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石传说t1卡组11月:《金融交易学》第2卷报章文字连载版作者序、结束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40:34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一)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一卷面世之后,笔者收到来自四面八方毁誉参半的读者来信和反馈。其中溢美之词无需多说,批评主要来自交易理念不同的朋友。鉴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我想有不同看法在所难免。也许,《金融交易学》注定将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因为本书的结论、方法和理念全部来自于我本人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战经验,在继承道氏理论、K线定式和形态学等传统技术分析理论的同时,推陈出新、不避禁区,提出很多堪称“惊世骇俗”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说不受当今交易界之任何传统观念的束缚。下面,我将就金融交易领域里的一些重大课题继续与读者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一、市场在很多时候、在相当程度上都是可以预测的

市场行为究竟能否预测?这是交易市场上的一个重大分歧,很多争论皆来源于此。多年来,个人投资者所接受的一直是诸如“市场行为不可预测”、“顶底不可预测”之类的灌输,老实说,我认为这只不过是市场赢家们长期以来对大众刻意洗脑的结果罢了。对于上述陈词滥调,从进入这个市场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我连一分钟都没有相信过。理由很简单:既然至少90%的交易者不具备预测市场行为的能力,同时至少90%的交易者是这个市场中的输家,那么这一局面岂是巧合?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想:那些不足10%的市场赢家们,实际上正是那些能够正确预测市场行为、尤其是重大价格波动的交易者。

多年的实战经验告诉我:重大的价格波动,不说事前,最起码“事初”还是可以“尽可能早”地从图表上看得出来的。如果市场行为真的完全不可预测,那么这个市场上所有赢家的利润其实都是“蒙”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赢家。试问这个结论成立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否定预测,实际上就是把所有交易者归于赌徒之列。虽然大众普遍因不具备预测行情的能力而倾向于否定价格预测的可行性或价值,但这改变不了存在少数赢家依赖其预测能力连续多年大赚其钱的客观事实。有“全胜交易员”之称的马可·威斯坦曾说:“我认识一些交易员,他们连续获利29年,这绝对不能算是赌博。”

事实上,一切赢家之所以能从这个市场中赢钱,靠的不是别的——自我管理也好,资金管理也好,这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靠的还是正确预测行情、尤其是大级别行情的能力。我想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就能明白,那种精确到明天的收盘价是多少元或多少点的所谓“预测”完全超出一个正常人的能力范围;但是短线预测的难度大,不等于中长线性质的预测不可行。小级别的行情难以从图表上看出来,不等于大级别的行情事先或至少是“事初”不能从图表上看出来。无趋势震荡市难以预测,不等于预测趋势行情同样困难。日线图上的买卖信号不稳定,不等于周线图和月线图上发出的买卖信号同样不稳定。

没有人可以不靠预测盈利。我完全无法想象,在不预测市场的情况下究竟如何从事交易。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是预测,基本分析同样是预测,不存在与预测无关的分析方法,人们的任何一个判断和决定都有预测的成分在。可以说,预测就是金融交易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现在,捧在诸位手上的这部书,实际上就是一部预测大全。我在书中以大量实例,配合285幅插图,完全地授人以渔,详尽地告知读者预测重大价格波动的方法和技巧。我还想告诉读者的是:作为一名交易者要想赚钱就必须灵活自信、独立思考和求真务实。倘若我也人云亦云,至今还躺在“市场行为不可预测”的摇篮里不思进取,是不会有这部书问世的。

二、完全不预测市场的交易者并不存在

这里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赢家们在市场每一次重大的价格波动发生之前,其头寸都“刚好”处于“正确的”一方?以2008年下半年走出崩溃性下跌走势的伦敦铜为例,多头在这一轮大熊市中被消灭殆尽,而空头却大获全胜。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赢家们的胜利和输家们的失败难道都是偶然的吗?多空双方这种天差地别的结果如果非要解释为运气的话,那不是太牵强了吗?事实上,我——一个交易市场上的无名小卒,尚且有能力在2008年的8月份看出伦敦铜走在即将崩溃的悬崖边上,并接连以多篇博文提示这一点,何况那些市场大师们?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预测是人的本能——这一本能是好是坏是另一回事,问题在于人根本无法做到“不用”这一本能。有很多人宣称他们从不预测市场,但实际上他们不说每时每刻,至少每天都在预测,甚至一天还要预测多次。当然我不是说他们有意说谎,他们只是没意识到罢了。也许在这些人的观念里,“预测”是一件低级或可耻的事,所以他们必须与之划清界限。因此哪怕他们实际上每天都在预测,也决不能承认这一点。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然而,变化无常的天气需要预测,也可以预测。就连养猪专业户也会预测来年的市场行情,从而决定还养不养猪或养多少头猪。一个金融交易者不预测市场,谁信?

