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编辑吐槽:瑜伽灵性修持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6:30


瑜伽灵性修持秘要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12-5 

 

一、灵性修持的程序与原则
    瑜伽灵性修持有一定的锻炼程序,主要是静坐和观想,再配合持诵咒语。
    静坐和观想方法不同,但是可互参为用。静坐是锻炼修持者的肉体呼吸、意识心灵和无意识等心灵的各个层次;而观想则是建立一种明确的哲学理念,因为没有坚固的哲理的支持和证实,静坐无法导向较高的意识层次。观想使我们了悟宇宙本体的存在,但是只有经由较高深的静坐方法才能证悟本体。静坐时的概念仍然是相对的、二元论的,但是观想的最高境界是独一无二的、一元论的,它导向三摩地(入定)或自我了悟。喇嘛尊者在《修道秘要》一书中列举了灵性修持的一些主要原则,包括选择对静坐有帮助的体位法<即姿势),每天在固定时间练习;头部、颈部和躯干应成一直线,肛门须收缩;呼吸须宁静、缓慢而深长,呼吸时身体不可摇动亦不可出声,身体应保持放松、不动;不让受外界影响的思潮进入心中,努力停止心中的活动,不可有任何杂念;如此练习一段时间后,开始持诵咒语,心灵须集中在所持咒语的意义上,咒语须伴随每次呼吸;抛弃对灵性修持进步没有帮助的行为,不要把能量浪费在毫无必要的事物上;消除污秽的思想,导致纯净的心灵,当心灵专一和宁静时,身心内外便能体验到无比的平和。
    喇嘛尊者在《无神的开悟》一书中指出了观想过程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者了解现象世界是变幻无常的,“道”(Brahman),即宇宙本体、至上意识、自性,是真实的;第二阶段是以至上意识为基础,了解绝对真理是在一切变幻无常现象界的后面,变化纷纭的世界本为一体,即“道”是唯一无二的;第三阶段是观想内在的宇宙绝对本体,即我就是“道”;第四阶段了悟到只有唯一的绝对真理,它是自我存在,并且无所不在,内在、外在二者都是“道”,一切都是“道”。以上四个观想阶段,都是经过修持可以达到的境界。
    喇嘛尊者在《超越生死的奥秘》一书中谈到把身体能量引导入中脉的重要性。我们身体内有无数的神经和血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由脊椎向上行的中脉,它通过脊柱前进,帮助瑜伽行者达到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瑜伽行者能把能量引导入中脉,唤醒沉睡的灵能——军荼利(即拙火),上行而集中在眉心轮,再上升到顶轮,就能与至上意识合而为一,提升到宇宙绝对本体的范畴里。所以中脉是灵性修持的关键所在。
    印度当代瑜伽大师雪莉·雪莉·阿南达·摹提吉对瑜伽灵性修持提出了十六点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先,修持者须保持身体凉净,特别是保持体内最底下的两个神经血管丛(即海底轮和生殖轮)的凉净。因为这些神经血管丛过热,就会使身体及其能量中心骚动不安,使心灵烦乱,无法做到静坐。其次应保持身体洁净,因为只有如此,拙火才能畅通无阻地升起。为此他主张每月断食(辟谷)两次,一如大扫除,把体内的废物毒质除掉。第三,放松神经血管丛或能量中心,使拙火升起,此可经由瑜伽体位法而做到。体位法可与静坐配合,体位法锻炼身体,静坐锻炼心灵。第四,使精神能量能从底部神经血管丛向较高的神经血管丛流动、沟通,它使修持者体验到极为美妙的感觉。为此,应少吃肉类,多吃素食,因为肉食刺激底部神经血管丛,降低意识。第五,净化心灵以从事静坐习禅。这需要多为他人服务,多做好事,因个人的自我意识太强时,就无法做到静坐。

