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图片自动保存:高职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51:11
一、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目标
(一) 确定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目标的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提出是遵循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应运而生的。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较长时间,但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却一直因各方面原因开展得不够深入,很多时候,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口号化。特别是入世之后,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暴露出我国历来重视理论忽视实践、重视成绩忽视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弱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院适时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提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养成三大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综合素质养成作为重要方面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应根据财经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即根据财经工作岗位职能上的泛管理性来确定,因此确定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自觉养成符合财经行业各岗位要求的、除掌握较强的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的综合素质。如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人际沟通与交际能力、灵活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与策划技能等。
(二)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提出是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养成三大培养体系”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是一个旨在完善学生的知识及技能结构,提高学生能力层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系统。
根据财经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确定了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核心目标就是一个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大基点(“文化修养”与“综合技能”)。也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学业扎实、兴趣广泛、身心健康的能想会创、能说会做、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能处(人际)会交(际)的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在构建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时候我们既注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又注重素质教育是全过程的教育,将它覆盖与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二、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基本构架与实施步骤
(一)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基本构架与实施途径
我们将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核心目标围绕“文化修养”和“综合技能”这两大基点分解为八大板块内容: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历史、社会与科技知识;职业意识、职业常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沟通(表达)、合作与基层管理的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等,通过六大途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阅读与测试、社团活动、专项训练、日常生活等,分别在四个学期交叉渗透式实施。(见附四)
(二)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步骤(四个阶段)
1、第一学期
(1)本学期工作目标——学会做人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诚实、自信的新青年。
(2)本学期工作方式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一学期),详细记录学生在本学期内综合素质养成情况。
2、第二学期
(1)本学期工作目标——文化修养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习的内涵,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
(2)本学期工作方式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二学期),跟踪记录学生在本学期内综合素质养成情况。
3、第三学期
(1)本学期工作目标——技能强化
使学生即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练就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本专业所对应岗位群中的任何岗位。
(2)本学期工作方式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三学期),继续跟踪记录学生在本学期内综合素质养成情况。
4、第四学期
(1)本学期工作目标——角色转换
提高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肯吃苦、耐挫折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2)本学期工作方式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四学期),继续跟踪记录学生在本学期内综合素质养成情况.
三、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组织实施与控制
(一)构建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学院在更新教育理念、广泛深入的调查与研讨后,确定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了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并通过教学计划进程表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正式教学结构(详见各专业教学进程表)。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日常管理、学团活动、礼仪培训、吃苦锻炼、纪律性培养、技能强化,乃至校内外的人际交往、校内生活、接触社会等,都纳入到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综合素质养成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整体打造。
(二)规范计划管理,加强制度性保障,增强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前瞻性、统筹性、规范性与有序性。
1、规范计划管理,增强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前瞻性、统筹性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因此各系依据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总体方案,结合各自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及学期特点制定出相关细化的培养规划,规划紧紧围绕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技能”两大基点,并特别注重遵循下列原则,使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注重活动的单独效应与整体活动的配合效应。每项活动分别对应一个具体目标,尤其在活动设计培养目标的整体效应和活动方式上下功夫,活动范围遍及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社会历史与科技知识、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交际沟通合作与基层管理的能力、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等内容,各专项活动既有特定的主题,又在培养目标上相互渗透。
(2)注重活动设计的广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注重活动布局的层次性。以小型活动促使学生改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个人修养;以大型活动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统筹能力及综合能力,统筹安排整体活动,形成“层次鲜明、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拓宽知识、提高水平”的活动格局。
(3)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与部分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团活动中来,注重大多数学生普遍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和发挥部分学生干部的统筹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较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4)注重活动计划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注重原活动计划培养目标的落实,但依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具体活动。