假如有人说:“我不靠耳朵听,不靠眼睛看,不靠腿走路,不靠大脑思考”,您一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在交易市场上,却有相当多的人宣称他们从不依靠预测从事交易!然而,人们所做的任何一笔交易,都是而且也必须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您预测它会上涨,您就做多或持多;您预测它会下跌,您就做空或持空,难道不是吗?预测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之一,有帮助人们趋利避害的积极作用,为什么非得要抗拒和否定它呢?其实只要仔细观照我们的心念,就不难发现,人无有一时一刻能摆脱预测。预测就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人只要还在呼吸,仍能思考,就无法不预测。生活本身尚且离不开预测,交易又岂能例外?

关于预测,我和网友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有趣的交流,其中不乏令人捧腹之处,兹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提问一:投资家1973先生,请问您是否听说过下面一段话:“所有成功的方法总结起来只有一条:该看的时候看,该干的时候干。所有失败的方法归纳起来也只有一条:该看的时候干,该干的时候看。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需他人评说,自己参照以上两条,改正吧!”

回答一:这段话容易引起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行情非常需要预测,否则没法干。所有的成功总结起来只有一条:看对了,也做对了。所有的失败归纳起来也只有一条:看错了,所以自然也就做错了;或者虽然看对了,但最终还是做错了。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需他人评说,自己参照以上两条,改正吧!”

事后才知道,这是英年早逝的股票做手“缠中说禅”在国内交易界广为流传的一段名言。经我这一改,引来了“缠迷”们的反驳。他们认为,我这样改是对他们“敬爱的缠师”的大不敬。我本人对“缠中说禅”是非常尊敬的,但对他这帮所谓的弟子们却非常的不以为然。这些人难道就没有一点智慧能够看出来,我和他们老师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么?“缠中说禅”正因为已经掌握了预测市场中线运行态势的技术,所以他能够区分什么时候该看、什么时候该干;可是他的弟子们行吗?他的弟子们还没有掌握基本的测市技术,却单从字面意义上曲解老师的话,从而反对预测、否定预测,这究竟是老师之幸呢?还是老师之大不幸?

类似的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说法还有:

“趋势是走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市场根本不需要预测,关键在于操作层面:当进场信号出现的时候,我就进场;当出场信号出现的时候,我就出场,就是这么简单。”

我倒很想请教一下这些动辄否定预测、排斥预测的朋友,什么叫“进场信号出现的时候”?它和前面“该干到时候”有何区别?所谓的“进场信号”,就是您认为眼下是趋势的开始点,或趋势正在推进过程中尚未完结、中途上车还来得及;所谓的“出场信号”就是您认为眼下是趋势的结束点,如此而已,这不是预测又是什么?即便是程式化交易,体现的也只不过是程序编制者的预测结果,难道不是吗?所以,请不要自命清高,也不要人云亦云,我劝这些朋友还是多动动脑子、多尊重一点常识为好。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三)

还有一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它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做投资或投机就是做预期,预期和预测不是一回事。预测是先入为主,容易忽略风险,发生错误时,很难接受并及时改正——不认错是人性中很强的弱点之一;而预期或者说判断,从一开始就知道和预期相符的实际走势只是概率的一部分,所以无时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准备止步,自然可保无虞。”

呵呵,还预期、判断啊什么的,玩文字游戏呢?预期就是预测,判断仍是预测。人无法不判断,所以无法不预测。何况不论您是预测、预期还是判断,只要您进场,对了就盈利,错了就亏损,亏损超过一定限度就得止损,对实战来说效果都一样,市场会理睬您是预测、预期还是判断吗?硬说预期和判断不是预测,干脆说白马非马好了。这个例子说明,人们为了和“预测派”撇清关系,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几乎到了宁死也不肯承认自己预测的地步。

提问二:投资家1973先生,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下面的话可是《专业投机原理》里面说的:

“许多人误以为市场行为是完全可以预测的,绝对不是如此。在市场中交易,这是一场有关胜算的游戏,目标是要永远掌握胜算。犹如任何有关胜算的游戏一样,为了赢取胜利,你必须了解、并遵守交易规则。”

回答二:《专业投机原理》说市场行为不是可以完全预测的,它说“完全不可以预测”了吗?部分的预测可不可以?交易的确是关于胜算的游戏,但是“胜算”是什么?“胜算”不就是“预测”换了个说法么?没有预测,哪里来的“胜算”?《孙子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句话用今天交易界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掌握交易技术,具备正确预测大级别行情的能力,还未必能成为赢家,何况做不到这一点?”我希望那些动辄鄙弃交易技术和否定预测的人们好好掂量一番这句话的分量。

遵守交易规则固然重要,比如待机、顺势、控仓、止损、止盈、持盈六大法则都很重要,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交易者的预测能力基础上。预测技术是先导,交易规则因之而起作用。前者为皮,后者为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正确的预测,交易规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甚至可以说:交易规则只不过是对交易者的预测技术起补充作用而已。

三、“看对”是否真的很容易或毫无价值?