二、静坐与观想
    静坐就是以坐姿入静,瑜伽行者应选择既舒适又挺直的特别姿势。选择瑜伽静坐体位法中的完美坐姿、舒适坐姿和万字坐姿静坐较为合适。对于专修者适用完美坐式。莲花坐姿是一种很好的坐姿,也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锁印法,能量的传导易受干扰(以上坐式见本书第五章哈达瑜伽)。
    静坐必须心灵集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心灵集中过程:其一是从心中排除一切感官的欲望,亦即是完全置心灵于一切事物之外;另一种则是将心灵从各方面收摄回来,然后集中在单一的一点上。前一种方法有更好的活动过程,但较难做到;后一种方法即系心于一缘,容易与目标认同,较易做到,适合于初学者。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是将心灵集中在一些偶像和上师身上,以导向入静。
    各种形形色色的特质、特性、习气和欲望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从心中把它们排除,使心灵不受念头和欲望的束缚,心灵融入喜悦里,我们就能享受很大的平和。静坐就是要排除心中一切纷杂的念头,使心灵成为我们内在充满喜悦的圆明自性的一面镜子。
    心灵有双重的特质:它既可以借感官之力与外在世界起作用,也可以找回贮藏在无意识心灵中的印象;若系心于一缘,则心灵就不会受到向外倾向的干扰也不会受贮藏在无意识部分的印象的干扰。所以,把感觉自动地收摄回来,是瑜伽修士的初步功夫。
    吠陀静坐法认为,唵是使心灵向内在集中,心系一缘的最精细和最好的声音。所以,连续不断地默诵唵,以唵协助静坐与现想,心灵就获得巨大的集中的能力。唵还能使心灵的各种功能协调一致。
    如果在静坐中看到各种现象或是产生各种预感(就算是真的),就会造成心灵散乱,这些都是静坐的障碍,都必须完全加以舍弃。
    瑜伽静坐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最艰难的阶段。所有的心智活动都直接指向心灵中最原始的那一层次。静坐者面对内在和外在的困难。
    内在的困难是未经控制的思想像正在奔驰的野马,好不容易驾驭住了,但一转眼又挣脱了;外在的困难是受到亲友们可能的反对和议论。这些内在的心智混乱和外在的压力,从一开始就考验着修持者的耐心和决心。
    第二阶段是成功的开始。所有的心智活动都指向心灵中较高的层次,此时困难较少,而且有时候会很愉快,在某种程度上,思想仍像未经训练的野马一样,但在大部分时候心智被驾驭住了。在这段时间内,静坐者会享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精神上极端愉快及幸福的感觉,外在的压力也减少了。
    第三阶段是心灵及灵性潜力发展的时期,此时心智潜能指向心灵中更高的层次,静坐者可以控制其心神及一些感觉,这种控制给他一些心灵或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是向前迈进一步的象征。但同时这也是很危险的阶段,静坐者可能会沉湎于这一新的心灵力量,企图滥用这心灵力量,有些人可能滥用神通或特异功能,而使修持遭遇停顿或失败。
    第四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静坐者的所有心智都指向心灵的最高、最纯、最微妙的一层,达到内心中最深的至上意识。在这一阶段中,静坐者了解他真的自己,而且使他自己个人的心灵与无限的幸福的海洋结合在一起。根据雪莉·雪莉·阿南达·慕提吉的传承,瑜伽灵性修持有六大秘诀:①信心。对上师有信心,对静坠有信心,且相信能在今天或明天达到修持的目的。②尊敬。对上师、真正的经典及有灵性的人或圣人都要尊敬。③对上师的敬拜。这里说的上师,是至上意识的化身。④一体的感觉。这就是与万物合一的感觉。⑤自制。自我控制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控制心灵集中。⑥有节制的饮食。要选择食物,不要贪吃和多吃。
    前面已谈到过观想的四个阶段,观想可以补充静坐之不足。静坐的修持加上更高阶段的观想,才能使瑜伽行者了悟真实的自我就是宇宙的大我。
    喇嘛尊者在《无神的开悟》一书中提到“心灵的对话”这一修持方法。这是一种观想方法。这种对话加强了修持者的决断力,对于解决修持者心中因过去习气的影响而产生的冲突有非常大的裨益。喇嘛尊者就初步的“心灵对话”举例说,修持者闭上双眼,然后自问:“哦,心灵!看看这个大千世界,观察那些你渴望去达成、拥抱甚且保有的无常事物。在梦中所看到的东西与清醒状态下所见的事物有何差别?执着于世界变幻无常的事物又是为了什么?它们和梦境中的体验是一样的,它们在不停地变换,你只能使用它们,而没有权力拥有它们。哦,心灵!听听伟大圣哲先贤的心声吧!循着了悟之人的足迹前进,你会发现: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本体是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的范畴的。”
    这种“心灵的对话”无疑可引导和鼓舞瑜伽修士对真知的追求,加强心灵的信念和增强修持者的决断力。

