚朴;周身酸痛、足跟疼痛,加木瓜、威灵仙。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一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祛湿健脾,活血通络,适合筋脉失养伴湿邪内停所致的肩颈痛患者。  8.注意事项:阴虚有热体质者使用本方时需添加养阴清虚热之品。  一个暑天的下午,接近下班的时候,我接诊了一位患者——黄老师。黄老师跟我道歉,因为她要上课,平时实在没时间就医,所以不得不在医院快要下班的时候赶紧来看病。  原来,黄老师是附近中学的语文老师,她描述自己的病情时说自己当教师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了,自从生完孩子再回学校工作,她就时常感到肩膀部位僵硬胀痛,到了夏天,热一点的时候还好,一到梅雨季节,症状就立马加重。一周前一个雨天,因为一些事和人闹得有些不快,生了一肚子闷气,结果肩膀痛的症状又再次袭来,而且疼痛比以往更加严重。这两天不知怎么回事,饭也不想吃了,小腿肚还有点肿胀。  我问黄老师:“你生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刚好也在夏季呢?”黄老师回答说:“是啊,唐大夫,您怎么知道的?”于是我便跟她解释了我的判断缘由。我推测,黄老师坐月子时肯定着了风,沾了湿邪,我们都知道风性善行而走窜,而湿性黏滞,人的肩颈部位最容易进风,时逢湿闷热的暑天,湿邪和风邪侵袭人体,正好停留在肩颈的部位。年轻的时候觉得这没什么,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但时间一长,肩颈酸痛已经造成颈部肌肉痉挛,颈椎变形,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  黄老师一时气急,虽说没有和人起多大冲突,但却把闷气憋在了心中,影响肝气的疏泄,造成气滞。气不通顺使得气机运转不利,加上湿邪仍然潜伏体内又遭逢外邪趁虚而入,所以腿部浮肿,老师需要经常站立,保持上半身僵硬的姿势,则湿邪走下,自然浮肿在下肢,又因肝木克脾土,自然食欲不振。  我先给黄老师开了一周的汤药,目的是舒解郁怒,祛湿开胃。一周后,黄老师复诊时已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我便建议给她开个膏方剂,趁肩膀痛胀问题发作的季节赶紧逐邪外出,活血祛暑。黄老师见膏方虽然制作一次较费时,但却不用天天煎药也就欣然接受了。  我给黄老师开了芎归祛湿膏,由于黄老师筋脉失养导致的肩颈痛十分突出,需缓解疼痛、舒筋通络,相对来说治疗暑湿就变得次要了,于是我去掉了水煎药里的藿香、薏米、白术和白芷,加上了荷叶、红景天、木瓜、威灵仙等。  当黄老师再次来复诊时,所有症状都见好转,我便嘱咐她待到夏秋交替之时,也就是大概几周后,再使用长夏膏方调理脾胃,只有脾胃功能强大,湿邪才不容易留在体内。另外,要情绪控制,少生闷气,病才能痊愈得快。  长夏:利湿活络香姜膏,调脾胃,活血脉  【利湿活络香姜膏】  1.水煎药:当归15克、川芎100克、泽兰100克、白芍150克、炒白术150克、木香100克、砂仁100克、党参150克、九香虫60克、黄精60克、姜黄100克、葛根100克。  2.成膏药:阿胶60克、龟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3.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饴糖(麦芽糖)6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200毫升药液;将鳖甲胶、鹿角胶和阿胶一起加入300毫升黄酒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加入生姜汁和饴糖(麦芽糖),上火熬煮15分钟和匀,放温后,放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情绪不舒畅,加玳玳花、香附、合欢花;食欲不振,加焦麦芽、建神曲;湿热明显,头昏脑胀、舌苔厚腻,加藿香、薄荷、生薏仁。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因为是在长夏之时服用,故服用时间为2~3周即可。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  7.功效:调脾胃,活血脉,适合脾胃功能不好兼有血瘀的肩颈酸痛患者。  8.注意事项:本方偏温,阳热亢盛之人不适用。颈椎病、颈肩酸痛还会有另一种表现——头晕、乏力。  高考的17岁孩子小严,平日里学习十分紧张,没空来看病。那天刚好是在春夏交接时间段里的一天,天气稍微闷热难耐,小严在父母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虽然是高三学生,精力应该都集中在学习上了,可这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太好,面色微黄,眼周泛着暗青色,一看就是脾胃不好内有血瘀的征象。  “我头晕得厉害!”小严趴在诊桌上有气无力地说着。我见他这样,只好转而询问孩子的父母,两位大人焦急地轮流说着孩子的情况。这孩子三天来老说自己头晕,看着也真的很没精神,严重影响学习。家长怕耽搁孩子的病情,说服孩子请了半天假赶紧来看病。  我说很多孩子都可能有这种情况,这是长期紧张加上伏案念书所导致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有长期肩部僵硬、颈部不适,但活动后都可以好转,有的伴有头晕,有的是偏头痛,有的是伴有心慌、憋气。家长一听,这孩子确实如此,便问我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善。  其实大人也可能有类似的症状,但又实在没有时间就医,倒不如先从放轻松做起,吃好穿暖,居住的环境千万避免潮湿和阴冷,能有时间锻炼就千万别赖在家里、赖在床上等。还有,要用膏方慢调慢养。我为这孩子开的方药还是从脾胃来调,不仅因为正值长夏,还因为孩子的阳气旺盛,只需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转,阳生阴藏,便能有很好的疗效,我给他开了利湿活络香姜膏。  复诊时,小严由于课业繁忙便由家长来代述其病情。我想,应该是症状确实有好转,才能专心忙于课业,因此我也就放心地祝福小严高考顺利了。