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刊pdf:2016年将成为“中国世纪元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25:45
2016年将成为“中国世纪元年”?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华国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6日报道,IMF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预测,“美国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它将在5年后结束,2016年将成为“中国世纪元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报道称,根据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的计算,到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由今年的11.2万亿美元增至19万亿。美国2016年的GDP总量将由今年的15.2万亿增至18.8万亿美元,届时美国经济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其在近代以来的最低值17.7%,中国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

    IMF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号称世界三大经济类国际组织。美国《华尔街日报》说,IMF首次为“美国时代”结束和美国经济被中国超越确定了具体日期,“这一天比你认为的要近很多”,“大多数人尚未对此做好准备。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天距现在是那么近。那些背景各异的专家们会告诉你说,这一天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他们之中最不看好中国的人说这一天会在2025年前后到来。”

    《华尔街日报》还说,这一事件并非只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美国时代的终结,“我们正在见证美国经济霸权的终结。我们已经在一个被美国主导的世界里生活了太长时间,以至于现在活着的人没有谁还记得别的哪个国家曾经主导过世界。美国自从19世纪90年代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以来,还从未担心过会被其他国家超越。”

    英国《每曰邮报》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中国晋江高速运转的纺织厂,另一张选择了美国汽车城底特律一条萧条的街道。该报说,近代以来,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够与美国匹敌,美国、甚至它在政治和财政上的盟国都对这样的前景感到焦虑,IMF看起来也对宣布这样的消息感到局促不安,并没有在它的网站上对这一消息的发布热热闹闹地进行预告,而是把它“深深地藏在”上周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  这一消息对美国的冲击被道琼斯旗下的《市场观察》形容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提出疑问说,美国被中国超越之后的下一步将是什么?“印度会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二吗?美元的世界第一储备货币的地位会被替代吗?”

    更多媒体的第一反应是质疑。“美国之音”的文章在标题中说,这种预测“低估了美国的制度优势”。文章认为,人们对美国可能过于悲观,对中国过于乐观,但经济发展从来都没有直线进行的,关键是看这个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这方面,自由市场制度对国家主导的垄断经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现在将美国赶下世界超级大国的宝座还为时过早。美国拥有极强的再造能力。美国仍然是全世界数十亿人希望的明灯,一个以自由和解放理念为基础建立的国家。”

    美国《政治画刊》25日的漫画用一个怪兽来代表中国,它正迈着大步轻松地追赶已经跑得满头大汗的瘦弱的美国,而跟在后面的日本只露出了一只脚。不过,文章认为IMF的预测是误算,中国的经济状况没有预测的那样好。

    美国《国际商务时报》25日把这一预测与世界银行前不久预测中国2030年超过美国的预测放在一起,认为这类预测根本不可信,“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工作的经济学家们毫无想象力,并且假定目前的条件会毫无疑问地继续下去。他们的预测应该更加确切地被称为‘校正后的推算’。”文章说,现实不是简单地从历史数据中推算出来的”。文章还质疑说,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繁荣是以货币贬值和向美国出售廉价产品为基础,如果中国经济依赖美国消费,其经济规模怎么会超过美国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26日对《环球时报》说,从美国媒体的反应来看,不少美国人认为“美国时代终结”的话题多少有点伤自尊。美国社会对这个话题情绪复杂,心态平和与情绪紧张的都是少数,主流社会对将退居次席在感到不适应和难以接受的同时,也在接受这一趋势的无可避免。金灿荣说,中国应该对美国遭受的心理冲击和由此可能的行动有所预估。 多数中国人不信5年超美

    最近几年中国不断刷新世界大国的GDP排名,有关中国GDP的说法层出不穷,既有中国何时超过美国的种种猜想,也有印度经济增长率何时超过中国的对比,但中国人对各种说法越来越理智。“环球网”26日的网络调查显示, 67.1%的投票者不相信IMF有关中国经济2016年超越美国的预测,有18.8%的人相信。在回答“中国经济何时能超越美国”的问题时,55.3%的人选择了“20年或者更长”的选项,还有12.3%的人认为永远不会超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袁鹏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已经知道GDP 标准的狭隘性,经济总量只是实力对比中的一个指标,综合实力的强弱还有待观察,GDP向人民幸福指数转换的程度也有待观察,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背后的增长模式也值得思考,所以国内对此类预测大多保持一种理智的心态。

    金灿荣则认为,中国网民之所以无法相信IMF预测,与美国人的无法接受具有同样的历史因素。过去200多年里,西方由内而外主导天下,无论是国力向上的中国还是下滑的美国,都难以面对历史惯性格局可能被打破的局面。另外,中国现代化百年史有过挫折和反复,一些人担心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同样可能中断。

    按照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GDP为5.745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4.62万亿美元,两者差距明显。IMF是用购买力平价才得出2016年中国超过美国这一结论。这种算法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不同机构会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然后得出不同的结论。去年11月,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到2012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能超越美国。

    “美国之音”介绍了两种专家的观点,一种认为,汇率变化太快,中国的汇率尤其不可靠,因此IMF采用的购买力平价标准更能反映经济规模的真实变化。但另一派的观点认为,如果要了解人均收入和国民生活水平,购买力平价法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工具,但要用它来评估GDP总量,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施密特说,购买力平价法的准确性比较差,跟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当年用这种方法计算东德的CDP就出现了很大误差,柏林墙倒了之后发现先前的计算和实际情况差得太远了。 “扣人心弦的世界历史转折”

    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在我们的人均GDP不到美国的1/10时谈论超越美国有点遥远,但多数世界媒体认为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加拿大《环球邮报》评论说,按照目前的增长轨迹,没有人怀疑中国经济将在未来的某天超越美国,但在美国卸下皇冠之前,中国仍需结构性改革,而且在衡量中国经济健康程度时,对比人均产出和收入比单纯对比GDP更有意义,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扔掉“新兴经济体”标签之前,还有很大的山需要翻越。

    英国《每日邮报》说,在权力平衡由美国偏向中国的过程中将产生许多大问题:首先,一个崛起中的中国是会表现良好还是将毫无顾忌;第二,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统治地位。文章说,美国过去曾面对许多敌人,如帝国主义日本、纳粹德国以及苏联等,但从未面临一个经济实力超越自己的敌人。苏联在顶峰时期的产品和服务产出仅为美国的1/3,日本在其顶峰期的产出也只有美国的一半。

    德国《时代周报》25日的文章说,中美两国近年来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争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角力”,最终将导致新超级大国取代老牌超级大国的“历史性转折”。文章认为,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没有意义,因为中国不同于过去的苏联,它不想打破国际秩序,而是想参与其中。中国是一个现实政治大国,而不是革命大国,但中国崛起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世界大国,将会导致中国更加自信地理解自己的利益。文章认为,亚洲的稳定与和平由一个外来的大国保障,长此以往终究会过时。美国作为亚洲的秩序大国迟早会成为历史。文章断言: “美国时代的终结端倪可见,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世界历史的转折。如果发展良好的话,太平洋世纪将成为美中两国和平共处的世纪;要是发展不好,现在就可以观察到的军备竞赛就会演变成激烈的权力争夺。然而,战争性对峙的可能性不大。这两个大国的竞争缺乏冷战时东西方那种你死我活的敌对。”

    美国是一个危机感比较重的国家,几乎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那一天起,这个国家便不断有人提出“美国是否将要衰落”的问题。但现在,反驳美国衰落论的声音多了起来。《华尔街日报》25日的文章说,对外宣称美国正在衰落且不再是世界头号强国正在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事实上,他们的告诫一点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