三、持咒
    静坐时持诵咒语(Mantra)。它是一种有强烈震撼力、韵律感的声音。它不仅悦耳动听,并且能振动人体内微妙的腺体,以唤醒人们潜伏的能量,达到自我了悟的完美境界。因此,不断持诵咒语可以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束缚,使小我去除身心方面的消极情绪,诸如恐惧、情欲、羞怯、嫉妒、怨恨、愤怒、不满等等,对心智和精神有很大的冲击力,故持咒为天人之间的桥梁,是追求宇宙至道的工具,亦是瑜伽灵性修持的重要工具。
    持诵咒语的三大特点:
    (一) 配合呼吸
    呼吸对心灵有极大影响,当内心平静时,则呼吸缓慢而有规律,因此深长的呼吸可使人更为平静,更易控制心灵。
    借着持咒,我们能控制呼吸而使心灵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得以发挥无限的潜能。
    (二)特殊震波
    数千年来,瑜伽行者将意识向内集中,发现:身体结构中,沿着脊椎向上共有五十个非常精细的腺体在活动,它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那时的瑜伽行者凭借他们意识集中所产生的力量,听到体内五十个腺体发出的极微妙的声波,然后放声念出这些声音,每一声音都是梵音,展转就成为咒语。因此,具特殊震波的咒语,对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心灵有特殊的振动效果,使我们的脑波变得更为精微而有规律。
    (三)具有理念
    咒语具有意义,因为人们的意念,往往成为事实。若是我们总是想着:“我是个孱弱的人,总是疾病缠身,软弱无力。”那么我们真的会体弱多病。反之,我们如坚信:“我充满了活力,身体健康,”则往往正如所想。瑜伽行者明白咒语的意义,并不断地念诵咒语,最后他会变为所思索的对象,而达天人合一之境。如果像鹦鹉一样,只学念其音而不解其意,光念咒而不去冥想其意义,是没有作用的。持诵咒语是对自己的一种暗示、引导,良好的信息可以扫除身心的障碍。瑜伽士不断念诵唵,并观想唵的真义,便更易融入至上意识或自性中。古瑜伽士念诵和观想《奥义书》中的充满知识与经验的大格言(Mahavakya),其意义也是如此。
    吠陀经典认为,咒语是个人和宇宙至道合而为一的工具,也是灵性修持者呼叫绝对真理的特殊方式。正如日常生活的经验,当我们呼叫某人的名字时会得到他的反应一样,我们信奉至上意识,并以最挚爱、最虔诚的方式和心态不断诵念它,也会与宇宙本体有所感应。我们全心全意地欢迎它,无疑它会来到。
    念诵咒语的方法要正确,换言之,发音要正确,否则,不会有适当的震波,而且要有挚爱和渴望之心。只有够资格的灵性上师才有能力给以咒语,赋予咒语以力量。从书本上随便选几个梵字来练习是没有效用的。


 

瑜伽的灵性内涵与目的

    当瑜伽的热潮正在全球快速地蔓延开来,很多瑜伽业者看好钱景,趁势搭上这班时尚列车。你会发现瑜伽悄然成了一种时尚运动,「你练瑜伽了吗?」成了人们对话的开场白。然而,很少人了解这古老的瑜伽体系背后的真正意义与目的。值得探讨深思的是这股标榜身心灵平衡的时尚风潮背后所影射的社会矛盾现象。为什么物质文明愈是进步繁荣,生命的痛苦指数却反是飙涨。人类甚至征服了外层空间,却征服不了内心的脆弱与焦虑;愈来愈好的医疗设施,却愈来愈多的病苦;愈来愈富裕的社会,道德却愈来愈沦丧;愈来愈高的学位,却愈来愈没有判断力;愈来愈多的便利设施,时间却愈来愈少。我们的生命模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最后竟然要为了泡沫般的物质享乐,付出身心瘫痪失衡的巨大代价。 

    由此可见,一味地追逐物质繁华的人生并不是快乐的保证。现代人连最起码的平静都到达不了,更遑论满足和快乐了。然而追求自然、纯净、快乐、自由、健康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生命的原始本能,只要我们忽略漠视这种内在的基本需求,一颗荒芜的心无论住在多么华丽坚固的殿堂,也无法驱除令人枯萎的空虚和忧伤。就好比鱼儿被放到陆地上,无论你怎么照顾它,终究它是不会快乐的。因为灵性文化素养才是优质生活的根本。 

    瑜伽(yoga)与宗教(religion)的词根都是“连接”之意。这意谓着不管是瑜伽或是宗教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帮助每一个生命个体(小我)与存在的源头恢复连结的自然状态,回到生命永恒、纯净、喜悦、充满智慧的原始风貌。(这是唯一究竟的自由之路,无关乎宗派、人种、性别、教育、背景的表象差异。人们都在寻找回家的路,各种不同的瑜伽系统就好比不同的交通工具,因着各个年代不同的社会状态,人类生命特质、能力的差异,自然适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人的心神一旦处在宁定觉知的状态中,心会变得柔软而谦和,在一呼一吸的自然律动中,你会感知自己生命的小宇宙和外在的大宇宙其实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我们无时不刻都依赖着整体宇宙生命的运作而得以存活。然而,我们的心被强烈的自我感,掌控欲,主观设限,物质欲望,层层遮蔽迷乱了,看不见也感受不到这股永恒的爱的泉源, 源源不绝的能量和爱力。 