在大众普遍否定价格预测的可行性与价值的同时,国内交易界还流行着另一个神话般的“推论”——“做对”就是一切,“看对”要么很容易,要么根本毫无价值。我可以理解,那些被市场左右开弓长年掌掴的交易者,其怀疑一切和万念俱灰的沮丧心情;更何况,懒汉和不求甚解的人又占了交易者中的绝大多数;有如此肥沃的土壤,否定“预测”和“看对”价值的观念大为风行乃至深入人心,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然而我可以肯定地说,“预测”有章可循,“看对”并不容易。如果说在“看错”的情况下偶尔赚点小钱还是可能的话,赚大钱的前提是必须“看对”。每个交易者——包括那些很高调地对“预测”和“看对”说“不”的人——连做梦都渴望长期和高命中率地“看对”市场,他们只不过普遍缺少那份功力而已!

提问三:投资家1973先生,在市场面前您的观点并不重要。索罗斯不是说了嘛,看对看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看对时赚了多少钱,看错时亏了多少钱。

回答三:谁说的看对看错不重要?您去把索罗斯的原话找来,好好研究,再彻底搞明白看对看错究竟重要不重要?看对与做对的关系,就好比一个项目的计划与执行的关系,一个好的计划,执行好才算完美,二者不可分割,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好的计划,执行从何谈起?一个好计划即便没有执行好,下一次机缘成熟,稍加修改即可再用,是不是这个道理?

提问四:投资家1973先生,请不要激动;索罗斯的原话在这里,请看:

德鲁肯米勒提及到索罗斯教给他最著名的信条是“无论你是对还是错,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策正确时收益多少,错时损失多少。”当他在德国马克交换市场上取得了一个硕大的市场短期份额,这一份额开始对他有利时,他自感极好。但是,索罗斯在他的办公室和他一起谈论了这一问题。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四)

“你有多大的份额?”索罗斯问。

“10亿美元,”德鲁肯米勒回答。

“你这叫份额?”索罗斯说,这以后就成了华尔街的俗语。索罗斯建议德鲁肯米勒把它的份额增加一倍,他照办了,正如索罗斯所预料的那样,量子公司获得了很大收益。德鲁肯米勒说:“索罗斯教育我,当你在交易中极端自信时,你必须走到头,要勇于做一个不知足的人,勇于利用巨大的贷款投机去获得收益。正如索罗斯所提及的,当你正确时,你不一定收益最多。”

回答四:上面这段话出自《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国内交易者经常加以引用,拿来作为反对预测的法宝。但我真的很怀疑以这段话作为证据反对预测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想问一句:索罗斯为什么让德鲁肯米勒把仓位增加一倍?原因就在于他老人家对自己的看法——准确地说,就是对自己的预测能力——极端地自信啊!他的本意是说,如果遇到“十拿九稳”的、高胜算的“大好机会”,仓位就应该适当重些,大赚一笔,才能不辜负行情;如果他老人家对自己的看法不自信,又怎会重仓介入?那岂非是取死之道?

在这里我想提醒读者注意的是,什么叫“十拿九稳”的、高胜算的“大好机会”?这部《金融交易学》第二卷所述之临界点交易法和高胜算图形定式主要就是研究这个课题的。上面网友引用关于索罗斯的那段话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反驳“看对”的价值,结果恰恰适得其反。

提问五:我还是不明白您的意思。下面的话可是《股票作手回忆录》里面说的:

对市场判断正确丝毫不足为奇。你在多头市场里总会找到很多一开始就作多的人,在空头市场里也会找到很多一开始就作空的人。我认识很多在适当时间里判断正确的人,他们开始买进或卖出时,价格正是在应该出现最大利润的价位上。他们的经验都跟我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从中赚到真正的钱。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我发现这是最难学的一件事情。”

回答五:《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这段话,是说预测正确的情况下要拿得住筹码,中长线持有,从而把整个牛市——或熊市,如果是做空的话——的主要大波段吃完,而不是跳进跳出,到头来一无所获。这说的就是一个耐心持盈的问题。但是如果预测错了,就必须止损离场,这个时候就不能持有亏损的头寸太长时间,因为这个时候的“耐心”会变成一件坏事。为了突出主题,强调结论,所以作者才夸张地说:“对市场判断正确丝毫不足为奇”。

四、为什么说学习交易技术的重要性压倒一切,新手不可以空谈“心态”和“资金管理”?