另外还嘱其认真执行健康优良的食衣住行原则,生活质量有保证,面对考场也才能专心一致。    秋季:玉竭双木活血膏,养阴活血,舒筋  【玉竭双木活血膏】  1.水煎药:玉竹120克、钩藤120克、络石藤150克、羌活60克、独活60克、怀牛膝90克、炙甘草60克、麦冬100克、苏木60克、木瓜120克、山萸肉120克、血竭60克。  2.成膏药:鳖甲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3.调味药:荆花蜜10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将鳖甲胶、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荆花蜜和匀(如果是血竭粉,可直接加入和匀),放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心慌胸闷,加丹参、三七、当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去血竭、玉竹,加生地、熟地、炒白术;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养阴活血,舒筋,适合阴虚血瘀的患者。  8.注意事项:阳气亏虚的患者不适用。  27岁的小刘,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作为一位建筑设计师,她每天要做大量的绘图工作。当她刚一走进诊室时,我对她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抬肩、驼背。因为长期的抬肩和驼背容易使得肩颈酸痛,由此一来,我的心里立刻就有底了。  待小刘坐定后,我便问了:“你哪儿不好,看你走路时有点抬肩、驼背的,可得警惕颈椎问题呢!”  “我就是偶尔有些心慌、口干,主要是因为工作一累就浑身酸痛不舒服来看您的。”小刘解释道。  我心想,这就对了,颈椎出了毛病哪怕是稍有错位都可能引起心慌胸闷。于是我还问了小刘:“以前这种情况多吗?想必你是比较容易紧张的人吧?”小刘便回答道:“上学的时候,考试期间、学习压力过大,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而且肩颈酸痛不舒的表现尤为突出。”  我判断小刘的情况是长期驼背、耸肩等错误姿势引起的,颈椎有点小毛病,引起心慌、口干,从中医角度来说,津液上承不足,也容易令人心慌胸闷、口干舌燥、全身酸痛,情绪一紧张,症状就更加明显。鉴于小刘的症状,结合适于润补阴液的秋季时令,我给小刘开了玉竭双木活血膏,以养阴活血为主要方向,来改善其颈部至周身的供血情况,并且让她一定  要矫正自己的驼背姿势,才能让药效发挥到极致。  小刘持续纠正错误的走路姿势,用药后一个月,其心慌、口干症状基本消失,酸痛乏力的症状减轻,我嘱咐她再服膏方2周,即可停药,改换饮食调理即可。  长期的驼背、耸肩等因姿势不当而致肩颈部乃至全身酸痛,并伴有心慌胸闷、口舌干燥、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一类患者,都可以用这个膏方调理。  冬季:固元活血止痛膏,补肝肾,活血脉  【固元活血止痛膏】  1.水煎药:骨碎补150克、牛膝90克、桑寄生150克、川椒60克、川续断150克、熟地150克、小茴香60克、益母草90克、狗脊100克、杜仲100克、天麻100克、仙鹤草100克。  2.成膏药:鳖甲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3.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蔗糖6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煎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鳖甲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同时加入生姜汁和蔗糖,上火熬煮15分钟和匀,放温后,放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畏寒、四肢不温者,加黑附片、土白芍;偏头痛者,加川芎、柴胡、白芍;非器质性病变之视物模糊者,加谷精草、密蒙花。  6.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2周早、晚饭后各一次,第3~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7.功效:补肝肾,活血脉,适合肝肾亏虚兼有血瘀的肩颈酸痛者。  8.注意事项:本方偏温,不适合阳热亢盛的患者。  隔壁家的时大爷,年轻时曾下乡干农活,田间水寒之气侵体,这邪气侵犯到上身会引起肩膀酸胀,容易出现咳嗽、流涕、咯痰,侵犯下肢就会引起四肢冰凉,容易疲劳、怕冷、小便频。  2周前,时大爷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脚踝扭了一下,慎重起见,子女们带他上医院照了片子,检查一下看腰骶椎和下肢有没有磕到,所幸一切尚无大碍。回到家后,一躺床上休息,时大爷却觉得肩背部僵硬不舒服,他想这肩背疼常年都有,休息一下应该就无大碍。但从那天开始,时大爷觉得不对劲了,因为不仅肩背疼,手脚还时常发麻。一日,我刚好遇见时大爷,听他谈起了这个情况,我想了想便告诉他:虽然腰骶椎没大事,但可能是摔跤的时候因为姿势的关系,震荡到颈椎了,才会有如此表现。  慢性疾病总是经年累月的一些较轻微的急性发病所累积起来的,所以还得耐心调理,于是我建议时大爷倒不如为自己开点膏剂调一下,虽然时间长点,但对于老人家还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是冬季,开方既要考虑到时大爷的体质,又要配合冬季的特点,从温养肾阳,活血养筋来治。我给他开了固元活血止痛膏。  时大爷服了此膏后,觉得效果挺好的,虽然讲不上具体的变化,但总的来说,不仅肩背疼痛好转,而且好像没有以前那样怕冷了。我告诉时大爷,他的慢性病得慢慢调,这样只吃一次膏是不够的,很容易反复,所以我建议他,只要能有时间熬膏,倒不如用一年的时间,按照五时来活血化瘀,理筋止痛,这样经过一轮膏方调理后,老爷子身子养好了,颈肩背痛也能消失于无形。  肝肾亏虚、血瘀筋骨不利的患者,都可以用这种膏方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