    简单地说,瑜伽是一套完美的净化程序,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身心灵彻底排毒,重回零污染的完美状态。瑜伽也包含了收摄感官和心意的训练,将注意力从对外在世界短暂虚幻的感官对象的惯性迷恋执着中逐渐回收,到达禅定的深度静心冥想状态,最终进入神定(三摩地)——即让个体生命的小宇宙与大宇宙(绝对真理—Krishna)的频道接通,进行爱的交流,臻达生命完美的平静状态。 

    满载智慧的古老韦达(Veda)经典博伽梵歌中说:“征服得了心意,心意就是最好的朋友,征服不了心意,心意就是最大的敌人。”真正的自由,是来自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感官和心意,而不被感官心意拖着走,成为欲望的奴隶。人除非能以超然的智力控制住狂乱躁动的心,否则何来清静可言?没有平静,哪来的快乐?人们生生世世漂泊在梦幻泡影般的短暂生命之流中,患得患失,浮浮沉沉,随着外境的起起落落,荣辱褒贬,而饱受心灵的煎熬。瑜伽的灵性意义及目的即是帮助我们挣脱这种物质假象的捆绑迷惑,回到永恒真实的灵性生命。博伽梵歌又说:“心意多变、纷乱、难以控制、异常强大,要征服它比控制狂风还难。”就有如人的欲望也是不可能被消灭征服的,心意活跃的本性也是如此。唯一的办法就是透过心灵净化的程序,将强大的生命力(展现为欲望)引向更强大的吸引力(灵性存在的源头/快乐的泉源),让心意去从事适合他本性的灵性活动,自然而然就有能力可以放弃粗糙低劣的欲求及习性,平静安定下来。有阳光的地方,就不存在黑暗;同样,心智虚构出的物质欲望或种种情绪觉受,也会随着灵性觉悟的提升,而无所遁形。 

    一个人的心灵质量才是决定一个人幸不幸福的关键。当你有心事烦恼时,即便面前有一朵芳香扑鼻的玫瑰,你也嗅不到她的芬芳,感受不到花朵的能量;即便置身于天堂,也享受不到天堂的待遇。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外在状态往往是内在世界的具体呈现;就有如身体的症状是体内毒素的展现。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掩盖压制病症的发生,而是想办法让内在的毒素排出体外,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一个人的心灵还充满污染之时,不可能有智慧去看到生命事物的真相,因此当然没有能力放下对物质幻相依附的痛苦。 

    但现代的“快餐文化”只求肤浅的立即性满足及效果,短浅的目光看不见五分钟后的灾难。如果想真正练好瑜伽,达到全方位身心灵统合和谐的目的,就不能只是贪快,停留在表层的商业健美意象的包装中,忽略完整深刻的瑜伽文化内涵。在练习瑜伽体位法呼吸法的同时,也要深入地去领会瑜伽修炼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通往灵性完美之路做好静心的准备,而打造强健的体魄,也是为了给灵魂提供一个坚固的庙宇,作为觉悟自我之用。否则如果只是偏重瑜伽体位法的健美功效,恐怕也很难达到完美深层的效果。因为一个人因灵性饥渴所导致的心理恐慌失调必然会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使瑜伽体位法的效果大打折扣。美必然是由里透出来的喜悦光彩,而不是外在名贵的彩妆华服所能透露的风华。外在的打扮修饰顶多遮住一个人的缺点,但却怎么也表现不出清新纯净的美感。而即便锻炼出了健美的体态,延缓了老化又如何?人难道就可以脱离生老病死的命运了吗?倘若不能善加利用人体生命特有的智力去从事高等的活动,白白地浪费宝贵的人体生命资源,从事动物性的基本活动——吃、睡、防御、交配,那么人类真的就不比动物高明了!更何况人的智力若用错方向,就会将自己的生活弄得很复杂,很可能连动物都能享受到的单纯快乐都得不到。现代人的文明怪病就是很好的证明。人们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地要过更舒适的生活,整天想的都是如何更好地满足自己的舌头和生殖器。过度放纵物质感官享乐只会耗损宝贵的生命之气,非但得不到快乐,反而每一步都给自己的未来制造更多的束缚和障碍。那么就与瑜伽通往自由快乐的方向背道而驰了。 

    每一个体位法都在寻找身体的平衡点, 

    当身体舒适时,人比较容易忘记身体的存在; 

    每一颗心都在找寻他的渴盼, 

    当爱流畅时,心就不再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