与当今交易界普遍否定预测、轻视胜率和“看对”之风一脉相承的是,国内交易者大多极度鄙弃交易技术,而喜欢就“心态”和“资金管理”高谈阔论。在《金融交易学》第一卷中,我曾经提出市场管理(即交易技术)、资金管理和自我管理(即“自律”或“心态”)等“三项管理”的概念。对老手来说,也许交易技术的重要性会有所下降,资金管理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会有所上升。但是,没有人可以在交易技术方面原地踏步——根据我的经验,人们对市场规律性的认识只会越来越深——何况新手?新手,也许还应该包括那些在市场中沉浮多年而仍然不得要领的所谓“老手”,交易技术对他们来说在三项管理当中应该居于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地位,其它两项管理只能居于辅助地位,这一点千万要搞清楚。

道理很简单:例如飞行员需要自律,或者说“心态”很重要,会影响其驾机水平的发挥;但是“心态”再重要,有驾机技术本身重要吗?如果飞行员没有掌握必要的驾机技术,无论“心态”再好,照样会机毁人亡,不是吗?在广大新手目前迫切需要扎实学习交易技术的今天,一些所谓的“老手”口口声声说技术分析“用处不大”,非关交易之“胜负手”,学习交易技术是“本末倒置”,新手们需要“更本质的东西”和“技术之外的东西”……等等。我倒很想知道,这些人对交易技术究竟知道多少?他们自己根基不牢、满天飞飘尚且自觉良好不说,还要影响一班新人走上一条和他们同样的以谈玄说妙为能事、严重脱离实战的坐而论道之路,岂非误人误己?有人评论侈谈“心态”者“多是不学无术之辈”,可谓一针见血。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五)

实战证明,对于亏损的交易来说,“好心态”非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帮倒忙。因为在正确和错误之间,“心态”永远只能靠边站。其实,交易者轻视技术,和其否定“预测”、轻视胜率与“看对”的原因如出一辙:他们无法驾驭交易技术,在复杂的市场行为面前无能为力。顽固地否定和贬低交易技术,实际上恰恰是以相反的方式向市场缴械投降、变相认输!为什么?因为技术实在太难学了!如果要自学的话,需要老老实实地坐上15年冷板凳——这是我本人的切身体会——还未必能修成正果;而类似“心态”和“资金管理”这样的话题却可以滔滔不绝地谈上10年都谈不完,这就是人们之所以喜欢对后两者津津乐道的唯一原因——因为这样做太容易了!您说,懒惰而又不愿意吃苦的交易大众更喜欢哪个?

对于“资金管理”,保证金交易和非保证金交易必须区别对待。明白地说,在非保证金交易如A股交易中,资金管理根本没那么重要。除了注意止损,不要轻易向下摊平外,剩下的无非就是高胜算高仓位、低胜算低仓位——例如1/5仓、1/4仓、1/3仓、1/2仓、2/3仓、满仓……等等。一个业余交易者,几分钟就给他讲明白了;即便加上实战,也就一年的功夫即可掌握要领,因为它本来就空无一物,没有什么好谈的。可是什么是高胜算呢?高胜算的交易机会不还是依赖以交易技术为基础的预测能力来判断么?这没有10年以上的功力您能掌握么?可见离开了交易技术和预测能力,您在交易这行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只有保证金交易,才需要更加严格的资金管理;而在非保证金交易中,完全不需要刻意地强调。

可见,作为一名交易者,掌握交易技术的重要性压倒一切。否则,“资金管理”也好、“自我管理”也好,就都失去了着眼点,无用武之地。明白地说,资金管理和自我管理是寄生在交易技术之上的,无法单独存在。前二者为目,后者为纲,纲举方能目张。当然,这样讲并不是说资金管理和自我管理不重要。例如在追求技术上的正确和资金管理之间,交易者的确应该以后者为重。当追求技术上的正确与资金管理目标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其结果不是坚持技术上的正确而牺牲资金管理(即轻仓位、宽止损),就是坚持资金管理目标(即严格止损和止盈)而牺牲技术上的正确。这中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正确的交易,只不过是两者妥协的结果。当资金量较小的时候,通常只能选择后一种方案,放弃前一种方案。

部分交易者喜欢以“太初级”、“不入流”等为借口来排斥和抵制交易技术。呵呵,如果说谈技术就是“初级”和“不入流”的,那么谈“心态”和“资金管理”就是“高级”、“高雅”和“高尚”的喽?您能想象吗?这么多的人以高手自居,喜欢谈心态胜于一切,弃交易技术如敝履,自谓早已过了“初级阶段”,只是因为“心态”尚未过关而还不能做到赢钱如探囊取物,似乎只要把“心态”这层窗户纸一捅破,立马就可以登堂入室、超凡入圣了!这么多的人把自己定位在接近“成功”前的临界状态,是何等的自欺欺人!这些可怜的人,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K线技术、形态学技术的皮毛都还没掌握;或者他们自以为掌握了,而实际上他们的理解全都是错的,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曾深入、扎实、系统地学习过。

