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pboard翻墙:王晶成就票房“金钱帝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51:09

                      王晶成就票房“金钱帝国”

    

 

 

被人诟病为“烂片之王”,但他名下出产的搞笑片票房却一路飘红;被人嘲笑为桥段低俗,却拥有从16岁就开始从事编剧行业的超长艺龄;被怀疑有“潜规则”女星的嫌疑,却把舒淇从艳星“拯救”为香港影后,就是这样一个时常处于两面矛盾下的人,拥有的却一般艺人难以企及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这个人就是在上个月30日同时推出两部华语重量级影片《美丽密令》和《未来警察》的香港导演——王晶。

 

“我不是为自己拍电影,而是为市场拍电影”

 

从影20多年来,出自王晶手中的电影作品多达160多部,保持着平均每年七、八部的数量,王晶当之无愧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数量之王”。从早期的《赌神》,到《求爱上上签》,再到去年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王晶的作品不断成为香港票房的宠儿,《大内》更是在去年大陆电影市场成功破亿,成为王晶转战内地的成功第一炮。

王晶影片中大牌明星数不胜数,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张家辉、古天乐、邱淑贞、舒淇、张柏芝、大S……只要你能数出来的华语影坛大牌,几乎都在王晶的电影里出现过,而这些明星的倾情演出,无疑是票房最可靠的保证。最近有传王晶在选择女主角时,不选择内地娱乐一姐范冰冰,而宁愿选择Twins,不仅力邀阿Sa出演《美丽密令》的女主角,更是让两姐妹在明年即将上映的搞笑电影《神灯阿拉甲》中第一次已组合身份加盟,如此不遗余力的重用,就是因为阿Sa阿娇两人绯闻不断,正好成为给电影积聚人气的好手段,足见王晶的商业头脑。

王晶的口号是“不愿意多花一分不值得的投入”,他每一次拍片前都想象着如何把握观众心理,刺激观众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味蕾,对于许多导演闷头做电影的行为,王晶不以为然: “到现在有些导演还在说,我只管拍,拍完了,赚不赚钱是老板和发行方的事。这种看法过时了,除非是政府资助,像法国或者台湾低成本。现在国内拍电影是自由的商业行为,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你老不赚钱,哪会有老板再给你投资再让你拍片子?”

 

中国电影不用走向世界,只要给世界上懂华语的人看就行了

前些日子王晶作客北大,曾被学生问到中国电影特技何时才能超过《阿凡达》,王晶说:“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打开国际大门,需要打特技这个牌子吗?不同意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只要给世界上懂华语的人看就行了。美国电影能走向世界,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在世界经济中有优势。不过,现在懂华语的人比懂英语的人多,美国人很天真,对中国并不了解,无需推向全世界。中国特效无需多少年就能追上美国。”

王晶的话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为了夸耀自己而故意为之,多年的电影生涯,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个观点。王晶拍片,首先要锁定市场,找准受众,研究他们的习惯和喜好,确定自己影片的风格。在早期的电影中,王晶正是号准了香港大众的脉,推出的《千王之王》赌片系列和《花心大少》勾女系列都受到热烈追捧。如今转战内地,《大内密探零零狗》的成功是王晶预谋已久的原因。“因为我是站在内地人的概念上来制作,而不是站在港片的概念上来制作,其实《大内密探零零狗》在香港票房1000万都不到。我的本子第一稿全是普通话,拍的时候也是普通话,拍完再翻成粤语。这样倒过来做,对有些导演来说难度可能很大,但对我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

对象变了,市场变了,自己的编剧和导演也要跟着变,王晶深谙变化之道,新推出的《美丽密令》,王晶无论在编剧上抑或是排档期时,都做到了未雨绸缪。《美丽密令》被观众喻为《新扎师妹4》,其中的剧情和笑料可以明显看到“师妹”系列的痕迹,但王晶同时加入了许多其他内容,《大内密探凌凌漆》、《特工佳丽》、《河东狮吼》等等经典搞笑片,都被王晶用得出神入化,而在《越光宝盒》大搞无厘头的同时,王晶又回归了幽默路线,让档期临近的两部影片中在观众群上没有产生冲突。原本准备贺岁档上映,但《阿凡达》来势汹汹,王晶主动退出,把影片搬到了330日,而3月底4月初更是电影市场由冷转暖的特殊时期,竞争相对较小,王晶两部影片同时推出,大造人气,老谋深算的王晶再次打响了他的电影品牌。

“越是在中文系待了四年,越是觉得自己不懂,不敢献丑。”

回顾王晶的职业生涯,从22岁起就让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剧本《鬼马狂潮》搬上银幕的王晶,出生在一个演艺世家。王晶的父亲是香港知名导演王天林,从小在胶片味道中成长起来的王晶,最喜欢的就是编故事,直到长大后考上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他的爱好更发展为生产力,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关于中文系毕业的王晶为什么拍电影走的是贴近大众的平民路线,而不是文学气息甚浓的文艺路线,王晶笑言:“越是在中文系待了四年,越是觉得自己不懂,不敢献丑。”事实并不是王晶的自谦,在香港,早在他作为电影导演成名前,就已经成为电视电影界最著名的编剧,他在编写故事时使用的套路和桥段,为同行所推崇,更为后来的许多编剧导演所模仿。

据王晶介绍,他喜欢早上工作,几乎每天六点准时起床,然后编剧本、拍摄、剪片子,一直工作到深夜才休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位胖乎乎的中年人乐此不疲,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来,他笑称自己就是“五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状态”。日前上映的《美丽密令》,王晶更是仅仅用了两个半礼拜就把剧本完成,拍了一个半月,后期制作大概两个月,如此高效率的工作,一方面是王晶自己解释的“我是专业好手”,能在短时间内把日常积累的桥段和情节用在创作中;另一方面,没有辛勤的工作和大量的时间投入,即使再高效,像上面的工作量也是无法完成的。

 

遵循市场,吃透市场,王晶的电影道路一直没有偏离这个方向,20多年来,王晶的名字也渐渐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在华语影坛大方光彩,“王晶热”一路从香港烧到内地,并且持续了这么多年,也许,若干年后,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指一个人,而是幻化成标杆和里程碑,在中国电影走向市场的史册里记下重重的一笔。到那时,王晶的“拿电影终身成就奖”的梦想就不再遥远了。(霍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