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发内容搞笑问题:谁之过?——由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引发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06:58

谁之过?

——由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1年4月12日,又一起学生跳楼的惨剧发生了。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杨燕妮——一个年仅11岁的花朵,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天。一个性格懦弱的小姑娘,平时连踩死一只蚂蚁都不敢;说话的声音就像一阵风,那么地柔弱。老师眼中的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竟然因为一支钢笔,用非常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不归路?是什么扼杀了她对生命的渴望?痛定思痛,留给我们的除了深思,还是深思。

 

好难过!

杨燕妮同学今年11岁,出生在河北省,父母均是教师,但由于受重男轻女世俗的影响,执意要生二胎,硬是将襁褓中的她托之千里之外寄养。从此,小燕妮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1岁的她因为要适应不同地方的“家”,转过几次学。来到梁徐以后,养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平时只能和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奶奶一起生活。虽说温饱不成问题,但是,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撒娇、谈心、聊天、说笑,更别说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令人揪心的是,弱小的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身世,她内心多么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叫一声:“爸爸、妈妈”!这样的画面在她的成长中都是想像和期盼!亲生父母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她是一个比被抛弃了的孩子命运还要悲惨的孩子,她要独自承担真相的痛苦!别人异样的眼光,悄悄的议论,她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她比一般大的孩子心思都要重,她那幼小的心灵如何能装得下呀!

生活上需要的、别的同学拥有的,她也渴望拥有,但是……长期的心理压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扭曲了她的心理,以致养成了不时“拿”同学东西的习惯。同学的评价、老师的教诲,她其实都很在乎,但是她能有什么办法呢?她能和谁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呢?

谁也想不到的是,这次的惨祸,竟然仅仅是因为一支钢笔!

采访中,杨燕妮的班主任老师难过地说:“真想不到!多么可爱的孩子!”谈及事情的起因,老师说:“她经常将同学的学习用品偷拿回家,这一次她看到同学的一支钢笔,非常喜欢,又偷偷拿回了家。我调查发现后,她也承认是自己拿回家了。为保护她的自尊心,我让她把钢笔带过来,由我还给同学,可是,想不到,我一转身……”就在老师有事离开办公室的当儿,她爬上栏杆,从二楼纵身跳下,头部着地,虽经竭力抢救,还是没有能够保住幼小的生命。“早知道,我就……”老师哽咽着。

 

谁之过?

“当今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冲动?”“生命那么珍贵,怎么能说舍弃就舍弃?”……

孩子跳楼自杀后,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家长把焦点和矛头指向了学校、老师。诚然,孩子在学校自杀,我们不能否认学校的责任,但是我们更应该深层次地拷问;孩子自杀,究竟谁之过?

假如,杨燕妮的亲生父母不坚持生二胎,也就不会将她辗转送人寄养,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扭曲,悲剧就不会发生;

假如,杨燕妮的养父母能够将杨燕妮视为己出,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沟通感情,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愿望,就不会双双离家打工,而将孩子交给年迈的奶奶抚养,悲剧也不会发生;

假如,我们的老师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身世背景和家庭情况,在生活上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引导,让她找到温暖的避风港湾,悲剧也不会发生;

假如,网络、影视能正本清源,杜绝哪些充满暴力和血腥的镜头,孩子们的心灵也就不会如此冷酷,视生命如尘土,悲剧也不会发生;

假如,没有各种媒体热衷炒作中小学生自杀的消息,引发轰动效应,孩子就不会找到“效仿”的先例,悲剧也不会发生;

假如……

 

莫错过!

曾看到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的出生是多余,我是社会的多余人……”揪心的文字折射出“留守儿童”苦闷的心灵。而对于长期寄养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每当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意外发生了才说“如果”。这一突发事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惨痛的血的教训,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像杨燕妮这样的“遗弃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对于家长,我们要深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信赖的老师。一个明智的家长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将孩子的培养作为人生最大的责任,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将孩子留给老人教育。要知道隔代教育最大的隐患是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疏远父子、母子的亲情,降低孩子的情商。更不能将教育孩子简单地交给学校,人们常说: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但学校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感染。

对于学校,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时刻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在采访中,我们打开学校网站,欣喜地发现2010年梁徐小学开展了“常怀感恩之心,拥抱生命阳光”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之以恒,做到序列化、制度化。生活中,一些学生对死亡的认识扭曲,在受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后,好多孩子想到了死亡。“其实也不是我自己想死,就是想惩罚一下父母或者老师,他们总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要是死了,他们就害怕了吧?”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学校能够将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德育内容,加强家校联系,从小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坚忍不拔的耐挫心理,塑造积极向上的阳光人生。

对于社会,我们呼吁各界要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成年人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身边的人多一份关怀,送一份温暖。各种媒体要坚持正面引导,多一些正面报道,少一些负面宣传;多一些客观报道,少一些主观臆断;多一份社会责任,少一点个人炒作;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故意刁难;多一些高雅作品,少一些低级镜头。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为学生营造文明的生活环境和高雅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功能。

 

其实,不仅仅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全体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当前在校中小学生大多属于90后,他们的思想状况、认识水平以及思维方式都与过去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他们一些人身上存在惟我独尊、法制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等各种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