我们不禁要问:K线技术、形态学技术真的象它们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吗?有几个交易者认真看过史蒂夫·尼森(Steve Nison)的《日本蜡烛图技术》(Japanese Candlestick Charting Techniques)、《股票K线战法》(Beyond Candlesticks)和约翰·迈吉(John Magee)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看了几遍?真的掌握了吗?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只要不是死不改悔的自欺派,答案自会显现。我本人花了十几年年的时间才算掌握了K线技术、均线技术、成交量技术和形态学技术,算是能看得懂技术图表,一般大众究竟能比我聪明多少?勤奋多少?这世上的多数交易者,皆是好龙之叶公,他们名为交易者,心非交易者。他们对虚荣和面子的兴趣往往超过了对真正的交易之道的兴趣。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六)

“心态派”除了贬低乃至否定技术,还特别喜欢引用杰克·伯恩斯坦(Jake Bernstein)的《市场大师——期货交易成功之道》(Market Masters-How Successful Traders Think, Trade and Invest)中的一段话,作为“心态”(自律)重于技术的证据:

“一位交易商建立、发现或者买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易体系,却缺乏至关重要的自律这一要素。在这种情况下,交易体系的作用会被部分或全部抑制,这位交易商将发现,无论他或她的交易体系看起来多么有成功的希望,也会因为不持久或不能自律的运用而被损坏……尽管在进入市场时有效的交易策略非常重要,但一名交易商最终的失败或成功并不首先取决于交易体系。相反,交易商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他是否有能力节制、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遵循某一交易计划或体系,取决于他是否有自控力和自信心。这些重要的因素或者能促进某一交易体系的成功,或者会导致它的失败……许多交易商在损失超过了自己预先设定的止损点后,却依然不收手,尽管多年来一直犯同样的错误,交易商们还是一再重蹈覆辙。他们继续犯错误,他们知道做错了却不能改变。”

在上面这段话中,伯恩斯坦提到了他所重视的三个要素:(1)交易体系(即技术系统);(2)自律;(3)控制风险(即止损)。实际上,这和我在《金融交易学》第一卷中所提出的市场管理、自我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概念完全是一回事。但是,我不认为这段话可以作为“心态”重于“技术”的证据。因为把这段话奉为经典的“心态派”显然忽视了在这段话的前面还有一段话,其内容是:

“一位交易商有高度自律却没有有效的交易体系,这类交易商极少能获得成功,除非是碰运气。尽管他们富于自律,但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易体系,也不能有真正成功的交易。”

五、趋势跟踪是金融交易最根本的获利之道

资金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艺术,永远只能到交易技术中去参悟、感受和提高。只要彻底掌握了交易技术,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行情,就会轻轻松松、自然而然地掌握资金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诀窍。比如说,加减码的时机,就完全由回撤起止点来决定。在实战中我不否认有因为资金管理或自我管理不善导致的失败,但这和因为缺乏交易技术所导致的失败相比,只是极少数而已。很多貌似“心态”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仍然可以归结为技术问题。举例来说,有人为拿不住盈利的单子而苦恼——哪怕是幅度很小的价格回撤,即便是分时级别的,也会将他们“本该赚大钱”的仓位清洗出局,即无论如何都无法恪守持盈法则,而这些人通常又无一例外地将原因归结为“心态不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很多时候,“心态不好”可能只是假象或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仍然是“技术不好”的成分居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交易者真的有能力看清价格的发展方向,又岂会因“心态不好”而过早地被扫地出门?倘若是因为仓位过重而导致持仓的心理压力过大,那么减掉一部分仓位即可,又岂至于每次都在大行情发动前被三振出局?再比如止损问题,我想很多交易者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通常还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执行止损——毕竟几乎每一个人都吃过单笔巨亏的苦头,而且不止一次——而是不知道应该在什么位置“科学地设置止损”。出于“不愿吃亏”的心理而拖延甚至拒绝止损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所占的比例有限。关于设定止损点的方法,交易技术越精湛,可选择的方案就越多。所以,这仍然是一个技术问题。

总之,技术好才能心态好;技术不过关,心态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个反复亏损的交易者,其“好心态”从何谈起?相反如果因为技术好而带来的盈利能够抵消亏损,甚至略有盈余,则“心态”不就自然而然地开始好起来了吗?因此说,K线、均线、成交量和形态学技术是通过交易获利唯一比较靠谱的基础,广大新手务必勤学之,深思之,而不是继续在大门外徘徊。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七)

学习交易技术一定要深入全面、基础扎实,而不是粗枝大叶、过分简单化。关于“交易技术简单化”所闹出的最大笑话莫过于“单根均线走天涯”这样的论调。呵呵,倘若单根均线真能搞定市场,我又何须倡导K线、均线、成交量和形态学四大门类交易技术联合作战,以及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联合趋势跟踪,乃至宏观交易和微观交易双管齐下?