2、加强制度性保障,增强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规范性与有序性。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培养模式是全方位、渗透式的,这就决定了在实施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环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必须注重将经实践证明正确的理念、作法制度化和常规化,以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通过首次“综合素质养成月”的成功举行,使我们认识到应将素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在学生中逐渐形成“综合素质养成”的大氛围。将活动月中的特色活动、特色项目延续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为此,学院决定在每学期都设有一个“综合素质养成月”,每周都设有一个“综合素质养成日” ,将其制度化、规范化,让每周的“综合素质养成日”和每学期的“综合素质养成月”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才艺的一个舞台,一个充分展示风采的空间,成为学生大学生活的一个亮点。另外,根据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具较强渗透性的特点,我们把综合素质养成与学生的课堂活动结合,纳入整体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潜能,把训练项目分散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指导与控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为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提供综合性保障。如设立专门的指导监督机构——素质办,负责综合素质养成的专项统筹协调工作;划拨专项经费,利用已有及新建的模拟实验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等为综合素质养成提供资源性保障。
2、按照各系提交的具体实施规划的时间安排,由院系领导随机抽查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反馈,对各系的策划、组织、实施情况进行评比,在活动结束后,归纳经验进行总结,对效果好的活动给予表彰鼓励,对效果差的活动及时纠正,以促使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了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激励监督机制。
(四)完善考核机制,以“激励”与“约束”并行的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建立学生个人素质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从学生的日常文明素养、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并装入学生档案。
2、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3、学生综合素质成绩与奖学金、评优挂钩。
4、从考核人员构成看,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点评等三层考核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四个学期综合素质成绩总和
四、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实施的资源配置与条件保证
(一)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将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纳入三大培养体系之中,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理论教学向有利于学生素质养成方向渗透,实践教学向其倾斜,日常管理全力以赴投入到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中来,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面打造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劲势头。
其次,政策上倾斜,只要是有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各项方案和措施,学院都极力保障顺利实施。
(二)资源配置和物质保证
1、成立素质养成体系实施机构。为确保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学院成立综合素质养成办公室及高职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导委员会,对该体系的实施进行组织、监控、考核,使其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
2、投入资金,更新填充设施。在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全员参与,更少不了资金的注入,学院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该体系的实施和运作,如组织学习,外出考察,开展系列素质养成活动,更新和填充素质养成所需要的设施,建立必要的实训场所等,都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这也是素质养成体系实施的重要物质保障。
3、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由“师德”与“师能”构成。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基本的内容。教师的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教师自身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每时每刻对学生都有着潜在地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教师的道德风范对学生的间接教育,这种直接和间接教育,自然会在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相当大地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综合素质养成实施的关键。
(二)制度保证,运行规范化
1、综合素质养成办公室对各个部门都划分指标,对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职责,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和奖惩办法。
2、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纳入奖学金和年度评优评先体系中。设立综合素质奖学金,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条件。在各项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附一     学生各学期综合素质考核项目与分值比例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项目
分值比例 %
课堂教学成绩
10
日常生活及军训
10
专题讲座及
音像教学
20
社团活动
20
通识技能
20
专业技能
20
考核项目
分值比例 %
课堂成绩与
日常生活
15
专题讲座及
音像教学
20
社团活动
20
通识技能
25
专业技能
20
考核项目
分值比例 %
课堂成绩与
日常生活
15
专题讲座及
音像教学
15
社团活动
20
通识技能
25
专业技能
35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考核项目
分值比例 %
课堂成绩与
日常生活
15
专题讲座及
音像教学
15
社团活动
20
通识技能
20
专业技能
30
附二          高职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导委员会
顾问:单凤儒
主任:姜德刚
副主任:张天华
委员:刘艳良、宋延兵、孟丽娟、聂艳华、佟吉富、
任齐民、李忠宝、张艳玲、蒋  宏、成晓辉、秦志学
下设办公室:
主任:聂艳华
委员:汪洪斌、任齐民、蔡万东、周丽娜、孙洪刚、
吴静怡、刘  宇
附三         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一学期)
姓名
系班
学号
文化修养
活动内容
活动效果
课堂教学
专题讲座
音像教学
日常生活
社团活动
军训
综合技能
技能项目
技能效果
通识技能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公共社交外语50句
专业技能
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二学期)
姓名
系班
学号
文化修养
活动内容
活动效果
课堂教学
专题讲座
音像教学
日常生活
社团活动
综合技能
技能项目
技能效果
通识技能
阅读与测试
公共社交外语100句
专业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三学期)
姓名
系班
学号
文化修养
活动内容
活动效果
课堂教学
专题讲座
音像教学
日常生活
社团活动
综合技能
技能项目
技能效果
通识技能
外语、计算机晋级
公共社交外语150句
专业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
阅读与测试
全员参与的技能大赛
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第四学期)
姓名
系班
学号
文化修养
活动内容
活动效果
课堂教学
专题讲座
音像教学
日常生活
社团活动
综合技能
技能项目
技能效果
通识技能
外语、计算机晋级
公共社交外语200句
专业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
阅读与测试
l       关于活动效果的解释
1.  活动效果分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  课堂教学的活动效果:本学期开设的文化修养课的结业成绩。
3.  专题讲座与音像教学的活动效果:相同主题的讲座或音像教学后的观后感(谈理想、谈人生)。
4.  日常生活的活动效果:学生管理手册的考核结果。
5.  社团活动的活动效果:由辅导员及社团负责人共同认定。
6.  军训的活动效果:由各班辅导员根据学生在军训中的表现给出。
l     关于技能效果的解释
1.  技能效果分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  通识技能的技能效果由学院组织测试。
3.  专业技能的技能效果由各系组织测试。
附四
l          核心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学期
学会做人
第二学期
文化修养
修养
第三学期
技能强化
第四学期
角色转换
思想道德修养
途径1
课堂教学
途径2
专题讲座
途径3
阅读与测试
途径4
社团活动
途径5
专项训练
途径6
日常生活
文化修养
综合技能

全方位、渗透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