交易世界的真理是什么?或者说,究竟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交易市场上获利?我的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趋势跟踪。宏观交易跟踪宏观趋势,微观交易跟踪微观趋势,倘若既不存在宏观趋势,亦不存在微观趋势,则任何人以任何方法皆不能盈利,是为结论。别提所谓的“套利”,套利的盈利能力与趋势跟踪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风险却小不到哪里去。以套利交易中的差价交易为例,市场的不利运动会导致标的品种差价扩大,差价的扩大又会导致套利头寸遭遇车裂之刑——在保证金交易中尤其如此。何况套利极其复杂,而获利空间有限;趋势跟踪极其简单,获利空间却是无限的。作为个人交易者,应该走哪条道就是显而易见之事。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交易家,无一例外地都是简单的趋势跟踪而已。

永恒的“投机之王”杰西·利维摩尔(Jesse Livermore),他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当今世界伟大的基金经理保罗·都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他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有“天才交易员”之誉的艾德·斯科塔(Ed Seykota),他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艾德·斯科塔的学生——超级交易员麦可·马可斯(Michael Marcus),他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麦可·马可斯的学生——明星交易员布鲁斯·柯凡纳(Bruce Kovner),他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有“华尔街终结者”之称的维克多·斯波朗迪,他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海龟派的创始人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创造了从400美元到两亿美元的传奇,他也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

乃至当代杰出的交易名家如理查德·唐契安(Richard Donchian)、比尔·顿(Bill Dunn)、约翰·W.亨利(John W.Henry)、基斯·坎贝尔(Keith Campbell)、杰里·帕克(Jerry Parker)、沙勒姆·亚伯拉罕(Salem Abraham)……统统都是趋势跟踪交易者。甚至可以说,价值投资派也是趋势跟踪交易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低价买入股票,高价卖出盈利,靠的不就是股票的上升趋势吗?因此说价值投资派本质上仍然是追随趋势,只不过他们只追随上升趋势,对下降趋势却完全不管了,哪怕是大熊市也听之任之,这就是我之所以无法接受价值投资理念的原因。更广义地说,甚至漫步随机理论的支持者们也可归于趋势跟踪交易者之列。因为他通过买入指数基金获利,本质上仍然是追随大盘指数的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一切伟大的交易家最终都靠追随趋势盈利,而不论他们自己如何标榜自己。趋势跟踪是在交易市场上获利的终极方法和根本方法,即便是前面所述的套利交易者中的差价交易者,当他们做多某个月份的期货合约的同时做空另一月份的期货合约,希望从两者的差价缩小中获利时,也是依靠这两份合约较为微观的趋势运动来实现利润的。因此可以说,一切交易方法皆以趋势跟踪为归依,任何交易者都是靠趋势吃饭的,有趋势就有一切,没有趋势就没有一切。或者更广义地说,有波动就有一切,没有波动就没有一切。越是波动大的市场或市场行情——日间波动或日内波动均可——其交易价值就越高。波动是市场的生命,也是赢家和输家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应该惧怕波动,反而应该惧怕死水一潭的市场。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八)

因此,抓住了趋势跟踪交易技术就等于是抓住了交易市场的牛鼻子,无视趋势跟踪就是交易世界里不顾事实的瞎子。推而广之,大级别的趋势——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俗称牛市或熊市——应该成为成熟交易者关注的中心。牛市包括底部反转形态、上升中继形态和主升浪,其中主升浪是牛市的精华,交易者必须积极做多;熊市包括顶部反转形态、下降中继形态和主跌浪,其中主跌浪是熊市的精华,交易者必须积极做空。学会只有大行情才交易,学会“只在明显的趋势行情里下注”,是一名成熟交易者的基本操守。微观交易(例如日内交易)不是不能盈利,但是盈利能力与宏观趋势交易相比,效果要差很多。归根结底,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靠趋势盈利的交易者——不靠宏观趋势,就靠微观趋势,二者必居其一。

六、价格预测的原理——“形”与“势”的辩证关系

仔细观察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难发现它是中长期有序和短期无序的结合体。市场的运行态势受基本面、资金面和技术面的共同推动,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但是所有这些“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体现在K线上——也就是说,无论涨或跌最终都体现在K线上,体现在均线上。一段时间内,如果多方强于空方,阳K线的幅度和数量就会多于阴K线的幅度和数量,行情体现为上升趋势,反之则体现为下降趋势。如果多空势均力敌,就体现为无趋势震荡市。图表是形,“多空力量强弱对比的分析与感受”是神。本书就是力求用最基本的K线、均线、成交量和形态学技术来把握市场运行的大方向,并一再强调:只做“大机会”。何谓“大机会”?回答是在牛市做多,在熊市做空,和在大级别反弹或指数稳定时做多强势股。

无论是谁,只要身为一名交易者,预测市场行情波动的方向与级别大小,就成为其无法回避的任务。根据我的经验,交易者要想看清市场走势的全貌,仅仅局限于日线图是不够的,一定要多看周线图和月线图才行。就拿日K线定式来说,有些读者怀疑其有效性,但是如果多看周线级别和月线级别的K线定式,其有效性还值得怀疑吗?总而言之,只要技术功底足够深厚,重要的临界点、大级别行情的起止区,是绝对能够从图表上看得出来的;而且我相信,只要能抓住上述临界点,对成为一名赢家来说就足够了。因此尽管“预测”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动辄牵动大众敏感神经的马蜂窝,但我鼓励新手不必理会人们歇斯底里的反对和诸如“骗子”、“傻瓜”之类的聒噪,要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走自己的路。

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实战派交易员,我长期致力于研究图表和趋势,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举凡大牛市和大牛股启动之前的图形、运行途中的图形;以及大熊市和大熊股启动之前的图形、运行途中的图形……莫不烂熟于胸。十几年来,我观察研究过的图表,当以数十万计。我反复观察大量走出大牛市或大熊市的交易品种的图形,然后将其规律性总结为“图形定式”,与本书第一卷所研究过的大量的“K线定式”相提并论,作为我们今后研判和预测行情的线索。图形定式是交易市场“形”的表达。那么用什么来表达“势”?回答是用临界点;用什么来表达临界点?用“标志性K线”和成交量。因此,“形”与“势”是相互依存、彼此验证的。交易的过程就是既在预测中验证,又在验证中预测。

缺乏正确预测行情的能力,交易者就会沦为骑着瞎马的盲人。交易者如果连基本的“形”都辨认不出来,捕捉“势”又从何谈起?一度,我在阅读《孙子兵法》这部伟大经典的时候,总也搞不清楚其“形”与“势”这两大概念的区别。《孙子》曰:“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仔细揣摩这两句话,我实在看不出“形”与“势”究竟有何不同。我想,如果两者是一回事,伟大的军事家孙子理应不会在著作中分开表达;再细读其“形篇”与“势篇”的原文,依然看不出端倪;参考一些注解,也是语焉不详。苦思冥想的结果,是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作者序言——“形”与“势”(之九)

某一日,我忽然了悟,“形”是静态的潜在力量,“势”则是由“形”的积聚而爆发出来的动态冲击力。具体说来,就是:

“形”是“势”的酝酿,“势”是“形”的喷发。“形”是箭在弦上,“势”是箭已离弦。 “形”是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发生,“势”是价格的大幅波动正在发生。“形”是多空双方中的一方可能胜出,“势”是多空双方中的一方已经胜出。“形”是对价格涨跌的预测,“势”是对价格涨跌的验证。“形”是按图索骥,势是飞身上马……总之,“形”是价格涨跌的必要条件,“势”是价格涨跌的充分条件。“形”是“势”的外壳,“势”是“形”的灵魂。

积水于千仞之山,谓之“形”;决水于千仞之溪,谓之“势”。积水之静是为“形”,倾泻而下则成“势”。“势”者,即是不可遏止、不可逆转、一往无前之力量与态势,所谓“势不可挡”之谓也。我们的恩人,金融市场上的伟大导师,有“投机之王”之誉的杰西·利维摩尔曾经这样教导我们:“赌博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的波动押注,后者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股市赌博是不会成功的。”何为“对市场的波动押注”?就是过于关注日间杂波、并以之作为买卖信号;何为“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就是多以周线图和月线图上所发出的进场信号作为进场依据,永远只做“大行情”,永远只对“大机会”感兴趣——如此,则可以大幅减少交易信号,极大地提高胜算。

好一个“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这句话几乎道尽了投机市场上的全部奥秘!多数情况下,大级别的价格波动皆能“事初”从图表上看出来——注意我不说“事前”,以免刺激太多的人——这本质上就是价格预测。价格预测的原理,就是“形势相生,势在形中”这八个字。“形”者,图形之谓也;“势”者,趋势之谓也。有没有预测失败的例子?当然有。若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只有四个字:“有形无势”。有形无势会怎样呢?结果就是“形”最终被拖垮、作废。倘若某个交易品种走牛或走熊的架势早已摆好,但“势”迟迟出不来,也只能干等;好在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对月线或周线级别的图形来说尤其如此。有没有“有势无形”的情况?回答是基本没有;若一定说有,也许“V”形反转算一个。

我说“多数情况下,大级别的价格波动皆能事初从图表上看出来”,这比例究竟有多高?回答是至少90%——注意我也不说是100%,以免刺激更多的人。现在在这一行,只要提起“预测”这个词,诸如“骗子”、“傻瓜”之类的谩骂声几乎不绝于耳——是啊,对于交易界那些饱受失败打击和被无数挫折反复摧残的人们而言,当他们忽然听说“市场在很多时候、在相当程度上都是可以预测的”这个斩钉截铁般的论断的时候,又如何能不大为光火、群起而攻?这些可怜人在交易中几乎输光了一切,非惟财富,还包括荡然无存的自信和流失殆尽的自尊。他们受伤过重、怀疑一切、亟需泄愤。他们在市场面前虚弱无力,只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为维护自尊和挽回面子而战。如此一来,“预测派”就恰好成为他们的“最佳敌人”。

但是且慢!“正确的”交易生活应该是轻松自然的,甚至是和谐美好的。市场尚且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何况其他交易者?诚如一位网友所言:“交易不应该是你想要怎样,而是市场邀请你怎样,并且这种邀请是如此翩翩有礼,简单明了。”斯坦利·克罗(Stanley Kroll)则为此换了一种说法,他说:“除非在你看来行情已经像弯下腰来捡起墙角的钱一样简单明确,否则什么也别做。”而我则将其概括为“确定性法则”。总之,不要强行做交易或勉强做交易,要耐心地等待适合交易的时刻自己出现——而这,才是市场发给您的轻松稳定获利的邀请函。不要企图在“艰难市道”里强行赚钱,那样做并不明智。须知这个世界上除了钱,还有阳光、白云、山水、爱情、友情、亲情……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全文完)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第二卷·连载)

结束语

书写到这里,虽千辛万苦不足与外人道也。最后写几段话,与读者诸君共勉。

纵观交易市场自诞生以来约200年的历史,关于市场能否预测,是有规律可循还是完全的“漫步随机”,个人交易者是应该走基本分析或价值投资的路线还是技术分析的路线,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对于这些金融交易领域里的重大课题,我不揣浅陋,以《金融交易学》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书的篇幅,全部予以正面的回答。其中错误或偏颇之处在所难免,请列位看官尽管拍砖,以利于我在交易之路上更加成熟,及对金融市场之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一般来说,除了少数来寻刺激和凑热闹者,混迹于交易市场的人们皆意在求利。然而人们今生所过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已大体上由其累生累世所修得的福报大小所决定。拼命地努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然效果有限,所谓“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即是此意。除非完全是为了别人而努力,心中没有一点自我,命运才会有大的改观。因此,人们凭借一己之力,最多只能在交易市场上赚取有限的利润,动辄往“世界首富”上扯,和人们在其它领域里的疯狂幻想没有两样。

有些人虽然口头上说不想当“世界首富”,但其内心深处所想的,却始终离不开“大富大贵”这四个字。究其本质,依然是“欲望无止境”啊!人们都小看了自己的欲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贪心有多大、有多重;更不了解,其实这就是自己终生痛苦的根源。因为欲望即是痛苦,多欲多苦,少欲少苦,无欲则离苦。人生的解脱,首先应从“寡欲”二字做起。寡欲则心清,清能得定,定则开慧,自然去离苦得乐不远矣。人们心中往往存在如下错误的信念:即只要我有了足够多的钱,我就会觉得安全并且快乐。这些人不明白,何为“足够”?

有些人虽然衣食无忧,但他看到别人还买了第二套、第三套住房,而他没有,于是他不快乐。他并不深入去想,第二套、第三套住房对他而言是否真的必需?其他物件,亦大体如是。与此同时,无数的女人们也在为自己的容貌而烦恼;而真正美貌的女人,又会为了自己的身材、健康、工作、金钱、老公、子女和父母而烦恼。古人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信哉斯言!

观我辈之习性,无非贪嗔痴慢疑;我辈之所好,无非杀盗淫妄酒;我辈之所求,无非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之中,财为上首。然财之为物,其性至贱。何以言之?为之愈艰,得之愈细;求之愈急,距人愈远;德之所至,无求自来。因此说,不是先有钱再有快乐与安全感,而是先学会“当下快乐”,然后才会有“足够”的金钱。一直以来,这个顺序都被颠倒了!古人云:“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年轻后学好好把这些话想通想透,自会树立起超然的财富观。

话虽如此说,却并非意在打消读者求利之心。人生在世,上养父母,下育妻儿,焉能无财?何况我亦逐利之人!而是说,应当以一种相对淡泊洒脱的心态去求利。求而无求,无求而求,是为求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则说:“吾亦未见好慧如好利者也。”我以为,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开智慧和求解脱,而非各种所谓的“享受”。否则无论财富多大、地位多高,依然难了生老病死之苦。欲离诸苦,当先寡欲。欲寡其欲,先学慈悲。

我自今年以来,响应大德高僧们吃全素的号召,闻即信受,速断一切肉食,毫无困难。何以故?慈悲心故。我从事金融交易事业十几年来,磨难历尽,弯路走遍,也曾经历过大赚大赔,稀里糊涂的漫长岁月。今集全部心血与功力撰写此书以助热衷此道之年轻后学,亦慈悲心使然。在此寄语后进,心要慈悲,事要方便。倘能一心向善,勤学深思,则无论资质利钝,必收一日千里之效。惟愿后来者,能发大悲心,从所得利润中拿出相当比例,以救助那些真正苦难的众生。言及此,作偈一首以飨读者,同时结束本书:

人生百年草头霜,千岁愁忧万事忙;

成败得失皆是苦,拈花一笑两相忘。

投资家1973

201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